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银行演讲稿 > 【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来源:银行演讲稿 时间:2020-01-18 07:52:49 点击: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强大的组织保证和政治保证。近年来,尼勒克县紧紧围绕创建“六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队党支部开展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农牧区党的建设,为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的顺利贯彻执行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近年来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尼勒克县有10个乡,1个镇和2个国营农牧场,79个村(队),总人口14.8万人,全县有19个基层党(工)委,其中:乡(镇)场党委13个、县直机关党(工)委6个,11个党总支,30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559名,其中农牧民党员1911名,占全县党员的34.4。已创建“六个好”乡(镇)场党委9个,占全县基层乡(镇)场党委的69.2,已创建“五个好”村(队)党支部49个,占全县村(队)党支部的62。基层党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为100,平均年龄34.5岁,村(队)干部文化程度大多为初高中毕业,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近年来,尼勒克县委积极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在贫脊的土地上努力拼搏,为告别贫困而战。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364万元,较上年增长8.4,实现财政收入1716万元,较上年增长28.8,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082元,较上年增长120元,贫困人口由1999年3.3万人减到1.6万人。两个文明一起抓。2002年,我县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先进县,全县共创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4个,州级文明单位49个,县级文明单位164个。

  (二)主要做法及效果: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县委高度重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着力从五个方面加大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度。

  1、抓组织领导。县委专门成立了基层办,配备了专职副主任,负责基层组织建设日常工作,13个乡(镇)场党委相应成立了基层办。从而形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县委总负责,组织部具体抓,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基层专职干部为具体操作人,村党支部及党员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抓学习教育。全县各基层党委、总支、支部都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一方面,规定每周五的党日活动同为党建工作学习日,并按各阶段的工作重点由县基层办提出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习做到内容、笔记、心得三相符。在此基础上,每年春播前和冬闲时,由县委组织部在县党校集中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对各党(工)委书记和村干部就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期分批的学习教育培训。同时,每年还要求全县各族党员干部订阅一报一刊(离退休党员由组织部免费为其订阅一份党报党刊),做到党的方针、政策和好的经验及时得到学习了解运用,从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

  3、抓队伍建设。一是结合乡(镇)场班子换届工作,积极改善班子成员结构,使他们在民族成份、文化程度、年龄结构以及性格、工作能力、气质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了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率;二是从机关后备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及复转军人中选派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到各乡(镇)场、村队任职,使配套组织也得到加强并实行定期目标管理,从而提高了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尼勒克县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对村干部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定酬,增强了基层干部自我约束力、竞争力;三是建立了县级33名领导,68个县直部门、487名科级领导、38名科技人员和18名组织部干部联乡包村包户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帮扶工作机制,明确帮扶干部既要承担着对联系的乡(村)综合工作指导落实,又要为基层培养人才的双重任务;四是疏通村队后备干部出口。通过每年一次对纳入村队后备干部库中的干部进行培训考试、民主测评和考察谈话,一方面及时将群众威信高,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后备干部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和配套组织,另一方面对群众威信差,没有培养前途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库,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充满活力。2001年村级换届中有34名村委会主任和26名村支部书记是从后备库中产生的,近3年来,先后调整出库了43名后备干部。此外,通过将先进村队后备干部交流到后进村队任职,也很好地解决了后进村队因人才缺乏难以开展工作的问题。

  4、抓创建工作。县委采取三项措施,有效地促进全县基层组织“三级联创”工作的优化升级。一是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每年初,县委书记与基层党委签订责任书、基层党委与基层支部签订责任书、基层支部与普通党员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督促党员向支部负责,各支部向党委负责,各基层党委向县委负责和县委督促基层党委、基层党委督促基层支部、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以“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

为契机,积极开展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得民心工程,不断为党建工作赋予了新内容,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夯实了工作基础。近两年来,县委先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集中进行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积极践行“三个代表”,以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与广大农牧民实行“四季”三同的形式,开展得民心工程,并将此项活动作为一项长效工作机制固定了下来。仅2002年“三同”干部为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想办法达128件(次),向雨灾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先后捐资达60余万元。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得到了好转。三是积极实施后进村转化治理工作。县委组织部每年组成专门调研组,对全县79个村队的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摸底,并按先进、中间和后进排队,利用冬闲时节,集中精力帮助后进村的转化。自2000年以来,先后对2个软瘫支部,5个集中整治重点村、23个贫困村,通过实施“一帮一、一带一”的传帮带转化工程,改变了村干部不会管事、不敢管事、无钱办事的问题,激活了这些村的全盘工作,农牧民人均收入从整治前的653元提高到1063元。

  5、抓制度落实。一是基层办干部分片包干,每月进行一次党建督查指导;二是召开工作例会。每季度由组织部以工作例会形式统一检查督导一次基层党建工作,使阶段性工作不留死角;三是年终由县委政府两办、组织部、纪检委等部门组成考核验收组,结合经济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定等,并按照奖惩措施和目标责任书,予以奖惩。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组工干部综合素质不够高。由于个别基层组工干部文化知识水平有限,部分组工干部来自其他专业或岗位,接受党务知识系统培训较少,给学习掌握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的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使党的农村政策在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中得不到很好的结合。

  (二)、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宽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县79个村队党支部中,尤其是一些集中整治重点村和贫困村的干部,由于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党的政策理解得不够深,致使工作认识上有偏差,决策上失误。一方面,表现在政治敏锐性不够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损失;另一方面,在发展生产上,不能正确将科学知识、科学技术与党的政策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想点子、闯路子,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失去了许多发展增收的机会。特别是在接受一些先进经验、新技术推广和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方面反应不迅速,这也是多年来影响我县农牧业结构调整缓慢,导致农牧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干部群众依法治村水平不高。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在农村客观上存在着家族式、部落式管理氛围。一些亲戚多,家族势力大,部落观念较重的村(队)在依法选举中,民意往往很难实现,大多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往往会被这些成份多的素质又相对不高的人当选,而真正有本领、有抱负的能人往往会落选。这些当选的人,在工作中,往往搞团团伙伙,办事不公,凭人情办事,群众有意见,导致党群干群关系不融洽。

  (四)、宗旨意识不够强。一些村干部为了急于出政绩,工作作风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往往年初工作计划罗列一大堆,年终却落实甚少,群众有意见。尤其是在农牧业生产上,不能很好地向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缺乏市场调查,产中缺乏科技指导,产后又客观存在农牧民产品卖难问题,往往会措伤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改变现状的思路及对策

  (一)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服务宗旨意识。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广开干部培训渠道。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易地挂职锻炼和召开工作观摩会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加强对十六大精神,世贸规则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科技知识、市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工作一要克服形式主义;二要建立学习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克服培训工作的盲目性和一劳永逸的思想;三要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档案管理机制。对干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干部档案管理之中,对多次考试不过关者,应对其职位进行适当调整,必要时予以依法进行撤换;四要建立学习理论与干部工作实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要把干部的学习与实际工作业绩进行对照考核,克服学而不用,学不管用和学了乱用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村级干部选拔任用竟争机制。要本着干部队伍精干管用的方针,建立健全合理的干部选配工作机制。一要充分认识我县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村干部人才又十分缺乏的现状,既不能全部换人换岗、又不能维持现状,而应采取培养一批,撤换部分,交流一批,轮岗锻炼一批、竞争上岗一批的办法,适时注入新鲜血液,逐步提高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素质工作活力;二要加大村级干部后备人才库的建立与管理力度。要随时发现将那些有胆有识、年轻有为,又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政治过硬、思想素质较高、经济意识强、被多数群众所公认的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库中,并依法选入村两委班子中去。尤其是在那些家族、部落或籍贯比较集中的村队更显得必要;三要对部分村(队)主要干部实行委派制。对那些家族式、部落式和籍贯相对单一的村(队),由于家族式管理作风,致使干群关系不顺的,可从机关干部中选派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去任正职,帮助其培养接班人。

  (三)围绕中心抓创建。建设一个好的基层组织,目的在于推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要抓好创建活动的常规性工作;二要坚持创建工作与时俱进的思想。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根据事物发展趋向,超前思维,结合实际,突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对创建已达标的单位或项目,也要随时间、目标的变化增添新的内容,克服创建工作一劳永逸思想,严格杜绝创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三要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真正为民办一些实事好事,取信于民;四要继续加大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的基层组织创建活动,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凝聚民心、党心,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核心堡垒;五要严格创建工作的验收评比管理工作。在报批达标党委、支部、部门、站所时,要把经济工作成效、提高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把其它各项工作成效一并考虑,并实行创建验收责任追究制,严格杜绝只图数量,不讲质量的形式主义。

  (四)严格干部政绩考核。为了杜绝干部作风不实,搞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克服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切形式主义,必须严格干部政绩工作的考核工作,探寻科学的考核工作机制。一要实行领导政绩评审考核责任追究制。凡对那些急于出政绩,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的劳命伤财工程,而又被列为了良好的政绩工程的,对负责评审工作的当事人应追究行政责任,对实施项目工程的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该撤职的要撤职,该降级的要降级,绝不手软;二要做到党建督查工作组织措施到位,做到专人专职专抓,相关领导和部门配合抓,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使党建工作很好地为经济工作服务;三要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评价工作要深入现场,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然后综合评价,达到一言九鼎的功效。只有这样,农牧区党组织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强堡垒。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