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2-01 07:49:32 点击:

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汉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一、人静时动型 即观察者是静止的,时间迎面向观察者移动过来。也就 是我们常用的比喻时间像长河一样流过我们的感觉。由于是 时间在朝观察者移动,显然走在前面的时间将很快成为过去, 未来则总是走在后面。所以就有了“先来在前,晚来在后” 的感觉,才有了“前”对应“过去”,“后”对应“未来” 的概念。这种概念类型在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如长江后浪 推前浪、史无前例、前所未闻、后起之秀、后继有人、瞻前 顾后、惩前毖后、思前想后、前因后果、前人栽树,后人乘 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等。在这些例子中,前都代表“过 去了的”,后代表“将来的”。

二、人动时静型 即时间是静止的,观察者面向将来移动。也就是我们去 拥抱未来的感觉。在这种模式中,很自然地,“前”对应的 是“未来”,“后”对应的是“过去”。在汉语中,这样的 例子有前程、前景、前途等,都是用“前”来隐喻将来的时 间。

三、视角的双向性 在汉语中,关于“前”、“后”产生矛盾的例子还有一 些,比如很典型的公交站点的问题。比如我们学校外公交站 点叫做“四川大学站”,那么“四川大学前一站”到底是指 还没有到四川大学那一站还是已经过了四川大学的那一站呢?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呢?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 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视角的不同,即视角的双 向性。我们在表述“前”与“后”两种方位时,往往会有两 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面向未来”,一种即“面向过去”。

这在汉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我们面向未来的时候,未 来在前,过去在后,我们这样表述:向前走,莫后退;前不着 村,后不着地。而当我们面向过去的时候,我们往往这样使 用前与后:上课前/后,春节前/后,一百年前/后。所以,现 在我们回到“四川大学前一站”这个问题,若言谈者面向未 来,便是指的已经经过了川大的那一站;若其面向过去,则 是指还没有到达川大的那一站。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与言谈者 的主观视角有关。了解了我们在运用方位词“前”、“后” 来表示时间概念时出现矛盾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汉 语中的一个总体使用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我们用 “前”、“后”来表示时间概念的情况稍加留意,我们很容 易发现,我们在上文中所说到的两种不同的隐喻概念或者不 同的视角,在汉语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明显更倾向于 “过去在前,未来在后”这种隐喻。除了上文中为说明“人 静时动”时所举出的例子外,还有很多,如:前言不搭后语、 前辈/后辈、前人/后人、以前/今后;前天/后天;大前天/大 后天;前半天/后半天;前半场/后半场;前半夜/后半夜;开学 以前/放假以后等等。而从“未来在前,过去在后”来看, 我们则使用的较少,比如:前进、后退、我们要往前看,不能沉浸于过去等等,其数量明显要少于第一类。

究其原因,我认为民族传统起其中到了重要作用。在中 国文化中,对祖先、对传统,是极为重视甚至推崇的。孔子 认为最好的治世是三皇五帝时期,就是我们现代人,说道明 君,也是必称尧舜,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 明,为后人甚至世界所称道。因此,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 习惯于从过去的优良传统中汲取精华,也吸取教训,以便更 好地迎接未来。正是受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我 们中国人在用空间范畴中的前、后方位说明时间范畴时,形 成了“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隐喻。而在英语中,同样也 存在人静时动型与人动时静型两种认知方式,但是与我们汉 语不一样的是,其运用“人动时静”这种认知方式明显居多, 如:inthecoming10years;foreground。究其原因,其历史文 化传统仍是主要因素。比如对西方影响深刻的文艺复兴,其 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 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在此基础上,西方是极其重 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所以他们倾向于强调个人在面对时间 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待时间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主动去 拥抱时间,面向未来。这就与我们在上一段中提及的“中国 人习惯面向过去”相反,西方人不会沉湎过去,他们着眼于 未来,追求进步,追求变化。因此,导致了英语中对于时间 的认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和汉语存在差别,他们明显更加倾 向于“时间是静止的,而人是运动的,是人主动去跨越时间”这种认知方式。所以在英语里,常常是“未来在前,过去在 后”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汉语中,当我们用“前” 与“后”来表达时间概念时,有时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一 些混乱。通过以上简要说明,我们对矛盾产生的原因及相关 内容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但是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 们是否也要如此详细地解释这个“前”与“后”的问题呢? 在我看来,这是不必的。对于留学生而言,这些太过于繁杂, 不仅极为打击其学习中文的兴趣及信心,而且也并无太大实 际功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即可: 一、对于初级的学生,关于“前”和“后”,我们可以只讲 “过去在前,未来在后”这种我们汉语中更加常用的方式。

如需解释其原因,可以适当对学生说明中华文化推崇祖先, 推崇传统的习惯。对于稍高级的学生,可能已经遇到了矛盾 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尽量简单地 为其解释清楚。二、我们在解释此知识点时可以从中西文化 差异入手,让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同时对中国文化 有了更好的了解,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语言和文化作为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把其 结合起来,运用得当,会使得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汉语国 际教育事业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其任重而道远。作为汉硕 专业的我们,首先必须有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作为基础,只 有自己把汉语学懂、摸透以后,才能担当此重任。除此之外, 我们必须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工具,再加以良好的教学技能,技巧,才能更好地传播汉语,传播我们优秀的中 华文化传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手段,为世界 文化的交融和共同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