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选演讲稿 > 【中医的临床思维论文(共3篇)】临床思维论文

【中医的临床思维论文(共3篇)】临床思维论文

来源:竞选演讲稿 时间:2019-10-24 07:53:38 点击:

中医的临床思维论文(共3篇)

中医的临床思维论文(共3篇) 第1篇: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策略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 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 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 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 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 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 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有学者从心理学的思维角度在表象思维、 想象思维、整体思维、模糊思维等几个方面对中医思维进行了特点描述与培养建 议。有学者认为现代中医学生普遍缺乏中医的思维,而要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需要从传统文化与经典中汲取精华。

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防病治病发 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经典,是指内经学、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门 中医学科,俗称四大经典”。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是中医精华 所在,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要内容,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主要内涵。它是衡 量中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中医四大经典是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古典著 作,经典理论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建立良好的中医思 维模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大中医院校,均在大学初期开设中医经典理论课, 多年来中医经典教学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课本为中心,在课堂范围以经解 经,与临床联系不紧密,这样就容易造成经典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气,内 容重复单一,学生厌学。而进入临床课程教学阶段,多为各临床科室教师进行授 课,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教师大多不能将四大经典理论很好的融入临床课 程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引入学经典、做临床的经典学习与实践的本原轨道,严重 影响了中医教学的质量提高和高水平中医人才的培养。

1影响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主要因素 1.1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不足,直接弱化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学好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知识做基础,建立 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而现在的学生由于教育体制原因,在基础教育 阶段就很少接触和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的“国学”知识,受数理化的长期训练,形成了逻辑化、概念化的思维习惯。在中医院校课程安排上除医古文外,基本没有开 设其他人文知识课程,使学生对中医的取象类比思维存在先天排斥心理。

1.2高等中医院校采取了西医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违背了中医成才的规 律 在课程设计上,中医、西医、基础课并行,干扰了中医思维的建立。从现 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中医学生学习西医知 识和英语等语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哪个阶段学习和课程量的多少是中医教 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吉林市华桥医院院长朱世增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改革中医高等教育,彻底改变中医教学模式西化局面。朱 世增介绍,如今,很多中医院校的学生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却没时间读透中 医经典;
西医方面的动手能力很强,却连中医最基本的四诊合参也不会运用,一 些中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在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辨证实践上跟着老师下工 夫。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高等中医院校采取了西医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失去 了中医教育的特点,违背了中医成才的规律。他分析,在同样的5年的学习时间 里,西医院校的学生只用1/60的时间(约60学时)学习简单的中医知识,而中医 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学生却必须用1/3的时间(约1200学时)学习大量的西医知识。

导致学生难以完整、准确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进而对中医传统理论 产生困惑、误解,无法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不中不西,临床 能力甚至不如师承教育的学徒,西医诊疗技术也不如西医院校的毕业生,造成了 中医人才培养的整体滑坡。

1.3中医经典课教学原有模式的不足,不重视经典学习,难以把握中医理 论的精髓 由于中医经典课理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客观上给经典课教学带来一定 的困难,这一直是困扰经典教学的主要问题,原有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 代的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反映当代研究成果不够;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意 识培养欠缺;
与临床的联系不紧密;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明显匮乏。另外对教师 继续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和学生掌握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缺乏明确的考核和监 督机制,再加上中医经典年代久远,文字意深难懂,难以和现代人的思维合拍, 给教和学均造成很大难度,对其重视程度一降再降,甚至分割其系统性,把内容 分散到各个学科当中去,使学生难以用系统的中医思维去把握疾病的机理。

2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的几点建议2.1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 周颖、朱世增委员认为:“中医药院校要缩减西医学时,将外语变为选修 课,加强中医经典著作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中医院校的教育体制,缩减西 医课程,删减其他不必要的社会公共课,同时将外语变为选修课,以古汉语代之, 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力度,摆正中医专业学科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彻底解 决中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建议增设中国哲学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古代汉语 等人文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医学科本身的统一性,理顺其思维模式及其与中医 发展的关系,为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西医课程应在大二下 学期或大三开设,之前应先开一门中西医比较课程过渡,使学生对两种医学体系 先有一个整体比较,这样既保证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建立起中医 思维模式,又保证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布局。

2.2改革原有的中医经典教学模式,开展中医经典案例式教学 中医经典案例式教学,是指在中医教学中,通过对历代名医用四大经典理、 法、方、药的临床病案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示范性地启发学生思维,不仅 可以加深对中医经典原著的理解,还可更进一步解决学经典指导临床和掌握中医 辨证论治的实质等问题,同时,间接地向众多名医学习临床经验,无疑是一种创 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在临床专业课程中开展中医经典案例式教学,可夯实中医经 典理论,活化诊治疾病的思维,训练实际能力,提高应用经典解决常见病、多发 病及疑难杂症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诊疗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中医人才, 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3加强中青年教师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 要教给学生“1碗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1桶水”。受现代医学影响较深的中 青年教师本身中医的理论素养就有待提高,要想给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中医临床 教学服务,必须加强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国内中医院 校的中医临床中青年教师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经典,更谈不上学习经典。受现 实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工作环境、生存条件的影响,他们更多的、更热衷的是学习 现代医学知识,真正通过读中医“四大经典”的人寥寥无几。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 作者与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是提高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以身作则, 给学生作出表率,才能激励与调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2.4建立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制度 熟练背诵、充分理解原文以及临床中能灵活应用,是经典教学的最终目的 和最高要求。但是经典的特点是“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表述上言简意赅,而 精义深邃,学生记诵时感到枯燥,理解困难,不能灵活应用。所以,在目前的教 学时数与教学方式之下,完成上述熟练背诵、充分理解、灵活应用原文的目标就 难以实现。鉴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内一些中医院校建立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制度, 以突出原文记诵为前提条件,以原文理解为基本要求,以灵活应用为最终目的, 制定经典等级考试方案,并以制度的形式或某种程度上以强制的方法保障方案的 实施,以此作为对原有经典教学与考试制度的补充与完善。进而增加经典教学时 间的权重,切实巩固与提高经典教学地位,并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 学生引入学经典、做临床、当名医的经典学习与实践的本原轨道。

作者:莫春梅,史伟,荣震(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530023)) 第2篇:培养中医肿瘤临床思维的的变革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 治疗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也充分证明,将 中医药和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微创治疗有效地结合,能够提高疗效, 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如今,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 治疗恶性肿瘤已广泛被各界学者和患者接受,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手 段之_,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临床诊 疗过程中,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疾病与证候,确立治则治法及 处方用药时的思维活动。中医临床思维贯穿于整个中医诊疗过程中,“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要方》),所以,医者不仅要充分掌握医 学专业知识,更要善于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才能辨证准确,处方得法,治疗有效。

1中医临床思维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中医临床思维主要包括了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和象思维。在肿瘤治疗过程 中,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不同思维模式相互关联和融合,在肿瘤发展的不 同阶段,拟定合理的治疗策略,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改善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1.1整体思维的运用中医的整体思维起源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整个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都是内在统一的4。肿瘤生长在人体内部,其发生发展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是内 在统-白勺,这种关系在1889年StephenPaget提出“种子与土壤”学说时得到了印证。

该学说认为人体的微环境就像是孕育种子的土壤,可以影响肿瘤(种子)的生长、 侵袭和转移5。这种肿瘤和人体的_体观告诉我们,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 认识到人体与肿瘤的相互作用,不仅要关注肿瘤,还要注重调整肿瘤生长的环 境;
不仅要考虑患者体内肿瘤的发展状况,更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重要脏器 的功能及现代疗法给患者整体功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

形体与精神是生命的两大要素,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形 神一体观”。形神理论始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 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会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正气 虚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下降,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诱发。随着现代生活 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认为与心理精神因素有关,肿瘤也 不例外。情志因素诱发肿瘤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灵枢•百病始生:“若内伤于忧怒, 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 去,而积皆成矣”。忧思伤脾,郁怒伤肝,情志致病多责之肝、脾两脏。肿瘤的 发病是虚、痰、瘀、毒相互作用的结果。忧思伤脾,运化失司,津液输布不利, 导致痰浊内聚;
郁怒伤肝,疏泄失司,气机运行不利,导致气滞血瘀;
癌毒内生, 痼结痰瘀,便发为肿瘤。而在肿瘤发病之后,患者的思想负担,治疗的痛苦,又 会进_步加重情志刺激。所以,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要注重形神一体的重要性, 不仅治病,更要治人。

1.2辨证思维的运用 所谓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 (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 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势,然后概括、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M。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与方法, 其中,辨证是关键环节,辨证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立法处方的科学性。所以,历 代医家都十分重视辨证的思维和方法学探讨。自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方法以来, 数千年间发展了六经、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脏腑、气血津液、经络辨证等方法。但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证候的概念尚未从疾病中分化出来, 因此历代医家常以辨病为先2。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辨证思维和辨病思维是同 时存在的,也是同样重要的。首先,辨病论治有利于对不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 后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病、证兼顾才更能体察标、本所在;
其次,根据肿瘤的不 同阶段实行辨病辨证结合论治,有利于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攻补兼施,从而 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再者,对于无证可辨的肿瘤患者,辨病论治则更有针对性 和远期意义。

1.3象思维的运用 从理论学说的发挥、病因学的类推、病理生理系统的建立、诊断学的司内 揣外,到治疗上的取类比象,中医学中处处充斥着象思维的延伸和类比的运用。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事物依据木、火、土、金、水的特性归为五类,中医学则运 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人体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精神情志等根据五行的特点加 以分类,类推延伸形成了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生理病理系统。据此,肿 瘤的治疗也可以建立在象思维的基础上,将现代医学的治疗技术和方法类推演归 纳入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比如现有的肿瘤治疗方法无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 免疫疗法、支持疗法、心理疗法,和中医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法等属于 扶正;
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微创治疗,中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 毒攻毒的治疗方法等是为攻邪;
又如放疗中和放疗后的患者常出现干咳无痰、口 干咽燥、低热乏力、食少纳呆、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弱之象,可视为放射 线属热邪,易伤阴耗气,故治疗上可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为法。以此类推,可 以归纳肿瘤治疗方法的寒热属性:手术、氩氦刀、化疗、靶向治疗及中药的清热 解毒之品等可视为寒法,放疗、射频、免疫疗法和中药的温阳益气之品等可视为 热法;
再如化验指标中的血尿便常规、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可视为正气评判指标, 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可反映癌毒的强弱。象思维的运用是一种方法学的延伸, 可以让我们更形象地联系和统一不同的事物,找出其中的联系,用已有的方法去 解决未知的问题,但要形成理论体系,还要经过详细的论证过程。

2中医肿瘤临床思维的培养 2.1现代中医肿瘤临床思维的变革 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现代医学知识的渗透,中医临床思维也在不断 地扩充与完善。中医肿瘤临床思维的培养应以中医核心的哲学思维为基石,一方 面将肿瘤现代治疗方法和技术纳入中医的理论体系,总结其攻补特性、阴阳属性、性味归经,探讨中医药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的结合时机和策略, 不断完善中医肿瘤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辨证、 局部辨证和分阶段辨证相辅相成,谨守肿瘤发病的核心(虚和毒),细查不同肿 瘤在不同阶段正虚与癌毒的虚实强弱,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最大化。

2.2经典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思维的培养和理论的完善都需要温故而知新,承前而启后。中医肿瘤临床 思维的培养也应从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经典论著中举一反三,继承与创新。理解 《易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等载述的哲学思想,熟读《黄帝内经》《难经》《伤 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景岳全书》《临证指南医案》等经典著作,阅读《圆 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医肿瘤学》等现代中医名家经验理论,对于丰富年轻中医 师的理论知识大有裨益。学习理论,博采众长,吸收各家之言,其间若遇到相通 之处和对立之说,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理论学习强化临床思维, 在临床中加以运用,既可解惑,又能实践,相得益彰。

2.3注重肿瘤患者的身心同治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肿瘤学这一新兴的学科逐渐为人 们所重视。该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各类社会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 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身心同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肿瘤患者很多的症状 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且不易被药物缓解,如失眠、疼痛、纳差、腹泻、疲乏等。

因此,可在“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采用中药、针灸、心理疗法等综合手段,帮 助患者舒缓情绪,减轻症状;
同时鼓励肿瘤患者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 态进行自我锻炼、控制和调节,有利于疾病和相关症状的转归。

中医肿瘤人才的培养,首要问题是建立中医肿瘤临床思维,只有建立起正 确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再运用于临床实践,加以磨练,知行合一,才能达到 最终目的。所以,如何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培养中医肿瘤临床思维,如何在中医整 体思维、辨证思维和象思维的指导下构建中医肿瘤治疗的理论体系,如何从中医 思维模式出发制定肿瘤治疗策略,仍然是中医肿瘤人才培养的一大重要课题,还 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

作者:彭楠,刘声,王笑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 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100010)第3篇: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的教学框架建立 目前,在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中医思维培养教学体系和 有效的教学形式,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教学查房简单,辨证思路不清晰,创新意识 不强,更缺乏对学生进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导致学生书本知识与 临床实践严重脱节,临床诊断和辩证缺乏系统性,临证束手无策。针对这种现象, 我院以临床实践教学为抓手,根据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特点,构 建立体化临床实践教学框架,结合科室轮转实习,共同促进中医学生临床思维培 养。

一、“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一以中医经典为基础一以案例教学为载体一以学术研究 为动力”教育新理念创立 中医临床思维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需要经过独立思考和反 复临床磨练才能形成,只有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理念,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 论联系临床实践,注重综合能力考评,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1。

我院创新教学理念,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一以中医经典为基础一以案例教学为 载体一以学术研究为动力”教育新理念,将自主学习一经典研读一医案分析一学 术创新相融合,建立_种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促自学的教学新体系,将教 与学相结合,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

二、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立体化实践教学框架构建 1.规范临床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应知应会实训体系,明确临床教学目标。

医院根据每个实习轮转科室的专科特点和实习大纲要求,确定实习科室的临床带 教培训内容,制定《中医学本科毕业生临床技能技能操作培训应知应会》规范, 包含中医辨证思路训练、西医临床思维训练、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等模块,并有侧 重地强化中、西医临床辨证思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培养。

2.创建“与名中医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热爱中医,增强学习中 医的信心和决心。龙华医院名医名家辈出,有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28 名,上海市名中医21名。医院于2001年6月28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首批名老中医 工作室,目前有31位学术造诣精深、德艺双馨、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都具有很高声 望的名老中医主持工作室的工作。学院依托“名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办公室”创建了 “与名中医面对面”沟通交流平台,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专家陈湘君教授、施杞教 授、徐蓉娟教授、刘嘉湘教授等与学生_起分享名中医成长成才经历,研读名中医学医、业医的心理路程,交流临诊学习中的困惑。

3.开设“中医经典小讲堂”搭建中医经典自主研读交流平台,夯实中医临床 思维培养基础。学院开设中医经典小讲堂”每月一次,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中医 经典临床学习为主要内容、推动中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经典的实践探索,强化中 医经典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临床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查阅经典古籍,梳理思路, 以经典解释临床,制作多媒体分享交流心得体会。

4.打造多层次案例教学平台,系统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医案是中医的一种 特殊著。作形式,是中医临证实录,最直接地反映了医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思维 能力培养可从医案入手。我院以PBL教学理念为指导,建立多层次案例教学平 台:课堂教学方面,按系统、脏腑整合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建立“类证串讲+ 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为主新型教学模式;
改革西医内科学教学模式,实行“结合 早期临床案例随访”的教学改革,教学与临床同步进行,促使学生早接触临床病 例,多接触临床,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实习阶段,学院从2009年开始,实 行“现代临床中医医案案例式教学”目前已开设60期,完成约120例医案的学习, 2011年后,新建培养临床实习思辨方法的竞争性TBL教学’“多学科交叉病例讨论” 案例教学平台。

5.以中医学术研究为动力,促进继承与创新,引领中医临床思维持续发展。

中医学术进步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真正根基和活力所在,只有学术发展了,中医 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才能提高3。学院定期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沙龙月交流” 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六届近50期活动,交流主题涉及内、外、妇、儿、实验技 术等各个学科。为进一步繁荣中医药学术、提高创新能力,2011年开始,学院在 定期举办沙龙活动的基础上,每年举办大型学生院际学术交流活动,如“中医药 博士论坛’“学术创新论坛”等,为研究生们搭建交流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学 术平台,激发广大学子钻研中医、发展中医的信念,为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注入 了恒久的动力,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累计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次。

6.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考核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建构中医临床思维。

在原有的日常考核、阶段考核、临床轮转出科考等考试构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 模式改革,探索建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的考核体系。基础知识方面, 学院建立在线网络习题测试体系,为临床实习学生提供临床各科室轮转的在线知 识训练平台,平台系统自动计分、自动反馈,学生根据自测结果,及时调整学习 目标,使临床实习更加有的放矢;
案例教学方面,建立以“出勤率+课堂汇报讨论 +医案撰写”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临床学习效果;
临床能力方面,在递进循环 的中医特色OSCE多站式考试基础上,建立中医临床mini~cex考核方法,全面考 核学生的临床接诊、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组织效能、总体评价的能 力,尤其重视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7.组建临床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中医临床教学质量。学院 先后成立了“中医医案案例式教学团队”“内科临床案例讨论教学团 队”“Mirn^CEX考核评价模式研究教学团队”“PBL教学团队”“金匮要略与中医内 科辨证体系教学团队”等。团队成员、科室之间定期交流沟通,集体备课,开展 以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建立与培训为主的教学。2013年我院又成立“上海 中医药大学龙华教师发展分中心”,作为临床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系统培训 平台。同时,设立“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骨干教师教学培训项目”和“美国密歇根 州立大学教学能力提升专项”以项目促进临床教师持续培养。

三、教学效果 1.教学效果评价。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的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模块,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 中分别以问卷形式开展了的教学效果调查。针对本科生:主要以“中医经典小讲 堂”和“病案串讲”为主题,开展调研。其中,86.2%的学生认为”中医经典小讲堂” 使他们明白中医经典学习关键在自身,有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可以事倍功 半;
71%学生认为“类证串讲+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为主的中内教学改革有利于中 医思维培养。针对研究生,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中医医案案例式教学”为主的调查, 7.76%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提高了他们中医思维能力,77,75%学生认为提高了 临床应诊能力,79.59%学生认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总体显示新的教学体系得 到多数学生的肯定。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反映我院毕业生中医基本 功扎实,辨证思维清晰,毕业生质量高。2010年我院学子荣获“中医社杯”华东地 区第二届大学生中医学科竞赛暨全国邀请赛二等奖。2011年我院梁倩倩博士的论 文《复方芪麝片及川弓嗪、麝香酮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获2011 年度全国 2.成果辐射与表达。我院创新的临床教学理念,多层次临床思维教学平台, 系统的临床教学体系,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其中“中 医医案案例式教学”和“中医经典小讲堂”相关主题先后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 会临床教育研究会第九次、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上大会发言交流,获得与会专家 的好评。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理念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立体框架构建与实践”分别荣获上海中医药大 学第四届、第六届教学成果奖。基于临床实践教学的中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新模 式先后在《上海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组织人事报》等多次报导,形成 良好辐射和推广效应。

四、结语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思维建构的关键,也是中医教学难点所在。我院遵 循中医人才培养的规律,更新教学理念,以自主学习为主导,将经典研读、医案 分析、学术研究相融合,提高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实践证明新的教学体系得到了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学术水平,也提高了临床 教师的带教和研究水平,学院教学氛围浓厚,教学秩序规范。今后将进一步优化 和规范各个教学环节,系统设计临床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体系,加 强各教学模块成果梳理,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教学体系建设。

作者:吴晓莉,葛芳芳,王倩蕾,李佳,刘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 医院,上海20003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