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协 > 自媒体中的价值观教育叙事问题研究:媒体价值观

自媒体中的价值观教育叙事问题研究:媒体价值观

来源:政协 时间:2019-10-13 07:57:56 点击:

自媒体中的价值观教育叙事问题研究

自媒体中的价值观教育叙事问题研究 :自媒体对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影响深远。其虚拟联接功能可将社会要求与 自我发展联系起来;其叙事主体的多元化、个人化, 能让学生在自我叙事中获得 反思经验;其交互叙事功能, 可实现“公共议事厅”式的经验传递;其图像叙事优 势, 能营构价值观教育情境。

摘要 Education Narrative Research into Self-Media Values NAI Kang ZHANG Jia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bstract:
Self-media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youth students" value education. Its function of virtual linking can connect social demands with self-development;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ity of its narrative subjects can make students reflect on themselves in the process of self-narration;
its function of interactive narratives can realize the experiential transmission in the form of public meeting hall;
and the advantage of image-based narratives can construct the context of value education. Keyword:
self-media;
core value;
education narrative;
作为新媒体发展的新阶段, 以微博、微信、空间、主页为主要形式的自媒体 (We Media) 发展迅猛。由于具有话语权利的个人化、平民化, 信息传播的即时 性、交互性等特点, 自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 也是人们表达、传播价 值观的不可忽视的载体。青年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 有调查研究显示, 有90% 的城市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或交际沟通。因此, 能否有效应用自媒体, 对于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应该说, 自媒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叙事。新世纪以来, “在 人类和人类科学中出现了一种叙事转向”[1]。叙事不仅是“说”, 更是具有建 构意义的“做”, 因此超越了文学研究的范畴而促进了各个学科特别是教育学的反思。叙事教育学家杰克逊告诉我们叙事既是一种现象, 也是一种方法, 可以通 过对个体生活故事进行描述和重构, 获取对行为经验的解释性理解[2], 从而理 解生活的价值意义。因此, 如何能把握自媒体的叙事特点, 有效应用自媒体叙事 方法, 是促进自媒体发挥价值观教育作用的重要议题。

一、发挥自媒体虚拟联接特点, 加强官方自媒体叙事能力 价值观教育是将学生从“现有”带往“应有”的过程, 其中应包含社会要求 与自我发展两个交互作用的维度——既需要社会的规范引导, 也需要学生的自 主建构。在促进两方双向互动时, 自媒体叙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个人价值观 构建的过程是发现自身和他人、历史、社会的关系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 思想教育活动中, 很难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叙事, 获得联接。然而, 通 过自媒体的网络载体, 就可以同时联接成千上万的终端使用者, 同时在线实现了 个人时间的无限叠加, 在虚拟空间中无限缩短实际空间距离, 突破叙事教育的时 空限制瓶颈。同时, 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趣味性也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们自 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提高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英国叙事学家佩奇在《故事与社交媒体:身份与其互动》中提出, 由于网络 的虚拟性和交往性, 社交媒体参与者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的复合身份[3], 也就是说不仅具有私密的“个体身份”, 还具有体现社会性的“交往身份”和“关 系身份”, 存在着隐性的自我约束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让有着一定文 化素质的青年学生在利用自媒体进行叙事时, 不仅表现个体意志, 也必须考虑到 并体现出文化规范、道德准则等社会要求, 更加有可能自觉地体验到“应有”和 “现有”的联系过程。

要想利用好自媒体的虚拟联接功能传播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求政府、学校等 机构注册使用的官方自媒体学会讲价值观故事。以笔者单位为例, 同样的一则学 生助人施救的新闻, 在学校官网新闻板块的点击量不到400, 改写为血肉丰满的 学生救护志愿者故事发到学校官方微信上, 点击量很快就突破了5000。由此, 官 方自媒体的价值观传播效能可见一斑。官方自媒体叙事既代表着“官方话语”, 也 呈现出“民间叙事”的特征。要更好体现“中间”连接作用, 官方自媒体叙事内容应是介于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之间的“中观叙事”, 将价值观教育内容潜藏在 小故事中, 更多使用活泼泼的实例去阐释微言大义。叙事话语方式需要表现出 “中间”杂糅性, 贴近学生们的语言表达习惯, 特别是使用作为青年学生表示自 我认同文化符号的网络新词, 对于进入青年学生的叙事语境十分重要。组织多元 的“中间”官方自媒体叙事主体, 建设好学生会、社团、班级、党支部、团支部 等中小规模的官方自媒体, 更好地发挥集体教育、上通下达的功能, 也要把教师 和学生干部培养成为网络意见领袖, 帮助学生对身边事件进行剖析和过滤。

二、抓住自媒体的叙事主体多元化特点, 丰富学生自我叙事体验 纵观自媒体叙事, 另一特点就是价值观教育叙事者和叙事方式的多元化, 政 府、教育者、文化精英不再是传播价值观的主导叙事者, 较为宏大的概念化的叙 事方式也被“微叙事”“小故事”所补充。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包括学生自己正在 成为叙事者。而占据了自媒体内容半壁江山的“心灵鸡汤”更是一种饱含了价值 观导向信息、基于生活故事的叙事形式。可以说每次自我叙事, 从题材视角到讲 述方式、表达意见、总结意义的每一次选择, 都是一次价值观的选择体验, 一次 自我的构建。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认为, “回答‘谁’……这个问题就是在讲 述一段生活故事”[4]。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 其角色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 育者, 而是和教师分享了叙事权利和教育权利, 这就打破了“以教师中心的”教 育模式, 构建一个以“平权”为特征的话语互动场域, 当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参 与教育过程的创造性和参与感。

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们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融入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自 我叙事, 如很多学校开展了“中国梦, 我的梦”“我的青春故事”网络征集及自 媒体传播活动, 将宏大话语融于个人故事, 受到了学生的较多关注。“叙事帮助 我们发现自我, 了解自我。”[5]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聆听他人的故事, 不 仅能够明白正确的价值观是什么, 更加能够体会到价值观和自己有什么联系。

三、把握自媒体的交互叙事功能, 实现“公共议事厅”式的经验传递 自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互动交往。评论、点赞、转发等功能成为网络媒体叙事结构的一种势能, 推动叙事不断扩展和流动, 赋予自媒体巨大的生命张力。

有学者认为, 在网络媒体叙事学中, 评点等互动功能的“传播力正在超越信息本 身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6], 诞生并延伸意义。“叙事—阅读—评点—转发— 评点”循环往复以致交互无限, 在这一体系中, 个体信息成了一种集体创作。

在参与自媒体微叙事的过程中, 读者并不是处在被动接受的角色, 时刻主动 选择并参与文本建构, 影响意义的生成。他们“时刻变换着角色与身份”, 如同 一群快速移动的网络“游牧民”, 利用叙事文本制造新意义。[7]因此, 就算没 有进行主动叙事, 青年学生作为自媒体参与者通过自媒体的交互功能, 也能获得 个人和他人的构建性的联系。在维柯看来, 叙事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基于生活 经验的不可让渡性, 人们无法直接分享他人经验;在叙事过程中, 便可以通过故 事与他人建立联系。自媒体借助其强大的交互功能放大了叙事教育的效能和影响, 使得个人经验特别是榜样典型的经验能够实时、直观、广泛地传递。

美国学者雷德蒙认为自媒体由于强大交互功能, 其传播方式属于“多对多” 的集市式传播, 建构起一个不设界的“意见广场”。[8]虽然这能够更民主地传 递个人经验, 但也可能引起话语狂欢。巴赫金认为狂欢化叙事会用“低语言”彻 底解构权威话语, 这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不利的。因此, 我们需要建立的不是 “广场”式的叙事场域, 更需要建立“公共议事厅”式叙事场域, 虽然鼓励自由 评论和表态, 但是需要设立议题、确定议事原则、重视议事的过程控制, 拥有主 持人和监管人。这就需要在学生中有组织地发起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媒体活动, 讨论热点事件, 学习典型故事, 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网络素质, 帮助他们更好 地辨别、分析、判断和使用网络信息, 从网络叙事中学习到他人的成功经验。

四、应用自媒体的图像叙事优势, 营构价值观教育情境 价值观教育叙事就是建立一个话语的公共区域, 营构情境, 使受众从理想情 境中得到体验。叙事不仅能用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营构情境, 也能以各类影像、 身体语言以及混合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带来了叙 事的多种途径, “带动着想象和认识活动的转移”[9]。福柯告诉我们:图像、影 视都可以成为叙事符号, 由于它们具有即时性、具象性、生动性, 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 大大缩短了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 因而也消除了语言符号理解的间接 性。周宪等学者在《视觉文化与现代性》中提出:视觉符号正在或者已经超越了 语言符号转而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 而这正是新媒体的叙事优势所在。

据此, 我们可以发挥自媒体视觉符号呈现优势, 融入图像、视频、数据、图 表等混合叙事元素, 让学生直接面对生动的行为表象、具体可信的数据分析和身 临其境的感知体验, 从而加深人们对行为及其结果的理解。但是要警惕断章取义 的图像信息和泛滥轰炸的大众传媒也可能淹没自我意识, 让人不辨真伪。在价值 观教育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对视觉情境进行讨论、思考, 还原思维过程, 将具象 转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当然, 自媒体的这些特征也是双刃剑, 会生产传播很多非理性甚至反社会的 叙事文本, 导致不良思潮的蔓延与滋生, 挑战主流话语的权威。自媒体其本质毕 竟是一种“媒体”, 是影响力的放大器、扩音器, 但影响力的指向归根结底不由 载体决定, 自媒体之于价值观传播的优劣之辨, 本质是在这一叙事场景中的话语 权力之争。利用好自媒体的优势特点, 选择好价值观叙事的内容与方式, 控制好 叙事过程, 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响亮发出核心价值观的声音。

[1]约斯·德·穆尔.从叙事的到超媒体的同一性--在游戏机时代解读狄尔泰 和利科[J].学术月刊, 2006 (5) . [2]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 2006 (2) . [3]Ruth E.Page.2012.Stories and Social Media:Identities&Interaction[M].New York:Routledge. [4]Paul Ricoeur.Temps et récit.3.le temps raconté[M].Seuil, 1985:335. [5]刘华良.叙事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20. [6]陈斯华.网络媒体叙事学研究的思考[J].现代传播, 2010 (5) . [7]陈静.大众文化视阈下的自媒体微叙事建构[J].学术研究, 2015 (5) . [8]埃里克·S·雷德蒙.大教堂与集市[M].卫剑钒,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14:26.[9]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 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22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