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_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_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10-18 07:50:21 点击: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 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 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 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将核心素养概括为知识、技能 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进而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进 一步提出不同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三大核心之一“自主发 展”指出,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乐学、善学,重点是让学 生能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 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属于自己 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自愿去学习,让学习成为习惯,让 习惯成为自然,进而实现终身学习这一目标;
要让学生勤于 反思,所谓“君子日三省吾身”,让学生养成对自己的学习 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
能够根据不同 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等。而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 学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构建和谐教学平台,让学生乐学 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的心理得到激活并获得付之行动的状态最佳。教师只有构建融洽、平等、民主的教学平台,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

(一)培养数学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很多学生不爱上数学课,因为数学课堂相对枯燥,不像 语文、音乐等其他课堂生动。所以,根据教材中的情趣因素 设计教学,是让数学课生动起来的方法之一。引入新课是整 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情 绪,旧知与新知的正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 到数学是有用的、是有意义与价值的;
数学是可接近的、不 神秘的;
数学是好玩的、有感情的,不是枯燥的。

如果学生会计算24÷6,说明学生只是具有除法的知识 与技能。如果学生会解决“有24 根香蕉,平均每人分6 根 香蕉,可以分给多少人”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都还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意识。

而在实验课上,24位学生在做实验,教师共准备了6 套实验 器材,由此学生能想到24÷6这个算式,才能说明学生已经 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

(二)培养数感,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数学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 的情境;
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人们看起来抽象的数 字,在孩子的脑海中丰富起来,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 的必要性;
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
设置悬念,让学生先猜 一猜、想一想,不要轻易“捅破窗户纸”,如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教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小英 的爸爸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十个生日,你们猜,小英的爸爸 今年多少岁了?”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抢着回答:“十岁!” 可是学生一想又觉得不对,怎么十岁就当爸爸了?大家面面 相觑。就在学生脑海里充满疑虑,迫切需要点拨时,教师引 入新课,让学生在新课开始就初步认识了平年和闰年。整整 一节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 张空白年历卡,让学生把下一年的日历填上,学生更是兴趣 盎然,纷纷要求每年都给他们制作一张,这样一来,他们就 可以给家里制作日历了。在教学“ 三角形内角和180°”这 一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课前背着老师各做一个三角形 纸片,并量出每个角的度数。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 考考老师:报出两个角的度数,老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老 师都猜对了,学生很奇怪:我们都是背着老师做的三角形, 老师怎么会猜得这样准?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并告诉学生,学 了今天这一节课以后,他们也会像老师一样知道三角形的任 意两个角的度数就能马上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了。当一堂课 的学习结束以后,学生解决了很多的“为什么”“怎么做”, 内心充满了尝试胜利果实后的甜蜜,心情愉悦,萌发了解决 下一个“为什么”的欲望。

(三)培养应用意识,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应用意识是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心理倾 向,主动尝试用数学知识、方法、策略、思想去思考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超市买东西时,经常看一看同一 产品不同的包装的价格,然后比较一下哪个划算,最后再购 买,这就是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表现。比如,某牛奶:
大包装1000ml,8 元/桶;
小包装220ml,2 元/盒。通过计 算1000÷8=125(ml/元)220÷2=110(ml/元)可以知道, 同样1元钱,买大包装可以比买小包装多喝15ml牛奶,如果 家庭人口比较多,当然是购买大包装划算。这就是很好的数 学应用意识的体现。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学 (一)把问题设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最近的发展区域, 学生对其才可望又可及。如:圆锥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较难 理解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将这一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化为自身 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从而为学生搭建由未知 到已知的桥梁是关键。有位教师在上《圆锥的体积》一课时, 通过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瘦身”成圆锥形,鼓励学生 大胆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没有 一定的联系呢?从而把研究圆锥的体积转化成研究圆柱的 体积,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 活动。

(二)有一定的情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造愉快学习的快乐气氛,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例如在《鸽巢原理》的教学中有位教师利用“5人坐4把 椅子,总有一把椅子至少有2个人坐”的游戏导入新课,激 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不管怎么坐,至少有两位 同学坐在同一把椅子上”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一直以游戏的方式为主,进入小学 一年级后,如果教师用单调的讲解法去强迫他们学习,他们 会对知识厌恶,甚至害怕数学。因此,要使学生在四十分钟 的课堂时间里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把 游戏引入课堂,把枯燥、死板的练习设计得形式多种、生动, 适应儿童的心理,让学生学中有玩,学中有得。

三、注重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就会自主 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 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即教师提供 平台,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但要解 决“鱼”与“渔”的问题,还要解决“渔场”的问题,让学 生有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空间,达到“海阔凭鱼跃,天 高任鸟飞”的学习境界。

(一)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培养创造思维 任何创造发明总是以猜想、假设为先导的。运用假设方 法需要对题目进行深刻的剖析,通过猜想将题目中的条件进 行创造性的重组,厘清复杂的数理关系。学生掌握假设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的思维 创造性得到良好的锻炼。例如在教分数除法应用题时,为了 引导学生假设,教师出了这么一道题:小红看一本故事书, 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1/3少2页,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1/4 多 5 页,还剩147 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教师引导 学生设想,如果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1/4,还剩147 页 没看,这道题怎么解答?学生很容易得出算法:147÷(1- 1/3-1/4)。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原题的数量关系怎 样才能化成这样呢?学生设想:如果第一天只看了全书的 1/3,就比实际多看了2 页;
如果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4,就 比实际少看了5页,因此,这剩下来还要看的147页要减去2 和加上5才是这本书的(1-1/3-1/4),得出算法:(147 -2+5)÷(1-1/3-1/4)=360(页)。这样的训练能有效 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掌握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操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 学生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他们学习数学知识应该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 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思考,可以建立清晰的概 念、理解数理关系。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180°”时, 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撕、拼、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在任意圆里画和量半径、 直径知道:在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直径,且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 倍。例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 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8个人手拉手为一边,32 个人围成一个正方形,其中,8个人手拉手的长度大概就是 10米,10个这样的正方形大概就是1公顷,让学生直观感受 到1公顷的大小并让学生估算一下,学校到哪个地方是1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在认识较大的数 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真实的 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比如让学生说出见到的比较大的数的情 境,估算一个电影院大约有多少人,学校操场大约能同时容 纳多少人;
看一段演唱会的录像,感受一个体育场有几万人 的场景,一万人大约有多少等。这些具体的、与学生生活密 切联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对较大的数有直观的感受,当学 生再遇到相似的情况时,会在脑中会有一个直观的参照物。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致终都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真正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三)培养合作意识,让学习充满生机 四、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会学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 价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要经常问学生“他说得怎么样?”“你同意他的 说法吗?”而不是由教师垄断评价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评价,由学生当主角,让学生的自尊心得以满足。教师还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准确又简练地就 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教师应重于肯定、 鼓励、引导,不断地对学生的发言用“真不错”“太好了” “真棒”“也不错”等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 加法计算时,要求将7+7+7+6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 得到的结果是7×3+6或7×4-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学生得 到的结论是8×4,这个结果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嘲笑,教师却 告诉大家这位同学可能有创新的想法,然后耐心地启发学生 如果做到这一步,下一步该怎样?大家参与讨论,得出了要 减掉一个5的结果。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讨论, 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适时引导 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 的气氛中,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创 造性思维得到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触 类旁通、举一反三。

五、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善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把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 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 学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趋势,多媒体教学具有不 可替代的强大优势,它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直观性、 动态性、现实性等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今天,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形式更加形 象化、具体化、多样化;
使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 获取数学学习的信息,还学生一个具体、奇妙的数学世界,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利用数学。利用信息 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是全面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 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 的使用,让它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力工具。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