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灾害心理危机的表现 [浅论灾害心理危机及其救助]

灾害心理危机的表现 [浅论灾害心理危机及其救助]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0-06 08:04:06 点击:

浅论灾害心理危机及其救助

浅论灾害心理危机及其救助 5.12汶川地震瞬间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几十万人受到 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震后重建工作展开至今,相较于肢 体伤害,受灾群众的心灵伤害更为严重。事实上不仅仅是地 震,其他严重的自然、人为灾害都会对受灾人的心理造成严 重的困扰。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多灾多难的大国,开展灾害 心理和灾害心理救助的研究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和现实意 义。

摘 要:
灾害;

心理危机;
救助 绪论 人类生存繁衍之初,阻碍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灾害就 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由1960年到1987年的27年当中, 全世界共发生地震灾害、气象灾害、风灾、火灾、海洋灾害 等主要灾害107起,平均每年达3.96起。如果以10年计,则 每个10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1995年,全球共发生较大的自 然灾害600余起,比1994年增加20余起,造成1.8万人丧生, 直接经济损失达1800亿美元。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每年5% 以上的全球生产总值被各式各样的灾害吞噬。[1] 以现有的资料分析,随着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工 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重大灾害发展有愈演愈 烈之势,且必将会造成更大更广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见下图:
一、灾害心理危机及心理援助的概念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某些突发公共事件,这会让人 们感到恐惧、焦躁、愤怒、沮丧、抑郁、孤独、紧张、痛苦、 绝望等。如果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已有资源及原有应对方式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和境遇,就称之为心理危机。[4]一般来 说,给身心带来痛苦,并对精神造成强烈冲击,以后随着时 间的消逝仍残留在记忆中,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或 后遗症)的,叫做“精神创伤”或“心灵创伤”。[5] 如果人们评估自己的能力、经验,感觉事件完全在可控 范围之内,那么当事人会调动自身的资源,积极面对,主动 地选择策略,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事件一般不会长时间地 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果事件的冲击力超过了自身的应付能 力时,其内心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紧张、焦虑、不安等 情绪不断积蓄、升级,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 乱,在认知方面会出现思维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 认知效能降低、信息辨析力下降、认知偏向消极,这就是心 理危机状态。[6]遭遇严重突发事件意味着面临重大应激 (stress)。应激是一种紧张状态。应激被定义为:由人在 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外环 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 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而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 要求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刺激物被称 作“应激源”(stressor)。[7] 灾后心理学的工作,国际上统称为心理危机干预(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结合中国的情 况,将其通称为心理援助。2008年5月19日,卫生部发布《紧 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作为科学、规范开展心理援助 的依据。[8]国务院在6月8日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 建条例》中明确指出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心理救助工作。[9] 心理援助,就是要帮助受灾者减轻由灾难性事件所产生的直 接心理压力,尽快形成应对心理压力的机制和能力,逐渐恢 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同时,鉴别因灾害造成严重心理创 伤的人员,并转介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灾 难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和财产的损失,还给受灾群众、救 援人员等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灾后的心理救援对于重建工 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0] 二、灾难性创伤性事件后情绪及身体症状反应 人在应激条件下的心理反应从性质上可以分为情绪反 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心理反应从功效上来说,可 以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前者如适度的情绪唤起, 动机的调整,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活化等;
后者如过度焦 虑、紧张,情绪过分波动,认知功能紊乱和不适当的自我评 价等。

(一)情绪反应(emotional response) 个体在应激时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以及强度如何,受 很多因素的影响,差异很大。1. 焦虑(anxiety)是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是人遇 见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 担心等情绪状态。

2.恐惧(fear)是发生于自身安全和个人价值与信念 受到明确威胁的情况下的情绪体验,具有较高的紧张性。

3.抑郁(depression)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点的 复杂情绪,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 极情绪状态,同时多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思维 迟缓和意志减退等。

4.愤怒(fear)任何其他动物的愤怒反应多见于面对挑 战和威胁的情况,在愤怒和怨恨条件下,使人变得冲动、易 激惹,不服从管理,甚至逃离;
有时还会导致报复和攻击行 为。[11] 表1 创伤事件后的各种情绪反应[12] 四、灾害心理救援的现状与趋势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数小时、 数天,或数星期。根据人们遭受灾难事件影响方式(直接或 间接),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进行干预:
一级受害者:灾难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

次级受害者: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

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 有救援人员(包括部队官兵、消防人员、警察、急救人员)、 心理卫生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者、红十字协会工作人员、遇难者同事、朋友等;

四级受害者:指灾难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 记者、官员等;

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灾难事件的人,尤其 是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31] 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在突发灾难时,心理干预可起到 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 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

1994年底发生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是我国首次灾难心理干 预尝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005年我国武警福州指挥学院 训练基地遭遇山洪袭击导致85人遇难,灾难发生后部队随即 组织干预小组对来驻地处理遇难者后事的亲属实施治疗性 干预。遇难者亲属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焦虑,恢复了社会功 能,能积极采取各种办法接受现实。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心 理危机干预能够对遇难者家属起到有效的恢复功能。[32] 国际上灾难心理救援工作已有30余年的历史,发达国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由国家立法将心理救援工作纳入灾后 救助任务中。无论是群体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还是只是个 别人遭受到的灾难,都有心理救援与干预队伍出现,给受灾 者带来有效的心理救护,与他们一起共度最艰难时刻,使之 在困难和绝望中鼓起勇气、获得希望和回归生活。

我国国务院《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 指出:“发生重大灾难后,当地应进行精神卫生干预,并开展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救援工作,使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中的 50%获得心理救助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的心理危机干预 的实际现状与此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关键问题是没有 把灾难心理救援纳入救灾预警体系,导致心理干预与救灾不 能同步进行,且我国心理干预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总 体水平不高。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补充心理救援于救灾体系 之中,同时发挥非政府专业团队的作用,建设重大灾难心理 干预网络和服务机构,进行组织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加强人 员培训,让所有经历危机事件的人员都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 心理救助。

当前与未来的灾难心理救援与心理卫生服务,有三个方 面的工作重点:1、建立灾难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社会支持 系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
2、开展预防性心理干预,进行 事先预测、防范和细致的准备,做好公共危机的事前预警, 是各种灾难特别是人为突发事件防患于为然;
3、提高公众 的灾难防范意识和应对常识,培养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积 极心理品质。[33] 结语 中国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十四亿多的人口,几乎每天 都有一些危机事件发生。仅就近几年来看,大的雪灾、地震、 水灾相继发生,这些灾害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也 严重损伤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怎样更好的开展灾后心理危机救护,健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必须成为当前政府管理中 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子平.灾害社会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 2. [2] 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与咨询部. 2009 年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R].苏黎世: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 司,2010:
3. [4] 陈庆,童永炯.大学生心理干预新途径:心理咨询 热线电话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 (4):
93-94. [5] [12] [15] [23] 徐光兴.创伤危机干预心理案例集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3-5,4,3-5,3-5. [6]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课题组.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