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关于心理 高中语文教学助建学生健康心理之探索

关于心理 高中语文教学助建学生健康心理之探索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1-18 08:20:36 点击:

高中语文教学助建学生健康心理之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助建学生健康心理之探索 语文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主张,在这一 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学应有一个巨大的转变。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也 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学科。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爱国主义情感,并逐步提升和形成学生 的文化品味和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部下发文件中,明确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将心理学教育 融入学科教学中,教师为表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理是 教师的责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课本知识点的重点讲解,还应注意培养学 生对生活、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能够更加 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一、为师者,先育己而后育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自身有较为 丰富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且教师自身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研究,能够解决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育 人”这一点也是十分看重。教育发展至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频频暴露,教师 如何“解惑”,这是新时期下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 结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部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殊不知二者之间 存在较大差别,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而思想品德教育却以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中心;思想品德 教育不具备自身个性,有的只是社会共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定根据对象的不同 而呈现出差异,即具备个性,主张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两 个相互平等的个体,切不可将一方观念想法强加至另一方的思想中,而思想道德教育却必须将一方观念强加至另一方思想中,具有强制性。

大部分教师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混 为一谈,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教学的民主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改变传统教学观 念,迎接新时期的到来。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课 堂氛围。一个宽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帮助教师了解学 生心中所想,进而能够“对症下药”。著名心理学家曾说,师生之间能够坦诚相待、 互相信任是教学获得成功的标志,而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课堂氛围的和谐程度。试想,教师讲课精神焕发,板书铿锵有力,学生必然受到 鼓舞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必然活跃。因此,教师若想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 谐积极的关系,就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激励带进课堂。

师生关系中,我们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双边型”的关系,将教师和学生 口中的“我和你”变成“我们”,使教师和学生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能够共同分 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应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教与学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保持各自人格的独立,又互相合作,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就是这个哲理。另一方面,整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互动的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 索,进而实现教书育人之目的。

三、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健康人格 高中教材中不乏积极向上的文章,教师应对教材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的文章进行充分挖掘,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 观。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需真正树立教 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意识,充分挖掘课本,做到篇篇是教材,处处皆心 育。

中华文明浩如烟海,语文教材中文章的选用更是精华中的精华,通过对这 些文章的仔细品味,来感知人生、认知社会和体味生活,并以此为凭借,拓展渗 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起点和关键。语文教材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在体验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操和它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心灵深处 常常会被文章中的人物、情节或哲理所震撼,给予我们积极的人生体验。有的文 章有着非常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如,《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就通过写 大自然的景物,鹰、鱼、江等来抒发自己博大的情怀,而这种博大的情怀也正是 学生所需要的。

有的文章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选取角度去挖掘, 如《项链》讲述了马蒂尔德夫人因为参加舞会而向朋友借项链,项链的丢失导致 了她最后为了还债而付出自己的美貌和青春。小说不光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爱慕虚荣,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马蒂尔德夫人的诚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 品质,也可以发现她朋友的冷漠。这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更能引发学生的 思考,也更能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除了教材,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习作中挖掘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学生习 作往往透露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问题,如学习态度、耐挫能力、创新意识等, 教师要善于捕捉,拓展渗透。可见,语文教学资源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 教育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 找到渗透的最佳糅合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语文教材中的数百篇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也有哲理的光辉与不畏挫折敢于攀登的精神体现。这些精神都暗藏在文字中,暗 藏在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理解和体会,进而内 化为自身的品质。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独立的个体,它与其他各种教育因素都能实 现有效融合,充分运用语文教学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为 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双健人才乃是教育之目的。

作者:陈建好 来源:人间 2016年19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