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让课堂活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堂一样可以活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堂一样可以活起来]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10-17 07:56:23 点击:

品德与生活课堂一样可以活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堂一样可以活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 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 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品德与生活课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提高品 德与生活课教学实效性尤为关键,课堂中要根据低年级学生 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安排形式多样的活动,加 强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学有所获。

研究的过程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教 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随意,注重形式,忽略本质,缺乏 实效。

第一,从方法入手,学有所乐。

为了让学生乐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综合运用 多种教学方法。品德与生活课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内容,主 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是讨论法。好的课堂讨论能 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 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 与观点,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是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儿童到现场观察或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 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 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但对于低年级来说调查法也意味 着一种挑战,需要精心安排。如:对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 人”这一课教学时,学习前可以制作了一份家庭成员调查表 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 活习惯等情况。调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家人的调查与 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中也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 家人。这样,通过学生亲自调查,在调查中得到体验,又在 体验中相互交流,从而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三是讲授法。讲授法尽管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 今天仍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对于低年级学生采用讲授法,教 师的语言一定要简洁、风趣并富有感染力,这样学生才会个 个睁大眼睛,与你一起沉浸在课堂中。在实际教学中,如果 讲授不得法很容易变成“填鸭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 位。为此,要求教师要掌握讲授的技巧,掌握好课堂时间, 更要注意讲授时语言不可成人化,更多的是要从儿童的年龄 特点出发,富有童趣,激发学生思考。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灵活运用, 综合把握。

第二,从活动入手,学有所获。

一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在游戏中让 学生得到体验,在盎然的兴趣中学习知识。二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 饲养种植等操作性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 在课外。如一年级下册“我和小伙伴”一课,让学生初步体 会与伙伴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把课本中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编个结尾,并表演出 来。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伙伴交往中学会谦让,学会分 享。三是参观访问。此类活动旨在充分利用各种校外教育资 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我 爱家乡山和水”这一课时,我结合学校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安 排,对教学的顺序进行调整,把这一课由原先教学进度后移 至参观徽园后,带学生去徽园那天我也特地加入到孩子们的 参观中,一路上引导孩子们观察安徽本地区那些代表性的自 然景观,如街景、建筑、山、树林等实物。学生目睹了安徽 的自然美景后,学生都赞叹不已:“家乡真美!” 有了这次参观之后,带着学生再去学习“我爱家乡山和 水”,那种从心中洋溢出的幸福、自豪,特让人陶醉。四是 讲故事。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 儿童的活动方式。讲故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课堂中穿插一 个或几个故事,把讲故事与课本剧表演相结合。一年级下册 “我的一家人”教学时,老师先请学生讲述一个让自己难忘 的家庭故事。如:假日全家出门游玩,晨练,傍晚出去散步, 放风筝,妈妈教自己做家务等。让同学们分享故事中体现的浓浓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温馨。此外,笔者还让学生根据班级 学生的真实生活编排课本剧,学生在扮演家庭人物角色中充 分感受爸爸、妈妈的艰辛,学会体谅父母、知道感恩。

第三,让情感入心,学有所动。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遵循素质教育的人 文性和社会性,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现代公民意识为目 标,以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求为己任,努力激发学生对真、 善、美的人生追求。可以说,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是 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核心所在。

一是“求真”。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必须建立 在以“强调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前提,那些过于抽象的 道德概念对于孩子而言,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去真正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形成持久的感性认识。为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一种可供学生体验的情境, 挖掘真实生活素材,选择恰当的“启情点”促进真实的体验 和感悟

二是“求善”。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 要自觉地树立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不断开拓内容丰 富的课内、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体 验生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 格。

三是“求美”。作为教师应该教导学生用一种美的眼光去鉴赏万事万物,用美的心态来正视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挫 折和坎坷,去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学一年级下册“春 天来了”,让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参加春游,欣赏春天的美 景。请同学们将所见到的美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此时, 有的同学画画,有的同学写文章,还有的筛选拍的照片…… 儿童对美有其特有的认识,课前走入大自然意在让孩子们亲 近自然,体验生活,激发探索春天的兴趣。

研究结论 教学中,笔者欣喜地发现,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 逐步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自信心大大提高;
小组 合作中人人得到锻炼,学会了组织、管理小组活动,提高了 个人管理能力;
活动中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 的见解,有效地提高了个人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
在调查 走访中学生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也培养 了社会交往技能。

作为一名品生学科授课老师,笔者今后将更合理地开展 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小 学生自我生活、自我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要考虑学生的需要,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 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最终成为有爱心、 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