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改革的根本路径 [大学教学管理问题审视与改革路径]

改革的根本路径 [大学教学管理问题审视与改革路径]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11-17 08:16:31 点击:

大学教学管理问题审视与改革路径

大学教学管理问题审视与改革路径 摘要:教育学生是大学的基本使命,这需要充满想象力 和创造性的教学来实现。如今,大学教学却遭遇简化的危险, 这既有大学教师个体的原因,更受到管理体制的制约,表现 为功利主义的管理理念、控制主义的管理倾向、行政主义的 管理风格和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为了消解管理上的各种问 题,我们要审查管理行为背后的思维假定,强调管理的激励 和服务功能,营造有助于大学教师专业潜能发挥的环境。

关键词:教学管理;控制主义;专业权力;精神自由 大学不仅是研究的机构,更是实施教育的机构。大学教 育学生的基本使命通过一种具有启发性、富有想象力的、影 响深远的教学来实现,负责这一使命的是具有很高教养的被 称为大学教师的专业学术人士。不幸的是,在“科研至上” 的管理体制下,大学教学遭遇简化和边缘化的危险,这其中 有大学教师个体的原因,但我们更需要看到管理因素作为另 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大学教学的控制和规约作用。

一、大学教学管理的问题审视 理想的大学是智慧的殿堂,它让大学教师和青年学生融 为一体,对知识进行想象力的探索。在社会对大学的许多期 望中,最重要的是大学能够教好学生。当前大学教学质量问 题令人堪忧,大学教师对教学失去了虔敬之心,正在“逃离” 教学,教学沦落为一种“规定的任务”和“简化的体力劳作”。

大学对于教学活动的管理和规约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功利主义的管理理念、控制主义的管理目的、行政主义的管理 方式和形式主义的管理手段。

(一)功利主义的管理理念淡化了教师的教学者角色 当代大学管理结构中存在着许多内在的反向趋势,使大 学不再像人们期望的理想图景那样成为一个令人满意的知 识活动场所。大学机构为“声誉”而竞争,大学管理存在严 重的功利主义倾向,很多大学校长关注的是学校的排名,而 这些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课题、论文以及经费指标。大学不 顾一切地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通过“军令状”的方式管理 大学教师,不断地向教师强调“产出”和“成果”。在这种 追求短期效益的制度压力下,很多大学教师不得不做出理性 的选择,面对现实的制度采取的适应性行为往往是教学满足 于常规任务,对教学活动、学生发展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

“科研至上”的功利主义的管理理念使得大学教师疏离本科 教学,其教学的动力是听命于制度与管理,很多教师很少有 空对教学进行磋商,更无暇研究教学,更有一些大学教师开 始敷衍教学。大学教师将研究而不是教学能力看作是基本的 声望通币,他们将本科教学复杂的、有创造性的心智劳动化 解为简单的动作,教学活动越来越缺乏教师心智劳动的参与, 变为固定的僵硬的工作。“大学的恰当的作用是用充满想象 力的方式去掌握知识。一所大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否则它便 什么也不是―――至少毫无用处。想象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 迅速地蔓延,它不能用尺码或磅秤衡量,然后由教师分配给学生。它只能由那些本身就充满想象地探索学术知识的教师 去传播。”[1]而现实情况则是,年度考核的问责使教师 生活在巨大的焦虑和压力之下,大学教师不可能志于成为大 师,他们无法潜心于教学与学术研究,更无暇将学生的利益 放在首位,更不可能充当道德的导师和创造性洞察力的激发 者,大学教师的教学使命正在衰落。

(二)控制主义的管理倾向抹杀了教学创新的动力 在很多人看来,大学教师从事着让人羡慕的“自由”职 业。除了上课的时间固定,其余的事情都可以自主安排。面 对与日俱增的巨大压力,自由已经变得有名无实,教师整天 湮没在课题、论文和各种工作琐事当中。教师考核、聘任和 职务的晋升制度营造了一种“科研至上”的制度化环境,控 制了大学教师日常的生活,许多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 师的工作逐渐演化为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职业 行为。在巨大的管理体制压力之下,大学教师对工作和环境 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对他们的监控越来越严,工作责任也 越来越重。大学教师蜕变成掌权者的驯服工具,他们的精神 被束缚在管理体制的直接需求上,变成纯粹“做事”的科研 生产机器。尽管可能有助于高效率地实现管理目标,但却存 在着禁锢灵魂的危险。大学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创新教 学方式,他们没有时间去反思教学,更无法打开学生思维的 大门,教学日益变得单调、无味。就大学教学内部管理而言, 存在着一个误区:往往只关注以控制性管理达到规范的要求,忽视了通过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推动大学教师的教学革 新,以完成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为基本诉求。

于是,制定名目繁多的制度规范,则成为管理者的优先选择。

这些制度规范包括:政策、规则要求、各种计划、工作说明、 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处罚措施等。“特别是管理者有 一种天然的倾向,要在全部工作中实行某种最低限度的统一 模式,以减少四处蔓延的多样性。他们企图引入各种组织条 例和精心制定的权威和交流系统,以此与学者们那种看来混 乱的自由放任主义作斗争。另一方面,教员们则感觉到常规 化和官僚化减少了他们的学术特权和学术自由。”[2]规 训常常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渗透在大学教学中,很多管理者追 求教学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忽视了教学的创新性和个体性。

例如,有的大学规定期末考试的试卷必须得是五种题型,本 科学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必须有两篇外文文献以及教师不 得因参加学术会议调课等等。在种种规约之下,使得大学教 师不愿意进行教学创新,只能固守着机械的程序,教学变成 了一种科层工作,而不是个人的志业所在。

(三)行政主义的管理风格造成了教学的呆板僵硬 大学管理具有鲜明的行政取向特征,行政力量不仅干预 着教师的自主权,而且成为推动大学运行的主要力量。目前 盛行的引入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大学人事制度改革就是以 行政权力为主导,由学校高层推动的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措 施。它把教师发表文章和立项课题的层次、数量作为评价教师、决定聘任和晋升的重要指标,实行“非升即走”或“非 升即转”的政策,这不仅不尊重学术自身的规律,带来了急 功近利的学术风气,更糟糕的是,加剧了大学教师科研与教 学的冲突,他们对自身作为教学者角色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使命被遗忘了。大学的职责不是行政管 理,而是发现、发表和讲授高深学问,大学的权威是道德上 的,而不是行政上的。可是,现实的大学运行机制存在一种 自上而下的“命令链”,在等级制的组织中大学教师处于依 赖、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导致他们很难掌控自己的工作环境。

例如,强制要求教师去听可能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学术报告;
更有甚者,无视专业的差异,将本科毕业实习强制推行到大 四下半年进行;有的课程设置为了方便管理,不考虑学生的 特殊性而强制统一安排等等。大学教学管理的很多措施本身 就是以行政方式来进行的,教师专业力量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例如,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精品课程的建设等等,更多的 是基于行政权力的分配。本应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教 学会讲”之类的活动,也变成了索然无味的行政推动。“行 政权力追求的是顺利完成工作,追求的是现行组织结构下的 效益,而学术权力追求的是改善组织结构来提高效率,具有 创造性质,它追求的是提高大学的生产力,使大学始终处于 学术发展的前沿,这也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3]仅 仅依靠行政力量管理教学会造成教学的因循守旧和呆板僵 硬,如果行政权力过强或越界的话,就会损害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巨大的科研压力和行政权力的双重 挤压之下,大学教师满足于简单按照规定办事,缺乏对自身 的更高要求。个人与专业自主“渐离”,这种渐离不仅是关 系的疏离,而且也包括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脱离,无法形成 组织的忠诚,限制了大学教师的自我实现。

(四)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销蚀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生命线,教育学生是大学存在的根基。

“不管它们位于何处,不管它们的规模有多大,或者它们的 声誉有多高,所有的大学机构都有,或者应该有一种共同的 东西―――教育学生的基本使命。”[4]现在,很多大学 形成了“科研至上”的制度环境,大学变成“学术工厂”, 它的功能已经错位,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只停留在 逻辑和文本意义上,很少付诸切实的行动。关于大学生创新 精神以及全面发展等问题,往往停留在会议精神或虚幻的口 号上。很多大学的教学管理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计划、常 规检查、教学评价等都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教学计划往往 是教师对往年教学计划的复制或者简单修改而形成的,其功 能更多的是应付检查。各种形式的常规检查材料、各种会议 侵占了教师的教学时间,教学与研究的结合停留在理想层面, 在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大学教师无奈地应对科研带 来的压力,他们忙于科学研究,无暇顾及本科教学,甚至把 教学当作负担。教学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工作,教师不会全 身心投入其中,很多时候会抱着投机的态度而敷衍了事。大学教学管理的形式主义也体现在教学督导上,它主要是管理 执行上的形式主义的问题。很多督导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 安排,往往只是检查试卷是否符合要求、教师的出勤情况或 行政安排的听课,并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大学教师改进教学。

即使同行之间的听课,也是迫不得已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

教学管理的形式主义还表现为文牍之风的盛行,很多教师将 宝贵的时间消耗在各种会议以及繁琐的应付性工作上。例如, 填表是大学教师经常要做的一件事情,有的大学本科毕业论 文的答辩流程、装订要求以及指导老师的文字填写工作甚至 比研究生还要复杂。有的大学进行的本科生导师制,也流于 形式。虽然对指导教师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只是在原有工 作量的基础上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变 成了一种仪式上的服从,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大学教学管理的改革路径 对现存的大学教学管理体制仅仅批驳是没有用的,还需 要采取行动建立新的管理体制。这不仅需要我们对错综复杂 的现实作出判断,要审查自身行为背后的思维假定,强调管 理的激励和服务功能,建立有助于大学教师发挥专业潜能的 环境。

(一)转换管理思维:从效率逻辑到教育逻辑 现有大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层制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则 而运作的。科层制追求的是效率逻辑,它关注的是教师的工 具性价值,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布置和落实成为关注的焦点,而教师个人的愿望、需求和情感被规定的任务所遮蔽了。市 场化的法则导致高校管理的功利主义取向,看起来目标明确、 理念先进,但教师毕竟不是机器,以物质生产的标准来考核 精神生产的大学教师是不合理的。管理一所大学的教师队伍 与管理一种商业组织是决然不同的。教师对组织的忠诚和认 可度,以及对大学办学目标的共同热情才是办好大学惟一有 效的保证。“根据署名发表的作品来评价一位教师的价值是 极其错误的,而今天在某种程度上却出现了这种错误的倾向。

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权威管理结构那种有损效率和对无 私的热情采取的不公正的态度。”[5]这就需要大学管理 者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改变简单化以科研成果数量考 核教师的划一机制,根据教育组织的特性建立符合学术规律 的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机制。只有解开大学教师身上的科研 “紧箍咒”,让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与悠闲的生活去研究学 术和如何教育青年。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也是 教师的学术职责。大学教学本来是充满学术问题的复杂性活 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既需要学识认知的支撑,也需要良好的 心理特征、个性素养以及有效的行动方式。在大学科研GDP 指标的压力下,教师的教学诉求与组织“科研至上”的制度 环境存在冲突,他们采取的适应性行为是将教学视为既定的 任务安排,而不是充满感情的自我参与过程,带来的后果往 往是,通过干巴巴的抽象教学和难以消化的庞杂材料去“灌” 学生,进而产生了大学生的“厌学”现象。“教学活动的另外一方面值得特别注意。这是关于教授们如何对待他们的教 学,以及他们如何表达对于教学职责的感情。”[6]要改 变这种现象,大学必须营造重视教学的制度环境,鼓励教师 去研究和创新教学,激发教师对教学的责任。

(二)重视管理效能:从控制服从到激励服务 大学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活动。大学对教师 承担教学义务的测量标准是“教学工作量”,这是一个看起 来简单但却是相当复杂的概念。管理者不能将复杂的教学世 界简化为“每人每年多少课时量”,教学不只是讲授,还包 括启发和友爱,启发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而友爱则是教 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热爱,师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接触、交流。

大学教学的世界非常复杂,很难用一个能够为人们普遍理解 的、公平的数字方法来衡量。因此,对大学教师的教学管理 不能一味求严,必须有效运用激励机制。一方面,是营造一 种低权力环境,减少对大学教师的监控,唤醒他们的教学革 新意愿。“在低权力环境的情况下,上下级认为彼此天生平 等;所谓的等级制度不过是角色不同而已,制度的建立完全 是为了工作的方便。”[7]另一方面,将教学管理的价值 假设从集体主义倾向转向个体主义倾向,不是仅仅强调集体 意义的教学规范,而且还关注教师个体的自由意识和自我实 现以及他们做事的感受。凯尔曼(Kelman,1958)将影响者对 目标者的影响过程分为三种类型[8]。一是制度性服从:目 标者表现出影响者所期待的行为,其动机纯粹是制度性的,服从的原因就是从影响者那里获得一些切实的利益或避免 惩罚。二是内在化:目标者内化和整合了影响者的价值和信 仰,并对他们的建议表现出支持和执行的行为。三是个人认 同:目标者认同影响者的观念和做法,并真心实意地追随他 们,他们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内在的承诺和尊严的需要。控制 导致的服从只是一种仪式性服从,是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 罚不得不表现出服从性的行为,这种服从是被迫的,很难产 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行为。大学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要完成课 程任务,还要通过反思性的教学革新强化大学生的课堂参与, 通过思维的碰撞推动大学生心智的发展。教学最核心的要素 是“人”,“事”是可以量化和检测的,而“人”只能贴近 和解读。高效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服务和激励。因此,不 能仅仅以数字化的课时量来评价大学教学的效果,重要的是 营造重教的氛围来激励和鼓舞教师,如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 的设立等等。

(三)重塑权力结构:尊重和培育专业权力 行政权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它是强制性的;
专业权力主要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所具有的权力。行政权 力是大学管理所必须的,大学各项活动的有效运行必须以一 定的行政权力为基础。大学教学所需要的人、财、物、事、 时等各种因素都需要行政力量的协调和推动。但管理者要警 惕行政权力越界的问题,高品质的教学不是靠命令和规范教 师来实现的,而是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大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要求教师进行创新 性教学,鼓励教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探 索,从制度、政策上保障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自主权。大学 是一个充满个人与专业挑战的场所。大学教学本身应具有一 种创造和革新的精神,促使其有效运行的力量绝不仅仅是行 政力量,更多的与专业权力的展现有关。因此,大学必须尊 重和培育教师主体身上所体现的专业权力,采用权力给予的 行使方式。“权力给予不是工具性的,而是促进性的。这是 赋予做某事、完成某事和帮助他人完成某件他们认为重要的 事情的权力。”[9]权力给予旨在实现一种真正的合作和 权力分享,成员之间分享彼此的观点、理解、价值和信仰, 他们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实现共享的目标和远景。法国社 会学家米歇尔•克罗齐埃认为:“只有当人们愿意投入力量 促使人与组织发展时,科层现象才能被超越。”[10]因此, 只有当大学教师真正地获得专业权力,并自主地展现专业权 力时,才能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造力,大学的教 学才能超越科层属性,不仅成为关涉精神成长的活动,更是 一个探索的过程。

(四)改造制度环境:保护大学教师的精神自由 自由是人成长的必要条件,只有自由才能让人把自己最 好和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应有自由进行 多种不同的尝试,个体的教学想法和主张应有自由发展的空 间。“自由的实践导向对多元和多样的生活方式的宽容和鼓励,因为在多元的生活行动中,个性才能获得自主的发展, 才能把那些敏锐的思想、卓越的能力、高尚的德性、丰富的 情感从深处培养起来。”[11]大学教师的精神自由一旦受 到侵犯,就会扼杀其学术创造力。大学教师的工作是充满创 造性的,需要一定的闲暇时间来规划生活,需要摆脱限制或 约束以及时时侵扰脑中的科研魔咒,还需要有求知的兴奋和 自信心。杰出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创造性,他们具有 独立的见解和追求,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大学的 理想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 习知识,还要从教师那里学会研究事物的态度以及受益终生 的科学思维方式。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使大学教师从受压迫 的制度环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来研究教学和创新教 学,愿意花时间帮助学生。此外,应该想办法如何减少教师 的无效劳动,让各种管理活动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人具 有一种工作本能,那就是“对有效工作的爱好和无效努力的 厌恶”[12]。管理者必须将大学教师从繁忙的琐碎事务中 解脱出来,给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把教学看作是乐事和挑 战,并展现出积极负责的态度,从而使教育和研究这两种功 能在大学里交汇融合。

参考文献: [1][5][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44,148. [2][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09. [3]易高峰.大学教学管理改革之深化:症结与超越[J]. 江苏高教,2008(1):72-75. [4][6][美]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 阎凤桥,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48,87. [7][荷]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 件的力量[M].李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60. [8][美]加里•尤克尔.组织领导学[M].陶文昭,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8. [9][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 性实践观[M].张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83. [10][法]米歇尔•克罗齐埃.科层现象[M].刘 汉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 [11]金生�f.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4:170. [12][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 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