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 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 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1-23 07:54:20 点击:

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

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 分析目前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应根据国际经济 法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教学互动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思 维导图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应用型、复合 型的涉外法律人才。

2011年12 月,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 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 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家对外开 放的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 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 养规模。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 学会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应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涉 外法律专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如何改变目前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稀缺和高等院校 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是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对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的课堂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二本院校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经济法学体系庞杂。由于国际经济法多元化发展,国际经济 法学体系性不强、内容庞多繁杂(涵盖了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 国际税收法、世贸组织法等多个领域),同时国际经济法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 因此,学生对涉及国际经济领域的诸多法律问题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对课程内 容的理解有较大困难。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 高。

(二)国际经济法教材严重滞后。目前国内二本院校选用的国际经济法 教材多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不仅整体偏重理论性、学术性,不利于学生自 学,而且内容陈旧,更新较慢,未能及时体现最新立法现状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教材中引用的典型案件,并不能反映当前国际经济法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样导 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严重依赖老师的讲解。

(三)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弊端。“目前的法学教育中缺乏系统的比 较法、外国法教育,学生获得国际化法律训练的机会与途径单一,缺乏国际视野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目前大多数二本院校还是采取传统的国际经济法课程教 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习惯于分析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尤其 偏重于采取解析国际经济条约中的法律条款的教学方式,常常使学生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

(四)制度性配套保障措施缺乏。“由于缺乏制度性的配套保障措施,由 于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对学生、教师的要求很高,成本也很高,中国法学教育的国 际化仍显步履蹒跚。”应建立健全制度性的配套保障措施,至少在师资力量和基 础教学设施上应保障能开展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活动。虽然在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一大批高级涉外法律人才已提到议事日程,但目前还只有几所 重点大学开办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2013级新生起组织实 施 “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新开设涉外法律人才培养 模式实验班。而绝大部分二本院校的法学专业囿于师资力量有限(“双师型”的教 师少,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尤其稀缺)、教学设备不齐全,根本无力开设这样 的实验班。

(五)法学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低。根据《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NO.7(2009)》的统计,截至 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 所,改革开 放30 年增长了105.67倍,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2007年法学学科毕业生 的就业率竟列文科毕业生倒数第一。这说明法学毕业生所具备的法律职业技能, 与法律职业对他们的能力要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我国涉外法律人才稀缺的背 景下,针对二本院校从事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学生英语水 平普遍较低的情况,根据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 实施教学互动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贯彻教学互动模式。思维导图是一 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它综合利用左脑的语言、数字、逻辑、顺序、分析、列表、 线性感,以及右脑的节奏、形象、色彩、维度、空间感、整体性等多种大脑皮层 思维技能,以增强人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 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荆珍《思维导图在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文认为,思维导图对解决国际经济法学教学中主要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可以 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显著提高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效果,真正响应了高等教育改革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的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国际经济法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这种思维导图可在教 学国际经济法的理论知识时,供教师上新课或复习课、学生上台参与教学时采用, 有利于对庞杂的国际经济法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模式是在多媒体课件环境下, 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以师生讨论式教学为主、学生参与式教学为辅的国 际经济法课堂教学互动。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老师在讲解国际经济法的理论知识时应充分运用多媒 体技术和思维导图等手段,进行系统分析和讲解,同时指导参与教学的学生学会 制作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思维导图手 段辅助教学时,需要师生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否 则杂乱无章的多媒体演示和思维导图反而会误导理解。

(二)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中。首先,应对教材内 容进行合理取舍。根据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国际 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的不同要求,并与相关课程的任课老 师协商教学内容,在相关课程中已重点学习的内容可略讲甚至不讲,而在相关课 程中未重点讲解甚至从未学习过的内容应详解。另外,在司考中涉及的但教材中 又未编排的内容也应予以适当补充,以适应司法考试大环境的需要。其次,教师 应根据不同二本院校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和教学设施配备的 多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于该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

一是开展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笔者在国际经济法的课堂教学中采取 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每堂课都事先安排学生预习的 内容和思考的问题,在讲授新课时,适当提问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对思考题 和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讲授国际经济法的概念时,提出“国际经济 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如何”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都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 创新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

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展开参与式教学。首先,选择 好教材中难度较小的章节,在课前预习环节激励学生主动申请讲课。其次,提出 讲解的要求,要求学生讲解前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控制讲解时间在30分钟以内), 将重点内容讲清楚,难点可当堂向学生或教师提问,非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一言带 过甚至不讲。学生在台上讲解时,台下的学生听得特别仔细,想找出台上学生讲得不对的地方甚至提问。尤其是一些平时不敢问老师的学生这时也敢问学生“老 师”。最后,教师当堂进行点评和解疑答惑。这样通过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不 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锻炼了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胆量、切实地提高了其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是充分开展案例教学、适当安排研究性教学。国际经济法是理论性 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在讲授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时必须采取的方法。教师选择的案例应真实精简、典型多样、循序渐进,而且结 果应具有争议性和探讨的价值。一般来说,司法考试真题精简且涉及知识面广, 可用来检测学生掌握国际经济法教材中每一节所学知识的程度。而要检测学生掌 握国际经济法教材中每一章系统知识的程度如何,取决于教师选择的案例的经典 性。例如,在教学国际货物贸易法时,笔者精选了一个涵盖国际货物买卖法、国 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 学生能对国际贸易法进行系统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

同时,适当布置课后作业。针对课堂上讨论过的知识难点设计出具有 研究性或争议性的课题(如国际经济法的地位,国际投资法中特许协议的性质,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的利弊与中国的应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课 题写一篇 三是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双语教学。二本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 在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不可能完全进行双语教学的。因此,教师应根 据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进行双语教学,例如,在讲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的内容时,可对这些公约和惯 例的英文版和中文版进行对照讲解,更易使学生明白相关规定的含义和掌握国际 贸易实务的操作流程。而对于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 求,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和案例,并激发其将来从事涉外法律工作或报考国际经济 法学研究生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国际经济法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 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不同内容和二本院校师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 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形成综合性、 立体式教学方法,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肖灵敏 刘潇潇 来源:广西教育·C版 2015年8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