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青年节 > 带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

带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

来源:青年节 时间:2019-08-15 17:44:14 点击: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 历史故事真很多蕴含了许多的哲理故事,但是过了很久很久才被人们 所理解并真的消化,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天时地利人和的哲理故事 孟子有一次和弟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在战争中获胜的问题。

有一个弟子说:“我认为,要想打胜仗,必须要顺应天时,即抓住有 利的季节和天气不可。” 另一个弟子马上反驳说:“我认为天时并不重要,地利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高墙深池,并凭借山川险阻,这样才会攻必克守必固。” 说完,他看着孟子,认为孟子一定会称赞他的看法。

孟子听了他们的话,用手敲着大腿,慢慢说道:“你们俩说的都是次 要的因素,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抓住。从战争全局来看,抓住天时不如占据 有利地形,地形有利不如全军将士上下同心。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有一座地形有利的城池,在围攻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许多合适 的战机,但终于没能攻克,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还有一座城池,地理形势险要, 城墙高且坚固,粮草充足,但军心涣散,一听到敌人来进攻,都弃城不战而逃, 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

“历史上这样的战例是很多的。这个道理同样可以用来治国,为什么 这样说呢保卫国家不必靠山川险阻,威行天下不必靠强兵利器。实行仁政的人, 老百姓就会支持他。不实行仁政的人,就不会有百姓支持他,最后连亲戚朋友都 要背叛他,那他的江山也就完了。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听了孟子的话,学生们都佩服不已。

哲理点拨:“天时”在今天看来应当是历史潮流或机遇,“地利”指的是 地理优势,“人和”指的是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这三者缺一不 可。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曹刿论战的哲理故事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 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 厮杀的样子。

果然,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 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说:“主公且稍安勿躁,时机未到。” 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 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 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只见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 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 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 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观察着泥地上齐军的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 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 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 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其将领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 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 迹象,所以才下令追击,一举击溃。” 哲理点拨: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弱点,然后再采取致命一击。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纵横家苏秦的故事:命随人变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曾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挂六国相印。他在 年轻时就已经是一个雄辩之士,并经常周游列国求仕,但却一直不为人所赏识。

在贫困潦倒之际,他无奈只好返回家乡。他的嫂嫂见到他一副神色枯 槁的样子,便对他说:“做普通百姓或去经商,都可以赚到钱来糊口,可你呢终 日游荡,无所事事,难怪落到今天这般地步。” 一顿奚落之后,他嫂嫂也不下厨给他做饭吃。

苏秦受到自家嫂嫂的如此冷眼相看,更加发奋学习,后来终于出人头 地,衣锦还乡。

哲理点拨:人不能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时运 和命运只能困住凡夫俗子,却困不住适时而变、积极进取的人。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