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新时期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新时期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20-01-18 07:51:53 点击:
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变、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变,等等。这种整体的结构性变革和发展,使新时期党群关系显现出新的特点,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党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但作为执政党,党群之间存在的矛盾也是不容回避的。新时期的党群矛盾主要表现为:首先,党如何调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急速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原有的阶层结构被打破,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这两个基本阶级和一个阶层自身发生显著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和市场主体竞争的激烈性,使不同利益群体不可能获得均等的利益;还由于在分配领域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加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同一阶层之内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公平和矛盾,一些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受到影响,社会地位下降,进而滋生出对党和政府的抱怨与不满,影响着党群关系。

其次,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党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的矛盾属于党内矛盾。它是社会矛盾在党内的客观反映,主要是党组织成员之间、党的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思想矛盾。党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利益关系和对问题认识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无论是党内矛盾还是党与党外群众的矛盾,在内容上都与民主政治建设密切相关,涉及到党内民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平等权、民主权、参政议政权等方面。

再次,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的矛盾。所谓主流意识,在当代中国,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非主流意识,就是社会上出现的其他各种思潮、观点及观念。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社会阶层和人们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势必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充满着新与旧、外来与本土、科学与愚昧、进步与反动、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对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时期党群之间的矛盾还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物质利益矛盾更加凸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质利益长期被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所抑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状态,党群之间物质利益矛盾以一种隐性化的方式表现,党群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党群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二是矛盾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党群矛盾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利益原因,也有主观上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一面;既有党风不纯、干部作风不正的一面,也有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既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的一面,也有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守旧观念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群体。利益主体多样化,导致党群矛盾更加广泛多样,更加复杂,而且往往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矛盾相互交织。

三是干群矛盾突出。党的干部往往既是改革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而每一项改革政策的制定和推行,都难免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产生矛盾。干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更是干群矛盾的导火索和焦点。

四是群体性事件增多,对抗性增强。在社会变革时期,党群矛盾主要集中在农民负担、下岗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干部作风等问题上。这些问题大多带有普遍性,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组织串联或煽动下,酿成群体性事件。过去,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情绪比较温和,也相信干部和组织一定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现在则有一些人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殴打党政干部,有意把事态扩大,把矛盾推向社会。党群矛盾的对抗性因素增加,对抗程度增强。

新时期的党群矛盾非常复杂,因而,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要综合考虑,标本兼治。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具体地说,一定要做好

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经济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为解决党群矛盾提供必要而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于能够使人们看到希望,增强对党的信任和信心,起到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矛盾和风险,都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密切相关。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发展经济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一根本出发点。这是由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它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发展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是要按照十六大的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第二,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始终代表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现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体现,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密切党群关系,必须从宏观政策上采取措施,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党群关系的“稳定器”;必须加快西部开发,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等等。通过调整利益关系,以达到不同利益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目的。

第三,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新时期广大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和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针对这种情况,执政党必须扩大民主,加强法制,而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则是扩大民主和加强法制的重要举措。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是人们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公民个人、一般党员或一定的利益集团向党和政府提出自己愿望与行使民主权利的正当行为。建立通畅、规范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可以增强、扩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信任度,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巩固和完善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和政治参与途径,在当前最根本的是巩固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包括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等等。与此同时,要建立调节党群矛盾的法律机制,维护党内民主、社会公平,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党,依法行政,使党群矛盾的化解进一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转变。

第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意识形态领域,有一种倾向我们必须高度警惕,这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前苏东国家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际上已不仅仅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兴亡的大问题。正确处理和化解党群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总的要求是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五,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党群关系中,党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群关系能否密切,首先取决于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只有党保持了先进性,真正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时,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党群关系才能融洽。从实际情况看,我们党是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抓住党的建设这一根本性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先进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历史任务,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

总之,新时期的党群关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只要全党上下同心,尊重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