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干部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民办高职院校校企社三方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民办高职院校校企社三方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研究】

来源:干部 时间:2019-10-11 07:51:44 点击: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社三方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校企社三方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研究 [摘 要]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的高职 教育,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必须由学校自主评价转变为学校、 企业和社会三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旨在从社会、企业 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建立依托能力本位的 校、企、社三方参与的学业评价体系框架,并提出实施评价 主体的有效工具和典型评价方法。

[关键 词] 民办高职;
校企社;
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2-0010-02 当前,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必须由学校自主评价转变为学校、企业和 社会三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而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的灵 活性和职业性更加适合作为学业评价机制改革的先行者。

一、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职学生与传统学业评价分析 随着我省注册入学的推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种类呈 现多元化趋势,包括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和中专毕业生 等。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理解、接受能力、爱好、特长、个 性发展等均存在差异。受招生模式限制,民办高职的学生学 习兴趣普遍不高,中小学时经历过“无数”考试历练,对于 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低分=后进生”的现状已经麻木, 学生根本不在意考试结果,甚至会厌烦、缺考,继续通过传统考核模式促进其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通过考前“抱 佛脚”“押题”,甚至寄希望于作弊的方式通过考试,使他 们对于平时的课程学习并不在意,导致缺课率上升,课堂气 氛死板、纪律差等一系列学风问题,而学生的“不愿学”进 而引发教师“没兴趣教”,影响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性, 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民办高职院校资金运作受制 于学生学费,学校必须“想方设法”留住学生,同时还要“保 证”就业率,使传统的学业评价成了“花架子”,削弱了其 检验、激励、促改的作用,也使学校、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业评价现状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要求,民办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 式,围绕工学结合对课程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也取得了 一些重要成果,但对学业评价改革研究关注度不够。通过调 查、分析,现有学业评价现状总结如下:
1.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学业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但 很多专业教师毕业后直接参与高职教学,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工作后也少很有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长期脱离企业实际使他 们只能依赖理论考核对学生在智力学习方面作出评价,在培 养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及考核方面很难创新。以某学院会计 专业的《顶岗实习》为例,80%的专职教师从未到企业参与 学生的实习指导,不了解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实际操作水平、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而实习单位也没有针对学生实习 制定专门的考核标准,企业指导人员也不参与学校实习考核, 对于《顶岗实习》考核仅仅是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报告给 予等级制成绩,无法给予学生发展性的评价。

2.评价内容片面 一方面,评价主体单一导致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另一方面,很多民办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不能与职 业能力培养及企业生产实践相匹配。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实 践教学比重能达到50%,但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很少有教师 能做到,大多还是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评价 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综 合能力的考核,达不到企业实际需求。

3.评价形式华而不实 为改革传统纸笔考核模式,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采取的考 核方式很多,如,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实操、论文、 大作业、大学城在线考试等。评价方式是根据课程性质来决 定的,比如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采用开卷或闭 卷笔试,实践性强的课程采用实操,如《会计电算化》采用 上机考核,《酒店英语》采用口试等。以上方式大多是期末 一次性考核,虽然总评成绩中含有平时成绩,但对平时成绩 的评价依据仅停留在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对于学生把所 学知识、技能同生活实际或职业实践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 创意创造性,解决具体、真实任务的过程性评价不够。另一方面,采取大学城在线考试,针对传统纸笔考试来说,这是 一种创新,值得肯定,但某些课程仅仅是将原先闭卷或开卷 考试的内容“搬到”大学城云空间,如此“换汤不换药”的 创新形式也需要反思。

4.评价机制失衡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是期末终结性 成绩,是衡量学生评优、入党的重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个 性与独特性,如日常活动中的道德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而民办高职的学生恰 恰最不擅长应试模式。另一方面,教务部门注重课程教学改 革,对学业评价改革关注度不够。目前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显 著,但推行的成效一般,根源在于没有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而高职生能不能获得自由、充分、全面又有特点的发展,只 有通过改革传统学业评价机制来检验。学业评价机制改革与 课程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不可分开而语。

二、构建“校企社”三方结合的学业评价机制 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参与的学业评价机制是建立在现 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之上的,两者互相牵制而又相互促进。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依托能力本位的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通 过课程整合和细分,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托七个课程 模块,根据模块性质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机 制依托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一)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多方参与学业评价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彼此 了解比较全面而深刻,评价结果也比较真实全面,有利于教 师更客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对教师评 价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学生评价可以采用自评(起到自我 检视、激励的作用)、小组成员互评或小组间互评的方式开 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岗实习课时增加,学 生在解决真实、具体任务时更能展现其综合能力水平,如职 业素养、知识应用、创新、团队协作、发展潜力等,因此企 业对于学业评价更具话语权。在当前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的情况下,应将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落到实处,根据岗位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指导,并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一线实习指 导。社会参与学业评价主要体现在专业比赛、技能考证及毕 业生满意度等方面,是一种无形的评价方式,但其对学校改 进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二)满足职业需求,将学生综合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单纯的智力教育并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高分低 能”也确有存在。根据民办高职学生特点,学业评价内容应 以知识够用、加强实践、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为主线。为满 足岗位需求,专业类课程应改变传统重理论考试方式,加大 实践考核比重,将知识点融汇于项目任务中,检验学生理解、 运用及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学习过程的表现,如出勤、学习 态度、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等,顶岗实习时还要考查学生 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岗位适应力等。对于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学等公共理论课,考核内容应结合 职业素质需求,注重实用性。对于思想政治类课程,则主要 检验其社会主义道德观、职业观、人生观,不一定要门门理 论考试,可以整合课程,将考核标准融入主题调研、社会活 动、顶岗实习中,学校、企业共同作为评价主体,评价可以 暂存,时限可以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学业评价内容改革要求 学校、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学会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以宽 容、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应提高自身实践 能力,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三)根据课程性质,评价方式多样化 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表现,可以将 思想道德修养、出勤、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 语言、文字表达、人际交往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结合教学 进度,定期开展阶段测试,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以便教师及 时了解“教”与“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同时 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紧迫感。终结性评价不单独进行,主要配 合其他评价方式,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创新考 核方式,如小组解决专项任务、主题演讲、专项调研、社会 活动等。表现性评价一般用于评价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技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过程、操作技 能、态度、价值观等,企业参与学业评价时可以采用这一方 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相关考核标准。替代性评价则 是允许证、赛、活动等替代课程学分,鼓励学生在专业延伸方面加强学习。发展性评价主要用于分析学生的长远发展方 向,帮助其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带有 鼓励、激励性质,可用于毕业评定。

(四)机制创新,政策扶持 学业评价机制改革过程中,考核指标制定、完善题库、 实际操作等,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在政策 上应鼓励支持,并建立激励机制。可以结合民办高职学生发 展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与学业评价改革合并立项,同时进 行可行性验证并加大推行力度,使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阶段改革试点实施 为了更好地检验改革实施效果,决定以江海职业技术学 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为试点,经与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生 代表商讨、分析后,认为具有可行性,并同意试点实施。本 文发稿前,该专业11个班级22门专业类课程均采用该评价体 系,考核方式与内容均已重新制定,并通过教务部门审批。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总结, 以期不断完善并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杨艳东,刘洪民.大学研讨课的学业评价与反馈机 制构建研究[J].考试研究,2015(6):85-89. [2]张哲.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思考 [J].经济论坛,2005(6).[3]吴永军.基于特色人才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154-157. [4]马爱丽,刘娜.英国高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机制研 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45. [5]王丽娜,杨亭亭.国内外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现状研 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 [6]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 职教论坛,2009(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