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国旗 >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有的著名故事是哪些

史记中的故事|史记中有的著名故事是哪些

来源:国旗 时间:2019-08-15 17:52:18 点击:

史记中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 历史事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故事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其故事性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史记中的故事。

史记中的故事1:
冯唐的祖父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大概在今天河北邯郸一带),到冯唐 父亲这一代,他们家移居到了代地(大概河北蔚县一带),汉朝建立后,他们家又 迁到安陵(陕西咸阳一带)。他们就这样迁来迁去,似乎在哪里都不能久居。

汉朝提倡以孝治国,一个人如果孝敬父母,就有可能被推荐到朝廷里 做公务员,于是,天下平白无故地多了大量孝子。冯唐本人虽然乏善可陈,但他 在大家眼里是个孝顺孩子,既然以孝行着称于当时,后来就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 侍奉汉文帝。中郎是皇帝的侍从人员,中郎署长则是中郎的长官,这个官职层次 较低,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股长、科长一类。

冯唐一直在那里尽心地工作,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冯唐已是两鬓飘霜。

我们知道,汉文帝很亲民,一次,汉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看到垂垂老 矣的冯唐,就好奇地问:“老人家怎么还在做科长你的老家在哪里”冯唐规规矩矩 地做了回答。

一个地名引起了皇帝的兴趣—“代”。汉文帝是高祖的四子,早年被封 到了代国,曾在那里生活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本来皇帝根本没有他的份,谁知 诸吕作乱,陈平、周勃他们忍无可忍,最终将诸吕铲除,夺回了汉家的江山。

鉴于吕后为害天下的教训,陈平、周勃在选择皇帝的人选之时增加了 一个必要条件:无论如何,新任的皇帝,其母族和妻族都不能过于强大。

一来二去,反复筛选,在汉高祖诸子之中就只剩下代王了。因为他的 母亲薄氏和妻子窦氏都出身贫寒,她们身后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势力。有 了这样的条件,作为代王的他就被接到了京城,在山呼万岁声中登上了皇位。虽 然做了皇帝,但代国是他长期生活的地方,乍一听人提起,禁不住回忆起了从前 的一切。找到了共同的话题,汉文帝不禁来了兴致,“老乡见老乡”嘛。

一个人名就这样被汉文帝提了起来:“你听说过李齐这个名字吗当年 我在代地的时候屡次听人说起这个人,说他如何如何有才干,如何如何出类拔萃,在钜鹿之战中表现又是如何如何神勇……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人名我依然念念 不忘,他几乎成了我思念代地的一个信物,不时地在我脑海里飘来荡去。老人家, 您的老家也在代地,您听说过这个名字吗” 汉文帝说得兴趣盎然,冯唐的回答却平淡至极:“唉,据我所知,您 说的这个李齐没有传说的那么厉害,和廉颇、李牧等人比起来,他只能算是个无 足挂齿的小不点。”看到自己的偶像被眼前这个老头贬得一文不值,汉文帝惊讶 地说:“凭什么这样说呢证据!证据!” 冯唐接着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 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知道他们的 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非常高兴,喃喃自语道:“可惜我偏偏得不到廉 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的回 答更加出人意外:“恕我直言,陛下您即使得到廉颇、李牧,我想您也不会任用 他们。” 亲民的汉文帝终于受不了了:我屈尊和你这个糟老头谈心,是为了让 史官写花边新闻用的,你他妈倒好,反而当众教育起我来了,给你四两颜色你居 然想开染坊!汉文帝大怒,愤然回宫。过了好久,估计是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就 让人把冯唐叫了过去,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 吗为什么为什么” 也该冯唐老儿走运,过了不久,匈奴人大举侵犯,势不可挡,局势令 人忧虑。病急乱投医,一念之间,他突然想起了那个不会说话的冯唐,就派人把 他叫来追问:“当初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高水平将领呢能给 我个理由吗”终于抓住了说话的机会,这可是冯唐早就考虑好的问题。

冯唐说:“据说古时君王派遣将军出征时,会跪下来亲自为远征的将 军推车毂,边推边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您裁定。有 了这样的信任,在外的将军才会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 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朝廷从来不干预。

因此李牧才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

而眼下呢,我听说魏尚做云中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犒赏士兵,还经常 拿出个人的钱财,宴请手下,因而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匈奴人闻风丧胆,远远 躲开,再也不敢***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但是,前一段云中郡郡守魏尚仅仅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小罪过,陛 下您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因此,我断定陛下即使 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也无法重用!” 终于有人指出了对付匈奴的办法,汉文帝大为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 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并任命冯唐做车骑都尉, 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后,冯唐被外放到楚国做丞相,也许是水平不高吧,不久 他就被免职。

史记中的故事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此时距荆轲刺秦王失败 已经六年。六年来,秦始皇始终难以忘怀这件事,于是开始大规模地搜捕燕太子 丹的门客和荆轲的朋友。这些人纷纷逃亡。

荆轲的朋友高渐离为躲避秦王的追杀,改换姓名,受雇于人做杂役。

主人家堂上常常有客人击筑,高渐离彷徨不能离去,每每指摘说哪儿好哪儿不好。

主人听说后,召高渐离上堂击筑,满座称善。

高渐离想,久隐贫贱之日没有尽头,于是退下,拿出匣中的筑,穿上 见客的好衣服,更换容貌上堂。举座皆惊,纷纷用平等的礼节迎接他,奉为上客。

高渐离击筑而歌,满座宾客无不流泪而去。

这一次现身,使高渐离恢复了以往的名声,成为上流社会争相延请的 上客。名声传到了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明知道高渐离是 荆轲的好朋友,是一个漏网的危险分子,还是把他召到了身边。

为了随时能听到高渐离的筑声,秦始皇弄瞎了高渐离的眼睛,让他随 侍身边。稍稍离秦始皇近一点,高渐离筑中置铅,再近一点的时候,高渐离举起 灌满铅的沉重的筑扑向了秦始皇。像荆轲一样,盲眼的高渐离并没有能扑杀秦始 皇。高渐离隐忍数年,就是为了今日这毫无把握的一击。

引荐荆轲的田光先生曾经评价荆轲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不知道满 目黑暗的高渐离,当他举筑扑向秦始皇的一瞬间,是哪一种勇敢之人 荆轲是卫国人(今河南濮阳一带),高渐离则是地地道道的燕国人(今北 京西南一带)。二人的友谊是从荆轲游荡到燕国之后发展起来的。

高渐离是一个杀狗的屠夫,善击筑。筑是一种自宋代以后就已经失传 的乐器,1993年长沙渔阳墓重新出土,木质五弦。《汉书·高帝纪》中有关于筑 的形制的描述:“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曰筑。”其音悲亢激越, 恰恰符合荆轲和高渐离出没于燕市之中的心境:“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 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 若无人者。” 二人友谊的第二次记载是易水岸边的筑、歌合奏。

荆轲出发前往秦国行刺秦始皇,燕太子丹及其宾客在易水之畔为荆轲 送行: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 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 指冠。

这就是着名的易水送别。像燕市之上一样,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 变徵之声撼动了每个送行者的身世之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的千古悲歌,更是令人血脉贲张。

荆轲的行刺,在六名刺客之中,规模最大,成本最高,准备最周密, 牵涉的人数最多,然而最终没有成功。

易水送别之前,荆轲和燕太子丹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荆轲在 等一个同行的人,因此迟迟不出发。太子丹很着急,而且怀疑荆轲是不是变卦了, 于是请求先派秦舞阳入秦。面对太子丹这种明显的不信任态度,荆轲大怒,在斥 责了太子丹一顿之后,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在秦朝的森严大殿之上,荆轲被秦始皇击伤之后,笑骂着为行动的失 败自辩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这句临死之前 最后的自辩,证明荆轲像以往所有的刺客一样,仍然是为了“报”,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只不过和以往的刺客相比,荆轲的心机更深:活捉秦始皇,劫为 人质之后,逼迫秦始皇和燕国订立互不侵犯的契约。从本质上来说,荆轲并没有 超越以往刺客的水平。

只有到了高渐离替荆轲复仇的时刻,刺客,才展现了它最深沉的内涵。

高渐离只是燕国的一个狗屠,从头至尾也没有参与到燕太子丹和荆轲的事情中来, 他和整个刺秦事件的关系,只是在易水送别的时候,用筑给荆轲伴奏而已。燕太 子丹于他无恩,秦始皇于他无仇,他只是一名旁观者。

然而,这名旁观者,却是荆轲的音乐“知己”。燕市之上的酒酣合歌, 不需要言辞的诉说就已经灵犀相通。与其说荆轲和高渐离燕市之上旁若无人的相 泣是因为因不合潮流而苦恼,是怀才不遇的发泄,毋宁说是出于人性的自然表露, 对人生无常的悲婉和慨叹。在这种人性的自然表露中,两人借助音乐和酒肉结成 了“知己”。这是真正的“知己”:地位平等,心有灵犀。

因此,只有到了高渐离,他的行刺才彻底成了和权势者,和“知遇之 恩”毫无关系的一种行动,它不为权势者所用,它只对真正的朋友和“知己”效忠。

这一行为也超越了刺客惯常的“义”的范畴,还原为一种最简单的友谊。是的,它 仅仅只是一种动人的友谊。

史记中的故事3: 项羽亲率40万大军,驻扎在新丰鸿门;而刘邦只有10万人马,驻扎在 霸上(今西安东),居于下风。此前刘邦已经率先攻破咸阳,以“关中王”自居,丝 毫不把项羽放在眼中。项羽的谋士范增劝说项羽要得天下,必须先灭掉刘邦。

就在项羽准备向刘邦进攻的前夜,项羽的叔叔项伯连夜赶往刘邦营中, 因为他和刘邦的谋士张良是好朋友,要带张良离开刘邦大营。张良不愿抛弃刘邦,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张良出主意让他面见项伯,申说不敢背叛项 羽,要项伯在项羽面前替他说话。项伯答应了刘邦,请刘邦第二天早上亲自去向 项羽谢罪。

第二天一早,刘邦就来到鸿门,向项羽谢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项 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坐。这就是鸿门 宴诸人的座次格局。范增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数次示意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 项羽沉默不语。范增走出去召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软,你以祝酒的名义进帐,伺机杀掉刘邦。

刘邦不死,我们所有的人最终都会成为他的俘虏。”项庄进帐祝酒。

祝酒已毕,说:“大家都在喝闷酒,也没有音乐相伴,我来舞剑给大家助兴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承诺过刘邦,于是也拔剑起舞,时时用身体遮挡住刘 邦,项庄因此无法击杀刘邦。

张良眼看事态紧急,赶忙出营。樊哙一听,立刻带剑拥盾进帐。把守 帐门的卫士阻挡,樊哙侧过盾牌一撞,卫士仆地。樊哙闯进大帐,撩开帷帐,向 西而立,瞪圆了眼睛直视着项羽,头发根根竖起,眼角都裂开了。

项羽一见之下,手按在剑柄上,坐直身子,问道:“这是谁”张良回答 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羽说:“真乃壮士!赐他一卮酒!”一卮酒约四升。侍 者递给樊哙一大卮酒。樊哙拜谢,一饮而尽。项羽又说:“赐给他一只肘子!”侍 者递给他一只整猪肘。樊哙把盾牌倒伏于地,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剑边切边吃。

项羽说:“真乃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回答说:“我死都不怕,一卮酒算得了什么! 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一草一木都不敢动,专待大王您前来。如此劳苦功高,您却 听信谗言,想杀沛公,和暴秦又有什么两样!” 项羽不答话,只是说:“请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过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召樊哙出。项羽让人叫刘邦回去,刘 邦问樊哙:“我没有辞别就出来了,现在怎么办”樊哙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还辞别什么呀,赶紧走吧!”刘邦顾不得准备车子,遂单身独骑,樊哙等人步行在 后,间道回到营中。

这一次鸿门宴,如果不是樊哙闯进大帐,当面责备项羽,估计刘邦性 命难保。

汉定天下,樊哙被封为舞阳侯,娶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和刘邦做了 连襟。

大将鲸布造反时,刘邦病得正重,不愿意见人,躺卧在宫中,令守门 人不得放进群臣。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去禀告鲸布造反的事。就这样过 了十几天,樊哙终于忍不住了,排闼直入,推开宫门就进去了,群臣都跟在后面, 眼见刘邦正枕着一个宠爱的宦官睡觉呢。樊哙流着泪说:“想当年陛下和我们一起从丰沛起兵,百战而定天下, 何其壮哉!而今天下已定,陛下您又是何其惫懒!陛下您重病在身,群臣都惶惶不 安,您不见群臣商议国家大事,难道独独和一个宦官诀别吗难道陛下忘了赵高的 故事了吗” 刘邦听了大笑,遂起身。

其后卢绾造反,刘邦命樊哙任相国,去镇压卢绾。这时刘邦的病越发 严重了。樊哙在外,有人造谣说樊哙和吕后一族结党营私,一俟刘邦驾崩,樊哙 就会马上起兵诛杀刘邦最心爱的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这个谣言击中了刘邦的心病,刘邦勃然大怒,派陈平用车载着绛侯周 勃火速赶去取代樊哙,密令陈平就在军中斩了樊哙。陈平非常畏惧吕后,不敢擅 杀吕后的妹夫樊哙,只是把樊哙抓起来,送回长安。

樊哙运气真好,刚刚被押回长安,恰恰刘邦驾崩,吕后自然放了樊哙, 官复原职。

看过史记中的故事的人还看过:
1.史记中的小故事 2.史记中的故事内容 3.史记中的经典故事 4.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5.史记中的三个故事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