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计生 >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目标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目标探讨

来源:计生 时间:2019-11-04 07:59:01 点击: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目标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目标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目标探讨范文 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问题的提出源于中等职业教育 发展中存在的困境思考。近来,在《中国青年报》上频频出 现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工”的文章,更加促使我们思考, 学校将学生招进去,国家将钱也投进去,可是结果却令人诧 异,“学生工”的教育过程背离了教育本身的价值。我们不 禁要问: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以及社会 的需要,能够被称为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呢? 一、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 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数以亿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 专门教育,招收对象为具有初中学历水平的人,包括普通中 专教育、职业高中教[1]育、技校教育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的教育。其本质属性体现为职业性与技术性。因此有别于普 通教育中以知识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教育质量,我国《教 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 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指出了教育质量的衡量对象 侧重于培养对象,即教育能够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程度。质 量标准通常我们用在形容产品规格上,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对质量的定义为:“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 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总和”。质量从本质上反映客观事 物所具有的某种能力的特性,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其教育的“产品”是具有个性的学生,所以应当反映学生所具备 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将来能够有质量的生活所具有的生存 与发展的能力。这是对于质量标准的一个结果标准,由于教 育本身存在的特殊性,我们考察质量的标准不仅仅是结果标 准,还存在过程标准,即培养过程中是否符合教育规律。综 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是对培养对象的知识及其相 关能力预设、过程及其结果的价值取向,是中等职业教育发 展的风向标。

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分类 (一)预设标准、过程标准和结果标准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分类。预设标准就是针对 学生的原有状况而进行的预设;
过程标准是以学生培养过程 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比如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控 制所有过程的质量;
结果标准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而获得 的知识技能。其中,过程标准是核心。过程标准和结果标准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过程标准可以用来预测结果标准, 过程标准是结果标准得以实现的前提。它规定了中等职业培 养对象的过程保障和在毕业时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体 系。

(二)普适性标准和特殊标准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分类。中等职业教育质 量标准的评价由于其评价的主体的多元性,对于家长其标准 可能是我的孩子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这种投入和产出来体现;
对于学生来说其标准可能是能够学到知识和 技能以适应未来的生活;
对于学校来说其标准可能是做好教 学工作;
对于企业事业单位来说能够胜任相应职位的工作 ……评价主体价值观不同,质量标准就不同。所以,普适性 的质量标准在于满足共同主体的需要,特殊标准在于满足不 同主体的需要。

(三)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 由于质量本身就存在着不同层次,因此其评价的质量标 准也是一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内容。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 准要求所有的教育,这本身就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因 此评价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分为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

最低标准也即培养对象的最低水平,最高标准也即培养的理 想水平。前者是通过职业教育必须要达到的,而后者不一定 能够达到。正确的质量标准观对于我们正确的认识中等职业 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既不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 样的人,也不能要求不同方向的培养过程一样,都应当具有 不同的标准,体现统一与多样性的原则。同时,坚持中等职 业教育质量标准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过程中 的发展性也是质量标准观不可缺少的。质量标准图解如下:
三、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 教育目的是教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普通教育的 目的更多的强调人们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进而改造世界, 职业教育的目的则是更多的强调在认识世界基础之上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可以说普通教育的内容是以科学知识为主,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更多的是认识客观世界, 发现其中的规律,最终的结论通常是以定理、原理或学说提 出来,间接适应社会;
而职业教育的内容是以技术性知识为 主,回答“怎么样”“做什么”的问题,更多的是改造客观 世界,最终的结论通常是一系列的程序、规则和手段,直接 适应社会。因此,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指标应当是以技术性知 识能力的获得以及其生产过程的保障条件为主,我们的指标 分析过程也主要是以过程标准的指标分析为主。

(一)预设标准的指标分析 预设标准是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预先期望,也称目的 ――预设标准,因此,它是过程标准与结果标准的前提假设。

预设标准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等,其制定的 依据主要是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其评价指标因子 主要包括:生源质量。生源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中等职业教 育的质量,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正如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院长 童华强所说,如果给我去读本科的高中学生,我们能培养出 中国最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 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或者是肄业生,所以生源质量考察的因子 主要是:入学时的中考成绩或者初入校时的成绩,中考报考 志愿。前者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文化 素养能力等等;
后者反映的是学生可能会有的学习态度,学 习动机,是否是被选择的职业教育等。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从社会上招收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返乡农民、退役士兵等实施入学基本文化考试和技能初级考 试。

(二)过程标准的指标体系 过程标准指标我们称为质量标准的保障条件指标,结果 标准我们称为质量标准的检测结果指标。前者是实现后者的 条件,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结果,通过前者可以预测后者,后 者的直接性目的更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指标是 职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条件,那么什么样的中等职业 教育能够使其教育过程有效可行呢?其过程质量的评价指 标包括哪些? 1.过程标准指标的评价主体。

过程标准指标的评价主体不同于结果标准指标的评价 主体。培养过程的评价主要是由该领域的具有技术经验的教 育专家或者具有教育经验的技术专家,而结果标准的评价主 体主要是面向企业具有经验丰富的该领域的专家。

2.过程标准指标的确定过程。

指标的确定过程需要以下几个阶段:培养目标分析―― 职业、工作和能力分析――标准方案的设计和描述――对设 计的分析与评估。

(1)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是教育培养的总方向和总原则,是制定教育质 量标准的基础。教育部职业成人教育司[2000]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 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是“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 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 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 人才。”基本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并且这种人才是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能够从事生产、 技术和管理工作,侧重综合职业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 养目标在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 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培 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后者是培养高素质技 能型专门人才。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体能、技能和智能。体能即 生理心理健康程度;
技能即掌握基本技能和生产流程的熟悉 程度;
智能即开发设计和创新的程度。其中,体能是对于人 力资源的基本需求,技能和智能体现为人力资源的主要区别。

从二者的贡献率上看,智能大于技能。这也就是中高等职业 教育的区别所在。中等职业教育侧重培养技能,而高等职业 教育侧重于智能的培养。

(2)职业、工作和能力分析。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 析过程,通过对某种职业所包含的若干项主要工作、每项工 作中包含的若干项作业任务及每项作业任务所包含的若干 项操作项目的逐一列举剖析,从中了解从业者主要学习领域 的知识和操作内容以及对各种知识和操作内容的具体要求。

工作分析缩小理想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过程之间的差距,是 更具体化的操作步骤。能力分析是对于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 条件。采用工作导向的分析思路能够使我们跳出职业教育看 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需要具备职业能力、普适性 能力和学术能力。职业能力是其从事岗位的专业能力,也是 职业教育培养的核心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 的重点区别所在;
普适性能力是一种从事各种岗位都需要的 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等等;
学术能力,如言语能力,与本专业发展相关的自我 学习探究能力,其内容的选择通常采用“够用”原则,相对 来说,这种能力对于从事初中等专业技术人员发挥的作用要 小。

(3)标准方案的设计和描述。这是过程标准制定的核 心步骤,也是更具体化的,可操作化的内容,是实现培养目 标的基本保证。设计如表1。过程指标的设计分为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指标衡量过程中有部分是定量指标, 有部分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1)课程。培养目标 是依靠课程实现的。在职业教育中,知识本位应当让位于能力本位,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的过度“学术标准化”。课程选 择要符合教育规律和职业需要。课程目标应用定性分析,依 据泰勒的行为目标表述作为其评价标准。课程内容是职业教 育的重点,是否具有时代性、创新性作为首选。课程结构就 是文化课以及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不同课时比例,文 化课与专业课应当按照2:3的比例,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 也应当是2:3的比例。2)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是中等职业 教育发展的关键。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等都离不开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支撑。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 知识,还要懂得实践技能,即能够担当其“双师型”的角色 实践。不仅要保证教师的基本专业发展;
没有学生的实习服 务,学生的理论教学就很难运用到实际;
没有实习经验,学 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就很难处于优势。5)其他。中等职业教 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办出学校特色,这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又一 关键。要重视学校的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的建设,示范专业 的评价包括示范专业建设的成果以及示范专业对其他专业 在建设上所起到的作用。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围绕主题。

(4)对设计分析与评估。质量标准指标设计出来以后 有赖于对设计的分析与评估,验证其是否科学可行、其信度 和效度如何。通过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估,这 将在我们后续工作中进行。

(三)结果标准的指标体系结果标准直接反映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其评价主体主 要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家。标准的制定主要参考企事业单位 对职工的要求,考察其胜任职业的能力。具体指标主要是培 养对象所获得的职业合格证书,以及学业成绩、独自进行技 术操作的能力(依据CBE中对于职业能力的等级评价);
对 于学校来说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巩固率、培养对象的就业率等 等。结果指标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等,主要是通过问卷 来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所获取的数量,即符合国家规定 的师生比的需要,还要有教师“质”的要求。质量方面的要 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子:教师数量(生师比1:16)、骨干 教师数量(每个专业至少有两个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比 例(3:7)、“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培训及其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教师的出勤以及教师的论文作业和课堂的回答) 等等。3)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包括专业实习在内的实践 性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性的主体教学,评 价质量因子主要包括课时数,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率以 及实践教学内容与将来对口就业专业的符合达标率等等。4) 服务指标。以往的质量标准指标往往突出课程的重要作用, 意味着我们只要完成了相应的课程也就达到了相应的质量, 实则不然,质量标准的实现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既包 括我们选择的课程也包括课程得以实现所需要的教师、教学 多媒体、实训基地的设备等,还包括学校为学生学习所提供 的其他各类服务,例如经费投入、后勤管理等。服务指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如何没有相应的服务标准,职业教育 过程很难完成。而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重点的是教师培 训的服务和学生的实习服务。没有教师的培训服务,就没有 教师的资格证书和取得学业成绩。通过学校来了解学生的就 业以及巩固率等。设计图表:
1.学业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能力。职业能力课程 成绩主要是专业实践课程成绩,普适性能力课程成绩主要是 文化课等基础课程成绩,学术能力课程成绩主要是专业理论 课程成绩。

2.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教育学生实施就业的准入证书。

根据学生职业资格获取率百分比作为参考因子,拿到职业资 格证书的人数/毕业总人数=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3.巩固率,即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人数与学生入 学时的人数之比。如果学校教育质量高,则巩固率就高;
反 之,则巩固率就低。

4.就业率,此处反映的是纯就业率。不包括升学在内的 人数,直接反映的到就业单位报到的人数与学生毕业人数之 比。它与教育质量也成正比。

5.升学率,反映的是对口升学人数与毕业人数之比。其 与教育质量成反比关系。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正确的 质量标准观,既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坚 持相对稳定又要坚持发展的原则。由于我们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还在探索之中,所以很难用具体量化的指 标说明什么是高的或者低的质量。从另一个层面上,量化指 标也是相对的。这一量化过程将在继续探索中。中等职业教 育是我们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观念上的被“二 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成果,通 过基本的质量标准研究可为职业教育逐渐实现规范化提供 基础。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