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为失败者著述的神话背后的民族动机与情感】失败者

【为失败者著述的神话背后的民族动机与情感】失败者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15 08:02:58 点击:

为失败者著述的神话背后的民族动机与情感

为失败者著述的神话背后的民族动机与情感 一、疑起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 仁者,则应运而生;
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 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 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 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百生者。” 在《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里,将共工归为危及世治的 反面人物,甚至与桀、纣相提并论。而当讲到《共工怒触不 周山》这篇课文时,教学参考书与众多资料中,对共工的形 象,是这么评价的:一位能改变天地日月星辰的英雄形象, 具有勇敢、坚强、敢于斗争、愿意牺牲自己改造山河的大无 畏精神。

笔者查阅了共工的资料,很是不解:这是神话故事,神 话故事的主角如女娲、后羿之类,都对当时社会有着卓越贡 献。但共工呢7.“炎帝裔,相传共工为水神”,“人面蛇 身朱发”。(《山海经·海内经》)共工,在黄帝的继承人 颛顼治世的时代压叛,被颛顼击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 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西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 断作乱(代表洪水的暴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由此可见,共工是一个犯上作乱的反叛者,最终失败了。他 失败了,还心有不甘,拍着与颛顼同归于尽的心思,冲撞了 不周山,以此来泄愤,把“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
断鳌之足以立四极”中的地与柱都给撞坏了,造成了极大的 破坏性。历数共工的记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 而不尽”(《史记·楚世家》)、“昔者共工之卿浮游败于 颛顼”(《汲冢·琐语》)、“(尧)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 州之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舜)流共工 于幽州”(《书·尧典》)“禹有功,……逐共工”(《苟 子·成相篇》)、“共工之臣日相柳氏……禹杀相柳”(《山 海经·海外北经》),可见共工一直就是一个失败者。

这样一个反面人物,为何《山海经》里会有专门的著述 呢?选人初中语文教材,与《夸父逐日》同列,编者有何意 图呢?而这个神话故事流传那么久,又是出于怎样的民族动 机与情感呢? 二、触通 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垓下之围时,“于是项王乃 悲歌慷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左右皆泣”,我 也泪下。在乌江畔,他对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 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最后自刎而亡。我掩卷,久久不忍读“吾闻汉购我头 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后果。

这也是个失败者,但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之中,专门为 其立传,且排在刘邦之前。司马迁是出于什么动机与情感而这样做呢?《项羽本纪》最后部分“太史公日”里,司马迁 道出了部分原因:“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 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敬他的胆魄与气概,敬 他的敢于反抗,敬他敏锐的政治触觉。所以虽然知道他“自 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这样的任性、固执甚至愚昧, 仍然欣赏他。这个失败者的魅力是否就在于他的失败、他的 悲壮高歌、他的毅然自刎、他的自我辩护呢? 蒋勋在《孤独六讲》之《革命孤独》篇中指出:“作为 一个历史的书写者,司马迁对于现世里的成功者其实是不怀 好感的,这里面不完全是客观的对错问题,而是主观的诗人 的抉择,他选择了项羽作为美学的偶像。所以我们今天看《霸 王别姬》,不管是电影或戏剧,都会为霸王与虞姬告别,在 乌江自刎而感动,它根本就是一首诗。……司马迁成功地营 造了一个革命者美丽的结局和孤独感,使得数千年来的人们 都会怀念这个角色。” 司马迁对现世的成功者的态度是否有好感暂且不说,但 司马迁对项羽的好感与怜惜流露无遗,越是失败得惨重,越 是悲壮得感人,越是能撞击人心。

那么共工呢?他的失败如何惨重,无迹可寻,但从失败 后泄愤撞不周山造成的后果“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中,想象 得出当时地动山摇、生灵涂炭、洪水奔泻、人心撼动的场面,从而反观当时与颛顼“争为帝”的激烈场景,结尾处的详写 巧妙地衬托出了撞这个起始的略写。这个失败者也有着令人 敬而生畏的胆魄与气概!他何尝不是一个革命的孤独者,他 的怒,他的撞,何尝不是一首壮烈铿锵的诗呢?无怪乎毛泽 东欣赏共工,“他最先提出共工是英雄,在《渔家傲·反第 一次大“围剿”》中曾写下:‘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笔下的共工是不死的,不但是不 死的,还要一直高高举着反抗的大旗的”。他从共工身上看 到了自己当时与国民党部队的激战是何其相似。袁珂在《古 神话选释》中也指出:“共工触山,……打破了为颛顼所统 治的旧世界的局面,使整个世界为之改观,从革命者的眼光 看来,共工的这一行动就是具有大魄力的英雄行动。高尔基 所说的‘群众中反抗神的意愿’,在共工触山的这件事上, 就体现得再鲜明、生动不过了。……它里面包含着丰富的革 命意义。” 三、顿悟 从共工形象定位的莫衷一是与矛盾中,我想说:因为是 神话故事,因为是众人创作,因为是口耳相传、著书流传至 今,所以我读着这些为失败者著述的神话故事,看到的却是 民族著述的动机与情感,听到的是民族的心声。

共工虽是一个失败者,但他有着异于常人的超凡之处, 于是民族的笔触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就有意地忽略了他的失 败与不德(如果他有的话),而在其超凡之处浓墨重彩,我能读到这背后,民族眼神里的怜惜、欣赏和宽容。

于是想到夸父,这也是一个失败者,民族的笔触在讲述 他的故事时,也忽略他追日的原因与起始,而有意在其日奔 千万里、秒喝河渭水的气概与胆魄处细细道来,还意味深长 地加了一句“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失败者高大的身影 在落日红辉的映照下,渐渐倒下,由震撼人心的血红变为吞 噬一切的黑暗,多么摄人心魂的一幕啊!这不同样是一首壮 美的史诗吗?而最后一句神来之笔,像暗沉沉的死寂的天地 间,不知何时升起一轮清月,暖暖地照在夸父身上。桃花淡 红色的光慢慢晕开,晕开,亮起,亮起,闪耀天地间,多么 温暖的一幕!多么爱怜的笔触!这个失败者的背后,是民族 对他不屈不弃灵魂的安抚与告慰。

于是想到精卫,这个即使怎么填也换不回生命的失败者,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却不愿停止这样无效徒 劳的举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浩 瀚对比中,在“木石”与“东海”不可比的荒谬中,这个注 定是失败者的形象承载了我们民族多么强韧的信心与决心, 承载了我们民族不弃不馁的坚持。

于是不得不想到刑天,“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 个失败者的形象是这么血腥、暴力、扭曲,却像一面旗帜, 屹立不倒,他的背后也承载着民族对失败者的敬意,对自己 的警醒。中华民族的悲剧神话中,有一股民族意识与情感共识在 汩汩流淌着、传承着,那是融合了济世美德、自强不息的进 取精神,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对悲剧美的顶礼膜拜等的复 杂情怀……四、生发 与学生一起由触摸文字到聆听文字背后承载的动机与 情感,这是一种语文思维,更是一种探索民族情感历程的路 径。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 2014. [2]蒋勋.孤独六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王辉.《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形象探究[J].文学 教育,2012(1). [4]高国藩,共工神话略谈[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1997(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