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留守青少年_留守青少年感恩心的培养

留守青少年_留守青少年感恩心的培养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11 07:59:02 点击:

留守青少年感恩心的培养

留守青少年感恩心的培养 一、留守学生感恩心教育的现状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 一任教师。”如果学校没有了,教师没有了,怎么谈得上教 育呢?留守学生往往得不到父母亲直接的温暖和管教,因而 其管理和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此外,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由于各种思潮不断涌 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 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一些家长一直忙于工作,少有与孩 子交流的机会,因而常常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 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 品行。

二、留守青少年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缺位”问题 由于大部分留守青少年从小由祖辈照顾,隔代的长辈往 往只重视孩子的生活,忽略对孩子的教育,疼爱有加而严厉 管教不足,注重物质的给予而缺乏精神的填充。父母监护教 育角色的缺位,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造成一定 的失职,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二)“亲情缺失”问题 由于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孩子见不到家长,心里有很 大的失落感,人格往往出现偏差,很大一部分表现出情感冷 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不主动与人交流等。这段时期的孩子为保护自己,往往会给自己营造起自己的世界,隔断与 外界的一切来往。

(三)“理想学业”问题 留守青少年有的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在学习 上得过且过。孩子不明白父母亲外出打拼的不易,反而在没 有家长督促、检查的情况下,完成作业“偷工减料”,甚至 不完成家庭作业。作业中的难题无法及时解决,造成日后困 难越来越多,留守青少年学习能力整体较差,长此以往,厌 学情绪便会逐渐滋生。

作为外来务工转校生,学生经常会接受街道、企业或慈 善基金会的帮助,教会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尽自己的力量去 回馈他人,与人交流,甚至明白父母工作辛苦不易而自觉学 习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留守青少年感恩心教育的现实案例 我所教的班级是由32个女生和18个男生组成的大集体, 而大多数孩子父母并不在身边,或者是单亲家庭,光申报贫 困生的就有23个孩子。农村家庭讲究吃饱穿暖就好,没有必 要的开销能不要就不要,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一点也不富裕。

有一次在班级的许愿树上,我看到一个小女生的心愿是能过 一个温馨的生日,可以对着生日蜡烛许愿。了解到大多数孩 子并没有过过像样的生日,我制定了每学期过一次集体生日 的活动,将学生的生日分成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批次。趁着 我们班级的集体生日活动,我决定让孩子们亲眼见证自己爱的力量,帮助孩子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和长久树立。

晚自习前我精心准备了一个粉色带皇冠的生日蛋糕和 生日卡片,事先让班级学生写上生日祝福,最后我再附上:
我们都是你的家人,祝你生日快乐!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伴随着蜡烛上跳 动的火焰,班级里唱起生日快乐歌。

“谢谢,真的谢谢我的家人们!”平时很不爱开口说话 的小颜站起来,“这是我过得最美好的一个生日,好温暖。” 我将生日蛋糕上的皇冠取下一一带在小寿星们的脑袋上,用 相机记录下孩子最动容、最真挚的画面。孩子清澈的眼睛里 泛着泪光,在点点烛光下闪动。而此时,小寿星们从班级后 面捧出一束皱纹纸折的花,不好意思地献给我:“老师,我 们查了,你的生日也在上半年,让我们陪你一起过,老师生 日快乐!” 而在这样的一次教育之后,孩子们已经基本理解了我们 在受人帮助时也应想到要付出,知道了应将这种爱传递给更 多的人。

四、留守学生感恩心教育应三管齐下 一位教育家说:“孩子变得冷漠与自私,是学校、家庭、 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 学校是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而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 从自身出发去找回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感恩文化,通过情感心 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重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而,对于留守学生感恩心的培养,三个方面应互相依 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我们应把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分 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 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学校教育要主动与家庭教育密切合作,相互促进。

2.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3.统一思想,健全“三结合”教育的长远发展。

感恩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青少年感恩教育活动也应该在实践中去探索,让学生在活动 中加深认识,将学生的认知转化为情感,最后落实到生活中 去,接受考验,得到锻炼,唤醒感恩心,激起责任感,从而 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J].南 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