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委 > 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什么是心理健康

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什么是心理健康

来源:党委 时间:2019-10-28 08:00:04 点击:

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解析校园景观建筑的含义及意义,发掘其对心理健康教 育作用的理论基础,以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和马斯洛的人的需 求层次理论为指导,浅谈校园景观建筑所起到满足交往需求、 促进精神发展,改善精神状态,舒缓心理压力以及化育心灵, 陶冶情操的作用。

摘 要:
校园;
景观建筑;
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多途径、多渠道、多方 法的进行系统实施。目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均倾向“生 态学”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也应该遵守生态化原 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分支,处在校园景观建筑和学校 教育的大系统之中,无法排除要受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同时校园景观建筑也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而且 也作为隐性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 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正是因为校园景观建筑的这种 影响分布在学校教育系统及其各个分支之中,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才应置于一个“生态化”的校园环境,并且这种“生态 化”的校园环境中的景观建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 要的作用。[1] 随着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开展,大学校园纷纷改扩建,规模随之扩大。高校改扩建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 发展观,在实施校园景观建筑的规划、设计时,从校园环境 中的行为主体出发,针对个性习惯、行为心理以及人性尺度, 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蕴含在设计之中,通过宜人的景观陶冶学 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且要将独特的文化内涵 赋于景观建筑,使其富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来彰显 校园文化的主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 理。因此,从校园景观建筑的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探讨 校园景观建筑所蕴含的心理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园景观建筑的含义及意义 景观建筑早期的含义更多指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 即与“风景”一词同义或近义。现在文学艺术界以及绝大多 数的园林风景学者所理解的景观也主要是这一层含义。因此, 校园景观建筑就是指校园内部的景观,包括建筑景观,景观 小品,雕塑,植物景观,水景等等。校园景观建筑的意义在 于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强化教师职工及学 生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艺 术修养,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保持学校净美,清新,蓬勃 向上的气质。

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所处的外界环境即是校园景观建 筑。只要学生在学校里,便处于校园环境的影响之中,而且 这种影响还会经由学生内化带出校外。它归属于隐性课程的 一部分,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校园物质硬环境和心理软环境都是以暗默的方式对学生心 理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学校的 物质空间不单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潜藏着一定的美感、价 值、观念等,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存在潜在的影响,是塑造和 强化心理和行为的关键力量。校园景观建筑的心理健康教育 的价值可以概述为: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的认知有导向作用;
以学生置 身其中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形成良好的心 境,使学生产生感悟人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良好的外观 丰富审美表象,激发学生的美感,促其审美情趣的高尚化, 提高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1] 二、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理论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者一度致力于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研究,从 人的知觉特性出发,而得出一系列整体组合的原则,如,接 近组合(由物体距离靠近而形成)、相似组合(由物体的相 似性而形成)、封闭组合(人与生俱来的将离散的物体进行 整体组合的倾向)等等,从这些组合的原则可以显示出对校 园整体景观建筑布局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同时也反映出 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应当遵循知觉的规律与知觉的特点,注 重物质情境的整体综合心理效应,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心理教育效果。[2] 人总是无时无刻不处在某一种环境中,无论精神或物质 环境,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互通关系:一方面人类不断的选择并改善其周围的环境,使之匹配人类身心健 康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环境本身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 人类的生存状态。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于能适应并改 造环境,与环境相协调的能力。而良好的校园景观建筑无疑 能够给学生心理机能的增强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巩固其他 途径产生的效果。

三、校园景观建筑蕴含心理健康教育价值与功能 查尔斯.埃利奥特.诺顿一个世纪以前曾预言那些“有名 的校园景观是接触的作品。它们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且使我 们的民主制生活绚丽多彩”。校园的主体是学生,其每天的 各项活动都会受到校园整体环境的制约与激励,学生的全方 面发展受到传统学习环境的抑制,这除了与学习方法机械、 内容陈旧、观念落后以外,学习环境单一导致不利于交流讨 论也是重要原因。[3] 景观建筑是一门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 关系的艺术,因此,规划设计的原动力应该是满足人的需要。

人类有活动就有行为,其行为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人的智 力活动过程、人的情绪的反映、能看得见的各种行动。人的 需求被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归结为五个层次,由高到低依次 为自我实现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生理需 求,这一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鉴于 此,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园景观建筑设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积极作用。[3] 1.提供交往空间,满足交往需要 众多心理学者认为人的天性就有集合群体、觅求伙伴的 倾向。人们总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联系中发展和生存的。这 反映了人心理上的公共性需求。在大学校园这样的学术环境 中,公共性的随意交流体现了大学精神的核心。促进交往的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 的基本需要之一便是交往需要,它又是满足其他需要的手段 和基础。这种需要在校园中体现在师生对交往活动的需求。

特别是多数高校都采取全日寄宿制,学生基本远离家庭,若 好群行为或社交动机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这不 仅阻碍学生互相理解和互通思想情感,而且会对心理素质的 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意识地设置各种交往空间,对 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校园标志性景观建筑促进学生精神发展 校园标志性景观建筑体现了群体共性的学校精神,它是 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一个民族优 秀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熔炉,是大学发展生生不息的 动力和源泉,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应该让每堵墙说话。

校园的标志性景观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 文化现象和创造物,它独具的个性品格特征,使它具有了自 己特有的文化内容。它不但忠实地表现了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不同物质文化的特点与成就,而且有效地体现 人类在不断追求中所创造的灿烂的精神文明[4]。北京大学 生命科学院前设置的DNA模型,表达了科学探索的主题。西 北政法大学校园中少女手持利剑和的天平雕塑,代表着政法 人员须具备的无私、公正和威严的品格。大学校园景观建筑 具有执着追求的求知热忱,它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激发力量 是巨大的。

3.改善精神状态,缓解心理压力 行为的动力是情感,人们对美的追求恰恰成为进步的动 力。可以说培养完美人格的必经之路是美育。良好的校园景 观建筑能使学生感受美,进而提升审美情趣,唤醒创造欲望, 并能够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在校学生面临紧张的学习压力, 经济压力,找工作难的就业压力和个人的情感问题等诸多压 力。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正确对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 可能会使学生的性格孤僻,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更有甚者 可能会危害社会。优美的校园景观建筑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压 力在某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和释放,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迎 接挑战,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素质的一代新人。

4.化育心灵,陶冶情操 健康、优美的环境会影响和熏陶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 成、心理素质的锻炼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马克思曾经说 过: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由此,良好的校园环 境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校园景观建筑产生的隐性教育力是产生吸引力,形成审美力,不仅可使 学生在赏心悦目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且,润物细无声地给学 生提供了一个庄重的磁场,其教育魅力于暗默中熏陶和感染 着学生,统摄着学生的灵魂,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 思想品德与生活方式,在美的思想下潜移默化养成美的性格、 美的行为和美的语言。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和规格意向是校园在进 行建筑设计、绿化、规划以及人文景观的建设时首先要提出 的,并且将这种意向变成校园教育环境的规划图,这样人的 发展目标就被隐含在校园建设之中;
其次是要赋予景观建筑 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成为校园文 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李亚真,叶一舵.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 中的渗透[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 [2].沈贵鹏,校园物质情境的心理教育价值——关于物 质形态的隐性心理教育课程的思考[J]. 德育与心理,2002, (1). [3]. 陈伟,王家民. 学生行为特征对校园景观设计的 影响[J],大众文艺,2009,(18).[4]. 季惠斌.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 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5,(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