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教师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论文|教育改革的论文

教师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论文|教育改革的论文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28 07:47:12 点击:

教师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论文

教师人才培养教育改革论文 一、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确立“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目标 所谓“三位一体”,即在培育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过程中, 由地方政府统筹,高等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三位合作,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建立教师教育创新 实验区,辐射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 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和“校际交流”同步改革,构建教 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体系。其目标 是:确立“协同创新、引领服务、实践育人、彰显特色”的 教师教育新理念,实现高校、政府和中小学互动合作的教师 教育管理一体化,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衔接的教育 过程一体化,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与师范生合作学习的专 业发展一体化,建立政府、社会与学校共同培育高素质师资 的长效机制。

2.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 在多年教改项目积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闽 南师范大学为共同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县域 内地方政府共建“以培育农村骨干教师、提高师范生实践能 力为共同责任”的校地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联盟工作。

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在地方政府统筹下, 依托县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立以高师院校为主体,其 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
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团队和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区域 基础教育师资培育中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高水平的教师 教育成果,提升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建立一支由高校学 科带头人为引领、中小学教师参与互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协同提高区域教师培养和培训质量;
保持高校办学特色,整 合区域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协同创新教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全方位引领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 发展。

3.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改革的模式构建 校地共建、协同创新“三位一体”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 是:在地方政府统筹下,以培养农村骨干教师为抓手,与县 级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共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义务教育师 资协议,依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基地,构建师范生“实习 支教”与在职教师“校际交流”、“置换培训”同步改革方 案,将合作培养和培训教师工作辐射整个县域内城乡中小学 校、幼儿园,解决实习支教学生的指导力量薄弱、在职教师 进修工学矛盾、留守儿童教育引导不足、城乡学科教师配置 不均等问题。截至2014年,闽南师范大学共与5个县级人民 政府建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及其运行机制,为大面积解决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机制运行 1.建立以培育义务教育师资为共同责任的保障机制 根据实验区共建框架,闽南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成立齐抓共管的领导小组(管委会),下设工作小组和实验区办公 室。高校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
地方领导小 组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由教育局、财政局、进修学校等负 责人组成。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签定“教育 合作协议”,先后出台创新实验区“实施意见”和“管理办 法”等。在经费投入方面,地方财政划出专项改善实习基地 办学条件、校际交流教师和师范生的生活、交通补助;
高校 在提高生均实习经费2000元的同时,还规定对置换培训考取 教育硕士的在职教师给予学费减免(全程培养经费的1/3)。

五年来,闽南师范大学用于县级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专项投入 600多万元。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划拨在职教师培训经 费(教师工资的2.0~2.5%)归入实验区管委会统筹,主要 用于在职教师置换培训等,切实保障了实验区建设的规范化、 规模化发展,以承担服务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培育 重任。

2.实施县域内中小学师资均衡发展的同步改革计划 地方教育部门一是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列入高 校实习指导教师培养计划,双方建立培养农村骨干师资责任 共同体;
二是制定教师“置换培训计划”,为师范生腾出实 践岗位,解决教师培训工学矛盾,并为师范生提供学习和交 流平台;
三是制定教师“校际交流计划”,实行县域优质学 校与农村或薄弱校“结对子”帮扶,优秀教师进行“支教交 流”的同时兼顾指导师范生实践,承担校本培训任务。高校安排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和指导教师,原则上以农村或 薄弱学校为主。实习生跟班接受优质教师指导,为薄弱学校 (教学点、班)承担一定顶岗支教和留守儿童教育引导任 务;
建立学科教育培训专家组,定期开展以高校为基地的“院 校培训”,并与实验区基地校本培训相结合。以上“四个计 划”从顶层设计上同步实施,强化了高等院校、地方教育主 管部门、中小学校的责任,确保了服务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 衡发展的落实。

3.完善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衔接的学习共同体 按照协同共建要求,闽南师范大学通过“国培计划”和 “中小学校长(教师)研修计划”等项目,定期为实验区中 小学小开展校长、教师培训,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地方 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置换培训计划”,安排优质教师为实习 生开设片段教学观摩,举办教学设计、说课等各类比赛,提 供教学比武平台,提升实习支教质量。为提高实验区骨干教 师学历层次,闽南师范大学结合实习支教、置换培训和校际 交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招收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 配备高校导师与实验区副导师共同培养,建立由大学教师、 师范生和中小学在职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为县域义务教 育教师素质的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4.深化高校内部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配套改革 为促进“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机制创新,闽南师范大学 深化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全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适应师范生个性化需求和在职教师发展,初步构 建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教师教育“一体两翼”课 程体系,在地方高师践行教育类课程改革作出有益尝试。二 是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五年来,学校投入450万元专项 资金建设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构筑“课堂教学―课外活 动―社会实践”对接平台,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训后测” 教学能力和技能考评制度。三是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试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即在当年师范专业招生指标 内,各专业大类攻读师范学生数由高校自主决定培养指标。

1或1.5学年后开展“双向选择”,实施分流培养,提升师范 生准入质量。同时,学校根据中小学对高学历师资的需求, 开展“2+2+3”的“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试点,推进师范本 科与教育硕士衔接,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三、深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协同创新,闽南师范大学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等“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 得重大突破,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取得骄人成绩。其中, 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视频公开课和教师教育国家级精 品资源共享课3门。2013年,学校“高校、地方政府、中小 学三位一体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被教育部列入“创 新教师培养模式类”示范项目。

地方政府统筹下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改革经过五年 的实践,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由于地方政府的领导频繁更换原因,直接影响了实验区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运 行等深入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探索高校、政府、中小学(幼 儿园)联合培养师范生新机制,深化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缩小县域内城乡和校际间的师资配置差异,推进农村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在省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闽 南师范大学提出以下方面思考和建议:一是地方教育行政部 门在制订校际交流教师计划中,应把交流教师的比例扩大到 15%~20%,交流的范围(区域)扩展至城乡和农村校际之间, 注重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腾出更大的空间提供 师范生实习支教岗位。二是高校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共建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进一步加强以高校为主的“院 校培训”和地方进修学校为主的“校本培训”的互动联合, 提高在职教师置换培训实效。三是建立由大学教师、当地教 学名师和教研员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为校际交流的 薄弱学校教师和“实习支教”师范生开展“校本培训”,促 进教师教育理念更新和知识结构调整。四是将农村学校“留 守儿童教育和引导”增列为师范生实习支教任务,通过结对 帮扶和薪火相传,强化师范生关爱学生、献身基层的教师情 意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五是在高校内单列基础教育教改质量 工程建设项目,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基础教育教师教改实验、 项目研究等,促进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六是在“既有模式”基础上,扩大区域农村教师 教育改革试点,建立“区域农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并在计划、组织、实施、反馈、评价等环节建立有效管理体 制和长效运行机制,逐步积累实践经验成果,以便在全国相 关高校或区域扩大研究和推广实践。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