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剖析三生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实施] 以人为本的思想

[剖析三生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实施] 以人为本的思想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12 08:49:06 点击:

剖析三生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实施

剖析三生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实施 剖析三生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实施范文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

一、以人为本是“三生教育”的价值核心 1.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 巴哈提纲》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基本哲学理论。其基本思想是 “: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 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强调要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 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到学校德育方面就是“应以 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在德育过程中贯彻人本理 念和人性关怀,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以学生的实际 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 的。” 2“.三生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以人为本是 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 是不断提升人的自身建设水平。“三生教育”体现这种以人 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体验美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 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这种以人为本的教 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幸福、尊严和终极价 值联系起来;
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三生教育”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使受教育者真正感受到接受“三生教 育”是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这有利于他们形成自觉的德性 主体意识,把外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心灵深处的道德信念, 并自觉外化为日常行为,把有意义的生命,幸福的生活作为 自己人生的追求。此外,这种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关注人类 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问 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问题,从人生的起点 上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有助于在确立德育目标的过程 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真正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 发展,有利于消除德育目标“假大空”的色彩,使德育目标 真正发挥引导德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避免将受教育者 作为“道德之洞”、“美德之袋”进行德育注入,从而出现 “目中无人”的教育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对“三生教育”基于实践的理性思考 1“.三生教育”的新特点 (1)互动性 “三生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要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这里的“人”包括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整个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 共同在“三生教育”中体悟生命,学习生存技能,探索生活 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相互 促进,既达到了对学生人格的健全,也促进了教师自身德性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将学生作为德育灌输容器的做法,使师 生关系变得平等与交互。

(2)生活性 “三生教育”将德育回归生活,它的生活性表现在立足 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价值选择,价值 冲突等问题提出来进行探讨,使学生将来在面对这些矛盾与 冲突时能从容应对。在生活中进行,以往我们的德育都是在 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递,“三生教育”更多的是将德育内容 内化于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作用;
最后“三生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回归于生活,使学生明确了生命的意义, 掌握了生存技能后能够更好地生活。(3)开放性从大的教 育观念看,现代教育应该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实施的一 项系统性教育工程。“三生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反对将德 育限制在学校教育中的做法,强调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 要共同参与德育,打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间隔,使之成为 一个融通式的德育网络,从而不断对学生进行强化,使学生 成为有德性的人。开放性还表现在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现 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得价值观,作为 德育中重要的价值观选择上“,三生教育”承认社会价值观 的多元化,并将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介绍给学生,加以引导 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中选择正确的,有益于成长的价值取向。

2.对“三生教育”实施的建议 (1)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德育是一种以德性人格影响德性人格形成的交互活 动,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特点,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 世均对学生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也在师生交 互的理解中不断地重新认识学生,也重新认识自己,教师会 在学生道德面貌发生改变时看到自身的教育力量,人格魅力, 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信念得到巩固,教师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自身的成长。”在“三生教育”的实 施过程中要把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忽视的教师自身 思想道德修养重视起来。首先,教师要对自身角色做一个明 晰的认识,包括自身在德育过程中所担负的使命,以及自身 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全面而深刻的认 识,树立角色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积极培养高尚的人格 品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教师应毫无私 心杂念地投入其中,以培养学生的德性为职责,并从中享受 到生活的乐趣,以自身的行为践行“三生教育”。

(2)课程设置的生活化 “三生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到生活的特点决定 了学校课程设置也要立足于生活。因此“三生教育”课程内 容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统一,使德育散发浓郁的人 文关怀气息。课程内容要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现 代社会中,不仅需要人们有较高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具备 发奋进取的创新精神、执着坚定理想的信念和面对挫折的冷 静思考等非智力因素,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兼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学会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理解人生的真谛,把握自己的命运。其次,要注重课 程形式的多样化。“三生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艺术节、文化 节与科技节等传统节目,也可以创新出野外生存训练、模拟 市场交易、模拟招聘会等形式,丰富校园精神生活,构建校 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实现自身人格的健全。

最后,课程开展的场所要突破课堂的范围,走出学校,走进 家庭与社会,将“三生教育”的内容真正植根于现实生活中, 使德育与生活对接。

(3)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统一 “三生教育”的开放性决定了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家 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其中家庭教 育与社会教育由于长期忽视,因此在“三生教育”的实施中 要重点加强。家庭是人格形成的摇篮,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不仅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受到家长、家庭的影响,甚至大学 生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受制于家长,因此家庭是影 响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中影响个体品德形 成与发展因素中父母的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 样,做好言传身教,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德性的发 展,要注意实施正面教育,引导子女向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

基于家庭教育在个体品德成长中的作用,德育应落实到每一 个家庭中,通过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 生良好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在信息开放的社会中,校内和校外的德育已经结为一体,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由于传播 渠道的多样性、形式的生动性和内容的现实性等特征,在整 个德育影响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德育只着眼于学 校教育,其结果只能是使德育处于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首先社会要发挥舆论的 导向作用,提倡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树立一批品德高尚的典 型人物,加强对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的管理,营造出良好的 社会风气与积极的价值体系。其次,社会应积极支持家庭与 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将学生学习 的场所需要由学校拓展到整个社会,开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法制教育基地等,丰富“三生教育”的形式和内 容,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为“三生教育”的顺利 开展和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三生教育”使德育回归人性化,将学生的主体 性发展作为德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传统德育中不合理的 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实现德育观念的转变, 为发展学生德性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