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通知 > 【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 儿童典故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 儿童典故故事

来源:通知 时间:2019-08-16 08:20:08 点击:

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

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 很多孩子喜欢听成语故事,在要求父母给自己说成语故事的时候,很 多父母家长却不知道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儿 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1:分崩离析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 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 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 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 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 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
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 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 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 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 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2:一问三不知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 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 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 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 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 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 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 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 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 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 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 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 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 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
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

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 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 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 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 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 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 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 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 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 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儿童成语故事有哪些3:暗箭伤人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 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 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 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 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
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 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 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 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 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 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 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 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 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这里不妨讲一讲关于宋朝人刘攽[bīn]的故事。

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研究,曾参加司马光 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 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劾监察之责)想 发动同僚攻击某人。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

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这里所谓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刘攽不愿意参与暗害 他人的阴谋勾当,所以他说不充当暗箭子。(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 而攻”)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