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创业教育机遇困境及破解]困境与机遇

[创业教育机遇困境及破解]困境与机遇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1-10 08:13:29 点击:

创业教育机遇困境及破解

创业教育机遇困境及破解 一、“众创”时代创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创业教育,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以产品制造智能化、生产方式定制化、产业边 界模糊化、要素支撑知识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已经到来,各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催动着人类向着 智能生产、绿色生活的方向迁徙,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 配置方式发生了足以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革命性变化, 创业水平和创新成果正是这场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很多国家 更是把大学作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理应 肩负起振兴国家的重要使命,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勇于担当、 具有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

(二)倡导创业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出路 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困 难,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经济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中高速 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次产业革命将对国家竞争力和世界经济 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我国 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我国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创新 型国家建设,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增质增效。这其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他们是我国社会 实现快速转型的先决条件,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需 要(三)助推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 益的和谐发展。其中,提高质量是根本。然而,我国高等教 育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 创新创业型人才便是突出表现,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 高等教育还没有适应时代变化要求[1]。因此,高等教育 应主动适应改革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方法, 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教学体系,加快实施创业教育,以提 高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四)扶持创业教育,是缓解巨大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多, 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然而,传统行业伴随科技进步和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可提供的岗位越来越有限。同时,创客 运动的兴起,使我们看到了增加就业岗位的另一个广阔天地, 创客运动除了带动高端就业外,还带动了个体式制造业的发 展,对技术、工程、艺术等人才的巨大需求会创造出大量新 就业岗位。因此,高校需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开展创业教 育,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 展过程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创业教育理念不新创业教育虽然已在全国高校范 围内展开,但相对于我国大学生庞大的基数,参加创新创业 的人数比例依然偏低。另外,受到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制约,许多高校更注重对于成型企业的培养和个别重点项目的支 持,忽略了对广大学生群体能力的培养。高校教师也没有树 立现代教育观念,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教学过程中 没有融入创业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是千篇一律,违 背了创业教育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原则。同时,作为高知群体, 高校学生和教师仅将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视为素质教育的 一部分,重视程度不高,个人意愿不强,创业热情也不足。

(二)创业教育体系不全我国现阶段对于创业教育的研 究仍处于摸索阶段,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不高。虽然我国 高校针对创业教育开设了相关课程,组织了相关培训,设置 了相关机构和组织,但高校尚未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 系[2],创业教育常常被放在第二课堂,没有和专业教育 有机结合,创业学科建设不健全,课程设置单调,目标不明 确,学生在学习过这些课程后,仅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 了感性认识,具体操作技能仍有欠缺。另外,创业教育具有 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要求教 师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同时,又需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 经验。然而,现阶段我国创业师资队伍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教 师担任,在数量和知识结构上都满足不了创业教育对于多学 科结构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经历,大多 数教师在学生遇到创业实际问题时,难以对学生提供有力的 帮助和指导。

(三)创业主体性不强当前,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意识,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和束缚,还没有将创业视为理想的 职业选择,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创业抱有谨慎态度,创业比例 偏低。不少有意创业的学生看到创业中存在困难和竞争,便 打消了创业的念头。部分有意创业的学生存在盲目倾向,创 业目的不明确,对创业认识片面化、功利化。另外,大学生 缺乏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和系统的培训,对创业风险预期缺乏 认识,加之个人能力方面可能也有欠缺,在面对创业中遇到 的困难时,难免胆怯、畏惧,缺乏信心。即使从事创业活动, 大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也存在科技含量少,创办企业少等问 题。

(四)外部环境支持不够我国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曾制定 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政府针对大 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很多学生不是很了解,存在着对支持 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覆盖面不广,效果不明显 等问题。另外,一些政策可能在具体执行中力度不够大,加 之政府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的服务机构分散,未形成 规模和品牌效应,使得我国的创业政策和服务没有发挥相应 的功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 使得大学生的一些创业项目在向孵化器机构推荐过程中,是 否达到了市场相应的准入条件,很难被快速准确的评估出来 [3]。大学生创业难的另一个困境是没有创业资金,学生 创业资金大多来自本人、家庭和朋友,加之社会融资渠道不 健全,创业资金来源少而且分散。三、“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出路 (一)政府层面:健全创业扶持激励机制,搭建公共服务 平台,唱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旋律 各级政府要健全创业扶持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小额担 保贷款、税收减免、创业地落户等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设立 政策法规和融资担保机制来推进大学生创业,建立大学生小 微企业技术开发财政基金制度和无担保融资机制,丰富创业 基金的资金来源。建立集资本、技术、人力和知识为一体的 公共服务平台,从基础环节抓起,逐步完善各项服务,建立 专业创业技术服务和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快速、及 时交流。为了使政府各部门间可以在扶持创业问题上进行及 时沟通,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可尝试建立政府部门联席办公 制度。进一步推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建立 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实现紧跟时代潮流又结 合中国实际,中心是集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配套服 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4]。可以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服 务理论研究,特别是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总体方 案研究,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水平[5]。政府要 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建立创新创业成果产权交易 市场,形成知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产学研联 合机制。高校和企业均可以将科技研发和创业合作需求发布 在平台上,学校组织具有科技特长和创业意向的老师、学生 以团队形式承接各种中小项目研发和市场营销活动,同时高校也可以开展以内容和产品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 与其中,并对现实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充分激发出 广大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二)学校层面:更新课程体系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以强化实践环节为抓手夯实创业教育基础 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除了让学生了解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 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外,还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和目标[2]。因此,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面向 全体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将创新学基础、 创业学基础等基础课程设为公共课,同时进行经济类、管理 类、法学类、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和 创业意识。以专业为背景面向具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大 学生开设创新与创业精神、创新点来源分析等课程,培养学 生提出方案、论证方案的能力[6],同时补充税务制度、 经济合同、市场营销、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相关选修课程, 建立创新创业苗圃,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并完善创新创业导 师制,实现普及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的完美结合。高质量的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第一资源,高校应按照学生 人数和教学实际情况,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积极组建 校内专职教师队伍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 组织教师参加一系列专题培训,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 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再提高;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创业教育专家担任兼职教授,组建创业导 师团,鼓励专业课教师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实践是培养创业人才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发挥好示范性实验 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同时积极 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内涵。大学生创 业实践基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企业 是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和进行创业技能拓展的良好平台,要定 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 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能力。高校还可以通过创业竞赛、 企业合作创新创业项目、社团创业兼职实习、各类校园经营 实战赛、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多途径地对创业人才进 行培养。

(三)社会层面: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调动社会资源力量为大学生创业服好务 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充分利 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讨、典 型展示、群众大讨论等活动,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和其中的利 弊,通过报道创业成功典型,总结经验和举措,营造理解、 支持、尊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障碍在很大程 度上来自于没有创业基金,面对创业企业的逐年增加,政府 要改善融资环境,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公益基金的宣传和招募 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首先, 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融资效率;其次,鼓励民间成立为初创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再次,发展 多种融资方式,支持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协调民间资本建立 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 场进行融资;最后,支持大学生创业担保机构发展[4,7]。

大学生创业初期除了需要政策、资金扶持外,还需要技术、 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一些民间组织可以凭借自 身优势,逐步完善创业援助体系,提供非盈利性创业咨询和 服务,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服务与创业信息共享,进行市场动 态研究,发布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帮助解决企业经营管理 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避一些风险。

(四)学生层面:培养大胆创业意识,锻造创业实践能力,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号召 大学生创业成功是意愿、技能和机会的耦合。只有在“自 我认知”和“职业探索”中实现对创业价值的认同,意识到 投身创业事业是一种令人羡慕的选择,其具有的该种潜能才 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树立创业价值观,大学生便会在选择 人生线条中多谋一种思维、多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人生磨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理性创业,不断改造自我、发展自我、 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创业需要一定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 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严 格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使自己既具有 深厚的专业基础,又具备商业、管理、法律等广博的综合知 识。大学生除了通过课堂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等不断完善自己 的知识结构。大学生创业能力建设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创业能力包括获取、转化、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把握市场 机遇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市场运作的能力、领导决策 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交往协作的能力等。学生在校期 间可以以高校的各种学生组织为载体,以学校提供的各种比 赛和实践平台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创业 成功与否和心理素质有着密切关系,情感、意志、性格是大 学生心理品质的基本框架。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创业中获得 成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 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毅力,增强抗压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 保持健康的心理。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理 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等各种关系,逐步完善自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