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决心书 >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 有什么寓言故事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 有什么寓言故事

来源:决心书 时间:2019-08-15 18:06:07 点击: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篇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 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 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 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 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 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观点: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 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 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 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 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 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 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 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 sao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 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 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 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 和痛苦的源头。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篇二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 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 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观点: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 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 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但是,一旦发生 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 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 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 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 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 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 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 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 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 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 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 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

企业文化的寓言故事篇三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 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观点: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 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 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 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 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 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 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 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 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 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 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 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