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主持讲话 > 亲情类的散文_亲情类散文范文

亲情类的散文_亲情类散文范文

来源:主持讲话 时间:2019-09-01 09:38:59 点击:

亲情类散文范文

亲情类散文范文 亲情类散文范文 远去的母爱 慈母驾鹤去,空留教诲音;身教胜言传,端正言行品。

在生日的这一天,想念三年前逝去的母亲,在痛苦无助中,却又夹杂 了一丝幸福。

母亲只是个稍读过几年书的农村妇女,她的世界很小,但心却一点也 不小,通透而又充满了原始智慧。

在母亲的思想里,没有比子女的未来更重要的事。在我们小的时候, 尽管家里很穷,全家人住着漏雨的房子,吃着又粗又硬的窝头,母亲却仍然坚持 让每一个子女上学读书;后来在九十年代初中国第一轮下岗的大潮中,母亲又鼓 励支持子女放弃所谓的铁饭碗工作,到省城、到南方去寻求更有前途的发展空间。

正是因为母亲当年的独到眼光和坚持,我的兄弟姐妹们如今都还算是成功和幸福 的。

母亲的心大,而对子女的爱却又细又小。

母亲对子女的关心总是十分细致,甚至微小到生活中很不重要的一些 细节,无论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是后来成家立业后,母亲的这一点好像从 来没有改变过。

小学开始,母亲就爱在放学的时候专程等我们回家,而后来在我初 中住校后,母亲每周末等待和送别的地点,又变成了傍晚村西头的马路边。那时 候我要步行近十里回家,一转上回村的那条长土路,远远的总能看到母亲站在那 里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母亲在长久的等待中,是否焦躁着急, 却只记得母亲每次等到我回家时的舒心笑颜。而我每次离家的时候,走完了那天 长长的土路,在拐弯处回头,母亲也依然还站在那里观望,我不清楚那时候母亲 的心里是充满了离别的惆怅,还是又开始期盼下一个周末的赶快到来。后来的对 待孙辈,母亲更是把孙子孙女当珍宝捧在掌心里,呵护关爱备至,在我送孩子上 学的时候,母亲也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为了能看到外孙安全的走过小区的小马 路,她会从房子的前窗飞快地跑到后窗,长期乐此不彼。因为在她的世界里,只 有孩子,没有自己,孩子们哪怕十分细小的一点小事,终也大过了她个人很重要的一切。

母爱不会随着子女年龄的长大而变薄,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厚,因为她 想要爱的,除了子女,还有子女的子女。

三年前母亲健在的时候,是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她不仅帮我照顾家, 更是帮我抚养和教育孩子。那时候,我的工作总是很忙,加之自己又是个粗枝大 叶的人,常常会忘记吃饭,忘记按时回家、忘记对孩子的照顾。而母亲却从来都 不会为此来烦扰我,一个农村老太太,硬是学会了操作各种家电,学会了坐很远 的公交车带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还经常代替我去给孩子开家长会、参加孩子幼 儿园和学校各种名目的集会活动。孩子被母亲教育打理的很好,生活条理,谦虚 懂礼,爱好广泛,还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邻居和同事们都说,老太太是我们家 的大功臣。对于我的工作晚归,母亲会在家里不停的念叨,还会站在窗前频频观 望,就像小时候等我回家一样。可不管我多晚回家,在敲响家门的时候,来开门 的那个人一定会是我的母亲,而锅里也永远会有温着的可口饭菜,她会紧跟在我 的身后反复的问“吃饭了没有”,反复地叮嘱“天黑外面不安全,以后要早点回家”, 还会唠叨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琐事等等。

那时候,被唠叨烦了,偶尔我也会把这份爱当成束缚,也会为此和母 亲争争吵吵,但当母亲真正走了以后,我对那些唠叨的深深怀念,却常常会让我 在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痛彻心扉。

如今,再也没有一个人会像母亲那样,因我晚归而焦急;在我敲响家 门的时候,满脸欣喜的把门打开;在大清早因怕我们上班迟到,扯着大嗓门一遍 一遍的叫早。在母亲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家里安静得好像能让人窒息, 我开始惧怕在黑夜里回家,惧怕打开家门看到空荡荡的屋,惧怕厨房里冷锅冷灶 的样子。更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我努力想象母亲还在的样子,努力回味那些刻在 骨子里的温暖记忆,母亲的爱从此凝固在那里,不再有任何温度。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这首通俗又幼稚的儿歌,如今常常会在我这么一个四十过几的人耳边 响起,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好笑。只有在你真正失去至亲之后,才会明白《宝莲灯》 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感人,小沉香为什么会有勇气独自去劈山救母,母亲——在这 个世界上永远无人能替。我的母亲真正走了,永远不可能再回来陪伴我,不知道要过多久,自 己才能从这种痛失的麻醉与彷徨中走出,母亲的逝去,让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
母亲带给孩子的,永远会是她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东西;而孩子能回报给母亲的, 也永远不及母亲为孩子所付出的万分之一。子欲孝而亲不在,今后唯有像母亲那 样,即强悍又细腻的爱着我自己的孩子,才是告慰母亲亡灵最好的方式吧! 总而言之,这世上的爱有千万种,真正最爱你的那个人,一定会是生 你养你的母亲,她对你的爱不管是细腻还是粗糙,却一定是最本真、最良善的;
她对你的爱不见得有多么伟大、多么轰轰烈烈,却一定是最负责、最无私的。

亲情类散文范文 母亲的孤独 母亲来县城已经整十年了。十年来,母亲一直为我带孩子,兼做饭。

十年前,我和妻在西安做生意,女儿佳佳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可当时西安市对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卡得比较严,不但要交极为昂贵的择校费,还要出具一系列 非常难办的入学证明。母亲说:“送回来吧!送回到县城,我帮你带。”那时,我 在县城刚买了房子,经过几番思量之后,我将女儿送了回去。母亲也到了县城, 开始了为我带孩子、做饭的生活。

我家有姊妹四人,大姐因患病去世得早,留下一女在母亲身边生活。

哥哥是公务员,二姐是教师,都在县城工作。母亲来县城后,我们家一下又恢复 到昔日小时候的“大团圆”状态。母亲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打搅团、蒸凉皮、 拌麦饭、包饺子......做好后,便打电话叫哥哥、嫂子、二姐、二姐夫带着孩子们 过来吃。有次,我和妻子恰从西安回来,全家十多口人挤在一张大饭桌上,母亲 在厨房忙前忙后。饭菜上桌了,哥说:“我经常在外出差,大大小小的饭馆吃过 不下一百家,可臊子面还是觉得妈做得味道好,特别是那个汤,走遍天南海北总 吃不出妈调得那个味。”二姐说:“妈,你打搅团和得那个调和,我学了十几年, 所放的调料和你一模一样,为什么做出来就达不到你那个味呢”妈笑呵呵地说:
“不用到外面吃,也不用学,以后你们爱吃啥,就让妈给你们做对了。”妈笑了, 笑的那么开心,那么快乐。

这样的生活大概能维持三年。三年中,母亲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不 是操心儿和孙子吃饱了没有,就是在乎女儿、女婿的小日子是否过得美满。母亲 很忙,也很累,但从她嘴角边所留露出的笑容看,她还是快乐的。然而,就在母亲来县城的第四年,我们家的生活开始出现了波折。那 时,女儿刚好十岁,上小学四年级。由于女儿和我及妻子长期分离,使得性格显 得有些偏执和叛逆。也许是是非不分,不懂事吧!女儿误以为造成她和“爸爸妈妈” 分离的原因都在于“奶奶”。如果“奶奶”不给她做饭,“爸爸妈妈”自然而然就会回 到她身边了。于是,留守在家的女儿有事没事经常和母亲吵闹:顶嘴、吵架、绝 食、严重了还会离家出走。母亲起初是忍让,最后是委屈,直至痛苦。母亲在电 话中对我说:“我把全部爱都倾注在佳佳身上,变着花样给佳佳做最好吃的,洗 衣叠被,从未让佳佳干过一件家务,到头来,佳佳却整天和我对着干,我自己受 点委屈倒没什么,只是感到没把孙女教育好,对不起儿子和儿媳,失了职。”有 一年冬天,母亲又打来电话,嘤嘤哭泣道“国强,佳佳又不见了,你哥和你姐正 满街道找呢,此时县城正在下大雪,天冷得厉害......”从电话这边我听得到母亲的 哽噎声。我心里一紧,但还是强打住精神劝解了母亲几句。半小时后,哥打来电 话,说佳佳找到了。

我理解母亲,更感到对不起女儿。为抚慰母亲,弥补女儿作为留守儿 童那颗残损且受伤的心灵,我放弃了西安的生意,和妻子回到了县城。然而,回 县城后,女儿还是和母亲有些隔阂,有时会赌气不吃母亲所做的饭,且和母亲当 面顶嘴。对此,母亲选择了沉默,话也比平时少了许多。

但就在我和妻子从西安回到县城的那年春节,我们家又发生了一场变 故:母亲和嫂子因一些家庭琐事吵架了,而且吵得特别凶。嫂子在临走前,留下 一句狠话,她再也不回我家了。嫂子性格固执,有些拗。她话说到做到,果然此 后,她再也没回过家,也没吃过妈做的饭。哥回来吃饭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母亲一下子老了,六十岁多一点的人,头发已花白了许多,走路也显 得蹒跚而佝偻。每次逢年过节,母亲照旧会做一大桌丰盛的饭菜,给哥打电话, 给嫂子打电话,给二姐、二姐夫打电话。到最终,除过嫂子,所有人都到齐了, 母亲又喃喃地说:“是我不对呀,我当初不该和人家吵架呀!”全家人都陷入了沉 默。

母亲变了,变得不善言辞,变得缺少了微笑,变得多了几分沉默和忧 伤。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了,她从不主动去动,即使有人让她,她也会说:“我胃 不好,吃啥都没味。”家里有剩饭剩菜了,她却会抢着去吃。她从不要求儿女为 她做点什么,也不会在外人面前说儿女半点不是。她每天只是默默地干着家务, 无怨无悔,不求丝毫回报。而这种变化,着实又让做儿女的感到心酸。对于母亲, 我深感亏欠她的太多,她把全部爱给了儿女,给了我们整个家庭,岂料晚年却得不到快乐,很使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感到愧疚。

今天是母亲节,写此短文,以告慰母亲,愿母亲节日快乐!更祝愿全 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亲情类散文范文 母亲的一亩三分地 我家在农村,父母是农民,农民就有土地。父母亲从爷爷那里分到了 土地,不多不少,一亩三分。我不知道一亩三分究竟是多少,但外公告诉我,每 一处零零散散的加在一起真的只有一亩三分。

我是1994年出生的,家里很穷,记忆中每顿饭都是玉米做的,偶尔有 一顿米饭,我会不停的吃到最后,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米饭要好吃一些。大概是 小时候玉米饭吃得太多了,如今,只要闻到玉米的味道,就油然而生的讨厌。现 在,想想那些穷苦的日子,若没有那一亩三分的玉米地,估计就没有今天的我。

不止是父母亲,连我都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

母亲在这一亩三分地中专门划出一块来,一年四季的种上各种蔬菜, 母亲书读得不多,却总是念叨外面买的蔬菜农药太重。正是这样的理念,每年放 假回家,我总能吃到母亲自己种的菜。每次回家,我最想听见母亲说的话:“你 想吃什么菜,自己去菜地里拔来。”我也高高兴兴的背上背篓,满满的带回各种 各样的蔬菜,真的是各种各样的,很多。母亲总是很清楚的知道我和弟弟喜欢吃 什么,菜地里,满满的都是我们的最爱。

有时候,我静静的坐在菜地的边沿,望着菜地里各种各样的蔬菜,幻 想着母亲在菜地里辛苦劳作的样子,心里不禁泛起阵阵的涟漪。这一亩三分地里, 就这一片菜地最好,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看到郁郁青青。每次给母亲打电话,她 总是开玩笑的说:“什么时候回来啊,再不回来,我就把菜背去卖了。”然而,她 每次都没有这么做,她说:“自家种的菜是绿色的,卖了可惜”。是啊,这些菜都 是母亲一手种出来了,没有农药,只有母亲辛勤的劳动,只有母亲满满的期待, 又怎么舍得呢。在这片菜地里,我看到母亲的辛勤,总是这样的默默无闻;我看 到母亲的爱,总是这样的润物无声;我看到母亲的等待,总是这样的充满期冀。

我庆幸母亲有这样一片菜地,我还有这样的一份期待,还有这样的一份深爱,还 有这样的一份眷恋。

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我是理解她的。早在年轻时,同村人邀约母亲外出务工,那时改革开放,机会与平台都有,但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我 出去了,孩子们怎么办这个家怎么怎么办”。为此,直到现在,母亲也没有离开 过那一亩三分地,循环着春有小麦夏有玉米的规律。也正因为如此,无论什么时 候放假回家,都能看到那个整洁的温暖的有母亲的家。

父亲常年在外,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几乎帮不上母亲什么忙,若没有父 亲的支撑,我们姐弟也走不到今天。父亲最初出去的几年,母亲不知道如何耕地, 她宁愿每天都早出晚归的自己一锄一锄的挖,也不愿运用牛耕。后来,父亲见母 亲太辛苦,每到耕地时也回家帮忙,可母亲不许,父亲回家耕地,工钱扣除了许 多,母亲也就坚强的学会了耕犁。至此,这一亩三分的地全归了母亲的照料,在 这一亩三分地里,什么都有。母亲总说:“人啊,只要勤快,什么都有多余,就 怕懒了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年四季,家常用度母亲都不曾用过父亲给我们攒 的学费。

如今,在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农村,母亲守候的一亩三分地上规 划了城镇建设。乡政府在母亲的一亩三分地上要求全种上石榴树,其余的什么都 不能种。母亲很忧伤,我知道,没有了这片一亩三分地,她也能活得很好,因为 她是一个勤快的人。但若没有了这片郁郁青青的菜地,母亲就没有了等待的期望。

母亲不相信这是真的,她期待着这片菜地上能种上各种各样我和弟弟最爱吃的菜, 可是,没有人会同意。

因为城镇化,母亲没有了菜地;因为石榴树,母亲没有了期待。我不 知道怎么去安慰母亲,因为我知道母亲对着片土地的热爱就是对我们的爱。母亲 木讷于言语,她虽在言语上什么也没有说,但我知道她失去了这片菜地就像失去 了支柱,那是她向我们表达爱的最简单的方式。

我不知道那一亩三分地上的石榴会不会结果,但母亲对我们的爱不会 就此削弱。在这菜地里衍生的简单的爱,或许会用另一种我想不到的方式延续。

这一亩三分地就是最简单的平凡的来自一个母亲的爱。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