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会议 >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会议 时间:2019-10-09 07:57:09 点击:

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班主任承担着 主要的德育工作,而在育人过程中又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困难, 包括家庭德育被忽视,学校德育不健全以及当今社会德育缺 失等原因造成的德育难题。从学校长远发展,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终身幸福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借鉴一些新的对策、 措施,解决当前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中国古代教育已经很重视德育,“仁、义、礼、智、信”便 是儒家“五常”,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准则。一九五七年,毛 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到教育时, 把“德”放在首位,“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 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十八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 案)》明确“选拔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评价人也用“德艺双馨”“德高望重”“品学兼优”等,都 把“德”“品”放首位。可见“德”乃立国立身之本。

二〇〇九年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 确“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 体现”,“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 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 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具有重 要地位和作用的班主任自然就要承担起主要的德育工作。本文主要浅析造成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途 径。

一、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中学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有着迥异的 成长经历,再加受社会影响,已初步形成不同的性格思想和 道德行为习惯。一些学生自私自利、娇气骄傲、推卸责任、 不懂尊重、乱丢乱吐、考试作弊、打架斗殴、偷窃赌博、损 人利己等思想和行为,均是中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面临的 困难。

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辞海》), 应该是贯穿人的成长过程的,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都不应 缺席,而事实上却是:家庭德育被忽视,社会德育在缺失, 学校德育不健全。这些都可能造成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烦 恼和困难。

1、家庭德育被忽视 家庭教育是我们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教育。家长作为孩子 的第一任教师,其思想品德,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会对孩 子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在幼儿时期的可塑性非常强, 容易培养起良好的道德观念。而孩子的素质由什么决定呢?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长的素质决定的。在20世纪60年代, 英国的学者就提出了一个克劳顿报告。这个报告得出的非常 重要的结论就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有三个因素,其中第一 个因素就是家长的文化素质,第二个因素才是教师的素质,第三个因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硬件设施。这个结论得到了 后来其他学者研究的支持和证实。”[1]也就是说家长素质 对孩子德育有很重要的影响,家长的行为会映射在孩子身上, 表现为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怎样去表达,待人接物是一种什 么态度,有没有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等。但很多家长没能注 意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这里列举三类家庭德育被忽视的情况:一种是全权托付 型;
另一种是重智轻德型;
再就是轻德轻智型。全权托付型 就是家长认为抚养孩子只需供给他吃穿住行,至于教育,那 是学校的事。有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 或外公外婆代养。留守儿童不仅缺少父母的悉心照顾和关爱, 而且心理敏感脆弱。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全权托付教师 管理教育,就要求老师不只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还希望老 师能关注自己孩子的方方面面:心理健康、个人卫生、行为 习惯、文明礼貌、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等等,自己却没有一 点德育、教育的概念。然而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班主任要 很好完成这些细节是很难的。毕竟“知子莫若父”“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才是“师之惰”。重智轻德型是家长千 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就希望孩子成绩好,其他什么都 可以不管不顾。只要成绩好,孩子就是家里的“霸王”,可 以不干家务,不尊老小,没有文明用语没有好习惯,家长也 视若无睹,导致孩子道德认知偏差从而影响道德行为习惯。

有的家长出于补偿自己小时候的不幸经历,再加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对孩子百般迁就,德育智育皆不在乎。

还有家长因老师批评了子女而对老师表示不满进而恶语相 向,甚至有家长因孩子受到的无意伤害借机向教师、向学校 讨要高额赔偿,乃至发生砸学校、殴打教师的暴力事件,继 “医闹”后的“学闹”屡见不鲜。作为家长不从长远考虑, 不理智地解决问题,让孩子形成怎样的是非判断?他们又会 怎样做人?在宠溺下成长的孩子会是一个健全有用的人 吗? 2、社会德育在缺失 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 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取决于 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 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 在”[2]。这里“品格”即一种道德文明的素养,“品格教 育”即指“以培养公民的道德品格,增进其成为有效的道德 主体为直接目的的教育”(《辞海》)。因此,我们应当注重 道德品格的培养。

当下中国社会道德教育普遍是缺失的。就像微信和网络 上流传的一篇文章《没有人会告诉你,你的孩子没礼貌》里 提到的,在国内一次婚宴上,一个孩子把桌转盘转得呼哧呼 哧的,完全不顾及别人吃不吃菜。一席下来,家长没有阻止 自己的孩子,大家因为不熟悉也没有阻止。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 ——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文中还提到德国 孩子所受的社会教育的故事。即使是钓鱼也得遵守道德规定, 在德国钓鱼要有执照且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钓鱼要有尺 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再如,幼儿园的 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在公共场合不可大声说话,甚至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遵守 社会秩序的教育等。

对比之下,中国道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三鹿奶粉事 件,毒胶囊案例,地沟油案例,好心扶老人起来反被告,天 安门广场的口香糖痕迹,行贿受贿、公款私用,电信诈骗等 等不胜枚举。公众对道德的漠视,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就 没有丝毫影响吗?当然不是。考试作弊、殴打师生等也有社 会的影子。公众德育意识的普遍缺乏以及社会的反面现象, 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会给学生造 成不良影响。

3、学校德育不健全 德育名师高震东说:“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 犯罪的帮凶;
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

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美育没有 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3]所以,德育是 一切教育的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虽然从理 论到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德育教育仍是不健全的,具体表现为: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重智育轻德育。

德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育本就是 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当下的教 育,在社会主流评价的推动下,已经越来越没有了自我,从 追求升学上线率,到追求升学本科率,再到追求升学重点率, 近几年又在比拼进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人数,可谓是一 浪高过一浪,让学生透不过气来,让老师气透不过来”[4]。

而德育因为在中考、高考中不占分数,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 更不能和智育比肩。

第二,理论说教多,实践体验少。

不论是在学校师生大会上还是在教室班会中,领导和班 主任都进行过不少德育的宣讲教育,期望学生在倾听过程中 得到教化。而事实上学生听进去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和 实践行为的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因为从小学到中学,从家庭到学校,他们已经耳熟能详,很 多学生能够背诵很多道德知识和行为守则,却往往在德育实 践中抛在脑后,甚至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在公共场合不遵守 道德准则行为普遍存在,乱丢垃圾、损坏公物等现象时有发 生。

第三,消极应对多,积极引导少。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由于家庭德 育不力,社会负面影响,学生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方面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如果班主任不注意细心观察和积极引导, 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 火队员”,哪里出纰漏到哪里补救。大量班主任把精力多用 于开会、应付班级日常杂事,再加以学习为重的导向,只要 不违反纪律不出大的问题,除偶尔的事件教育外少有“多费 苦心”的。

第四,活动片段多,体系教育和实效收获少。

新老教师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缺少可供学习的班级管 理系统章法,尤其是处理德育工作,大多是靠以老带新,口 口相传,或者自主阅读、积累、摸索有限的经验。除有少数 学校有意识有组织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外,大多数学校未形 成德育教育体系,往往是以间断的班会活动形式完成任务。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确实可以有实效收获,但能持续影响多久 却不得而知。比如开展以“文明处事·礼貌待人”为主题的 班会活动后,一部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对老师对长辈依然 没有礼貌问候,对同学对朋友依然没有友爱关心。更何况还 有一些学生从不参加集体活动更谈不上在活动中感悟并改 变了。德育若仅仅停留在活动过程,没有成体系的长期引导 和有效监督,就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素养,这样德育 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

第五,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也普遍缺乏对非本班级学生 的德育教育责任。一部分科任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学科教 学任务即可,其他事情好像都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其实,学科教学是每位教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绝不是工 作的全部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

至于对“非本班级学生”的德育责任,很多教师都持“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心态而懒得去管;
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受社会 的不良影响习惯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及学生个人在内 心“你凭什么管我?”而排斥抵制非熟悉人的管教。

二、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解决途径 作为最小的“主任”,长年累月,琐事繁杂,责任重大, 在面对诸多德育问题时难免力不从心,身心疲惫。从学校长 远发展,学生成长成才,教师终身幸福的角度出发,思想上, 学校需转变德育观念,“以德育为根本,以智育为核心”, 推进内涵发展;
行动上,我们还可尝试探索一些新的措施, 解决当前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1、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体系,为班主任解决问题提 供门径。

当下高等教育中的师范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教师资 源的重任,开设学科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口语、教材 教法以及专业课程,但就是没有“班主任学”。很多老师当 班主任的经验,是参加工作后自己观察、模仿和摸索以及向 资深班主任请教的。这对新教师来说不仅需要时间积淀,同 时也会过度消耗教育热情和兴趣,对教师职业发展无益。我 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预料的,即 使是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也可能手足无措。而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可以为班主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以及“治疗疑难 杂症”的“解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更理智冷静地处理 好突发问题,更容易激发教育智慧和加速教师成长。当然这 样体系的专业的培训不仅仅提供给在岗的班主任,而应惠及 全体教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育出大批有志于班主任工作 的人才。

2、倡导全员育人,开展平等的德育对话。

首先,学校领导大力倡导全员育人,分化班主任职责。

班主任要学会“让”,让权与其他科任教师,可每个班设置 一至两个德育副班主任,这不仅可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管理班 级,还可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减轻当前班主 任所面临的巨大身心压力。教书育人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 职责。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 业观念。学校亦可建立德育激励机制。学生评选“德育教师 先进个人”等措施也可唤起教师们的责任自觉。

其次,开展平等的德育对话。教师放下长者的姿态,以 平等的朋友多倾听理解,感受学生的感受,使学生亲近信任 老师而愿意向老师倾吐苦恼。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 学生接受教育是因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句话, 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3、激发学生自我道德约束和管理,实现道德自觉。

班主任要学会“让”,让权与班干部管理,让给学生自 我管理。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第90期(20140419)演讲嘉宾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他说,做校长,管理的最高境 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 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而在他管理下的这个学校,没 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选择的课程表, 学生们每天根据兴趣“走班上课”,当你走进学校会发现这 里的学生阳光、自信、快乐,而且高考成绩也名列北京市前 茅。他鼓励学生在学校开银行、管食堂、办社团,和学生一 起过狂欢节、泼水节,大家都称呼他为“贵爷”。这些听起 来像天方夜谭的事情,却激发了十一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 道德完善,能力提升,2012年还博得了曾经创造了“第56号 教室奇迹”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来访参观后 的高度评价。

给学生自由的成长空间,引导他们在同学交往、师生交 往、亲子交往的和谐交往关系中促进其品格发展。因为道德 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 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从而实现 道德自觉,这对班主任解决德育困惑无疑是很好的。

4、开设相关德育的课程,在实践体验中完善道德。

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课程 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让学生真正明白道德是非,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只为考试 的。还可开设帮助学生做人与生活的“生命健康课”“文明 礼仪课”“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等等,辅之以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学生一定可以感悟到很多课堂 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课虽然不能增加高考的分数,但对学 生的终身发展是有益的。正如雷夫·艾斯奎斯在“答中国教 师最想问的16个问题”时说的“聪明不是那么重要,品格远 比学习成绩重要……我不在乎每周末的考试,我更关注的是 一个孩子十年后能用得着的素质”。

5、努力实现家、校联合教育,呼吁社会道德责任。

家庭是影响人一生的地方。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 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家庭因 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两方面教育的总和。”[5] 家长的道德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道德素质。因为孩子 在父母有意识的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下,有样学样,再优秀 的学校教育,都难以与家长的言传身教相媲美。“教育界有 关专家认为,正人先正己,育人先修身。思想道德教育,关 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 重要阵地,而影响孩子性格形成和生活习性的家庭,是否应 该视为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心灵摇篮?加强对孩子的道德 思想教育,加强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共同为孩子 们构筑健康成长的环境,家长和学校教育一样责无旁贷。” [6]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规范孩子的行为习 惯,才能提升孩子的道德素养。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委员会、 家长会,或者网络通讯如校讯通、家校圈,或建立德育网站 等,引导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实现家校同步开展对孩子的德育 教育。

营造社会道德氛围也不可忽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相信在物 质不断丰富的明天,精神道德水平也会不断提升。比如台湾 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坚守“以道德教育为本”,用 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天下兴亡,我的 责任”[7],使他的学生广受社会欢迎,在台湾各大报纸招 聘广告中经常出现“只招忠信毕业生”字样,可见社会越来 越倾向有高尚道德的人才。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有“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事关国家民族振兴事业,事关中国梦的实 现。班主任的德育重任以及面临的困难应受到学校乃至教育 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具有高 尚道德的人才能肩负起国之重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