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植树节 > 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的述与论 论手机在高校课堂中的作用

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的述与论 论手机在高校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植树节 时间:2019-10-08 07:49:21 点击:

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的述与论

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的述与论 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是培育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专 业能力的细化必然需要相应的课程予以承担,由此引发课程 繁杂与冲突的问题,又因此之故,造成课堂培养方向的迷失 与失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高校历史课堂教学 中“述与论”的内容不可缺席。它们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 两大技能,即讲述历史与论析历史。只有把握住这两大技艺, 才会完成历史教学目标,才会学成专业本领。本文就述与论 的地位、内容、要求等方面,谈谈自己的陋见,请专家学者 斧正。

一、述而不作 历史是由人制造出的种种事实构成,其是已结与未结的。

“历史学家收集事实,熟知这些事实,然后按照历史学家本 人所喜欢的方式进行加工,撰写历史。”[1]所谓“熟知这 些事实”,就是对事实的开始、发展、终结的变化过程要有 陈述式表达。这些陈述式表达是综合而非个体,连续而非断 点,系统而非碎片,整体而非部分地叙述历史中的知识点, 成为基于历史本身的描述观照。它们的准确与否,关系着历 史研究的科学与否。唐代刘知几和清代章学诚都把“学”看 成历史学家研究必备的素质。他们所谓的学,是指历史的知 识。这里的知识属于大范畴,包含了我们对历史的陈述式表 达。所以,这些陈述式表达在历史研究中的分量是厚重的, 以至于有些历史专家认为“史学是陈述之学”[2] 。既然“述”是历史研究者的首要技能,那么历史课堂教 学必须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关切程度是需要有足够 “述”的内容来体现的。然而,在课堂有限时间内,述的内 容不能被一一触及,故此,述的内容是要有所选择的。为了 更好地训练未来的历史研究接班人所具备的陈述史实能力, 选择何种内容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满意的效果,这是极为慎 重的。

我们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里所选取适合述的内容有:
一是讲重要人物故事。此理由有二:一则,“能参加创造历 史与持续历史者,则总属少数”。要研究历史“尤其需要懂 得少数的历史人物”[3]。少数的人就是重要的人物,他们 左右着历史进程。二则,“讲故事的历史学是传统的。传统 的历史编纂学主要是描述人物故事,以人物为主体的事件故 事”。讲重要人物故事,既是秉承历史学的传统,也是触及 历史研究的中心。它应是历史课堂教学述的内容的首选。二 是讲国计民生的大事。关乎国家兴盛衰亡、社会演化发展、 民生安定败坏的事件,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它们 是历史的制高点,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左右时局的浮沉,掌 控历史的脉搏。讲述它们,可以使学生具有高瞻远瞩和“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野。这种眼界对历史学研究者 尤为需要,它使人较容易走出历史丛林和历史的迷宫,给人 的思维是清晰维度。三是讲社会日常生活内容。历史与现今 是两个不同时空环境,源于此,学习者对历史会有陌生感,进而与之产生隔膜,这必然影响历史的研究。所以,对历史 的理解力是史学入门的必备能力之一,亦是历史深层探索的 始终贯穿的能力。历史理解力的培养,以讲述历史中的社会 日常生活内容为宜。古今虽属不同的界域,可它们的日常生 活内容具有传承性,这个特性拉近今人对往昔的距离,意味 着有共同的话语,便于沟通理解。另外,古今日常生活内容 具有通俗性,趣味性高,这既会增强今人对过去的好奇心和 吸引力,也会给学生一些常识。

历史课堂教学中述的内容选定必须结合对它规范要求, 学生才能做好述的训练。“无规矩不成方圆”,此之谓也。

首先,讲述内容应以真实为上,排除街谈巷议,或捕风捉影 的虚妄,甚至荒诞不经的传言。历史研究要求真,这个永恒 不变的目的决定陈述的内容是真实的。历史记载文献有虚有 实,正史与野史相互补充可以较好走进历史真实现场。其次, 讲述不允许有过多的评论性语言出现。这里基本上是述而不 作,是整理性的陈述,而不是加入述者的论断;
是保留复原 性的描述,而不是述者断章取义。再次,讲述内容要完整。

无论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还是寻常的生活琐事,皆求有始有 终。这种完整性有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对历 史的论析。最后,讲述的语言若书写的为优雅,若口述的介 于优雅与通俗之间。当讲述形成文字,以文本形式呈现,那 么语言的优美性是必究的。当讲述是口说表达时,口头的言 语传播特点为通俗性。倘若一味优雅必会造成咬文嚼字,文绉绉的现象,而完全通俗化也会使语言与思想沦为粗糙和庸 俗。除此之外,在个别内容讲述时,比如讲事件和人物故事, 要做到生动,犹如电影故事一般,有头有尾,情节吸引人;

犹如说评书一样,妙语连珠,精彩无比。

述而不作,这里要分清主客方问题。说述者是主体,被 述的历史事实是客体。前者决定了后者以何种样式呈现,但 这并不意味着前者可以改变后者的性质,即便主体发生时间 性的变换也不能,客体仍是陈述之学。

二、论从史出 考证和议论两者的关系不是分离性,是互补互进。通常 情况是考证为先,议论为后。两者难易程度相较,考证为大。

这是因为考证需要小学功底,即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需 要文献学方面的知识,即辨伪、校勘、目录、版本、避讳之 学。考证可以锻炼学生的求真能力和扎实的史料功底。因此, 我们的历史课堂教育不可忽视考证的用处和意义。然而,历 史研究的目标是透析过去,提炼思想,展望未来。那么,议 论理应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项目,考证应为此服务。

议论围绕问题训练学生,既能培养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也 能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把议论和述形成阶梯 式的关系,让它们构成完整的教学训练工程。如此,历史课 堂教学目的就会实现。

论从史出的前提是史实为真而不是伪。然后是论者须做 到三原则:“第一,不要站在一个王朝的立场,去反对或否定另一个王朝,而应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即站在历史发展的 趋势的立场来评定是非;
第二,不要站在一个民族的立场上, 去反对或否定另一个或几个民族,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 平等地看待各个民族;
第三,不要站在纯道德的立场上,去 肯定或否定一切,而应站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根本立场上。”[5]唯有于此,论者所论的才是最客观、 最科学、最理性的。

述与论的结合于学生而言是通向历史的两大通道,犹如 人体的两条大动脉。它们使学生盘活了历史,获取了真知, 锤炼了思想。述与论结合给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使他们在 历史的天空中,寻找未来的栖息之处。

参考文献:
[1][英]爱德华·卡尔;
陈恒译.历史是什么?[M].北 京:商务 印书馆,2007:90,113. [2]冯尔康.“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 [J]. 河北学刊,2004,(1). [3]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书店,2001:
93-94. [4][美]杰弗里·亚历山大;
贾春增等译.社会学二十 讲:二 战以来的理论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5]李治亭.微言集·明清史考辨:自序[C].沈阳:辽宁 民族 出版社,2012: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