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情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 用一首诗形容五千年历史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 用一首诗形容五千年历史

来源:情书 时间:2019-08-15 17:43:20 点击: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篇一: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 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 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 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 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 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 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 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 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 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 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 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 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 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 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 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 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 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 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 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 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 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

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 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 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 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 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 没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篇二: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 前256年)又进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

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 王位,当上了相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 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着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家 争鸣”。吕不韦自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 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就赏金千两。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 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又发现吕不韦 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 国来,都是为他们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客卿统 统撵出秦国。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 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着名儒家学派代表荀况的学生。他来到 秦国,被吕不韦留下来当了客卿。这一回,李斯也挨到被驱逐的份儿,心里挺不 服气。离开咸阳的时候,他上了一道奏章给秦王。

李斯在奏章上说:“从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当了霸主;秦孝公 用了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用了张仪,拆散了六国联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 了朝廷的威望,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功业。现在到大王手里,却把 外来的人才都撵走,这不是帮助敌国增加实力吗” 秦王政觉得李斯说得有道理,连忙打发人把李斯从半路上找回来,恢 复他的官职,还取消了逐客令。

秦王政用李斯当谋士后,一面加强对各国的攻势,一面派人到列国游说诸侯,还用反间、收卖等手段,配合武力进攻。韩王安看到这形势,害怕起来, 派公子韩非到秦国来求和,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属国。

韩非也是荀况的学生,跟李斯同学。他在韩国看到国家一天天削弱, 几次三番向韩王进谏,韩王就是不理他。韩非满肚子学问,没被重用,就关起门 来写了一部书,叫《韩非子》。他在书中主张君主要集中权力,加强法治。这部 书传到秦国,秦王政看到了十分赞赏,说:“如果我能和这个人见见面,该多好 啊。” 这一回,韩非受韩王委派来到秦国,看到秦国的强大,上书给秦王, 表示愿为秦国统一天下出力。这份奏章一送上去,秦王还没考虑重用韩非,李斯 倒先着急起来,怕韩非夺了他的地位。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 大王兼并诸侯,韩非肯定要为韩国打算;如果让他回国,也是个后患,不如找个 罪名把他杀了。” 秦王政听了这话,有点犹豫,下令先把韩非扣押起来,准备审问。韩 非进了监狱,想辩白也没机会。李斯却给他送来了毒药,韩非只好服药自杀了。

秦王政扣押了韩非,也有点后悔,打发人把韩非放出来,可是已经晚 了。秦王政十分懊恼。正在这时候,有个魏国人缭到秦国来,秦王政找他一谈, 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任用缭为秦国尉,后来人们称他尉缭。

中华上下五千年典故篇三:博浪沙的铁椎 秦始皇知道,他灭了六国,六国留下来的旧贵族随时都可能起来反对 他。他下令把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人家一律搬到咸阳来住,这样好管住他们;他又 把天下的兵器统统收集起来,除了给政府军队使用以外,都熔化了铸成十二个二 十四万斤重的巨大铜人和一批大钟(一种乐器)。他以为兵器收完了,有人想造反 也造不成了。

他还常常到各地去巡视,一来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们把颂扬他的话 刻在山石上,好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绩;二来显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国贵 族有个怕惧。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他又带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有一天,到了博 浪沙(在今河南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的时候,突然哗喇喇一声响,飞来个 大铁椎,把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打得粉碎。全部车队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刺客已经逃走了。

秦始皇可真发火了,立刻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进行一次大搜查,一 定要把那个行刺的人捉到。足足搜查了十天,没有查到,也只好算了。

这个行刺的人名叫张良。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韩国 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变卖了家产离开了老家,到外面去结交英雄好汉, 一心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他交上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那个大力士使用的大铁椎,足 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两个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出外巡 游的时候刺杀他。

他们探听到,秦始皇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在那里树林隐蔽的地方埋 伏起来。一筹秦始皇的车队经过,大力士就把铁椎砸过去。哪儿知道这一椎砸得 不准,只砸了一辆副车。

张良失败以后,隐姓埋名,一直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总算躲 过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在下邳住了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等候报仇的机会。

张良是怎样开始学兵法的呢有一个离奇的传说。

有一次,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儿, 穿着一件粗布大褂,坐在桥头上。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往后一缩, 他的一只鞋子直掉到桥下去了。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 捡上来。” 张良很生气,简直想动手揍他一顿。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老头 儿,就勉强忍住了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那老头儿竟连接也不接,只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想,既然已经把鞋捡上来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 敬敬地拿鞋子给他穿上。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站起来走了。

这一下真把张良楞住了,心想这老头儿可有点怪。他盯着老头儿的背 影望着,看老头儿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里把地,又返了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呀,我很 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的口气,知道是个有来历的人,赶紧跪下答应。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就赶到桥上去。谁知道一到那边,老头儿已 经先到啦!他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来,怎么反叫我等 你呢” 张良只好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来。”说完 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 见到那老头儿。

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 着天亮。

过了一会儿,只见那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他一见张良,露出 慈祥的笑容说:“这才对了。”说罢,从袖里掏出一部书来文给张良,说:“回去 好好地读,将来就大有作为了。” 张良再想问他,老头儿不再多讲,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相传是周朝初年 太公望编的《太公兵法》。

打那时候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一个有名的军事家。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