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以遇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以遇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来源:党章 时间:2019-09-01 09:39:09 点击: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篇一:竹韵 我特喜欢竹子,曾经设想过,待到晚年退隐山林之后,或回到原籍农 村,或选一处山乡僻壤,盖两间茅舍,植数丛翠竹,再种一架葡萄,养一池金鱼, 过一过类似“桃花源”式的生活。其间,竹子是灵魂。竹子挺拔的身姿、贞洁的品 德和超然世外的清高,颇具君子之风,历来为文人骚客所称颂。我常常自称书生, 自然也难以脱这个俗。

我接触竹子久矣!还在上个世纪中叶,我就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我家院墙的西边有一处竹园,有五六亩大,长满了指头般粗细的竹子,青 枝绿叶,密不透风。这里是鸟兽动物的天堂,也是我们儿童的乐园。麻雀、斑鸠、 翠鸟、酸枣鸠和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在这里筑窝、嬉戏、鸣叫;野兔、刺猬、夜猫、 黄鼠狼等常在竹林间出没。我和伙伴们在这里捉迷藏,打麻雀,撵兔子,捉刺猬, 有时一玩就是大半天,甚至忘寝废食。偌大的一个林子,角角落落我都钻得滚瓜 烂熟。有一次我家一只鸡夜里被黄鼠狼拉去,母亲说也不知道拉到哪里去了,我 说肯定在竹园西南角那一片铺满厚厚的竹叶里。我天明去找,果真在那里留下了 一地鸡毛,鸡肉都被吃光了,连骨头也没有留下。

这一片竹园,还是我们家的一部分衣食之源。父亲常常在竹园里剔除 一些年老的竹子,于农闲时节捆绑牵扎,缚成扫帚拿到集市上卖,换些零钱买些 油盐酱醋。有时还将一些长得较粗的竹子破成竹簚儿,编成竹篮,或者窝成筢子, 以作家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农村实行了公社化,这片竹林也在强调以粮为 纲的运动中被平为农田。那时,我已经远离老家,落脚他乡多年了。

离开家乡以后,我先是上大学,学文学;以后参加工作,搞得还是舞 文弄墨的工作。新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性质,使我对竹子又有了新的认识。竹子对 于我们的生活,不仅有我幼时所经历的娱乐、使用价值,还有更高一层的精神上 的象征意义,就是它的形态、结构、习性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审美意 识等有某种相似之处。竹子虚心、有节、挺拔凌云的形态和耐寒、坚劲、不择地 而生的品质,正好与历代知识分子追求清高、气节、坚贞、虚心的韵味与意境相 契合。

赞美竹子的诗篇以唐朝为盛。在此之前,晋朝就曾有一批文人倾情于 竹子,据史书记载:“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他们自号“竹林七贤”,以比喻自身高洁不同流俗,但并没有留下什么咏竹的诗篇。

到了唐朝,歌颂竹子的诗篇渐成井喷之势,其内容大多为赞美竹子耐寒、坚贞品 格的。如:“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王禹偁),“人怜直节生来瘦,自 许高材老更刚”(王安石),“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许浑), “乱枝低积雪,繁 叶亚寒风”(贾岛)等。也有的把竹子的坚贞与人们对爱情的忠贞相联系,写出了 ““万古湘江竹,无穷奈怨何年年长春笋,只是泪痕多!”(李商隐)和“斑竹一枝千滴 泪”(毛泽东)的诗句。在这些诗歌中,诗人以竹子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 与价值的追求。

以后颂竹的诗篇虽不绝于史,但直到清朝的郑板桥时才又达到一个高 潮。郑板桥淡泊名利、不攀权贵,常以竹子自喻,一生画竹无数,咏竹的诗篇也 多达二十余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赞扬竹子坚劲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一生贫困,但穷得有 骨气,即是以卖字画为生,也不攀高结贵。他在另一首诗中说:“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宁愿不开花,以免招惹那些讨厌的蜂 蝶,这是何等的志气啊! 正是这些以竹品喻人品的大量诗篇,大大提高了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 地位。唐代以来,不少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都愿意在自己 所居住的庭院里栽种一些竹子,以显示其人品道德之纯正。连杜甫那样的大诗人 也说过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的话。我参观过他在成都的那个草堂,院子 里就有一大部分地方栽着一丛一丛的竹子。他那首为保护嫩竹拒不接客的《咏春 笋》诗,恐怕就是在这里写成的。苏东坡更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话, 竟把居所里的竹子推到超凡脱俗的高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写 过一首歌颂竹子的诗,有两句是:“渐翛翛、半庭竹韵,有声有画”。可见他住的 院子里,也栽种了不少竹子。在当代人居住的环境里,对竹子更是趋之若鹜,我 们看看有哪个居民小区里,不象征性地的栽种几片竹子啊!有的甚至还将 “竹韵 山庄”、 “竹韵山色”等冠为小区的名字。

可是,我设想的“植数丛翠竹“于院内,并非为了赶这个时髦。上面这 些颂竹的诗词,我在年轻时大多都已读过,对竹子的怜爱之情也确实早已植根心 灵深处,但却从没想到把竹子栽到院子里的事。因为我心知:我不是贪官,无需 用几丛竹子以表清白;我也不是旧时的文人骚客,无需用栽植竹子以装点风雅。

真正让我想到“植数丛翠竹”于院内的,是缘于十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月夜竹林闻笛。

那是1996年盛夏。我的老同学、著名现代文学史专家、西北大学教授赵俊贤来宝讲学之后,我按省作协安排送他到汉中紫柏山张良庙景区疗养。那一 夜我们就住在紫柏山林海中的一处招待所内,夜深人静之时,远处的林涛之声令 我难以入睡。我披衣起床,趁月光徜徉于院后的竹林,忽闻隐隐传来笛声,驻足 倾听,是“春江花月夜”。我不禁暗咏起张若虚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 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优美歌词。继而再听,这笛声在晕 黄的月光之下,竟像幻化成了一股乳白色的流水,时而幽远地在万杆竹节间缓缓 流动,时而悠扬地在千万片竹叶上飞快滑过,构成了一个明丽又迷幻的世界,我 竟恍惚中忘却了身在何处。这真是太神奇了!我循着笛声找去,原来是一个青年 在吹一支竹笛,他说他是音乐学院的实习学生,才学着吹的。

回到寓所,我更觉得神清气爽,毫无睡意。回想,一个学生竟吹出如 此美妙的笛声,真是一个奇迹。可是又一想,自己的这种奇幻般的感受又是从何 而来的呢记得马克思说过,美妙的文艺作品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一起创造的。这话 不错。我默想起历来所读过的那些赞美竹子的诗篇,竹子那虚心、有节、挺拔凌 云的形态和耐寒、坚劲、不择地而生的品质又萦回心头。啊,我明白了,原来我 在竹林中聆听笛声时,已经把对竹子的深深怜爱、敬慕之情暗暗地融进了自己的 感受之中。这既是笛声,也是竹韵啊! 在此后几年时间里,这种奇幻般的感觉不断涌上心头。怎样才能让这 种感觉经常被呼唤起来,以愉悦自己的情怀呢于是,我就产生了“植数丛翠竹“于 院内的想法。我想象,自己坐在小院子里,看着翠竹挺拔的身姿,听着穿过竹丛, 滑过竹叶的风声,呼吸着经竹丛过滤的清新空气,那是何等惬意啊!那时,我过 去长时间耳旁所听到的污言秽语,胸内淤积的污浊之气,也将随之散去,我也将 轻松愉快地度过自己一生最后的时光了。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篇二:竹语 夜半,浅浅竹语,沁入我整个梦里,淅淅雨声,把竹叶的簌簌声,衬 的很动听。

一直都喜欢竹,因为在记忆中,当万物凋零,呈现一片苍郁暗黄的时 候,它始终是苍翠依旧,没有跟随这季节的变迁随波逐流;当秋风瑟瑟,打落了 最后一片落叶的时候,它依旧不去不饶,展现在着它年轻的风姿;当白雪皑皑覆 盖了整个丛林的时候,她依旧傲立在风雪里,与风雪亲昵的共舞。

竹常与梅、兰、菊并列称为四君子,而我却对竹情有独钟。竹者,清雅澹泊,谦谦君子,但事实上,我更钦佩竹的“铮铮铁骨”,没有像树木那样的实 心躯干,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靠自己的竹节,一节一节的攀上顶端。尽管有时被 狂风肆虐,被暴雨侵蚀,被皑皑大雪沉沉的压迫,它的身体可能会日渐弯曲,但 它的每一节竹节都是那么的笔直,宁可折断,也不弯曲!那是他最坚实的底线!竹 的一生只开一次花,而且开花之后便静静凋零死亡,但却也要把自己最美一面, 弥留在大自然的心中…… 我喜欢竹,也因为,它承载了我与爷爷太多的记忆…… 记得儿时的家乡有一片不大的竹林,我却喜欢常常穿梭其中。家里爷 爷喜欢用竹子编织一些背篓,簸箕之类玩意。爷爷的手工很好,每次编织出来的 竹制品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一般,常常令我们爱不释手。每年春夏时节,我常 常背个爷爷用竹子编织的小背篓,在竹林间寻找刚冒出来的竹笋,剥开皮,里面 的笋肉便会发出情人心脾的清香,那时候常常采满满的一箩筐新出的竹笋,兴高 采烈背回家交给爷爷,用它炒几个小菜,或是泡一坛老坛竹笋泡菜,总能让人吃 出满满的幸福。

有时爷爷也会用竹叶给我编一顶帽子,用来遮蔽焦灼的阳光。而冬天 我们便常常用干竹竿点一堆大大的火苗,几个小伙伴便会围着那一堆大大的火苗, 各自嬉戏。或是有的时候会烤几个番薯,或者几根玉米,尽管烤的黑如煤炭,吃 的时候也满嘴满脸都是黑的,却还是无比的开心。每次我吃到满嘴黑黑的回家的 时候,爷爷总会笑眯眯的用衣服抹去我嘴角的残留,然后慈祥的骂我是个小调皮 蛋。那时候把童年的很多童真和美好的记忆,都留在那一片葱郁的竹林中。

而现在,爷爷走了,一生如竹。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 成立,再到文化大革命,最后到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迁,他经历了中 国的大半个世纪,遇到了太多的人和事,也经历了太多的苦楚。半个世纪以来, 在全国人民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吃过草根,啃过树皮,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里都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奶奶去世的早,爷爷就在在一个既不遮 风,又不挡雨的破土墙屋子里,辛辛苦苦的拉扯大他的七个孩子。

即使这样,生活的艰辛与岁月苦楚都未曾压倒过他。爷爷一直以微笑 面对着生活,他就像竹一样,岁月和环境都曾压弯了他的身体,却压不跨他对生 活的信心!压不跨他那七尺男儿的铮铮铁骨!即使现在,他的七个孩子都已经步入 中年,有些已经小有所成,全国人们都在构筑着自己的“中国梦”的时候,那种艰 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爷爷已经年迈体衰,但却也未曾让他的儿女们多操一点心,安详的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直至离去,他也像竹一样,弥留之际,也要把最 美的一面留在了我们心中。

而现在,家里的竹林在村路改造的时候被移平了,偶尔会有几颗竹笋 在路边冒头,但却再也回不去当年的葱郁茂盛的样子了。很多东西,一旦逝去了, 如流沙般的岁月一样,从指尖稍稍划过,就再难以寻觅了。

而现在,我时常会想起爷爷,想起那一片竹林,想起我与爷爷共同生 活那一段快乐的日子。即使,已经,它已随着时间,浅浅散去…… 以竹子为主题的抒情散文篇三:竹韵江南 自古以来,竹一直是诗人、画家们笔下的题材。“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宋代苏轼 写的《于潜僧绿筠轩》.古往今来,以竹为描写对象的诗词画赋不胜枚举,足见 竹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与挚爱。

竹、松、梅被文人誉为 “岁寒三友”.古诗中关于竹的诗句很多:最早 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的句子;唐朝王维有:“竹喧归 浣女,莲动下渔舟”;白居易“阁畔竹萧萧,阁下水潺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画竹无数,形 态各异、不同种类与季节的竹趣,栩栩如生,赋有“胸有成竹”的美誉。他在《竹 石》画中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竹子的高风亮节与品德跃然诗画中。

喜欢竹,因竹赋予自然的那份悠然与淡雅。再火热的花儿,有了竹的 衬托便有了一份宁静,一份清幽,一份儒雅与淡定。如果把万物的姹紫嫣红比作 太阳的话,那么竹,无疑是那淡淡的月亮,在火热的芬芳里抛洒着缕缕清辉与无 垠,让人们浮躁烦乱的内心,掺杂了丝丝清凉的气息与安闲惬意的感觉。真是盈 盈绿水绕山峦,青青翠竹养心田呀。

在江南,竹无处不在,她秀雅滴翠,儒韵高洁却彰显低调品质。无论 春夏秋冬,竹以旺盛的生命力或悠悠生长于溪水畔,池塘边,杨柳岸,小径旁, 或悄悄隐居在深山沟,荒野外,山谷中,远离尘世,独绽风流。一走进江南,呈 现在眼前的便是那巍巍青山绿,幽幽翠竹林,她们或遮天蔽日,高洁直立颂凌云, 或静立一角,淡然如月纳清风。春与万物迎朝阳,夏与百花竞烈日,秋与桂菊斗风霜,冬与梅花傲风雪,含脆吐绿,永葆青春,有礼有节。那满眼的绿,满目的 翠,无时不优雅,无处不幽然,伴明月清风,舒一腔柔情。可谓“寒霜暑热毫无 畏,春夏秋冬四季妍”. 江南的竹别有一番韵味,她的风格与江南的灵秀儒雅融为一体、相得 益彰。与江南的青山秀水古寺、白墙灰瓦凉亭、小桥流水人家是那样的相映相合, 不可或缺。这些自然的景物相互映衬,江南的竹更显风韵婉约,儒雅淡然的品格 与风致。“淡漠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坐看日月星辰,静观风云变幻”也许就是竹 最好的写照。那一份清净与脱俗,不就是古代文人雅士们追求的境界吗 你瞧那白墙灰瓦的庭院一角,多了几簇淡淡的小竹点缀,更添了几分 斯文清幽,增了几许柔弱风骨,这时候,若有空灵纯净、美轮美奂的琵琶弦音飘 来,丝丝缕缕的笛声绕梁,真是如履仙境,不知身处何处了。江南的竹是要配上 江南的丝竹乐来欣赏、来渲染的。江南的丝竹乐细腻缠绵,时而如鸟语叽啾,时 而似如墨流云,时而如银瓶咋破,时而如行云流水,如泣如诉,如梦如幻,如诗 如画,使人陶醉,令人沉湎。看竹赏乐,吟诗作画,身心俱醉,人生如此又几何 漫步竹林雅韵的江南,山涧的泉水叮咚与鸟语花香在耳畔缭绕回旋。置身于江南 丝竹文化的氛围里,观赏竹林雅趣,聆听丝竹绕梁,陶冶浪漫情操,惬意的感觉 在眼眸,在耳畔,在心间回旋荡漾,所有的烦恼与纷扰都随烟雨飘散,独留唯美 的竹韵,淡淡的诗情,心底流淌着绵绵柔情。

喜欢在江南的杨柳岸边沐着沥沥春雨赏竹。在烟雨江南迷蒙的山环水 绕中,漫步楼台亭榭,徜徉在青山秀水古文化的氛围里,沉醉于玲珑雅致的朦胧 风韵中,漫步竹林幽深处,聆听雨丝打在竹叶上发出的沙沙声,有一种如临仙境 的陶醉感和梦幻感,嗅着春天泥土的芬芳,俯视脚下,让人惊叹不已的便是眼前 春竹的生机盎然与脚下春笋的竞相破土。春竹,她好似春天的使者,在春雨的滋 润下,奶油般鲜嫩的小竹笋顶着水珠儿,争先恐后的从湿润的泥土里拱出来,仿 佛刚出生的娃娃,玲珑剔透,憨态可掬,尖尖的依偎在陈竹的四周,畅快的呼吸 自然的气息,蓬勃的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那“咔咔”的拔节声,仿佛是春竹渴望 拱出泥土的呼吸声,又像春娃娃的嬉闹声和絮语声。一颗颗、一簇簇,积蓄了一 冬的力量,活泼泼的探出小脸儿,伸伸懒腰,抖抖精神,便葱葱茏茏的开始了生 命的历程,无声无息的在角角落落迅速的繁衍生长,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 在春雨迷蒙的季节里,放眼望去,满目的竹,葱绿青翠,柔嫩欲滴, 养眼养心。一边,是悠悠翠竹林,一边,是迷离江南雨,好一幅江南秀丽风光,仙一般的意境,梦一般的感觉,好不惬意逍遥!在竹林中漫步听雨,雨中的竹林 世界,是这样的安宁静谧,是这样的诗意盎然。沙沙的细雨打在竹叶上,晶莹的 露珠在竹叶上滚动,滑落下来,无声的落入尘土之中,有种“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错觉。聆听雨打竹叶的沙沙声,一种缠缠绵绵的情愫在心底流淌。想起童年竹 林玩耍的懵懂时光,想起年少竹林漫步的纯真情怀,想起学子竹林晨读的安宁静 谧。心中的丝丝甜蜜与浪漫思绪,在悠悠竹林的上空飘荡。此时,沐着绵绵春雨, 漫步在竹林小径,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让一颗心归于自然,脱离红尘的纷 扰,自由自在的放纵,让思绪畅快的飞扬,有种返璞归真的纯净轻灵感在心头荡 漾。

看竹,想起了那位专门画竹的江南才子,他笔下的竹,紧紧抓住了竹 在风中、在雨中、破土中、鸟语花香中的不同特性,一枝一叶都是那样的赋有灵 性,栩栩如生,对竹的深情尽情释放在每一幅画作中,让人浮想联翩,让人爱不 释手。曾几何时,相伴走过江南的青山绿水,泛舟雨中荷塘,漫步竹林小径。沐 烟雨,品荷香,赏竹趣,陶醉在江南如诗如画的水墨丹青里,谈江南的人文景观, 体味江南的风土人情,感触江南的玲珑雅致,一路赏景,一路抛洒诗篇,诗情画 意,留驻心间。想起他,心中便涌起淡淡惆怅,此时的才子你在何处是否寄情于 山水,依旧用你的水墨丹青,描绘着心中无限喜爱的竹叶情是否记得那个喜欢唐 诗宋词的女子曾在这里驻足遥望遥看竹林幽深处,一枝一叶总关情,无情何来竹 叶香江南才子画里寻。读你的水墨丹青,读到了江南的清泉溪流,读到了江南的 楼台亭榭,读到了江南的小桥流水,读到了江南的荷香满塘,读到了才子深沉的 江南情。

哦,喜欢江南的竹,原是在水一方,有位江南才子伫立,望日升月落, 挥洒翰墨流芳。喜欢江南的雨竹,原是在竹林深处,有位温婉佳人孑孓,笔墨流 云,诗香满堂。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