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有 [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

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有 [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0-24 07:51:52 点击:

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

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相关探讨 中医学思维模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来的,对 中医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中医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遇和严峻挑战,如何科学地发展中医学,从中医学思维模式的内核出发,探讨理 清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模式规律,对于现代中医学的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医学思维模式前提和基础 中医学理论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以阴阳五行哲学为基础,以脏腑经 络学说为核心构成的具有独特思维理念的理论体系。分析中医学思维理念形成的 前提基础和历史条件,理清其优势和弊端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和认清中医学思维模 式的渊源和真正内涵。

1.1崇古诠释解析的发扬意识 中医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来就 有“崇古”和“厚古薄今”的习惯,以古风、古言为真、善、美的评价标准,以“先 王”、“古圣”为最高人格理想,以古代社会为理想社会,所谓“古之治天下者必圣 人”(《大戴礼记·诰志》基于此,中医学虽然注重临床实践,但是中医学理论的发 展则主要是通过对中医经典的不断阐释、解析、发挥、发扬来实现的。中医学术 的发展史,也可以说就是对古典医籍的诠释史。确实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 地解释和再解释之中,诠释、发挥确实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从中医学许多 典籍名著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诠释对于中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比如《黄帝素问直解》、 《难经经释》、《伤寒发微论》、《金匮要略浅注》、《十四经发挥》等等,通 过对经典名著的诠释,同时适当的结合各医家自己的发挥和理解,大大地扩大和 拓展了原著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范围,进而也促进了中医学科的不断发展。

虽然诠释发挥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方法,但也存在一些缺 陷。首先诠释发挥的前提是以原著作为基础,同时由于诠释者本人的水平和立足 点或者表达诠释的语言本身存在不严密、多歧义等等诸多的影响因素,都大大增 加了诠释发挥这一研究方法的不确定性。所以以崇古作为前提,然后再以对中医 学经典著作的诠释、发挥和发扬作为研究方法,进而去发展中医学理论,就一定 程度上大大增加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不可靠性。怎样的思维模式基础才是更科学 的?反思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代科学完全就是批判性思维作 用的产物,波普尔认为“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在于批判的精神”,批判性思维强 调否定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主体精神,对于当代科学发展具有重 大作用。批判的思维模式和发挥发扬的思维模式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充分运用了发挥、发扬和诠释的方法,如何积极地利用批判性思 维发展中医学理论值得思考。

1.2重道轻技思辨的文化意识 中国古代哲学从源头上就比较重视 “道”的思想。在国学经典《尚书》中就首先提出“五行”的概念,《周易》则详细论 述了阴阳和八卦,从事物功能的抽象处着眼,进而超越具体事物本身,继而从普遍 联系角度推广到整个宇宙。《黄帝内经》继承了国学的古典哲学思维模式,注重 纯粹的逻辑推导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和辨析,在思维模式上具有了哲学 的纯“意识”范畴特征’偏侧重于精神文化内涵。的确“重道”和“思辨”对中医学发展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学许多典籍名著的名称也可以看出“重道思辨”的色 彩,比如《本草思辨录》、《外科心法要诀》等等,同时也出现许多纯抽象的中 医学概念,比如说“三焦”、“命门”等等,虽然说这些都仅仅是虚指的人体脏腑器官 而已,但是并不影响其在中医学临床中的实践运用,比如“三焦”在临床上对现代 的许多肾病浮肿疾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样附子、肉桂临床可以大补“命门” 之火,引火归元,但在人体中并无相应的“命门”实质器官存在,但是也并不妨碍 “命门”对于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现代医学临床所见 到的许多束手无策的功能性疾患中医理论更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临床效果。

重道思辨的中医学思维发展模式突破了事物或者人体的物质本身的 局限,对一些疾病能够高屋建瓴抓住其实质解决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致命的缺点。

首先“唯理思辩”和“形而上”的中医学理论发展模式过于抽象,比如许多医学概念 脱离事物物质本身,同时也失去最为基础的具体实质概念确定,使许多医学专业 名词内涵外延模糊不定,鉴定不清,对一些概念的具体所指从历代到时至今日仍 争论不休,以至于现代中医学研究仍在花费很多的精力用于一些中医学基本概念 的确定,如“心阳”、“肾阳”、“三焦”、“命门”等,而且基于纯粹的“理”的逻辑推 理变化过于灵活,本来中医学特色的“藏象”取类比象、类比推理也变得过于随意, 再加上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又增添了许多主观臆造的类比 成分,结果大大降低了中医理论整体的可信度,同时也使真正的“藏象”在临床实 践中增加了掌握和推广的难度。“道”作为中医特色,怎样的发展模式才有利于中 医学理论的发展值得思考。

2中医学思维模式研究方法和内容实质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藏象学说。“藏象”是中医临床各科辨 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学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同时也是目前学界争议最大 的部分。有人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不科学的,其中主要是基于认为中医藏象学说是不科学的,需要彻底的抛弃,但是持相反观点的也大有人在。从中医藏象学说 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实质入手来分析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思维模式可能开启新 的中医学发展思路。

2.1中医学思维模式研究方法 中医藏象学是中医学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具有典型的中医学思维模式方法。参考借 鉴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学可以看出,中医学思维模式方法最常用到的是归纳推理和 类比推理方法。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比如中医学五行归类“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 物;
“火曰炎上”代表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土曰稼穑”代表生化、承载、 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等等。可以看出中医学归纳标准从事物的功能属性出发超 越了具体事物本身,同时也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质依据不同的属性抽象概括成为了 五类(五行)。在客观现实中,事物的各个属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 系和相互制约的。基于此中医学更多用到了类比推理方法,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 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和相似性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 性已经为类比的对象所具有,但在另一类比对象那尚未发现)也应该相同具有的 一种推理模式。因此如果两个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那么它们在另一 些属性上也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比如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的在志、在液、在体 和在窍,由于其属性的相同继而建立了心脏与肢体官窍的特殊联系,进而形成了 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形成了中医藏象学说。

2.2中医学思维模式的内容实质 中医学藏象理论目前公认的认为是 运用“内外相袭”、“司外揣内”的思辨方法建立的理论体系,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 式与认知方法,并结合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人体各种 生命与健康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中医藏象实质就 是对人体某脏腑组织器官与自身以外其他所有脏腑组织器官的复杂的不同层次 程度的关系的研究和描述。中医学思维模式的内容实质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对人体 各种复杂关系的处理,比如中医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志,在体合脉,在液为汗, 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就是说心和神、脉、汗、舌、面的关系,当然心和其他的 五脏六腑也有不同层次的关系,心和小肠定位于表里关系。还有君臣佐使是借鉴 利用社会学关系建立的一种中医学关系,中医学最基本的阴阳更是一种关系的研 究。其次,中医学对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也有粗略的量化描述,比如五行间“生 克乘侮”是描述不同脏腑组织器官间的关系,“生克乘侮”定性分类,“生”归属于资 生、助长、兴奋一类,“克”、“乘”、“侮”归属于克制、约束、抑制一类,而“克”、 “乘”、“侮”就是对脏腑组织器官间的不同程度关系粗略的量的描述,而且也演化出中医学“调理”的治疗思想。所谓调理就是调整各种脏腑器官之间的关系,中医 学中许多“证”及治则治法名称比如“心肾不交”、“培土生金”也可以看出其实就是 对各脏器间关系的描述处理。由我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援1988年提出的“五脏 相关理论”就是对五脏一对一关系进行的探讨研究,其实质也可以认为是对中医 复杂关系的简化研究探索。

3中医学思维模式思路探讨 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精华结晶,是最为复杂性的世界,尤其是人类, 不仅仅具有物质的一面,更是高度精神的进化产物,基于更高层次的生命科学认识, 现代医学精于实质器官研究,现代医学基础的生理学及病理学都是在对具体某研 究对象的实践观察和实验研究基础上实现的,现代医学的临床治疗就是在其生理 及病理学认识基础上针对具体所检测对象的治疗。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 中,重视诠释解析发挥的发展模式,从人体器官的功能属性出发突破了事物和人体 器官物质本身的局限,运用归纳和取类比象的研究方法,从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器 官相互之间复杂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临床治疗。中医学思维模式的前提潜意识曾 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一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面对现代科学“务实”、 “重技”的现实情况,中医学思维的“诠释解析,注重发扬发挥”,“重道轻技,形而 上的唯理思辨”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出和当下主流科学发展的不相协调。

固然批判和发挥发扬都是发展模式,对人体来说物质器官本身和精神同样重要, 临床治疗方面针对某具体脏器和调整脏器关系都是临床诊治思路,但是怎样才能 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更全面和科学地发展。面对问题,仅仅是空洞 的口号和号召,或是碰到问题就显露出保守的“回归原态”、“维持现状”思路是不 够的,只有积极地面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现代中医学发展之路。

作者:王忠、朱永旺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 0300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