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表态发言 > 让理科学习更理性谈认知态度与应试方法

让理科学习更理性谈认知态度与应试方法

来源:表态发言 时间:2019-10-31 08:04:18 点击:

让理科学习更理性谈认知态度与应试方法

让理科学习更理性谈认知态度与应试方法 一、以独立思考的理性态度接纳科学知识 科学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称得上完全的“证明”,当新 事物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审 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其成为人类理解 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任何一项当下 的科学结论都是对过去结论批判和纠错的产物,而它也会在 将来不断被批判和纠错。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的方法论特质 就是要寻找错误,进行批判性思考 而批判性思维的前提就是独立思考、不盲从。通俗地讲, 就是接受任何一个结论之前,都会问问为什么会这样、道理 是什么,而不会只是因为书上这么写了或老师这么说了,就 接受这一结论。也就是说,接受的结论背后都有自己能理解 的道理。批判性思维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事物都要批判,其基 础是独立思考之上的理解,其实也还是讲一个“理”。具有 批判性思维的人关注的是自然本身的规律,着迷的也是事物 之间的秩序。怀特海说过:“如果没有一种本能的信念,相 信事物之中存在一定的秩序,尤其是相信自然界存在秩序, 那么,现代科学就不可能存在。”学理的人一定是执着于这 个“理”、这种信念的。

擅长独立思考的“理工男”(只是习惯性说法,其实“理 工女”也一样),是不太容易被忽悠的。比如,有一次教师 节,我所教的一个班级的学生送了我一个本子,他们各自在上面写了一些话并签了名。我很高兴,晚上回家后喜滋滋地 拿出来,在我的丈夫——一位典型的“理工男”——面前炫 耀一番。谁知,他不动声色地看了两分钟,然后抬起头看着 我,认真地问:“你这个班有多少学生?”“42人。”“这 里有28位学生的签名,你的支持率大约是70%,还要加油。” 我顿时无语,弱弱地嘀咕道:“你也不看看他们写了什么。” 他振振有词道:“不能光凭感觉,要凭数据说话。” “理工男”有时候无趣得让人生厌,但是他们这种已经 形成习惯的理性态度是极有助于他们开展科学学习的。如果 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作为学生,就意味着长了一双能 自由飞翔的翅膀,能主动地从方方面面(尤其从生活本身中) 吸收知识。他不会因为今天换了老师就学不好,也不会因为 学校教得“不合口味”就在校外的辅导班之间奔波,因为不 管谁教他,那些知识都要经过他自己的大脑思考过后才“准 入”。而有时候,教师教得不到位反而更容易引发他的思考。

记得我初二时的一位物理老师是“工农兵学员”(当时教师 的学历要求远没有现在这么规范,他的学术背景是有历史原 因的),上课时经常出错。于是班上有一批学生(包括我) 狂热地喜欢上了物理,每次上课都无比用心地听,下课后就 围住他,无比兴奋地质疑和批判。印象最深的是,他曾经在 一次公开课上讲“地球上1公斤的物体到了月球上会变成6公 斤”,我们兴奋得如同自己发现了万有引力,下课后围住他, 与他大吵,然后得意地看他满脸通红。现在想来,觉得那时满是初中生的幼稚和猖狂,没准那位老师是位得道高人,在 用他独特的方法来点亮我们的学习呢。

二、用科学方法的理性思维应对科学考试 评判师生的教学质量往往是通过学生考试的分数。虽然 所有人都知道分数不能全面代表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更不 能代表学生将来的发展情况,但是考试永远是大多数师生所 要面对的。那么,理科思维能帮助我们搞定各类考试吗? (一)考试有什么特点? 广义地讲,考试有许多形式,而这里指的是学生最常见 的(也是最怕的)那种——纸笔测试,也就是高考、学测那 样的考试。

这样的考试都是有试卷的,试卷上都是有题目的。让我 们假想一张物理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某人以每小时15公里 的速度向前奔跑,奔跑20公里需要多长时间?第一位考生迅 速地理解到这是一道考查速度概念的应用题,回答出1.33小 时,得了满分。第二位考生心想,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质量 是不能分开来讨论的,题目中没有把其他的变量说清楚,所 以这道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需要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于 是,他得了零分。这第一位考生,当然是我们刷了很多题的 学生了;
而第二位考生呢,他是爱因斯坦。显然,爱因斯坦 思考相对论的大脑很难和命题人的意图契合。

这里,我们已经能看出考试所具有的特点了:规定时间, 规定动作,标准答案。所有的纸笔测试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就是评分的参照物。当然,我们也会在标准答案上看到“所 有合理答案均给分”的字样,但是切不可就此以为那种“时 间、空间和物质的质量是不能分开来讨论的”的答案就是“合 理答案”。这里的合理答案是有限种合理,不是无限种合理, 而且是受命题人和阅卷人认知限定的合理,考生与他们不匹 配的认知都不会被判为合理。

所以说,考试就如同一款电脑游戏,命题人就是游戏的 开发者,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他从不会与玩家商量着制 定规则。那么,作为玩家的学生,要打通这款游戏,当然首 先要熟悉游戏规则。

(二)理性地研究高考 这种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找寻规律、预见未来的方法就是 科学思维指导下的科学方法。作为一名理性的学习者,其实 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搞定高考。

1.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2018年高考还没有发生,它让许多教师和学生因未知而 感到恐惧。可是,我们真的完全不知道2018年高考试卷是什 么样子的吗?科学的思维方式能让我们对事物变化发展的 趋势产生判断,让我们对未来作出预测,帮助我们消除恐惧。

“收集”“分类”这两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词语可以说 是所有科学分析的基础。收集和分类本身就意味着我们对事 物有了某种程度的观察和总结,这种观察和总结可以非常粗 浅,就像玩具的几种颜色,但是这种思考方式无疑有着巨大的力量。

学测、高考这些重大国家性考试都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即规律性。比如,对2011年~2017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的结 构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总分都是120分,考试时间 都是100分钟,其中的单选题都有10道、共20分,多选题都 有5道、共20分,非选择题都有6道、共80分。据此,我们是 不是有理由相信,尚未发生的2018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也呈 现这种结构,将是大概率事件呢? 当然,有人会说光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试卷上的题目 还是不会做啊!让我们用同样的科学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就会发现每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中都有一道考查“离子 共存”的题目—— 试题1(2017年江苏高考第9题)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 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SCN-、Cl- B.c(H+)c(OH-)=1×10-12的溶液中:K+、Na+、CO2-3、 NO-3 C.c(Fe2+)=1 mol·L-1的溶液中:K+、NH+4、MnO-4、 SO2-4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SO2-4、HCO-3 试题2(2016年江苏高考第12题)制备(NH4)2Fe(SO4)2 ·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

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通入过量Cl2:Fe2+、H+、NH+4、Cl-、SO2-4 B.加入少量NaClO溶液:NH+4、Fe2+、H+、SO2-4、ClO- 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4、SO2-4、OH- 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混合溶液:Na+、SO2-4、Cl-、 ClO-、OH- 试题3(2015年江苏高考第6题)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 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2-4、Cl- B.K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NH+4、Ca2+、 Cl-、NO-3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2-4 D.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 Na+、AlO-2、CO2-3 试题4(2014年江苏高考第3题)25 ℃时,下列各组离 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Na+、K+、MnO-4、CO2-3 B.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Mg2+、Cu2+、 SO2-4、NO-3 C.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O-3、Cl- D.0.1 mol·L-1 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2-4 试题5(2013年江苏高考第3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2-4、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 C.0.1 mol·L-1 AgNO3溶液:H+、K+、SO2-4、I- D.0.1 mol·L-1 NaAlO2溶液:H+、Na+、Cl-、SO2-4 那么,在未来的2018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上,考查这个 知识点的题目会出现吗?显然,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样, 作为备考者,我们当然不能无视,必须在考前做好准备。

类似地,用这样的方法分类整理,就能找到许多大概率 的考点: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电化学、元素周期律、离 子浓度大小、化学速率与平衡等等。针对这些考点进行充分 研究准备,显然是有效的复习方式。

2.归纳小结,遍历清扫。

有人会说,就算2018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中还会出现一 道考查“离子共存”的选择题,但是总不会和2017年的一模 一样吧,那我们该如何准备呢?这就需要另一种科学方法了。

“遍历”是计算机算法中的术语,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 线,依次对每个节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通俗地讲, 就是穷举法,不重不漏地来一遍。这显得有点“傻”,但是 它是科学研究中通向精通的道路。

举个用4张扑克牌算24点的例子。怎样成为算24点的高 手呢?一种方法是不断实战,类似做模拟卷。这样,水平当 然会提高,因为熟练度增加了。但是,当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之后,就会遇到瓶颈,比如“3、3、7、7”这种比较特殊的 组合往往比较难通过实战来随机遇到,因此水平就会停滞不 前。还有别的途径吗?有的:4张牌,从“1、1、1、1”到 “K、K、K、K”,就1820种组合,花2个小时都写一遍就是 了。这当中自然会遇到458种无法计算的(如“1、1、1、5” 等),也会遇到17种要利用分数进行计算的(如“3、3、7、 7”和“1、5、5、5”等)。做了这种遍历之后,所有的组 合都了然于胸,自然也就能从容面对。

回到“离子共存”的考点上来,中学里学过哪些离子呢? 它们之间组合起来能发生的反应有哪些呢?有没有更多种 离子组合会发生反应的情况呢?这些问题都是有限种答案, 遍历下来,“离子共存”这个考点也就基本搞定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研究方式都是类似的:收集 资料,分类整理,归纳分析,寻找共性,关注差异……不过, 这里研究的对象是高考题,而非化学科学。这是有很大不同 的:研究高考题的最大目的是应试、得分,即如何做出“标 准答案”;
而真正的化学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新发现,即如何 推翻已有的答案。显然,两种思维品质完全不同。在如今这 个AlphaGo都能打败李世石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创新思 维,是远离“标准答案”。只是,在不得不应试的时候,理 性地研究能帮助我们节约应试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