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活动方案 >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以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优势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以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优势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9-10-25 07:57:25 点击: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 以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 以长江 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以非优势专业 出现,大多存在有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条件相对薄弱以 及发展定位不清等问题。本文以长江大学为例,通过对常见 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应 以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为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 才为目标,通过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改革等方式来 形成特色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教学体系,提升专业办学 优势。该研究成果将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提 供参考。

摘 要:
地方高校;
综合性高校;
土木工程;
办学优势;
办学特 色 [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 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研究”(项目编 号:20070235)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良好的 就业形势促使全国开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400多所, 在校生规模达20余万人[1]。但随着人才保有量的日益饱和, 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面临着较国家高校和专业高校更大的发展困 境,因此,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加 深刻的意义。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学科发展地位之困 在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多数属于非主干专 业,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弱,加之其工程类学科的科研弱 势,科研成果相对也较少,在综合性高校里长期处于“弱势 群体”,投入长期不足。同时,由于所在城市经济和发展条 件的限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先进实验设备的购置方面, 均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国家高校和能够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 专业发展重要性的专业院校相比,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巨大。

(二)学科发展定位之困 地方综合性高校多以普通本科教育层次为主,土木工程 专业在发展地位上处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与高等专科 学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之间,因此,其发展空间亦受到两者 的夹挤[2]。在发展定位上,既无法与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 业争科研,又无法降低层次与专科学校争实践,在发展定位 上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三)师资引进之困 土木工程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工程学科,在国家“大兴 土木”的背景下,高学历、高资历的高端人才集中在工程领 域和重点科研院校中,收入不菲。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工资收入往往无法吸引到足够的高端人才,加之人才引进上客观存 在的“马太效应”,高端人才往往更愿意受聘于重点高校, 客观上更是限制了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层次 的提高。

(四)培养模式之困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其专业 领域门类的丰富性,是地方综合性高校“宽口径、厚基础” 通才式教育的一个理想蓝本。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 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下,往往也 会带来很多问题:
1. 由于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短,还 未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学科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通才教 育的模式可能会导致专业概念的泛化,反而不利于学生今后 的工作选择。

2. 过分强调“通才”教育也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受 经济和社会环境所限,我国大学后继续教育体制很不完善, 而且市场对人才的急需也很难容许学生出校后还要再进行 培训。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得到某方面系统的训练,可能导致 “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大懂”的后果。

3. 在有限的四年内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必然忽 略了能力培养、工程训练和实践技能学习,而将专业工程师 的训练移向用人单位也不符合国情,当今企业招聘人才时强 调工作经验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三、发展困境的求解 长江大学作为一所典型的地方综合性高校,自1987年开 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致力于教学 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以该校为例, 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进行研究, 为其它类似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在专业发展初期,该校采用了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教学体 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学科积垫的 不对等和学生生源的差别,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 需求,表现为特色不鲜明、优势不明显、实践能力较差、解 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毕业后工作适应期长、综合竞 争力差等,对学校、学生、社会以及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近年来,为适应学科专业发展,该校调整思路,对专业定位 进行了重新梳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从地域特色、 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等方面挖掘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产促科研,以实力提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特色在于在实践性, 而且,往往是实践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教学时越受到学生 的喜欢,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长江大学土木工 程专业确定了以设计研究院发展作为教学的补充的思路,通 过设计研究院的建设,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的平台。目前 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已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工程勘 查乙级资质,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8人。设计院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收入,吸引了 更多的人才,同时,“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和 理论经验,即增强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设计竞争力;
设计 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 信心,提升了办学实力。

同时,由于设计院为学院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学院 在教学上的投入也可以不仅仅依靠学校的拨款,有了更大的 自主性。比如说通过论文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和论 文的发表,使以往的科研弱院变成了科研强院,科研实力的 提升,使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为争取学 校更大的发展支持提供了可能。近五年以来,仅土木工程实 验中心一项,长江大学就已累计投入了1366万元用于硬件建 设,以实力的提升来引导地位的提升,是土木工程专业走向 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以差异寻特色,以特色构优势 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色,优势 有三:一是地方的概念明确了其服务的主体区域,二是综合 性高校的社会和行业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办学特色的灵感, 三是普通高校的校情决定了学生有着比国家重点高校更好 的就业心态和较专科生更为广阔的专业基础。长江大学土木 工程专业以此为视野,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

1. 明确服务的地域性,结合地方建设,服务江汉平原 小城镇建设该校是江汉平原唯一一所能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的学校,区域优势明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大量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 的小城镇建设人才。该校针对地方需求,结合地方建设,有 针对性的培养满足地方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教学中, 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以在小城镇建设中能用到的结构知识为 基础,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

2. 明确服务的行业性,结合主干专业,构建服务石油 与油田建设的专业特色 长江大学的构成主体之一为原江汉石油学院,其石油类 学科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实力,也是目前长江大学的主干专业 之一。考虑到石油建筑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土木工程专业通 过选修课、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为有志于相关领域 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应的特殊发展平台,也同时强化了学校 特色。

(三)以层次定模式,因材施教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浪潮,目前地方综合性高校的学生普 遍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式”人才,因此无法将学生的主体 培养定位于科研型人才,但也不能因为市场压力而走职业化 教育的路子。在确定培养模式时,长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 低年级时,坚持以“大土木”方向培养,而在高年级时,则 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能力及发展意向的摸底,将学生分为 3种发展类型,对不同学生在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上有不同的侧重。

1. 厚基础型。对于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重点加强 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及科研潜质的培养,专业深化工作将在 研究生阶段进行强化。

2. 专业强化型。对于立志于从事一线施工或设计方向 的学生,重点加强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3. 复合型。在保障必须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基础 上,重点加强综合素质、人文精神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 毕业后可从事相关管理工作[3]。

针对以上三种类型学生,该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及个体状 况,在高年级时提供相应的“组合套餐”,有效发挥了“通 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优势。

(四)以实践促教学,产学研协调发展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和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 专业特色,该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合作教育之 路,大胆的采用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4]”的模式进 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将暑假定位为“实践学期”,低年 级由学校教师和合作单位的“实践导师”进行引导,高年级 则针对专业培养模式的不同,由教师协助安排相应的实践工 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困境的分析, 结合长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应该不等不靠, 通过内部挖潜来提升专业地位,寻找发展机遇;
同时,通过 正确认识地域特色、学校特色及专业特色给学科发展带来的 机遇与挑战,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定位;
最后,通过对 学生情况的分析,因材施教,走“工学交替”的合作教育之 路,制定合理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上举措,将有效提升学生 的专业竞争力和学校的专业声誉,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 进地方综合性高校土木专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 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执业资格制度关系 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3): 1-6. [2] 袁剑波,郑健龙.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3(6):84-85 [3] 吴萱, 董俊.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3):30-34 [4] 饶明如. 地方高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若干问题 探析[J]. 高教高职研究.2008(12):164-16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