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关于名人故事的书_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

关于名人故事的书_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08-03 15:33:42 点击:

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 从没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于向荆棘丛生处迈出第一步的 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 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1:韩庚不为人知的过去 光鲜的背后不是辛酸,就是肮脏,韩庚属于前者。

在SM的选拔赛中, 韩庚以3000:1的比例脱颖而出,与其他两名中 国人成为韩国SM公司旗下的练习生。在韩国的生活就像是军训,几个男孩住一 个宿舍,要学舞,练声乐,余下的时间韩庚还要学语言,平均每天只有4小时睡 眠。

很长时间内,公司怕花钱,不肯给他办工作签证,用旅游签证拖着, 韩庚每个月的生活费应该是四十万韩元,据说只给他一半,只要了解韩国消费水 平的人都知道,那里买瓶水都要几万韩元,这点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他又是 外国人,没有医疗保险,病也生不起。幸好他那时候年轻,身体还算给力,就这 样在韩国熬了两年,终于熬到出道那天。

韩庚刚出道的时候,是12个人超大型组合superjunior的主力,第一首 主打歌是TWINS,平心而论,这是他最耀眼的时期,黑色的头发配合帅气又秀 丽的脸庞,加上令人惊叹的舞技,不知道俘获了多少少女的心。

可连SM公司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还真的没有人气,就不成功,于是 一连串的不公平就发生在韩庚的身上了,他作为外国艺人,其他11个人可以上的 节目他不能上,导致他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能上的节目,到了他出现下面欢呼 的声音立刻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用这种方法检验人气真的很残忍;后来多场演 出需要全体出现,要求他戴面具跳舞,他是领舞啊!他连躲在后面不出来的机会 都没有! 据说韩国网络上还出现过敌对韩庚的组织(在韩国几乎每一个艺人都 会有敌对组织),那些人的理由无须考证,多半是国家民族之类的。人气一直不见涨,这样下去,韩庚迟早会被公司雪藏,SM公司决定 重新包装他,推出了新的单曲---《miracle》(奇迹),希望真的会有奇迹发生,在 舞曲编排上,韩庚不像TWINS时期那样主打,大概是为了照顾韩国人的民族情 绪,这个时期整个组合的知名度有了提高,韩庚的人气也有所提高,他有了一批 铁杆的歌迷,这些善良的韩国女孩顶住了韩国国内“爱国人士”的种种非难,甚至 SJ组合其他成员一些FANS的攻击,义无反顾地支持韩庚,这在极度排外的韩国, 不是单单小女孩花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勇气。

但是SM公司还是不放心,他们担心花钱包装出来的歌手最后入不敷 出,于是就出现了韩庚中国行,来检验韩庚在中国的人气(韩庚之前没有在国内 做过任何宣传)。也许,如果当时回国的时候门庭冷落,韩庚就会立刻被公司雪 藏,幸而,国内也有一批韩庚的铁杆歌迷,她们迅速集结力量,给了他最热情最 温暖的支持。给了他力量,让韩庚信心倍增,从此才回到国内走上了镁光灯下, 被大众所熟悉,路途才走的不是那没坎坷。

破茧而出,是对韩庚最好的描述。

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2:“屌丝男士”董成鹏的成长故事 提到董成鵬,粉絲們會親切地稱其為大鵬。不少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到 《大鵬吧》和《屌絲男士》,分別是一檔被業內稱為最有影響力的網絡脫口秀和 一部近兩年來點擊率頗高的情景喜劇。

現在,董成鵬同時主持著多檔衛視的綜藝節目,活躍於網絡和大熒幕, 還寫了一本記錄成長與奮斗的自傳。

“能做好不拿手的工作是因事前做足了功課。”工程管理專業出身的他, 認為自己“不專業”。對於今日的自己,董成鵬說,得益於從小到大“閑不住的嘗 試”和一直希望得到周圍人關注的想法。

從小就有五花八門的愛好 今年32歲的董成鵬,出生在吉林省集安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董成鵬从小就有层出不穷的学好。第一個令他着迷的是拳脚功夫。父 親为了支持兒子,用桌子腿和自行車鏈改造了一副双节棍,刷上黑油漆。董成鵬 天天帶著双节棍上学,还走路扁挥舞,引來不少同学注目,但考虑到安全原因,被班主任沒收了。

因为愛好,他从小到大沒少受打击。

小学时,董成鵬想学二胡,二胡老師直接拒绝了:“手指太短,学 二胡不科学”。他学小提琴,沒多久提琴老師一句“你不太适合学音樂”就把他劝 退了。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董成鵬說,几次打击后,让他更加不自信。

“我的爱好还不止于此”,董成鵬說,诸如说相声、模仿、学文章和打 篮球等。

成绩好,才有更多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是所有的学好,最后都能成为特长。”上了初中后,董成鵬把大部 分課余時間都用在了音乐这个曾经备受打击的学好上。当时的董成鵬认为,能否 做好一件事不应该由別人來下结论。

初一寒假,在长春上大学的表叔带回來一把吉他。董成鵬看呆了,“吉 他伴奏太好听了”。他说服母親,花了80元了一把吉他。可在当时集安市,董成 鵬找不到一個吉他老師,于是让表叔从长春买买教材寄给他自学。

吉他彈得越來越熟练,初中時期的董成鵬开始试着寫歌。13岁那年, 董成鵬原创了一首叫《秋意》的歌:“秋葉落下大雁飛,人已散了夢已碎……” 有一次,上課写歌詞的董成鵬被老师发现,在没收歌词前,老師让董 成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來。“要求很过分,但我心里別提多高兴了”,董成鵬 觉得终于有机会让同学知道他有多厉害。结果,他听到的是哄堂大笑。

尽管如此,董成鵬的初中同班同学兼高中校友董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 着,“当时他可是学校里吉他弹得最好的,在集安市也数一数二。” 从初中到高中,董成鵬写了100多首歌,还用录音机录制了一本自己 的专辑。

讓董博佩服的不只是董成鵬學習和愛好各不耽誤,更讓其羨慕的是, 同樣都喜歡音樂,但能敢於嘗試並得到家人支持的實在是寥寥無幾。“我一直都是個好學生,這讓我爸媽都很驚訝。初中時,我是班級前 三名,高中能穩定在前十名。”董成鵬認為,做學生首先要成績好,老師和家長 才會給更多空間讓你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為了能有更多的課余時間,董成鵬盡可 能利用課上時間消化知識點、提高課堂效率。

一心想當歌手而被騙 盡管董成鵬彈吉他唱歌沒遇到太大阻力,但因中學時期文藝活動太少, 讓董成鵬覺得“空有一身好武藝,但沒機會展示”。

於是,剛上高一的董成鵬決定,在集安市舉辦一場演唱會。

辦演唱會單打獨斗肯定不行,租賃場地和燈光音響、設計海報和門票 等等,千頭萬緒。董成鵬首先想到的是,組建樂隊。董成鵬找來兩名分別會架子 鼓和電子琴的女生,還拉來已大學畢業回集安工作的表叔當貝斯手,4個人的樂 隊由此組成。

樂隊利用周末時間排練。歌曲大部分是紅極一時的BEYOND樂隊的, 他是主唱。

演唱會到了正式推出的時候。場地由學校附近的錄像廳免費提供,海 報由班級裡語文最好的同學設計,門票兩元錢一張。因為舍不得用彩印,海報和 門票都是黑白的。董成鵬說,“這也直接導致演出當天出現了很多復印假票。” “來看演唱會的人實在太多了。”董成鵬說,集安市不大,大家口口相 傳,說有一支本地的搖滾樂隊,都想來看個熱鬧。原本容納300人的演出場地, 擠得水泄不通。為能看清楚,每個人都站著。

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的董成鵬“感覺很幸福”。“台下觀眾伸著脖子看 我,父母和班主任都來了。”董成鵬說,演唱會后半段變成全場大合唱,有很多 同學、朋友和不認識的也上台唱歌,一片狂歡。

從那時起,當一名歌手的想法就種在了董成鵬心裡。

但高考填志願時,在父母的建議下,他最終填報了吉林建筑大學(原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的工程管理系。到了大學,董成鵬有了“展示音樂才華的平台”——學校時不時地舉辦 演出,他還當上了系文藝部部長。

大一下半學期,董成鵬和喜歡音樂的朋友組建了“天空樂隊”,他是主 唱兼吉他手。樂隊逐漸小有名氣,得到很多在各個大學演出、酒吧駐唱、商場開 業和婚禮現場表演的機會。

大四時,網友說自己認識做唱片的朋友,董成鵬信了,跑去北京面試、 簽約。簽約的條件是,交15萬元的制作費。

交錢簽約后,對方讓董成鵬回長春等通知,日后來北京拍宣傳照。等 待中,董成鵬打不通唱片公司經理的電話,跑到北京卻發現已人去樓空。

大四下半學期,因為董成鵬的專業成績不錯,長春多家知名建筑企業 同意他去工作。但因一直等著唱片公司通知去北京拍宣傳照,都被他拒絕了。

最后,不僅錢被唱片公司騙了,好工作也沒了。

是北漂,但不要苦情 帶著“或許能再次聯系上唱片公司”的想法,董成鵬選擇了當“北漂”。

2007年,董成鵬向搜狐推薦了自制脫口秀節目《大鵬吧》,節目在20 分鐘內,點評各類的娛樂事件,最后以他親自改詞演唱諷刺意味的歌曲回應而結 束。董成鵬如願以償地在節目中展示自己的特長——唱歌。

2012年,受德國情景喜劇《屌絲女士》的啟發,董成鵬也想像“女士” 一樣,劇中扮演多種角色,給大家帶去快樂。董成鵬再次向東家自薦,要自導自 演《屌絲男士》。

第一季推出后,就有媒體評論這是“中國最火的網絡喜劇”,還有媒體 說董成鵬,“像卓別林一樣,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給社會解壓”。對此,董成鵬不 避諱:“我沒有那麼崇高,僅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屌絲男士》中,董成鵬小時候五花八門的愛好都展示了出來,變 成了“鵬式幽默”。“重要的是分析自己,知道能做什麼,並為此做好充分准備。” 董成鵬說。名人励志故事书里的故事3:光头的背后——《非诚勿扰》孟非 很多人都是因为《非诚勿扰》,才认识了孟非。然而在众人瞩目的背 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的辛酸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 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孟非想去班复读,可是学校看到他的 高考成绩,都不接收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出去打工,那一年,孟非和几个同伴含 泪离家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他一遍遍 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最终都一无 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可是要生存啊,只好去做搬运工。而且搬运工是临 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 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 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孟非离开了深圳,回到了南京,决定继续学习。他选择了成人高考。

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 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 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 系专科文凭。

1994年8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 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 接接电话……但是至少他可能会与记者搭上边于是就去报了名。身体强壮能吃苦 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渐渐地,已经24 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 吗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 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 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 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 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

为了更快地接近记者这个群体,孟非还开始了“感情投资”,他跟前跟后,帮记者 和编辑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不少记者跟孟非都热乎了,孟非扛 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有些小新闻,老记者看不上眼的,就开始交给孟非,做好后 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成了。每次有这样的事情,孟非总是非常高兴,当成头等大 事来做。

这样积少成多,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多了。后来,领 导便格外开恩,让他干好自己的事情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 孟非喜出望外——他太珍惜这个临时记者的机会了! 从此,他每天都要透支体力拼命赶做节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 到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时候,他 的心情就像秋日的蓝天一样明朗极了!渐渐地,有一些比较大的题材领导也开始 交给他做了。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某专题片。该电视片在 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而孟非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 好评。这一次,孟非终于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转成了正式的记者。这 个男人哭了……他在日记中对自己说:“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 成功!” 接下来,孟非的事业一帆风顺。1995年,江苏电视台为了抢占先机, 组建了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筹备了一档10分钟的深度报道栏目。孟非进入该组 后,正式开始了跑社会新闻的历程。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记者的同时也做 起了编辑工作,他的工资则提高到1000多元。

意外的是,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 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 他到现在。

感谢苦难,南京人爱上光头主持人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 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 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改《南京新闻》为新 闻直播节目,起名为《南京零距离》,时间为一个小时,宗旨是“为平民百姓服 务”。

一切准备就绪,主持人的选择就摆到了台面上——是沿用原来庄重型 的主持人还是重新选择主持人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最后,大家一致决 定打破资历、学历限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竞选。

孟非用他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平民节目,当然要求 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长得帅,关键是要有底层生活的阅历,说百姓关心的 话题……而这方面,放眼全台,有谁比自己更有资格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这将是他从幕后转向台前的一个机会。可是,自己的普通话能过关吗……孟非只 犹豫了一分钟就做出了决定:普通话可以学习模仿,那些苦难的经历却是他难得 的宝贵财富,是模仿不来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孟非搏对了! 面试那天,孟非用诙谐的语调平静地讲述了自己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 尤其是关于打工者的生命、尊严与价值的问题。他胸有成竹地提出了自己做“平 民化主持人”的崭新设想,并表示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

孟非的一席话抓住了台领导的意图,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孟非的气质与 这档节目非常适宜! ——可是孟非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人他的光头能播新闻节目吗在 此之前,主持人都是些俊男靓女,突然间冒出这样一个人来会不会让观众吓一跳 呢主考官们议论纷纷。最后,台长发话了:“行不行,要观众说了算。先试试,不行再换人!” “无知者无畏!”第一次上电视,孟非是穿着最平常的衣服去演播室的。

作为一档新闻直播节目,60分钟的时间里,他手上只有一张新闻串联单,所播内 容都是三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情。更别说提示器了,没有! 这么多新闻怎么串起来呢孟非思考再三,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 松了心情,采取一种谁都想不到的方式播起了新闻:他即兴发挥,像拉家常一样 把平时的思考和经历变成幽默、精到的即兴评点,就成了串连词。台领导和同事 们看得心里七上八下:这能行吗 谁也没料到,《南京零距离》由于定位准确,第一期就获得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那简直是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夜,摄制组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观众纷纷感叹从未见过这么有个性的主持人。

机遇常常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善于把握机遇的孟非从此走向了人 生的高峰。

由于关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没过多久,《南京零距离》 收视率就一路飙升,从选稿到播报内容,孟非开始全权负责。他完全颠覆了人们 对传统“新闻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类平民化的新闻主持模式。2003 年7月一个月,《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就高达8.3%,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 惊人的17.7%,超过了同时播放的央视的《新闻联播》,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

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收入高达5000万元,孟非成为《南京零距离》 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观众亲切地把孟非称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由于常常针砭时弊,揭发丑恶,孟非也遭到恐吓,可是他不在乎。他 保持着多年来的作息习惯:上班乘公共汽车;平时自己亲自上街买菜;不时还找人 拉拉家常……这些,后来都成了他的台词和思想的来源。

关于孟非受欢迎的程度,只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够了。有一次,夫子 庙一带发生火灾,当时路过的一个女孩儿拿着数码相机立刻拍下了经过,等到别 的媒体记者赶到,火早就熄了。南京城的十几家主流媒体愿出高价索买照片,那 个女孩子只说了一句话:“这照片我只给《南京零距离》,只给孟非。” 孟非与《南京零距离》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

《南方周末》甚至拿出专版联合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孟非现象”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孟非最当红的时候,《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曾通过台里的有关 领导,想把孟非拉到央视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后,却被孟非婉言谢绝了。他说, 他只选择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讯再度传来,孟非被评为年度“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 之一——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视名嘴!这足以证明,孟非,这个 打工出身的主持人,已不输于他这个行业的任何人了! 之后2007年、2008年、2009年主持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名师高 徒》这些节目,对于孟非来说,都是如鱼得水了。

《非诚勿扰》更是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他。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