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上体育课也要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上一句

上体育课也要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上一句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1-19 09:42:50 点击:

上体育课也要三思而后行

上体育课也要三思而后行 体育新课程标准对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他们在快乐活动中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更好地发展个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坚 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呢?对于一线体 育教师来说的确应该多多思考。笔者经过几年时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想上好现 在的体育课,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一思:课程内容的选择 吃透新课标的内容后,就要量体裁衣,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 定合适的教材内容,使这些内容能针对学生,既要让他们有兴趣学,在快乐中达 到锻炼的效果,又要让他们把这种兴趣延续下去,并进行终身的体育锻炼。

现实教学中,我们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往往随便地选 择一下教材内容就去上课,结果可想而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选材上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多选择一些儿童化的趣味性浓的项目,少选一些成人的、竞 技性高难的项目。因为教育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非本学科发展,我们培 养的不是专业人才,针对的群体也不是专业运动员,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 需要出发选择课程内容,使他们有兴趣,并且学习后有可能支持终身锻炼,这才 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比如篮球教材的选择,我们在学习篮球教材的时候,只要把规则讲清 楚了,涉及到具体的技术教学就不要死板地去教,让学生死板被动地学。我们应 该将动作的过程、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动作的完 成与改进,然后结合自己的状况达到锻炼目的,提高锻炼意识,真正学会体育锻 炼,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态度和习惯。

当然,选材上还要考虑到基础运动能力的培养,如果简单的走、跑、 跳、投等能力基础都达不到的话,就不可能在将来迎接新的运动项目的挑战。

二思:教学模式的选择 新课标的出台,给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上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也变得各种各样、丰富多彩起来。所以, 我们上课首先就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 他们的各种需要与兴趣,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我感觉模式不 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多思考。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材选用不同的模式,要灵 活多变,这样教学才能丰富多彩起来,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方说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及动作结构复杂、学起来比较困难的 项目,如田径项目中的背越式跳高、体操项目中的双杠动作等,应该采取先让学 生把基本的动作掌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练习的教学模式,在练习中教 师再分别指导,提出合理建议。对于一些容易的、随意性强的,比如舞蹈课,就 采取先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基本的手型、步型、身法等,再把创编动作的基本要求 传授一下,让他们自己创编舞蹈动作,跟着音乐韵律来完成课的任务。这样既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有些项目,教师 可以直接参与,让学生自导自演,完成课堂任务。比如一些游戏活动和小型体育 竞赛,首先课前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体育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自己的 兴趣分成几组,每组同学准备一份计划,在课上执行。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互 相帮助中增进友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虽然类似于放羊式教学, 但与放羊式教学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总之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有活动的需要。

我们安排活动时一定要记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这才是新课改的精髓所在。

三思:组织好每一节课 体育课组织工作相当繁杂,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一方面要组 织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角色的快速转变贯穿于课的始终。所以 说,上好一堂体育课是一名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课前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教学方法 来突破课的重难点、怎样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等, 都需要通过一个详细的教案来实施。在教案实施过程当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多对他们进行引导,通过学生多练、多动来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比如韵律体操 的学习,教师讲解完基本方法、身法、步法后,给学生提出创编要求。学生对老 师的问题进行探索、思考,然后自主创编。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充分利用自己 掌握的基本舞蹈知识去反复分析、选择、合并,创出合理的动作。教师再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点拨,帮助他们分析、提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他 们在交流中真正体会体育学习的目的,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我们只有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的艺术境界,才能让学生心底里的东西彻底迸发出来,让他们自 主、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陆建军(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