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岗演讲稿 >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与基本对策]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与基本对策]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来源:竞岗演讲稿 时间:2019-11-11 07:52:56 点击: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与基本对策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与基本对策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受教育者正规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 始阶段,正确地实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当前的身心发展,更能为接下 来的小学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根基。

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出现的问题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 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 件”。但是,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幼儿园方面 为迎合社会、家长的要求,部分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遵 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教授小学低年级的科学知识,教学 方式也多是“填鸭式”“满堂灌”。

(二)家庭方面 虽然很早就开始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家长依旧只是关注幼儿的智育, 并没有把该年龄段的美育、体育素质等提上日程,越来越重的书本知识负担势必 会阻碍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师资方面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者主要的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授课多是在 以游戏为主的课外活动中进行;
而小学教育期间,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社会的基 础知识、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是必然的,授课形式会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传统的 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考虑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爱好。

(四)幼儿自身方面 此阶段幼儿整体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理机能成熟程度比较低,缺乏守恒 性和可逆性。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无意注意为主;意志力薄弱,抵御 外界干扰能力有限;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般进入小学阶段才能进行复杂的思 维操作。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 1.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应该在熟 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智能开发。社会上任意增加教学内容难 度的幼儿园所占比例不小,有些幼儿园竟然为了炫耀教学效果、保持生源,教授 小学低年级内容。这些做法都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接受这种教育的儿童在小 学阶段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念头。

2.教学方式 结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教学活动本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参与到游戏 中,充分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但是,部分幼儿园 以课堂讲授为主,多是教师一人单项传授知识,很少顾及在座幼儿的接受能力和 认知能力,更不用说寓学于游戏。

(二)家长认识有误区 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难免会有家长在择园时把评价幼儿园整体质量高 低的标准定为幼儿园向幼儿传授知识的多少。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长的家长认为 提前接触小学阶段的知识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家长之间“攀 比”心理也不容小觑,他们平时总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标准基 本上是能写多少汉字、背多少数字、说多少英语、背多少诗等。片面重视智育的 发展,忽视情商、美育、体育、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他们最大的误区。

(三)师资队伍较薄弱 在多数幼儿园中,对小学教育的教育特点、规律熟知的教师屈指可数。同 样,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是一知半解。

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不仅阻碍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 教师的联系,更重要的是阻断了幼儿和低年级小学生的沟通。

(四)幼儿适应能力差 1.教学环境不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没有严格规则约束的游戏为主,小学教学则严格规定 每节课的时间。幼儿园中的教室基本上都配有颜色鲜艳可移动的桌椅,园内也少 不了活动角、自然角等供幼儿观察、游戏的地方。小学低年级则多是固定桌椅, 没有玩具和图画书陪伴,有时还会被迫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

2.师生关系不同 在幼儿园中,教师时刻与幼儿一起做游戏、随时解答幼儿的好奇问题,甚 至共同就餐,教师对幼儿能够全面掌握信息。在小学阶段,教师一般会把焦点放 到学生的学习上,比起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教师则会更在意学生的作业是否认 真完成,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等。

3.所学内容不同 在学前教育期间,幼儿接触的多是口头语言的教育,所学知识多是日常生 活中浅显的常识性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是直观性教学法和简单讲授法。在小 学阶段,课本中的图画明显减少,书面语言增多,内容随之加深,并逐渐强调系 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深的活动技能和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儿童必须花费更 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中去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三、解决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幼小双方规范办学 要想实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完美衔接,双方办学上都应采取有效 措施,体现“双向衔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办教育。

1.幼儿园方面 (1)幼儿园要明确办园教育宗旨。幼儿园要把焦点放在幼儿终身持续发 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为幼儿提供合适 的、多彩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满足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童 年生活中轻松愉快地积累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完善幼小衔接中的教育制度。每年可定期举行幼儿园教师与一年级 教师的观摩和座谈交流,双方互相借鉴教育经验,熟悉对方的教育方法和教学要 求,使大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适度接近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师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继续采用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以减轻儿童在这两个不同的教育 过渡期内生理和心理不适应的程度。

(3)增加男性教师,改变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单一 的性别的教育和关爱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

(4)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比如,可对大班幼儿的作息制度做出修改, 逐渐延长上课时间、缩短午休时间,这样能延长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利于幼儿 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及课外实践活动,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 教育中传统的上课形式。

(5)做好家长工作,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可以邀请小学低年级教师 向家长介绍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向家长普及幼小衔接的知识,这 样能使家长认识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教育阶段,配合教师 共同做好学生入学前行为习惯方面的准备。

2.小学方面 (1)小学应落实推行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在教学内容上, 学校可以暂时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以减小新生的入学压力,缩短新生到新学校 的适应时间,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喜欢上小学教育阶段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2)合理调整低年级学生的作息时间。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时间是不同的,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为小学低 年级的学生制作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科学安排一天的学习、活动时间。

(3)与幼儿园保持联系,针对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特点,科学合理地 因材施教,必要时可以请求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

(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家长应明确单纯的书本知识或者单一的学习方式是无法满足幼儿健康成 长需要的。比如,幼儿的认知能力需要在切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
幼儿的动手实 践能力则需要在游戏中、在做中学•,幼儿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需要 适度的交往才能逐渐发展。2.积极配合学校 接受幼儿园、小学的专题讲座指导,有效地架起幼儿走向小学的桥梁,以 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共识。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教师入职前,应对其进行考核。严格的考核有利于发现职前教师的不足,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对在职教师应进行及时的职后培训。

2.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共同努力,认真分析受教育者在不同教育阶段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及其具体原因,然后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帮助其适应小 学阶段的新生活。

3.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 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佳时,教师要耐心教导,扬长避短, 尊重其个性化。

4.在每学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幼儿教师应常提醒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 讲述小学和幼儿园阶段的不同特点及其自身角色的不同,让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 备,自觉地增强独立自主办事情的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等。

(四)增强幼儿适应能力 1.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必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时间自 己学着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无论什么事情,当幼儿做得不恰当时,家长应耐心 引导分析事情的过程,一步步让其学会独立思考。

2.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真正喜欢小学生活,家长要使孩子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各项规则。

但是面对幼儿在学前教育中的不良表现,家长一定不能用“小学规则”或者“严厉 的小学教师”对其恐吓,这会对幼儿升入小学造成心理阴影,对小学生活产生恐 惧感。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能否出色地完成,取决于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真真切切地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才能使 幼小衔接少走弯路,才能真正有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地成长,才有利于教育事 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卢金蠢,韩令慧,关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 13002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