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情人节 > 运动心理学现状及发展论文(共8篇)|运动心理学论文

运动心理学现状及发展论文(共8篇)|运动心理学论文

来源:情人节 时间:2019-11-17 08:23:06 点击:

运动心理学现状及发展论文(共8篇)

运动心理学现状及发展论文(共8篇) 第1篇: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前言 运动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心理学与体育学 交叉融合的重要成果。从目前体育教学来看,运动心理学对体育教学具有积极的 推动和指导作用,能够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体 育教学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对运动心理学的概念有正 确理解,应从体育教学实际出发,全面推动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正 确利用运动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把握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原则,使运动 心理学成为促进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手段。

二、运动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近年来,心理科学的 分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体育教学是一种向学生身心施加 影响的过程,有很多方面都要涉及心理学,例如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 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 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借助心理科学的研究,可以保证体育教学论的科学 性、可靠性和坚实性。心理学作为体育教学论的科学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它 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的研究成果上。

1923年,被称为美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夫斯在美国伊利诺伊 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这一事件 在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运动技能 学习,运动技能操作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个性问题。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 体育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
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在 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处于萌芽和初创阶段。莫斯科 体育学院和列宁格勒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研究了训练过程中技能形成的特 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已经成为体育学中的一门重要理论,对体育教 学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对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和内容有正确理解,加深对运动心理学的 认识。

三、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考虑到运动心理学的内容和特点,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对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从目前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运 动心理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心理学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由于运动心理学将运动学和 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对运动心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运动员心理的研究深度, 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体育教学形成了积极的促进,提升了体育教学的实际 发展质量。因此,我们应认识到运动心理学对体育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2、运动心理学解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学 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为了更好的研究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提高运动研究效果,应 积极开展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从目前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运动心理学解决了体 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运动心理学对解决体育 教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3、运动心理学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指导。由于运动心理学融合了 运动学和心理学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因而运动心理学能够为 体育教学提供有力指导,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成果。

为此,我们应对运动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指导作用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体育 教学中做好运动心理学教学工作。

4、运动心理学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从运动心理学研究 的内容来看,对运动的心理进行了深刻剖析,对运动过程进行了全面解析,有助 于体育教学研究的开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发展需要。由此可 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提高运动心理学的教学 质量。

四、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考虑到运动心理学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应用运动 心理学知识,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目前来看,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 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心理学改变了体育教学模式。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对 训练方法的研究,对运动员的心理研究比较欠缺,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是以训练 为主,对运动员心理缺乏足够的关注。应用了运动心理学之后,体育教学模式得 到了极大的改变,体育教学从单纯训练向心理研究与训练并重的方向发展,提高 了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了体育教学发展,对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体 育教学的发展。

2、运动心理学优化了体育教学方法。运动心理学的出现,不但改变 了体育教学模式,还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优化,提高了体育教学方法的适 用性。应用了运动心理学以后,体育教学方法更注重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心理制 定了具体的训练计划,提高了体育训练效果,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 可知,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方法上得到了重要应用,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

3、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创新。运动心理学的应用, 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实现了全面创 新,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体育教学的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促进。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积极推进运动心理学的应用,促进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提高运动心理学的应用范 围,对体育教学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积极应用运动心理 学知识,提升运动心理学的应用效果,满足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促进体育教学 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对运动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作者:杨博森等 第2篇:我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科学,是由竞技运动领域、体育教 育领域及大众健身领域这三大领域组成,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大部分时间和精 力都是以竞技运动领域作为我国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虽然迄今建树 颇多,且对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较好影响力,但是却使得我国的运动 心理学的发展不能完全符合当前我国普遍开展的全民健身及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甚至出现了畸形发展、割裂发展模式。因此,对我国运动心理学目前的发展 现状发展进行重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重新预测与定位,使其 与当前我国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相吻合,对于我国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将起到较 好的参考价值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运动心理学目前发展现状 2.1研究重心长期囿于竞技体育运动,造成我国运动心理学学科发展 不平衡 运动心理学的产生是与体育运动学科的发展及需求是分不开的。体育 运动不仅包含民众所熟知的竞技体育运动领域,更包括体育教育领域和大众健身 领域,是一个多领域、综合性的科学,因此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不能脱离这 三大领域的平衡发展,而偏重于某一领域的发展。由于我国在建国之初经济建设 任务与竞技体育强国任务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竞技体育运动成为我国体育事业 发展的重头戏,人民对经济建设的需求与认知也大大压抑了对自身健身需求的正 确认识,因此我国的运动心理学科无论在研究重心还是在学科发展定位上都长期 囿于竞技体育运动,从总体上讲,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对我国竞 技体育运动中的专业运动员的运动动机、运动情绪、心理技能、运动员自我运动 认知等方面进行深入科学研究与理论探讨,并将运动员心理实验干预、心理指导 作为运动心理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来进行,造成我国运动心理学学科发展不平衡。

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是主流,体育教育和大众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关 注度过低,甚至被长期边缘化,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体育锻炼的心理 学问题等社会体育健身需求等方面的心理研究虽有涉及,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 质量上都远远落后。运动员个性特征、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等是中国运动心 理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2.2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整体研究实验科学验证,影响我国运 动心理学学科发展 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在运动心理学学科发展具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三个 权威性学术杂志——《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运动心理学家》和《运动与锻 炼心理学杂志》所发表的近几年的论文,通过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实验法仍然是 当前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当前的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更注重实验操作与情境 的结合,注重研究的生态学效度。但我国的运动心理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所占比值 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定量研究方法所占比值呈现出上升趋势,实验法和测量法占居主导地位,仍然停留在实验描述阶段,且我国的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分散状 发展,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研究定向。尽管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及研究员在心 理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性成果,但由于大多数研究成果尚属于经验的论证而缺 乏科学的实验,使得我国的运动心理学无论就研究层次还是学科发展水平都远远 不能适应体育教育实践及群众健身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我国运动心理学发展趋势研究 3.1积极摆脱单方向畸形发展模式,寻求三个领域全面发展,增强系 统化、整体性平衡发展 虽然我国目前的运动心理学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学 科发展和理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该学科 在我国引进时间和起步时间较晚,仍然有可圈可点的优点。我国运动心理学学科 的发展必须要依存于本国的研究力量积极从内部寻求发展突破,因此在未来发展 趋势上势必首先要突破目前竞技体育领域单方向畸形发展模式,寻求三个领域全 面发展,增强系统化、整体性平衡发展。就我国当前的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现状来 看,竞技运动心理学已经不能完全涵盖体育教育心理学和大众健身心理学,三大 领域的研究要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性越来越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日趋 明朗化,不同的“受众”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全民健身 运动”及“终身体育”体育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群众健身意识及保健意识原来越 强,对自身的运动心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社区体育健身必须要加强群众健身时 的体育锻炼方法与心态的指导,帮助群众建立并培养正确的健身兴趣与健身习惯,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体育教育和大众健身两个领域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们 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我国在这三个研究方向上仍然没 有形成适合本国发展情况的完整的、独立、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未将竞技体育、 体育教育、群众健身体育三个方向做完整区分,交叉重叠较为明显,但由于三个 研究方向各自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需要各有特色、各有侧重,明确各自的 研究方向、目的和任务,满足各自的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不同需要,因此,发展 我国运动心理学三个领域系统化、独立化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3.2多元化、科学化当前我国的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积极实现国际研究对接 由于我国的运动心理学学科的建设与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几 乎无对外交流,因此在研究方法上长期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科学化研究手段,但随着我国国际低位的提高及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的增多,我国的运动心理学学科 有望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短板,目前的紧迫任务是多元化、科学化当前我国的运 动心理学研究方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实现国际研究对接无疑是一条捷 径。目前,我国与日本等国在实证研究技术方法上的差距并不是很难消除,科学 研究技术设备条件的先进固然是其研究进展快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只要我们继续 加强科技发展和对外交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积极创造物质条件,不断地引 进和采用现代化研究手段,加大吸收和消化的力度,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通 过尽量逼真的自然条件的安排,多进行更为科学的实验实证,在短时间内实现与 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领域的差距,在本世纪中叶跨入国际先进研究水平的行列并 不是无法企及的。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第3篇: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逐渐为我国民众所认知,早在上 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相关部门还设立了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我国体育 运动心理学实践与理论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脚步。体育运动拥有极强的专业性,从专业性层面来看,对体育运动心理学实践 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升运动心理学应用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促使体育运 动心理学与体育竞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一)跨文化与本土化问题 随着政治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体育理论的交流也愈加 密切[1]。我国当下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体育训练理论大多为西方移植的运动心 理理论,一方面这些跨文化的理论存在着其先进性,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运动 心理学研究就实践应用工作的发展;
但是另一方面这些移植的西方理论在应用过 程中也存在着文化差异问题,由于身体素质与体育文化理念的不同,西方先进的 运用心理学理论无法完全适用于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

(二)运动心理学学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运动心理学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运动员群体,进行科学性的心理训练 与心理辅导,旨在提升运动员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与体育运动适应性。随着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心理学涉及的学科范围越来越广, 这就要求我国运动心理学学者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然而我国运动心理学学 者在进行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过程中存在单一性,仅仅利用心理学理论,没有结合 社会学、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制定适合运动员实际运动状况的运动心理技能训 练,这种主观性的研究设计与技能训练,导致实践应用成果难以提高运动员的体 育运动适应性。

(三)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存在功利性 在运动心理技能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与教练员往往存在着较强的功 利性,在训练过程中盲目地要求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快速地完成对运动员心理素质 的培养,忽视运动心理训练的过程性与客观性。这种功利性的心态导致运动心理 技能训练难以达到预想的实践应用效果,难以满足运动员赛前心理辅导的需要, 这直接导致运动员与教练员对运动心理学理论的怀疑与漠视,为运动心理学的实 践应用带来了困难。

二、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的策略 (一)进行本土化运动心理学研究 鉴于西方运动心理学理论同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与训练实际状况存在 差异性,无法有效的适用于我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2]。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运 动心理机能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对西方运动心理理论的“求同存异”,从我国体育事 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立足于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与训练实际状况,对国外现 有的运动心理学理论进行消化与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本土化运动心理 学研究,运用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实践方法与训练手段帮助运动员提升运动心理 素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运动心理学学者的综合素质 作为运动心理学的专业研究人员,运动心理学学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 的综合素质,以发展性的目光看待运动心理学这一体育科学领域。在实践应用运 动心理学的过程中,除了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也应该有机地结合相关学科,建 立健全的运动心理学学科理论体系。在研究过程中深入体育运动现场,积极同运 动员与教练员交流体育项目的运动特征,使运动心理学理论结合运动项目实际, 提高运动心理学理论的适用性,使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服务于运动实践对象。

(三)培养运动实践人员量效性意识 运动心理学理论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但 可以有效地帮助运动员掌握相关运动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运动潜能,而 且可以培养运动员的挑战意识,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这种运动心理训练同运 动生理训练一样,同样需要阶段性的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进行提高,这就需要 运动员与教练员培养自身的量效性意识,纠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急功近利 的心理,积极配合运动心理学学者完成系统性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从而科学合 理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与体育运动适应性[3]。

(四)进行系统性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 科学的运动心理学实践应用,应当进行系统性的运动心理技能训练。

在运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综合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升程度与运动员心理素质的 提升程度,进行客观性的运动心理指标评测,改善运动员的运动心理状况。在提 高比赛成绩和改进竞赛行为方式的过程中,科学地辅以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建 立健全的运动心理学理论体系。

作者:冷嵩 第4篇: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建设探析 体育运动心理学是体育专业研究生必修课之一。目前,体育专业研究 生的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内容庞杂,缺乏针对性,没有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材体 系,课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笔者在此拟从体育专业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 体系的建设出发,对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课程建 设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存在问题 1.体育运动心理学教材建设有待加强。目前,体育专业研究生的体 育运动心理学课程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没有固定的教材。任课教师需 要自编教学大纲和教材,导致教师在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讲授的过程中随意性 比较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院校甚至没有与本 科教材区分开来,其深度和难度也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正式出版的体育心理学教材和运动心理学教材有十余部,但体育运动心理学教材 仅有一部,即张力为编于2007年的《体育运动心理学导论》,可供研究生教学参 考。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固定的教材,一般都是从几个教 材中选出几个专题。这导致教材的结构体系缺乏整合性,不能围绕体育心理学和 运动心理学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机组合。无论体育心理学还是运动心理学,都是为 了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 其行为产生的原因,科学地预见、推测体育行为,并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技术, 按照规律干预、控制体育运动行为。目前,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的讲授多是强 调描述功能和解释功能、理论模型的建立、陈述性知识的深入评价,缺少贯穿整 个学科的主线,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强。而且,可供借鉴的参考书侧重不同,各有 千秋。应注意吸收国外一些新的理论方法,研究生的教学尤其需要了解世界最前 沿的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动态。国内编著的参考书,由于出版时限的原因,不 能满足研究生获得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的最新信息的需要。适当引进原版教材, 对研究生的教学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2.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设计缺乏合理的知识框架。体育运动心理学研 究生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递进性。课程设计中缺 少应用性课程作为补充,难以适应体育专业研究生多元化就业的要求。由于缺少 案例分析,忽视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 练或是社会体育指导时,不会利用所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解决教学、训练中的实际 问题。同时,任课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存在较多的人为因素。

3.体育运动心理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在授课方式上,研究生体育运 动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大部分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做法,辅以使用多媒体 课件,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原因是,近几年来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扩招,导致研 究生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多。教室资源是有限的,有的院校由于学生数量的原因, 连讨论都取消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难实现,现场的个案分析就 更加不切实际了。

4.体育运动心理学教学评价方式缺乏创新。课程评价不仅可以确定课 程的效果,而且可以发现课程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以评促建,提 高质量的目的。期末考试是传统评价手段的核心,平时作业是检查学生对相关知 识系统掌握程度的手段之一。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开展研究生教学评估,教学环 节不够完善。体育运动心理学也是其中之一,其评估指标的确立和相互配套机制 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二、研究生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对策 1.以母学科为基础,优化课程设计。体育运动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 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要提高现有课程的深度,反映国内外体育运动心理学研 究的最新成果与动态,以及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内容要求新颖,充分重视“新 概念、新方法、新观点”,以使研究生尽早获得第一手学术信息,形成与本科生 有区别的高层次培养模式。要重视现场个案分析,突出体育专业研究生的特色。

2.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根据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研究生课程要由以讲授性教学为主向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与创新能力为主的方 向转变。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启发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生的自学 能力。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讲座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到体育教 学或运动比赛现场进行开放式教学,或充分利用网络开放、快捷的特点,结合比 赛现场进行同步教学,积极探索适合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授课模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