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人事 >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定位研究以排球为例】 普通高校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定位研究以排球为例】 普通高校

来源:人事 时间:2019-10-27 07:59:52 点击: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定位研究以排球为例

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定位研究以排球为例 运用文献资料、举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普通高校办 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与定位,重点分析了高校高水平排球运 动的开展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竞技排球运动是我国高校 体育中开展最出色的项目之一。先后有北航男排、复旦男排、 武汉体院女排等多支高校排球队打入全国最高水平的职业 联赛。显示出高校竞技排球运动的水平和实力,这在其他高 校集体项目中是没有过的。这与我国高校发展排球运动的优 良传统,高校的广泛参与、良好的竞赛氛围以及完善的竞赛 体制等因素是分不开的。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的发展值得其 他项目参考和借鉴。

摘 要:
高校;
竞技排球;
目标;
高水平运动队 1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定位 201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代表团以金牌、奖牌数 均第一的优异成绩再次证明了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地位,也 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运动员的风采。虽然运动员中不乏奥运 选手,但是越来越多具有纯正大学生背景运动员的不断出现, 证明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竞技选手的道路是正确和 可行的。回顾过去,200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曾联合下 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 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教体艺[2005]3号),在原有 文件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与定位: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 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 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件指出:普通 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 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 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 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鼓励普通高校 创造条件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的建设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资源配置优化的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和竞赛体系。可见, 新时期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务实。

2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意义 近几年高校竞技体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与发展,出现了像 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些取得了显著 成绩的高校,培养了一些能在国际、国内赛场上摘金夺银的 高水平运动员。特别是清华大学培养出了胡凯、王颖等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他们“纯正”的大学生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国的大学能够培养出在世界赛场上具 有竞争力的高水平运动员,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符合竞技体 育人才培养的总趋势,开辟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途 径,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单一的体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 的状况。

3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排球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优势项目,肩负着“奥运 争光计划”的艰巨任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目前 我国排球运动发展面临运动员基数不断萎缩的严峻现实,据 统计,2010年我国省、市级业余体校排球后备力量人数已不 足1000人,同1979年鼎盛时期的5000人以上相差甚多。排球 后备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 素之一。虽然各省、市排球专业队面临着不断萎缩的困境, 但高校竞技排球运动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显现出水平不断提 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3.1 高校发展排球运动的优良传统和长期积累 我国高校在50年代便有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经历, 曾培养出了像祝嘉铭、蔡展鹏、刘向诩、张恩祖等国字号运 动员,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排就不只 一次跻身全国甲级队行列,还曾培养出不少著名选手,如以 0.6秒的平拉开闻名的国家男排主攻手刘向诩。北航男排曾 获得过全国甲级队第11名,从1991年至今该队一直是北京市 高校排球赛冠军,1999年获全国大学生排球赛冠军。南开大 学女子排球队自1987年组建以来,曾连续11次获得全国大学 生“兴华杯”排球赛冠军,2003年获得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 动会排球赛冠军。还有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都有较长 的办队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高校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 办队经验,经长期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优异成绩,今天 高校排球运动成绩的取得与他们优良的传统和长期积累是分不开的。

3.2 国家的大力支持、高校的广泛参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支持力度 的逐步加大,高校竞技排球运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5年可继续招收高水平运员高校有102所,其中有24所具 有招收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资格,在高校开展的所有项目中列 第三位,仅次于田径和篮球。2007年教育部大幅度增加具有 招生资格高校数量,有排球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从24所猛增 到60所。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发展排球运动作为竞 技体育的重点。此外,高校发展排球运动布局较合理,从全 国范围看,形成了全国大部分省内高校发展排球运动的合理 布局。这就容易形成各省内的竞赛氛围和大的区域竞赛氛围, 会对全国高校排球竞赛起到很好的支撑,随着更多高校的广 泛参与,也预示着我国普通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排 球运动员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良好的竞赛氛围和完善的竞赛体制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经过长期的训练,需要用比赛来 检阅训练效果、同样竞赛也是促进训练的原动力之一,高校 良好的排球竞赛氛围和完善的竞赛体制为各学校积极参赛 创造了条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每年一届“兴华杯” 排球赛进行了近二十余届,此外还有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排球 赛、区域性大学生排球联赛、省市级的大运会排球赛等众多 定期排球赛事。1988年开始,我国主要城市高等院校体育工作委员会开始陆续设立本区域大学生排球联赛事宜,从此, 区域大学生排球联赛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且参加者 越来越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 高校集中度高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许多地 区已开展了区域内高校间大学生排球联赛,以江苏南京为例, 高校排球联赛已举办了20余届,并初步形成了南京市高校体 育传统竞赛项目。区域高校排球联赛的开展带动了校内排球 比赛的开展,加强了高校间的交流,对提高区域高校排球运 动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06年10月1日,首届中国大学 生排球联赛(CUVA)拉开战幕,截至已走过5个年头,当前已 发展成《大学生排球联赛优生赛》、《大学生排球甲级联赛》、 《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大 学生排球锦标赛》五大赛事并存,立体化发展的格局。高校 竞技排球运动是高校竞赛体系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项目之 一。全国性大学生竞技排球运动赛事的大量举办标志着我国 大学生排球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迅猛发展时期。为整个高 校竞技排球事业的发展增添强大动力。

3.4 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坚持培养学生运动员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把各级学校作为 运动员训练的主要载体,学生在学校中进行系统化、科学化 的训练的同时也学习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出许多的优秀运动员。从我国以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 养渠道看,基本上还是在体育系统层层选拔到国家队的做法,虽然自1987年开始在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排球队“体教结 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但大部分高校是以招收原专业队培 养的在役或退役运动员为主,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和运动技 术无潜力可挖的问题,大多数运动员只在高校挂名,训练生 活都不在高校,招收的运动员也多是只进不出,真正由教育 系统培养出的高水平运动员不多,未能改变过去运动员培养 渠道的单一局面。但是部分高校排球运动却不一样,以北航 男排为例,由于排球运动是学校的传统项目,所以每年教育 部都特批招收20名有专长的特长生。但是校方给出的优惠条 件是入学只可降200分的调档线,所以有些事先被看好的有 排球天赋的中学生,因文化课成绩不达标而未能考取。他们 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坚持培养学生运动员并取得了优异成 绩。学校不仅严格限定文化课的标准,而且对考生的排球潜 质也严格把关,因此每年的特长生都未能满额。校排球队的 学生集中住宿,但分班上课,因为他们分别是一至四年级的 学生,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纯正学生背景的北航男排打入 全国顶级职业联赛,与职业球员同场竞技显示出高校竞技排 球运动的实力。北航男排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建立起良性 的学生运动员选拔、培养体制,借助重点高校的传统项目优 势,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更重要的是它 使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能够落到实处。

4 小结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期高 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更加明确,定位更加务实。高校高 水平排球运动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学生球队跻身全国排球联 赛探索出了一条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道路。在 提高高校竞技体育水平、扩大排球运动的后备力量方面有着 积极的作用与意义。近几年高校办高水平排球运动队数量大 幅增加,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全国性大学生竞技排球运动赛 事的不断推广,我国大学生竞技排球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 迅猛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一一在清华大学 《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J]. 体育科学2005,25(2):3 [2]钟秉枢.北航男排带来的思考 [J]. 中国排球 2005(1):1 [3]王成,姚雪芹,杜丛新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排球 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25 (2):235-238 [4]王永盛,胡 湖.中、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 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65-267 [5]刘建国,刘雪岩,范秦海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 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 体育学刊2005,12 (2):66-6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