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大佳何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书]

[大佳何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书]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20-01-07 07:45:55 点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加快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县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我镇实际,现就我镇“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订如下规划。

  第一章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节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亿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元以上;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85%以上的村道完成硬化60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100%的村达到卫生整洁要求;100%的村达到“民主法治村”建设标准。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村容明显改观,乡风和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进展,农村社会系比较健全。

  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根据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不搞一刀切。

  ——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突出发展生产主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又要加大对农村投入支持、宣传教育、管理服务的力度,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坚持示范引路、分步实施。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扎实有效。

  ——坚持依靠群众、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群众为主体,开展民主协商,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同时,要发挥好政府规划、指导职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严格标准,又切实可行,不盲目攀比,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坚持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住房、绿化、供水、排污等要综合考虑与安排,特别要实施好旧村改造工程,充分节纸证土地资源,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

  第二章现状概况

  第一节自然条件

  大佳何镇域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除西部沿黄墩港较为平坦,东南北三面均属丘陵地带和山区,系茶山山势延伸部分。群山层峦叠障,最高峰为东部东搬山,海拔810.8米。发源于东搬山之石门溪,自东向西穿越全境,流入黄墩港。全镇村落及耕地大多分布于该溪两岸及西北沿海一线,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为粮食主要产区,山区以经营林业为主,全乡有大小水库23只,其中较大的老鹰潭(14.3万m3)、斧头岸(33万m3)、涨坑(50万m3)、潭里坑、龙潭等,合计库容量140万m3。

  第二节工农业生产

  大佳何镇200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4.47亿元。大佳何镇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1993年工业产值仅1621万元,但大佳何镇工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工来经历了从93年到96年的超常规发展,又经历了96年至98年的高速增长时期。目前工业经济发展趋向于平稳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工业数量的逐年增多和产值的连年增加,并且出现了少数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成为大佳何镇企业的龙头,并带动大佳何镇的中、小配套企业,形成企业群体。主要是以杰友升集团为代表,年销售额超亿元,以求精轴承厂、第一轴承厂、橡胶制品六厂、五金阀门厂组成次一级企业群体,共同组成了大佳何的工业群。同时,已形成以草地灯、轴承、橡胶制品为龙头的主导产业结构。在大佳何镇的国民经济中,工业占很大成份,工业的兴衰决定着大佳何的兴衰。

  2005年大佳何镇农业总产值为21723万元,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的82.7%,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大佳何镇耕地少,但许多地方可用于水产养殖,其中可开发利用为水产养殖的沿海海涂有8000亩。大佳何镇水产养殖的品种在不断优化,是全省重要的对虾、蟹、贝类养殖基地。水产养殖今后应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开发浅海滩涂,综合利用虾塘,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单产,提高经济效益。但近几年水产养殖面积有减少的趋势。

  2005年大佳何镇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37万元,第三产业基础落后,品种也比较少,从业人员有限,造成了大佳何镇目前第三产业落后的现状。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会越来越重要。

  第三节2001年-2006年各村、单位获得荣誉登记表

  荣誉称号

  发文编号

  村、单位

  2001-2002年度县级

  文明村

  宁党发【2003】23号

  大佳何镇吴家村

  2001-2002年度县级

  文明单位

  宁党发【2003】23号

  大佳何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卫生院

  2003-2005年度县级

  文明村

  宁党发【2005】50号

  大佳何镇吴家村、后洋村、应家村

  2003-2005年度县级

  文明单位

  宁党发【2005】50号

  大佳何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卫生院、派出所、宁波海马电子有限公司

  2001-2002年度先进

  基层党组织

  宁党发【2003】13号

  大佳何镇井拦村党支部

  2003-2004年度先进

  基层党组织

  宁党发【2005】25号

  大佳何镇高湖塘先锋基地党支部

  2004年度宁海县抗台

  救灾先进集体

  宁党办【2004】109号

  大佳何镇大佳何村

  2005年度宁海县抗台

  救灾先进集体

  宁党办发【2005】50号

  大佳何镇涨坑村

  2005年度宁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宁党发【2006】15号

  大佳何镇溪下王村

  2005年度宁海县卫生村

  宁爱卫【2005】14号

  大佳何镇涨坑村、下葛村、后洋村、马家村、伍家村

  2005年度市级生态村

  大佳何镇吴家村

  第三章现状分析

  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

  大佳何镇共有户籍人口17618人,土地总面积83013亩,其中耕地面积7530亩,林地面积71082亩,人均耕地0.427亩,人均林地4亩。可见,大佳何镇是个耕地少山地多的地方。其中,以石门村、葛家村、团联村、涨沆村更为显著。全镇木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毛竹25000余亩,人均1.42亩,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其中上葛笋竹两用山是全县首个实施喷灌的样板山。

  第二节劳动力资源分析

  全镇共有劳动力113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3712人,从事第二产业劳动力数为5636人(包括外来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数为644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数2983人。可见,大佳何镇劳动力以一、二产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数偏少。

  第三节农村经济收益分析

  2005年,大佳何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4472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1723万元,占15%,第二产业收入为113631万元,占78.5%,第三产业收入为9372万元,占6.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385元。可见大佳何目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

  第四节村级集体经济分析

  2003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正常性收入为288万元,村均11.52万元;加上上级拨款收入77万元,共365万元,村均14.6万元;再加上土地征用收入256万元,总收入为621万元,村均24.84万元。

  2004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正常性收入为249万元,村均9.96万元;加上上级拨款收入105万元,共354万元,村均14.16万元;再加上土地征用收入376万元,总收入为730万元,村均29.2万元。

  2005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正常性收入为268万元,村均10.3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28万元,共496万元,村均19.08万元;再加上土地征用收入537万元(村公益事业资金14万元)总收入为1033万元,村均39.73万元。

  各项数据列表如下:单位(万元)

  年

  份

  正常性收入

  加上上级拨款共计

  加上土地征用收入共计

  全镇

  村均

  全镇

  村均

  全镇

  村均

  2003

  228

  11.52

  365

  14.6

  621

  24.84

  2004

  249

  9.96

  354

  14.16

  730

  29.2

  2005

  268

  10.31

  496

  19.08

  1033

  39.73

  由上表可见,三年来村级正常性收入三年来有所波动,维持在村均10万元左右,上级拨款收入200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土地征用收入三年连续增长,但不具可持续性。村级集体经济虽然有一定收入,但数额不大,部分村庄仅仅能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庄在日常开支后有一定盈余,可以发展公益事业。

  第五节生态环境分析

  大佳何镇是全县首个省级生态镇。几年来,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9300万元,精心打造生态型滨海城镇,实现了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立足农产品规模经营和生态开发,培育对虾、青蟹、蛏子、茶叶、笋竹等一批生态农业主导产品,“佳远”牌对虾、青蟹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工业污染排放达标率100%。加大环境卫生建设投入,在镇区后洋村建设无动力厌氧净化处理系统,工业区块及主要街道实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深入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3年来,共创建县级生态村9个,其中吴家村、涨坑村被推荐为市级生态村,建设了后洋、应家等一批县级整治村。在殡葬改革基础上,投入资金270万元,对省道沿线、村庄住宅旁、水源保护区、城镇规划区等范围内坟墓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加大镇域内石门溪、桃花溪、和平溪和涨坑溪四大溪流环境整治力度。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285万元建成10公里新标准海塘,并进行全岸绿化。建立户、村、镇一体化的垃圾处理集散网络,做到日产日清。全面开展生态绿化,森林覆盖率达85.8%。因此,大佳何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突出生态特色。

  第四章大佳何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潘红月

  副组长:徐云叶元旺

  成员:葛主良郑有能葛知宙葛更丰胡余荣蒋定陆张向党吴继盛胡仁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农业办公室,张向党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五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全面执行镇区总体规划,切实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1、完善镇区的功能布局。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为出发点,实施精品城镇战略,坚持规划先行,逐步形成工业、生活、农业和休闲四个功能区块。拉开城镇的基本框架,加快石门溪改造项目的实施进度,形成以石门溪为中心,和平村和大佳何村为两翼的城镇格局,并规划标准化、特色性住宅区,加快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化发展步伐。以象山港整体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休闲度假区的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尽早启动开发。

  2、加大镇区的建设力度。在去年大何路修整的基础上,2006年将计划投资60万元对双港路进行整修,对街道进行立体改造,修葺破损绿化带,规范广告牌、更换现有路灯,街道做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同时加快镇区排污管、下水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在适当时候升级改造现有农贸市场,扩大经营面积,提高经营质量。

  3、优化镇区的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大佳何镇卫生管理条例》通过门前三包、和个体工商户签订责任状等方式,严格执行环境卫生的奖惩制度,保证街道的整洁卫生。投资10余万元招聘成立镇区综合管理队伍,对镇区秩序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街道正常秩序。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继续强化对外来人口的治安管理和教育、卫生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夜巡队工作,保证镇区的良好治安环境。

  第二节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

  1、完善村庄规划,坚持一村一品。各行政村近期要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各村的现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建议。在规划中一定要抓住各村的特点,发掘潜在的优势,整理人文风俗等,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一村一品的新农村建设机制。2006年完成溪下王村、葛家村村庄规划编制等工作,启动涨坑村的旧村改造工程。

  2、抓住卫生整治工作不放松,打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以“净化大地,美化家园”和“三化、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继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今年将继续加大对环境卫生先进村奖励的力度,并将投资70余万元建成镇垃圾中转站,通过完善动态保洁机制、卫生检查监督机制,三沿五区卫生公开招标、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保洁网”建设。逐步建成葛家和石门村两个畜禽生态养殖区。加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实行改路、改水、改房、改灶、改厕,通过综合治理,使农村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

  3、加强道路建设,方便居民生活。逐步推进乡道改造,努力改善交通条件。争取石门公路马家自然村至里袁自然村道路改造的立项建设工作。加强对其它道路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于今年完成和平公路沿线伍家、外郑、赖家和石门公路沿线马家、南阳、下葛、外袁等7个自然村港湾式停靠站。

  4、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山海并进的农业发展思路,发挥葛家村笋竹样板山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促进毛竹、茶叶等经济林的发展。实施海水养殖业“升级增效”工程,重点推广高湖塘绿色池塘微生态养殖技术,实现对虾、梭子蟹、蛏子等水产的精品养殖。努力促进土地流转经营,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节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

  1、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增强反哺新农村建设能力。加快工业区块主干道路、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企业向工业区块集中。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科技附加值,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以资金输入、安置劳动力、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新农村建设。

  2、启动乡村旅游,增强新农村建设助推力。要进一步转变群众观念,合理发掘各村的旅游资源,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好时机,鼓励群众发展观光养殖业,充分利用各村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发一些较好的农家乐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

  3、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新农村建设源动力。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函大、成人学校等载体,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2006年计划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735人,其中农林牧业培训600人,渔业培训135人。根据我镇工业企业用工需求趋向,对我镇农民分期进行“订单式”职业技术培训,深入开展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潜力,提升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实力。2006年计划对农民转移就业培训110人,后备劳动力培训4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20人。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增强新农村建设促进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提高卫生意识,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化、文明相融合的村风、民风。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家庭道德,争创新型农民、文明家庭、文明新村、致富能手、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树立文明新风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每年镇里将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工作,并实行挂牌表彰。

  第四节构建和谐村庄,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1、创建村落文化,提高群众精神归属感。在溪下王、涨坑、应家等三个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的基础上,向面上逐步推进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大力推广健身路径、篮球场地、乒乓球室、阅览室等村落文化设施。2006年重点推进葛家村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引导扶持大佳何镇腰鼓队、涨坑舞狮队等文体队伍发展壮大。进一步推进老年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建设平安社会,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大佳何”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联调、处置机制,加强镇综治中心建设,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社会各类纠纷和矛盾。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共享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逐步推进二次改水工作。扩大新型农村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工作,继续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

  第五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1、强化村级队伍建设。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建章立制,完善村干部队伍的管理和鼓励,充分发挥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四民主、三公开”为主要内容,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以落实“三会决策”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全程公示制为代表的民主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村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提高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透明度,加快实现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第六章各线实事工程安排

  第一节城建

  序号

  工程名称

  涉及村庄

  投资额

  工程建设起止时间

  受益人数

  资金来源

  建设主体

  1

  大佳何至里袁公路砂化改造

  大佳何、民主、涨坑、团联、葛家、

  石门

  300万

  06.7-06.12

  13000

  自筹

  大佳何镇

  第二节农业

  序号

  项目名称

  涉及村庄

  投资额

  建设主体

  建设时间

  开始

  完成

  1

  石门溪水

  流域治理

  马家、后洋、

  应家、大佳何、

  航运、赖家

  1500万元

  镇政府

  2006年底

  2007年

  2

  大佳何中低产田改造

  大佳何、溪下王、应家、航运、后洋、马家、毛洋

  400万元

  镇政府

  2006年初

  2006年6月

  3

  千库保平安

  涨坑、里袁、

  溪下王

  镇政府

  2007年

  2009年

  4

  海塘沉陷

  沿海村

  2007年

  2010年

  第三节农民素质培训

  年度

  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培训

  农林牧业

  渔业

  转移就业

  后备劳动量

  岗位技能

  2006年

  600

  135

  110

  40

  22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第四节农村自来水二次改水

  时间

  村庄

  受益群众

  2006年

  外袁

  1274

  上葛

  749

  下葛

  744

  2007

  沈家

  214

  胡家

  662

  万家

  350

  桥坑

  255

  赖家

  913

  大佳何

  1119

  航运

  458

  林家山

  333

  毛洋

  451

  后洋

  5000

  第五节农村文化

  序号

  名称

  参与人数

  作用

  发展方向

  1

  宝德船模

  10

  建设船模

  展览馆

  2

  江南民间艺术馆

  12

  弘扬江南

  嫁妆文化

  发展婚嫁产业

  3

  大佳何腰鼓队

  50

  丰富群众

  文化生活

  队伍不断壮大

  4

  涨坑舞狮队、

  棒拳队、小洪拳

  50

  发扬历史文化

  强身健体

  第七章各行政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节大佳何镇石门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里袁自然村

  1、基本情况:山林12000亩,竹山5000亩;耕地面积313亩。总人口1020人,从事家庭经营劳动力数350人,从事第一产业320人,外出务工劳动350人。

  2、经济发展:全村个私企业10家从事家具、橡胶、五金、塑料等行业,分布在象山、西店、梅林、林家等地,去年产值达2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7.7万元,主要来自老鹰台水电站、毛竹山承包、茶山承包。群众人均收入6203元。

  3、基础设施:拥有蓄水12万方的老鹰台水库;建于1998年的老鹰台电站,年发电量11万千瓦;村内主路、小路7000共平方全部硬化;投资15万元改造全村自来水工程;2006年完成电网、有线电视线路改造工程;2002年投资10万元建成村老年协会。

  4、发展思路:投资30万元拆除60间牛栏房、楼房6间,拆通建成6米宽村主路。投资50万元建造6000米机耕路,开发5000亩竹笋两用山,吸引外来客商7000亩荒山种植人参等中草药,首期800亩种植合同即将签约。调整土地吸引在外个体企业来村开发工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就地解决富裕劳动力。

  5、存在困难:资金缺乏。

  二、外袁村自然村

  1、基本情况:山林5599亩,其中茶山120亩,竹山2800亩;耕地面积461亩,高湖塘水面18.5亩。总人口1274人,从事家庭经营劳动力数390人,从事第一产业310人,外出务工劳动305人。

  2、经济发展:全村个私企业11家从事家具、橡胶、五金等行业,分布在广东、河南、山东、宁海等地,去年产值达25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主要来自村龙头电站与竹山承包款。群众人均收入6298元。

  3、基础设施:拥有截雨面积2.45平方公里,蓄水9万方的龙头水库;建于1992年的龙头水库,年发电量15万千瓦;村内主路3300平方全部硬化;2006年投资40万元建成办公综合楼。

  4、发展思路:投资20万元建造3000米机耕路,开发1000亩竹笋两用山;投资20万元拓宽4000米机耕路开发后山800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投资300万元建造15万方毛桃湾水库与300千瓦/小时毛桃湾水电站发展经济。投资30万元硬化村内剩余道路3000平方;投资40万元改造村庄自来水工程;投资5万元改造有线电视线路,投资20万元建造村落文化活动中心,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5、存在困难:资金缺乏、人才缺乏。

  三、岙潘自然村

  1、基本情况:山林1464,茶山65亩,桔园15亩,竹笋两用山200亩,虾塘;耕地面积138亩。总人口330人,从事家庭经营劳动力数80人,从事第一产业50人,外出务工劳动65人。

  2、经济发展:全村个私企业5家从事家具、模具、纸制品等行业,分布在广东、黑龙江、山东、慈溪等地,去年产值达6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4.3万元,主要来自桔场、茶场、笋竹两用山、虾塘。群众人均收入6350元。

  3、基础设施:投资5万元对自来水进行二次改水;投资10万元建成办公综合楼。

  4、发展思路:投资8万元硬化村内道路700平方;投资4万元扩建村后机耕路200米;投资2万元改造有线电视线路。

  5、存在困难:资金缺乏。

  第二节葛家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村概况:

  葛家村位于大佳何镇石门岙,有2个自然村(上葛村、下葛村)组成,共有458户,1493人,其中男性有820人,占54.92%,女性673人,占45.08%,劳动力967人,占64.8%,外出人口390人,占26.1%。

  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净收入元,集体可用资金万元,集体固定资产万元。

  葛家村现有土地总面积9850亩,其中耕地691亩,毛竹山有3000多亩。

  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名,其中女党员1名,支部委员3名,村务领导小组成员3名,团、妇、兵、团治调等配套组织健全,工作运行正常。

  (二)村集体经济情况

  笋竹两用山基地100亩及一些承包山,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三)现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葛家村办公楼设在原葛家小学处,全村道路硬化率只有40%左右;200亩畜禽养殖基地,全村通路、通电话、通电、通水、通闭路电视和信息网。

  (四)文化设施建设

  全村建有篮球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

  (五)劳动力结构状况

  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967人,外出劳动力390人,男劳动力522人,女劳动力445,人均拥有土地面积6.6亩。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在一半左右。

  (六)产业结构状况

  葛家村现有私营企业3家,主要从事五金、冲件加工行业。除了几家农业大户和养殖户外,农业收入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村民都在大佳何镇企业打工。农忙时,这些劳动力回村从事劳动,忙完农活就继续打工。外出劳动力当中,主要以做木匠为主。

  二、近期要做的事情:

  1、做好葛家村的村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2、做好葛家村两次改水工作;

  3、建好水泥球场;

  4、造一个图书阅览室、培训室、乒乓球室等,建成一个村;落文化示范点。

  三、有待开发的资源:

  1、利用大量的毛竹资源,做好农业休闲旅游的文章。

  第三节团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概况

  大佳何团联村由胡家村、万家村、叶家村、沈家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团联村现有人口1847人566户,其中男性1030人,女性817人,劳动力1229人。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18万元,人均经济收入5444元,现有固定资产248万元。大佳何团联村现有耕地面积917亩,山林面积5669亩,水面面积133亩,私营企业1家,2005年工业总产值50万元。

  劳动就业状况: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49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20%;从事第二产业人数712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58%;从事第三产业人数268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22%。

  全村从事养殖业的有14户,其中养鸡11户,10700多只。养鸭2户,养猪1户。

  文化情况:全村有四个老年协会,共有活动场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万家村以前有过一支龙灯队,后来由于资金问题最后解散。团联村文化底蕴不足,缺少文化氛围。

  二、分析

  团联村农村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说没有,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农业生产、养殖业为辅,私营企业极不发达。针对这些情况,团联村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团联村位于大佳何镇东面,离镇中心10分钟路程,石门公路和石门溪穿村而过,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团联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无污染,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地方。因此团联村应该走休闲产业带动型的路子,即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农家乐”。团联村具备了发展该模式的天然条件,但是配套设施较差,在今后因以发展休闲产业及相关设施为主。

  三、发展规划(2006-2010)

  1、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完成旧村改造,完成全村所有道路的硬化、绿化工程。

  2、投资15万元,建立一座四间二层的沈家老年活动中心一幢,增加村民活动场所,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图书量。修建一处村民健身场所。

  3、改造村里的桔园,建立一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园。

  4、建立一支由村民组成的龙灯队,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5、完成全村的生活污水工程建设。

  6、对全村的电网、水网、灌溉网进行改造,建立一座倒水站,解决灌溉难题。

  7、对土地进行整理,盘活土地资源,对村庄建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8、改建万家自然村连接胡家自然村的桥,加强两村的联系。

  第四节涨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我村实际情况,2006年我村要创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现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涨坑村位于茶山脚下,距大佳何镇区1.5公里,经行政村规模调整,涨坑村与毛洋村合并成立新的涨坑村,现有农户681户,人口2021人,耕地面积860亩,山林面积12000亩,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亿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12元,村集体固定收入近10万元。近十年来,涨坑村发展较快,已投入约30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各项建设,现村工业区块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村容村貌井然有序,人居环境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涨坑村先后获得县小康村、市级环境整治村、市级村落文化示范村等荣誉,2006年已列入县级文明村创建村。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为落脚点,按照村景规划,整治村庄环境,加快工程建设,以文明村创建为抓手,打造乡风文明,以村班子建设为保障,形成团结、民主的管理氛围,力争2006年创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面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积极打造基础设施齐全,居住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乡风文明纯朴的农村新社区,把涨坑村建设成为“富裕、美化、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基本原则

  1、坚持量力而行,积极而为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既要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让大家自觉投入新农村建设活动。做到适度负债、科学建设,切忌盲目性、“一刀切”。

  2、坚持科学规划,依规建设的原则。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科学建设,村庄规划做到布局合理,既体现村庄特色,又使村庄建设的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3、坚持因势利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与村规民约,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4、坚持自主建设,争取支持的原则。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群众,要实行干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自力更生的创建机制。建设资金主要以集体投入与群众自筹为主,同时争取多方支持,以勤俭办事为原则,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5、坚持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住房、绿化、供水、排污等要综合考虑与安排,特别要实施好旧村改造工程,充分节约土地资源,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

  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1、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效益。坚决保护耕地,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通山机耕路建设,发挥我村近6000亩竹山的经济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2、扶持工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村有个体企业14家,村内工业区块初具规模,去年工业总产值8700余万元。近年来,全村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区块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供水、供电等经济发展环境,搭建发展平台,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切实解决村民的就业门路,提高全村村民的经济收入。

  3、加快观念转变和教育培训,引导群众从事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有效途径就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积极引导村民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强教育培训,使多数村民从单纯从事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大力发展二产和三产,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六、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1、繁荣农村文化事业。2005年我村已创建县、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要以此阵地为依托,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发挥我村拳棒队、狮子队等传统队伍优势,利用节假日组织各项文体比赛与活动,增强全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营造蓬勃向上的生活氛围。2006年要建成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休闲公园。

  2、积极创建县级文明村。制订创建计划,加强创建领导,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创建达标。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法制宣传,破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维护全村社会稳定,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树立“讲文明、讲科学”的社会风尚,营造邻里和睦、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和谐氛围。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搞好“三拆三整治”,建立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加强卫生洁化、河道净化、村庄绿化等“三化”建设,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3、加强教育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学生义务教育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以上,加强村卫生医疗点建设,计划生育率达100%,切实帮助弱势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使低保户逐年下降。

  七、2006年工程建设计划

  1、停车场硬化工程。硬化面积800㎡,工程投入5万元,工程2月8日动工,于2月15日完工。

  2、涨坑村溪防洪坝工程。全长2200m,分三期建设,今年完成村口至毛洋坝段两侧750m工程,预算工程投入80万元,目前200m工程已启动,预期4月底前完工。

  3、村综合楼建设工程。综合楼为9间二层楼房,6间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1320㎡,总造价约60万元左右,目前工程已投标,预期工程至5月底完工(村综合楼资金自筹)。

  4、沿溪绿化美化工程。公园式绿化总面积1200㎡,建成一个文化休闲公园,投入资金10万元,预期到六月份完工。

  5、旧村改造工程。老屋拆建26600㎡,征收自留地18亩作为拆建安置和发展用地,安排新地址104间,争取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弱势老人住宅过渡用房20间小屋,投入资金10万元。

  6、厂区及个人住宅新区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面积13000㎡,投入资金78万元,向各厂及个人自筹一半,集体解决一半的方案进行。

  八、加强组织领导

  1、加强村组织建设。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进一步配强班子力量。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支部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务、财务工作领导小组、团、妇、民兵组织的配套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严格办事程序,规范村干部办事行为,做到依法、依规,使决策、管理民主化,维护村民民主的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知情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行之有效。我村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多方支持配合,把涨坑村建设成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为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大佳何镇涨坑村党支部、村委会

  2006年3月

  第五节民主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村概况:

  民主村位于大佳何镇东部,靠近镇区。辖3个自然村(后洋、马家、应家),10个村民小组,609户,1859人。

  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6808万元,农民人均净收入7100元,集体可用资金143.31万元,集体固定资产817.94万元。

  民主村现有土地总面积8812亩,其中耕地965亩,园地92亩,林地7453亩,水面302亩。

  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6名,支部委员3名,村务领导小组成员3名,团、妇、兵、团治调等配套组织健全,工作运行正常。村先后被授予2003-2004年度县级文明村。2005年度县卫生村、2006年度市级文明村等市、县各级荣誉称号。

  (二)村集体经济情况

  自来水厂一座,虾塘200亩。

  (三)现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民主村所辖三个自然村都有一幢办公楼,无新建办公楼,现办公在应家自然村办公楼。中学一所,自来水厂一座,在后洋自然村建成了全镇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106.7万元连接三个自然村的后洋桥已接近完成阶段;在马家村建有小公园一个;全村道路硬化率达80%以上;全村通路、通电话、通电、通水、通闭路电视和信息网。

  (四)文化设施建设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一个,内有阅览室、棋牌室、乒乓室等,蓝球场两个,室外健身活动中心三个,老年活动中心两个。

  (五)劳动力结构状况

  全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203人,外出劳动力280人,男劳动力635人,女劳动力568人,人均拥有土地面积14.5亩。从事家庭经营劳动力数为55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405人。

  (六)产业结构状况

  民主村现有私营企业33家,主要从事文具、五金、冲件加工行业。除了几家农业大户和养殖户外,家业民经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大部分村民都在村或在周边村企业打工。农忙时,这些劳动力加村从事劳动,忙完农活就继续打工。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新农村。

  (二)规划建设期限

  自2006年至2015年,力争通过10年时间,把民主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在后洋新桥北面建立四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投资45万元从后洋新桥至派出所建立一条长970米,宽24米的商业街。

  (3)在商业街一侧建一个商品市场和一个停车场。

  (4)改造、扩建后洋自来水厂,增加净水设备,改善自来水的水质。

  (5)进行旧村改造,彻底拆除村内危房、旧房,改变村中心道路不畅通的局面。

  (6)对村庄的道路硬化达到98%以上。

  2、加强环境整治

  (1)对村庄内所有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建设园林村庄

  (2)对应家、马家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建设

  (3)加强村民院内的环境整治

  (4)对全村所有沟渠进行沟底硬化

  3、加强旅游开发:结合石门溪改造工程,努力发展旅游休闲村庄。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实行生活补助。

  第六节大佳何村基本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村概况:

  大佳何村是大佳何镇所在地。辖3个自然村(大佳何、林家山、航运),13个村民小组,633户,总人口1910人。劳动力1225人,其中外出劳动力238人。外来人口2220余人。2005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70余万元,农民人均净收入达7800元。

  本村现有土地总面积3705亩,其中耕地682亩,园地22亩,林地2363亩,海塘638亩。

  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6名,支部委员3名,村务领导小组成员3名,团、妇、兵、治调等配套组织健全,工作运行正常。

  (二)村集体经济情况

  对虾塘800亩,桔场45亩,茶叶地80亩,农贸市场、水果市场各一个,山上水库、地下水库各一座。

  (三)现有基础设施建设

  现有村综合办公楼一座,幼儿园一所,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农贸市场、水果市场各一个,在大佳何村建有公园一个,全村通路、通电话、通电、通水、通闭路电视和信息网。

  (四)文化设施建设

  全村建有一幢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内有阅览室藏书1万余册、棋牌室、舞厅等;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室外健身活动中心一个,还有民间组织腰鼓队和打龙队各一支。

  (五)产业结构状况

  大佳何村现有私营企业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主要从事灯具、五金、电子、电池等行业。决定了大佳何村具有良好的就业优势。除了养殖户外,农业已经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少数几个拥有自己的工厂和个体工商户外,大部分村民都在本村或在周边村企业打工。农忙时,这些劳动力回村从事劳动,忙完农活就继续打工。另外,大佳何村在天保塘划出100亩作为工业用地,将会给大佳何村带来更好的就业优势。

  二、大佳何村存在的问题

  1、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经济收入很低。全村还有家低保户对象,虽然各级政府和村里每年都要给这些低保户发放一定的补贴和救助金,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低保户的贫困问题。

  2、基础设施不健全。村农贸市场破旧,老年活动中心简陋,全村没有回收处理垃圾的基础设施。村中还有几条道路没有硬化,没有排放污水管道等,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大佳何村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待解决。首先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每家的垃圾基本上倒放在自家附近的垃圾筒里,但街道上还有白色的塑料袋、水果皮、废纸等垃圾,一陈风吹过空中到处是塑料袋、废纸等垃圾,这种现象严重影响我镇争创“全国优美乡镇”。

  4、村民素质问题。大佳何村民大部分是初中和小学文化,高中文化程度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是文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的知识背景下,如果不提高全村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很难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知识科技时代很好的生存。尤其是大佳何村作为大佳何镇所在地,城镇发展征用土地,失地农民不提高自己的素质就很难地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所以要在提高全村村民的素质中做文章,以各种讲座和科普宣传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三、新农村建设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在大佳何村与后洋山桔场之间投资50万元建造一座大桥,目前已接近完工。

  (2)投资65万元建造伍家至林家山盘山公路一条。

  (3)在佳何新区改造主道路的下水道铺设及新区屋前屋后道路的硬化工程。

  (4)规划在天保塘划出100亩作为大佳何住宅区及工业用地,龙泉路北段的改造、扩建工程。

  (5)投资90万元双港路人行道改造。

  (6)进行旧村改造,彻底拆除村内危房、旧房,改变村中心道路不畅通的局面。

  2、环境整治方面

  (1)对双港路进行整修,修葺破损绿化带,规范广告牌,更换现有路灯,做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2)根据《大佳何镇卫生管理条例》通过对各个体工商户门前三包、签订责任状等方式,严格执行环境卫生的奖惩制度,保证大何路、双港路的卫生整洁。

  (3)对全村所有沟渠进行沟底硬化、铺设水泥洞管。

  第七节溪下王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溪下王村座落在大佳何镇西部的象山港尾沿海,交通地理位置条件优厚,依山傍海,隔黄墩港与强蛟相望,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是我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儒先生的故里,村人均收入6664元,集体固定资产1500万元。曾荣获县级农村工作双整治先进村、县级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村落文化宫等荣誉称号。

  全村现有人口1546人,460户,男性900人,女性620人。其中20岁以下403人,20—45岁530人,40—60岁370人,60岁以上243人。党员32人。村耕地面积769亩,其中水田731亩,,旱地38亩;山林面积8518亩;海涂面积5300亩;内塘养殖面积400亩。村内有工厂7家,年总产值0.2亿元。其中上规模企业橡胶制品六厂,年总产值0.1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有:海塘养殖承包,果园承包,山林、水资源年收入26万元。

  溪下王村耕地面积相对较少,1993年底有人口1435人,耕地面积900亩,人均占有耕地0.95亩左右(人均农田0.5亩),到2005年水田面积下降到人均0.2亩。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劳动力的逐步转移,村非农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以近年来的招商引资较为明显。在科技兴养的积极促进下,在应用工业兴办农业的引导趋势下,村民对经营意识有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科技兴养、适度扩大规模经营意识有很快发展。村民从1996年开始发展稻田养殖,养殖面积20亩以上的养殖户最初只有2户,发展到目前的50户,同时耕地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经营规模300亩,户数和面积年递增分别为20%。目前,村民从事农业的300人,从事工业的520人,从事服务业和其它职业的230人。

  二、风俗文化特色

  溪下王村是大佳何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与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儒故里只一桃花溪之隔。方孝儒先生曾祖为文武进士,因朝廷昏聩,文武参商,为避祸自慎,回河南商丘方家庄原籍(后辗转迁浙江宁海)。明初方孝儒先父方克勤,京师吏部考试得中第二名,特授山东济宁府知府。后方孝儒殿试,一论五策,独领风骚,任“汉中教授”。朝廷诏书多出其手。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朱棣登基命方孝儒草拟“即位诏书”,方孝儒抗旨,并数指罪,声言“誓讨国贼”,朱棣下令抄斩满门夷十族,宗族及亲友死八百七十三人。文坛巨文郭沫若诗曰:棱威一代明成祖,骨鲠千秋方孝儒。纵使舌根能断绝,依然有口在吾徒。鲁迅先生也曾将方孝儒的硬气誉为“台州式的硬气”。因此,围绕方孝儒先生故里的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建设具有我村特色的亮点。方孝儒故里溪上方虽已比较破旧,但断墙碎瓦依然尤存,正学读书处“岭南阁草堂”遗址,位于雪潭西侧的正学祖父墓及乌山石蛇耳曾祖父墓至今仍展示着历史风貌。这些亮点为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该村有祖传的“独脚戏”,曾经红遍宁海,不过现在销声匿迹了。该村文化设施基本齐全,有篮球场120平方米,健身活动场所350平方米,并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为丰富体育文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2004年成立了村文化活动中心。

  三、新农村规划建设几点规划

  以道路标准化,生活城镇化的要求,逐步按规划进行旧村改造,提高生存环境和空间条件,美化村庄形象。

  1、因地制宜,保护耕地原则

  在村庄建设中,根据村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确定规划和整治内容,同时应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尤其要保护好基本农田,防止旧村拆建不彻底,而新村盲目扩大。要灵活利用建设用地盘活旧村土地,不占用耕地。

  2、特色原则

  溪下王建村历史悠久,南面靠山,北面靠海,生态环境相当优美。其建设从西向东发展,有一定的发展痕迹。所以在规划过程中要尊重村庄发展的历史文脉,强化村庄特色,合理定位规划结构,建筑风格。同时注重山海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方孝儒的“南阁草堂”遗址,位于雪潭西侧的正学祖父墓及乌山石蛇耳曾祖父墓可开发休闲旅游。村内400亩养殖塘位于交通要道路边,地理位置优越,可配套开发海洋休闲渔钓。在溪下王村破旧房屋占全村房屋的30%,可重点改建,同时桃花溪风景优美,横穿全村,在改造中可修饰的增加“桃花亭”“桃花屋”等类似文化元素,也可适当的融入方孝儒思想与文化。相信对全村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3、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布局优化:通过环路建设,拆除破旧房屋,完善村庄布局。

  道路硬化:全面实施道路硬化,形成道路网络系统,目前该村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横路还未硬化,横路硬化可利用住户集资村里补贴相结合的方法。

  路灯亮化:在村里主要道路、主要路口、主要路段以及公共场所已全部安装路灯。

  河道净化:对村内桃花溪进行净化,通过保护,改造等方式,形成清洁美观的河道网络。建设改造叶家坑及防洪坝,加强防洪抗洪能力。去年“麦莎”台风时该路面已过水。

  第八节和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村概况

  和平村有14个村民小组,679户,2037人。村民代表90人,村党支部有党员67人,其中:女党员8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8.86万元(包括土地征用收入),固定性收入41.7万元。村级集体资产169.45万元。全村拥有耕地1054亩,水稻种植面积630亩,毛竹山面积3700亩。山塘水库5座;灌溉水田600亩。

  (二)产业结构状况

  和平村的农户,主要从事海水养殖、禽类养殖、笋竹两用山、外出务工等行来。整个村除赖家自然村外,其他三个村村民主要是外出务工为主。在农参与农活的主要是年纪较大的村民为主。

  (三)劳动力结构状况

  和平村有劳动力1296人,分别从事第一产业的有44.29%,第二产业的有18.98%,第三产业的有36.33%。养殖户(海水)90户,养殖:猪2户,养鸡10户,养殖2户。

  (四)古村落文化状况

  和平村村落文化基本没有。但是,拥有古寺庙二座;分别是赖家的白鹤庙和伍家村的和平寺遗址(目前该寺的大殿已经过重修)。

  (五)当前正在修建的基础设施

  赖家村的防洪坝工程和水毁工程已接近扫尾阶段,外郑村的机耕路,桥坑村的水库桥,伍家村的防洪坝都在施工之中。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

  1、对整条和平溪进行全面改造,以增强防洪能力,保障全村安全。

  2、进行农田改造,提高田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修建伍家自然村老年协会(利用伍家小学空闲的校舍),改善老年人的活动场所。

  4、在赖家村修建健身广场;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

  5、加强“三拆三化三整治”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为开展生态农家休闲山庄夯实基础。主要针对伍家、桥坑、外郑三村。赖家村则需加强基础设施为主;为拓展大佳何镇新集镇好准备。

  6、如经论证有可能的话,将和平溪进行淡水鱼放流养殖,划出一定地块进休闲垂钓区建设。

  7、伍家村的笋竹两用山基地,可以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生态农家旅游作好准备。

  第九节滨海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村名

  总户数

  总人口

  人均

  收入

  总劳

  动力

  外出

  人口

  体育

  器材

  (套)

  获得县级以上

  荣誉称号

  冯家

  278

  860

  6593

  550

  43

  8

  市级文明村县级小康村县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村县级计生合格村县级卫生村

  县级科技示范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县级先进集体

  陈戴

  94

  302

  6543

  193

  21

  无

  吴家

  123

  416

  6658

  266

  35

  10

  井栏

  230

  793

  6646

  508

  100

  无

  滨海

  725

  2371

  6615

  1517

  199

  一、村概况

  注:以上统计截止2005年12月份。

  滨海村下辖四个自然村,全部位于大佳何海滨旅游规划区范围内,整体地势狭长濒海。2005年滨海村全村共有725户2371人,农民人均收入达6615元,四个自然村村民就业多类型,井栏、吴家、陈戴三个自然村村民以养殖业、营销运输业居多,冯家自然村村民从事工业劳作、海洋养殖为主。

  二、滨海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居:总的来看,村民住宅密度较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集中建造的,但总体缺乏统一规划,新建的住宅样式多种,相互没有统一协调。同时,各自然村对旧、危等房屋拆建力度不够,特别是绝大部分的新建房户没有按照拆建协议执行,造成了新建房与宅基地安排比例失调,各村都有老百姓哄抢宅基地的隐患。

  路:冯家、陈戴两个自然村村庄主要道路相对较为狭窄,井栏、吴家则是村内小路硬化率不高,特别是雨天容易积水,对群众的出行造成不便。

  环境卫生:总的来看,各自然村的环境卫生比前些年是好多,但长效保洁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各村都有保洁员,但群众的卫生意识跟不上,除吴家以外,其他几个村在全镇的环境卫生评比活动中,始终是在中游。

  三、今后5年内的具体打算

  1、规划。除吴家外,完成其他三村的村庄整体规划编制,并与大佳何滨海旅游区规划相配套。

  2、道路。村庄主要道路以及支路全部完成硬化,冯家浇铸水泥路5000㎡,陈戴1500㎡,吴家2000㎡,井栏2000㎡。

  3、环境。滨海村村庄内共有50余家自办企业,主要是生产轴承、五金冲件,场地以农村住宅出租为主,由于冲床、仪表车等设备造成的噪声影响严重,村民多次反映要求搬离村庄。故在近三年内将对这些作坊式工厂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已考虑了2个地块作为安置地,。一是在冯家尚山带,冯家自然村准备对该地进行规划。二是在吴家红砖厂区域,如果政策允许将对该地进行重整,由村集体统一建造并以出租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4、住宅。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对宅基地梳理工作,已建新房并签订原有房屋拆除协议的住户必须在明年年底完成拆除,尽量腾出一部分宅基地安排村民建房,缓解当前农村建房难的压力。

  第八章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安排

  第一节和平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大佳何镇乡(街道)06年6月12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和平

  村庄住户

  679

  村庄人口

  2037

  村域面积

  耕地面积

  1054亩

  河道长度

  8000m

  自然村组成

  伍家、桥坑、外郑、赖家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伍家、桥坑、外郑、赖家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10

  村集体投入(万元)

  36

  镇财政投入(万元)

  其他资金(万元)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大墙修复

  赖家

  30万

  村集体

  2006

  机耕路

  外郑

  5万

  上级补助

  2006

  水库桥

  桥坑

  5万

  上级补助

  2006

  防洪坝

  伍家

  6万

  村集体

  2006

  第二节大佳何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镇乡(街道)年月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大佳何

  村庄住户

  633

  村庄人口

  1910

  村域面积

  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682亩

  河道长度

  500m

  自然村组成

  大佳何、航运、林家山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大佳何、航运、林家山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50

  村集体投入(万元)

  28

  镇财政投入(万元)

  130

  其他资金(万元)

  15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后洋小桥

  大佳何

  78万

  自筹、上级补助

  2006

  龙泉路北段扩建

  大佳何

  40万

  自筹

  2007

  新区道路硬化

  林家山

  15万

  自筹

  2006

  双港路人行道改造

  大佳何

  90万

  自筹

  2006

  第三节石门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镇乡(街道)年月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石门

  村庄住户

  787

  村庄人口

  2587

  村域面积

  3万亩

  耕地面积

  946

  河道长度

  1800

  自然村组成

  里袁、外袁、岙潘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里袁、外袁、岙潘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1

  村集体投入(万元)

  36

  镇财政投入(万元)

  4.8

  其他资金(万元)

  35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里袁村主路工程

  里袁村

  30万

  贷款

  2006.8

  主路硬化

  岙潘

  8万

  2006

  第四节团联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镇乡(街道)年月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团联

  村庄住户

  566

  村庄人口

  1847

  村域面积

  1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917

  河道长度

  1000

  自然村组成

  沈家、万家、胡家、南阳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沈家、万家、胡家、南阳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村集体投入(万元)

  2

  镇财政投入(万元)

  5

  其他资金(万元)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水毁工程

  沈家、万家、胡家、南阳

  7万

  村集体。镇政府财政补助

  2006

  第五节溪下王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镇乡(街道)年月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溪下王

  村庄住户

  460

  村庄人口

  1546

  村域面积

  耕地面积

  769

  河道长度

  2000m

  自然村组成

  溪下王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溪下王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村集体投入(万元)

  60

  镇财政投入(万元)

  其他资金(万元)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桃花溪改造

  溪下王

  40万

  村自筹

  2006

  水渠改造

  溪下王

  5万

  村自筹

  2006

  村庄绿化

  溪下王

  6万

  村自筹

  2006

  第六节民主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镇乡(街道)年月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民主村

  村庄住户

  609

  1859

  村域面积

  耕地面积

  965亩

  河道长度

  2700米

  自然村组成

  后洋、马家、应家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马家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村集体投入(万元)

  154.5

  镇财政投入(万元)

  其他资金(万元)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旧村改造

  马家村

  100万

  村自筹

  2007

  道路硬化

  应家村

  50万

  村自筹

  2006

  通村公路

  后洋村

  2.5万

  村自筹

  2006

  防洪墙

  后洋村

  2万

  村自筹

  2006

  第七节葛家村2006年度村庄建设项目调查表镇乡(街道)年月日

  基

  本

  情

  况

  村名

  葛家村

  村庄住户

  458

  村庄人口

  1493

  村域面积

  耕地面积

  691亩

  河道长度

  1500m

  自然村组成

  上葛村、下葛村

  为主创建的自然村

  上葛村、下葛村

  年度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级补助(万元)

  村集体投入(万元)

  100

  镇财政投入(万元)

  其他资金(万元)

  重点

  整治

  项目

  项目名称

  规模及所在自然村

  资金概算

  资金来源

  完成时间

  村庄道路硬化

  上葛村、下葛村

  40万

  村自筹

  2006

  防洪坝修复

  上葛村、下葛村

  30万

  村自筹

  2006

  自来水改水

  上葛村、下葛村

  30万

  村自筹

《大佳何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书》来源于免费范文网,欢迎阅读大佳何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