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经典的创业故事 最经典创业故事案例

经典的创业故事 最经典创业故事案例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08-03 15:41:37 点击:

经典的创业故事

经典的创业故事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经典的创业故事。

经典的创业故事1:卖菜大学生月入30万的创业故事 毕业一年多来,郭高林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到大胆创办自 己的蔬菜连锁超市,再到现在拥有了4家连锁店的成功创业者,每天获得1万多元 的营业额是他当时想都不敢想的,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念。

让郭高林欣慰的是,他的创业,不仅给自己的女朋友和妹妹提供了就 业机会,而且也帮助同学王彦峰、肖冰、武亮亮等人就业并使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4家连锁店共有员工20多人。

大学毕业,凑钱开店卖菜 “80后”的郭高林,是河南省教育学院2007级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 业的毕业生。

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在郑州牧专外 面的那条路上,流动人口多,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路两边都是卖小吃、卖衣服、 卖杂货的地摊。郭高林和女朋友姜茵也在那里摆地摊卖起了衣服。姜茵做老板和 销售,郭高林的任务是进货。

“练摊”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在这个过程中,郭高林学会了基本的经 营技巧。

郭高林爱琢磨。有一次,他发现自己身边卖菜的虽说生意不错,但因 为零星分散,又没有品牌,蔬菜的质量、价格、信誉总不能让一些顾客满意。“我 就琢磨,肉类可以有品牌店,蔬菜为什么不能打响自己的品牌”他萌生了开蔬菜 超市的想法,“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 在面临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在众多同学焦头烂额地忙于找工作的时候, 郭高林并没有慌乱,因为他已决定创办自己的蔬菜超市。2007年6月底,郭高林 回学校领取毕业证时,将想法告诉给了好友,结果顿时在年级里炸开了锅。大学毕业生卖菜很多人认为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

郭高林并没有放弃。“谁说我是3分钟热度一个有梦的人永远不会放 弃!”最终,郭高林用坚定的决心说服了几位好友,同学王彦峰、武亮亮、郭妍妍 等人和他一起,凑了5万多元钱作为启动资金。

2007年8月22日,以郭高林的名义注册的“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在郑州 市马李庄正式开张。

开办四家连锁店 有了自己的店铺,郭高林和好友们开始忙碌起来。但在现实面前,他 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郑州毛庄、刘庄、陈砦蔬菜批发市场,是他们考察好的几个蔬菜批发 市场。刘庄最大,是蔬菜的主要分批地,所以第一次进蔬菜时,他们就直奔刘庄。

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批发的蔬菜动辄就是几千斤,不散批。他们磨 破嘴皮子,最后才批了200斤大葱、几包大蒜和几百斤土豆,结果大葱烂了一屋 子,损失了几十斤,剩下的半个月才卖完。

“我们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掉头到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到了陈砦蔬菜 批发市场才发现,这里的蔬菜种类多,价格也不贵,适合我们的采购需求。直到 现在,我们的蔬菜一直都是在那里采购的。”郭高林说。

那时每天早上5点,郭高林和王彦峰就要爬出热被窝,蹬三轮车到蔬 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片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 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他们甚至都不会用收款机,还收过假币,丢过东西。蔬 菜生意对时间的要求很特殊,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 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 的手都不同程度地被冻伤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做事都需要 有一个过程,坚持是有难度,但万事开头难,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做事。”郭 高林说。郭高林和大伙儿一起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受累,认真做市场调查,虚 心向同行和前辈“取经”。

在几个年轻人的不懈努力下,“咱地里”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咱地 里”蔬菜超市,货架上的蔬菜码得整整齐齐,品种齐全,黑板上的价格标得清清 楚楚,价格低廉。除了蔬菜,店里还有副食品、杂货和冷鲜肉,吸引了不少顾客。

大学生热情的态度,使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

就这样,“咱地里”蔬菜自助超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还是 有优势的:跟小商贩比,我们的优势是菜价便宜、种类多、干净、不缺斤短两;
与大超市比,我们的优势是价位低、离家近。”蔬菜超市在几个大学生的精心操 持下逐渐走上正轨,并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

那段时间,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但除去成本和开支,他 们的赢利非常有限。“创业初期,我们没打算赚钱,首先是学习和积累经验,培 养客户群,赚钱是以后的事。”郭高林说。

随着生意逐渐走上正轨,郭高林决定扩大规模。2007年12月,郭高林 在郑东新区成立了第一家分店。这家店面附近,是一个有1000户人口的住宅小区, 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毛坯房成了郭高林事业的又一个起点。

规模扩大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员工素质、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问 题也接踵而来。“新店开业后,销售状况并不理想,新店的寂静,理想与现实的 落差,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是,真诚的倾诉和相互安慰、 鼓励,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我们咬着牙走过来了。”郭高林说。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包括收银制度、招聘培训制度、采购制度、仓管制度。这些正好是他们在大学所 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咱地里”发展的基础。

现在,4家店都已实现赢利,每个月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万元 经典的创业故事2:把灯泡卖进世博会的大学生 在四川师范大学,王博豪是个名人。他18岁就拥有一项国家专利,19 岁投资办厂,当别的同学在为毕业后找工作头疼的时候,他的led灯泡已经成功 卖进上海世博会。到目前为止,他已累计卖出超过100万只灯泡。■专利在手,不如自主创业■ 王博豪,个子不高,稚气的脸上挂副眼镜,初次见面很难把他和“成 都市锦江区登峰节能环保灯厂董事长”这样一个头衔联系在一起。他的专利是led 节能环保灯。说起发明的过程,颇有些误打误撞的味道。“高二那年,家里灯泡 坏了,妈妈换灯泡的时候烫到了手,灯泡掉下来伤到了我。”当时他就想:灯泡 为什么这么热如果不发烫,能不能节约很多能量呢爱琢磨的王博豪并没有停留在 想的层面,而是着手研究起来。

王博豪从小就是个科学迷,从小到大,家里的玩具就没有齐整的,全 部被他拆卸过,甚至连电视机、小霸王学习机等都逃不过他的“魔掌”。现在,为 了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王博豪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次试验,最后终于成 功研制出他想要的一种特别的led节能环保灯。

led,就是“发光二极管”。王博豪介绍说,一盏led节能灯由不同数量 的led组成后,能产生不同的亮度。更独特的是,只要一盏灯的led数量在100根以 内,它的功耗都是1。7瓦。至于led的节能功效,王博豪以自己公司的办公室为 例算了一笔账:荧光灯管的功率是40瓦,24根灯管的总功率是960瓦;更换为功率 只有1。7瓦的led节能灯后,办公室40个led节能灯的总功率只有68瓦,节电率高 达93%。如果在家里正常使用,一年电费不会超过两度。王博豪利用led的发光特 点,将电能完全转化成光能,一是避免了传统灯泡在热能方面的浪费;二是采用led 后灯管中不添加有毒气体;三是采用防爆工程塑料制作灯泡,也克服了传统玻璃 灯泡易碎的缺点。

在王博豪高三那年,他的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随后, 北京一家研究所给他寄来专利合作转化通知,对方出手大方,欲出5000万收购他 的专利技术。那几天,王博豪倍感煎熬。5000万啊,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说不 动心那是假的。只要同意,他马上就能进入富人圈。但是,这之后的几十年他做 什么呢 在反复思量数天后,小小年纪的王博豪作出决定:拒绝收购。专利在 手,他要自己创业。

■销路不畅,险些血本无归■ 王博豪爱动手、善思考,但他一直清楚自己并不适合学术研究。高中的时候,他就是个“练摊族”,一直瞒着家人在外面摆地摊,卖耳环、戒指,甚至 冰箱、电视机,什么赚钱卖什么。靠摆摊,王博豪在高中时就是个小富翁了。

不过,再怎么瞒,王博豪不务正业的事还是传到了家人耳中。王博豪 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可以说是一个书香世家。他被火速召回,在家 里接受了几天的思想教育,可都动摇不了他的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 色,我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料,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与人打交道。”他态度强硬, 高中三年的空闲时间还是坚持摆地摊。

但是,在他拒绝了5000万的收购决定自己创业后,家人一直坚定地支 持他。王博豪上网查阅了很多灯泡厂的资料后发现,义乌一家企业一年就生产上 亿个灯泡,一个灯泡如果赚1元钱,一年就是1个亿,为什么不自己干这也是他拒 绝收购的另一个原因。

2007年,王博豪人生中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他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 外事学院;二是他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到了第一笔创业资金30万,他租了个小房 子,开始拥有自己的灯泡装配工厂,也就是“成都登峰节能环保灯厂”。王博豪和 几个同学亲自动手装配灯泡,当时头脑发热,也没做任何市场调研就装了10万只。

几个月过去了,10万只灯泡只卖出了1000只。面对白茫茫的一堆灯泡,王博豪欲 哭无泪,这时他才意识到,创业原来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

幸运的是,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听说他有这种灯,一口气以成本价全买 下了,销往越南、老挝等地。成本算是收回来了,但是这次失败也给了他一个宝 贵的启示:不树立品牌,不打开销路,那就不可能成功。

为了推销,他用了最省钱的办法:发传单。那段时间,他至少请了1000 名大学生来发传单,他的手机号码也“光荣”地进入了城管的黑名单。他还利用网 络推广,到各帖吧、论坛发帖,鼓动大家讨论节能问题,并适时介绍自己的产品。

此外,他还开始与建材工程商合作,向客户推荐他的产品。

但是,因为led灯几乎颠覆了消费者对传统灯的认识,因此推广起来 异常艰难。他自己也常上门推销,然而许多人都不把他的产品当回事。听说成都 有家三星级酒店灯泡需求量很大,王博豪马上上门推销。跑了不下几十次,最后 对方实在不好意思,勉强买了两个回家自己用。

这样数管齐下,销路终于渐渐打开了。■参加比赛,创业路上借东风■ 上大学期间,王博豪所在的学校组织“挑战杯科技竞赛”,王博豪凭借 自己的发明获得了金奖,学校评委对他的发明颇有兴趣。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原行 长助理、现任学院教授谢晋对他相当赞赏,一直鼓励着他。之后他被推荐参加一 系列比赛,屡获嘉奖。2009年11月,他的创业团队参加了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 大赛,一举夺得了一等奖,并获得了10万元奖金。

创业大赛让更多人知道了王博豪和他的led灯,有了媒体的宣传,不 少客户都不请自来。同时,成都市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针对市民创业、特别 是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受益于这些优惠政策,王博豪的公司不 仅入驻了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园,享受了相关优惠政策,还在成都团市委的帮助下, 得到了银行100万元的信贷额度支持。在这些常规的优惠政策之外,高新区还聘 请了担保律师,这能帮助入驻企业把担保费用降低至6%。园区还指定一家成功 企业辅导新入驻企业,实行一对一的指导。

前来视察创业园工作的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看到led节能灯后十分 感兴趣,指示相关部门采购一批,用于更换党政办公楼的传统照明灯具。

“现在我公司的灯泡月销售量都在10万只左右。”王博豪眉飞色舞,掩 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低碳包装,灯泡卖进世博会■ 虽然他做的是“低碳”生意,但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他还不知道“低碳” 为何物。在了解“低碳”的发展前景之后,他决定主打环保牌,对产品进行品牌包 装。今年5月份王博豪参加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的第十届科技活动周开幕式, 期间还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接见。

不久前,上海世博会也采购了他的产品。现在,王博豪的led灯正在 接受欧洲节能基金est(energy saving trust)的3万小时监测,如果顺利通过测试,不 但能得到50万英镑的资助,英国政府采购也将伸出橄榄枝,采购量将高达千万只。

公司业务好转起来,许多风投都来找他,希望注资,他都一一拒绝了。

他说:“现在公司刚走上正轨,我希望先把公司的架构搭建好。”目前,王博豪的 公司有管理人员10多人,工厂员工30多人,月纯利润数万元,并计划在每年推出 1——3款新产品,建立以成都为中心、以山东和江浙为重要据点的国内销售网络。王博豪希望,以后能在新希望集团旁边建立登峰集团总部,因为他的奋斗目标就 是像刘永好那样,把登峰打造成一个享誉国际的民族品牌。

经典的创业故事3:女大学生的香糯致富 23岁的杨晓琳在大学毕业前就开始创业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她,都 当了半年多的糕点店老板了—— 杨晓琳,山东轻工业学院财务管理2010届毕业生,从小就很喜欢烘焙, 进入大学后,“想要开一家糕点店”的念头在她心里越来越强烈。2007年5月,当 打听到上海有烘焙展会时,她坐不住了,带着自己攒的零花钱来到了展会现场。

在现场,看着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烘焙糕点,杨晓琳特别兴奋。考察中,台 湾有一家公司展出的当地特色糕点让她过口不忘。

回到济南后,只要上课不忙,杨晓琳就喜欢跑到市区四处转悠,看看 都有什么样的糕点店。经过调研,她发现自己吃到的美味凤梨酥等台湾糕点在济 南并没有太多销售商家,这个发现让她“蠢蠢欲动”。几经周折,2009年刚上大四 的杨晓琳联系到了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这家台湾公司,表达了自己的意向,希望能 在济南也开一家台湾糕点店铺。

“人家一听说我还是在校生,开始并不太乐意。还好,最后他们还是 被我的诚心打动了。”杨晓琳说。一旦确定了目标,杨晓琳立刻开始行动。她找 到父母,将自己的市场调研结果详细地讲解给父母听。终于,杨晓琳的父母同意 先借给她创业资金。

借到了创业资金,杨晓琳又开始到处租房。有了房子,她就开始跟着 台湾糕点公司派来的烘焙师傅学习。那段时间,杨晓琳多数时间都泡在店里。有 时为了研究怎样能将糕点做得更好,她经常要熬夜到凌晨。

2010年1月,杨晓琳的小店正式开张了,还没毕业的她成了小老板。

小店的隔壁是一家已小有名气的糕点店,有时一些顾客来买糕点时,看到杨晓琳 的小店会好奇地到店里去转转。但他们问杨晓琳最多的就是“你们店里的东西好 不好吃”。

开始创业后,杨晓琳才感觉有好多东西要学。做出了好吃的糕点顾客 却很少,或者顾客很多时来不及做太多糕点,这些都会让杨晓琳“头大”。另外, 如何和顾客打交道、怎样管理比自己年龄还大的员工等,这些都是初次创业的杨晓琳不停学习的内容。

创业小贴士:杨晓琳认为大学生创业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基础做起。

对于选择的项目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不断地去了解这个行业,才能做出自己的 特色。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