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模拟法庭创新高校德育论文】 指导高校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创新高校德育论文】 指导高校模拟法庭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1-30 07:54:39 点击:

模拟法庭创新高校德育论文

模拟法庭创新高校德育论文 实践教学是高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增强高 校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探索高校德育新模式,发挥模拟 法庭在高校德育中的应有作用,实现高校德育模式不断创新, 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 “05方案”),加快高校德育建设步伐,提高高校德育的实 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现 实需要。在高校德育建设工作中开展模拟法庭,既是高校德 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的需要,更是贯彻“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综合 素质的具体要求。作为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形 式,无论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还是非法学其他专业的学生, 模拟法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法治精神 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题中应有之 义。单纯的法律条文和法理知识的灌输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 的教育效果,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的 重要举措。模拟法庭是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它通过 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 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其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和驾驭法律知识的能力。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模拟法庭能够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通过 模拟法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是高校德育建设的目标指向。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大学 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应具有一定法律知识 和法律应用的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各方面综合 能力,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协 调组织能力,思辨、创新等综合能力。传统的德育建设模式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式,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理论灌输和情 感交流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能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 和诉求,更不可能对其他方面能力提升带来帮助。模拟法庭 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将学生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 和代理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搜集资料、找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模拟法庭真枪实弹的演练中 以切身经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对情操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 提升。

2.模拟法庭能够提高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模拟法庭 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它实时地架 起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在实 际操作中得到彰显,进而使当事者得到更深刻的感悟,使其 他参与者受到更强烈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德育建设的 实效性。法制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道德说教不足以 发挥其震慑作用和社会规制建设的应有效果,高校德育往往显得苍白乏力。模拟法庭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模拟法庭 每一个法律实务中的具体案件都会既涉及法律知识,又涉及 相应的实践能力,德育建设贯彻其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 中有两个倾向性,一个倾向性是重法律而轻道德,另一倾向 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这种倾向性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能把 所学到的知识点或案例讨论相对孤立地局限于部门法的内 容之内,不能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在法 律事务中凸显道德的力量。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分角色投入 庭审中的各项工作,直接独立开展法律事务,这既可以有效 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把握程度,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手动脑 能力,也使学生逐渐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法律与道德相 融合,从而提高高校德育建设的实效性。

二、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模拟法庭是高校德育工作模式的新路径,模拟法庭的实 施开拓了高校德育工作新渠道,实践也证明了模拟法庭在高 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模拟法庭在实施的 过程中也存在着制度引领乏力、方案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 度低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 中实施模拟法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形式设计要多样。模拟法庭形式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能够使每一个参与者知识和能力得到丰富、提升,德育教育 活动的目的不同,模拟法庭形式设计也应有所不同。可以让 学生把发生在校园和社会上的典型案例自行设计为模拟法庭的题材,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撰写脚本、创 设案例,并和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 影响力。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校或社区普法宣传的需要,把 模拟法庭纳入社会普法活动之中设计案例内容,并与有关机 构联合加以实施。这种形式可营造法治环境,便于法律知识 的传播和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增强社会效应。

2.案例选取要典型。切实结合大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 况和接触社会较少的实际情况,在模拟法庭案例选取过程中 要尽量避免选取案情过于复杂、重大的案例,以及超出大学 生认知范围的、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以便于学生 接受和掌握,并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对实际问题进 行判断分析、探讨和模拟、演练。因此,模拟法庭实施成功 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典型案例选取。选择的 案例既可以是已经判决生效过的,也可以是未经审判的现实 案件。选择已判决案例可以使学生把模拟法庭审判与法院法 官的实际审理相比较,在对照中检验他们知识掌握程度和应 用能力;
选择未经审判的案件可以使学生在模拟法庭的审理 过程中可充分展示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4.绩效评价要科学。模拟法庭的实施过程重于结果,或 者说模拟法庭的实施并不以审理结果为评价高校德育工作 的标准,模拟法庭绩效评价标准要科学。对模拟法庭科学的 评价标准应该看其实施过程的开展以及德育实效性的取得, 及其对未来学生价值观培育、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所具有的导向及促进作用。因此,模拟法庭的绩效考核评定方式上要 体现过程性原则,考核要注重对学生在模拟法庭实施过程中 以及其后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和能力等作出全面 而综合的评价;
模拟法庭的绩效考核要体现客观性原则,采 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和教师打分, 作为整个小组的成绩,而学生个人的成绩在小组分数的基础 上再加上其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及合作表 现等方而进行评价。将模拟法庭引入高校德育工作,是基于 模拟法庭所具有的法律属性和德育属性,是基于模拟法庭所 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有属性和优势,它能让学生分角 色主动参与案件审理的活动中,经历感悟、体验、发现、探 究和提升的历练过程,它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基础上 展现德育的魅力,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仍然在继续。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