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协 > 古代典故成语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

古代典故成语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

来源:政协 时间:2019-08-16 08:22:05 点击: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篇一:合浦珠还的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 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 阯换取生活所需的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 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 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 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 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 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 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 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处处为民求利。不到一年,珠蚌又 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从此那儿的百姓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 得或人去而复回。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篇二:不屈不挠的故事 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 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 就要被水吞没了。霎[shà]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 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 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 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 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

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 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

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róng],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

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

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 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挠。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现 十分顽强。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篇三:不求甚解的故事 “不求甚解”这则成语的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 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又名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 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的家乡浔阳一带水旱灾害连年不断。陶渊明靠着微薄的田产, 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

尽管如此,陶渊明不羡慕荣华富贵,喜爱清静闲散的田园生活。他一 面耕田,一面读书写诗,不仅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十分自在。大概二十八岁那年, 陶渊明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 不知道是何等样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 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 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 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爱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 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 的酒喝光…… 【解释】不追求过分的解释。后来引申为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 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看过古代的成语典故与释义的还看了:
1.古代的成语典故和释义精选 2.古代的成语典故和释义 3.古代成语典故和解释的精选 4.古代的成语典故和解释精选 5.成语的典故及意思 6.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