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英语短文

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英语短文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19-10-15 07:46:26 点击:

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二语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使 用第二语言以书面形式来表达意义的能力,而表达意义最关 键的要素是连贯性。

然而在高中英语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写作的准确性和结构”等方面。对于 如何提高篇章的连贯性,并没有作出系统地、有效地指导。

因而学生的作文在连贯性方面依然十分薄弱。鉴于此,本文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与连贯理论,从语篇的角度提出如 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衔接手段。

1引言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将重心放在修改学 生的语法错误上,因此学生的语法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与此同时,学生的语篇能力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 视,很多学生虽然能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却往往面临“语 义不连贯”,“缺乏条理”,“结构松散”等问题。而这些 问题正是由于学生语篇能力的缺失所导致的,尤其是写作的 连贯性意识差,无法合理地运用衔接手段,最终导致作文成 为一般散沙。2衔接理论与衔接手段 篇章是一个语义完整的单位。在这个单位中,所有的语 言部分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保证这种相互关联的是衔接与连 贯。(冯晓虎 2004:75)。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 是否具有语篇性—而语篇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语篇之所 以成为语篇不在于它的语法性(grammaticality),而在于 它的语篇性(textuality)。语篇具有语篇特征(texture), 一个连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同时必须符合语义,语 用和认知原则,句子和句子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与 句的排列必须符合逻辑。

Halliday & Hason(1976)在《英语的衔接》中指出:
语篇的生成依赖于语言成分的连续性,而语言成分之间又具 有相互解释的功能。语言成分的连续性是语篇中通过某一手 段把结构和意义上能相互解释的成分构成一体的连续网络。

Van Dijk (1977)对衔接和连贯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研究了实现连贯的条件,并提出了经典的宏观结构理论。de 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在讨论语篇特征 (Textuality)的标准时,把连贯性作为最重要的语篇特征 之一,并讨论了连贯性与其他语篇特征的关系。

程晓棠(2005)把连贯研究置于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中,从语言的三个纯理论功能的角度探 讨连贯的本质、表现以及实现手段,并提出了一个新的语篇 连贯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语篇连贯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 概念连贯(ideational coherence)、人际连贯 (interpersonal coherence)和篇章连贯(textual coherence)。其中每个方面又体现在若干更为具体的连贯 特征。

以上研究都提到了语篇与连贯性之间的关系,连贯是由 语篇的深层结构的决定的,同时又由表层结构的衔接来体现。

衔接是以显性的语言成分出现在语篇表层,因此合理运用衔 接手段是实现篇章连贯的必要条件。衔接手段主要包括语法 手段和词汇手段。其中语法手段主要包括“指称”、“替代” 和“连接词”;
词汇手段主要包括“重复”、“同义或近义 词”、“上下义关系”、“概括词”和“搭配”。

3衔接手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实际运用 笔者从本校高三“四校联考”(湛江一中、茂名一中、 阳江一中和肇庆中学)英语写作样本中随机抽取三份,作文 分数分别为13分,18分和21分。考虑到作文总分为25分,这 三份样本分别代表了“不及格”、“及格”和“良好”学生 的写作情况。

为了有效分析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实际运用衔接手段的情况,笔者会将重点放在分析学生具体运用衔 接手段上,对于其它语法错误方面的问题不做考虑。

本次写作的话题是关于“中秋节”(the Mid-autumn Day),其中写作要点包括:什么时候过中秋节?为什么过 中秋节?怎样庆祝中秋节?从写作的要点来看,三者之间是 紧密联系的。写作要点从宏观层面给学生提供了篇章衔接的 框架,学生需要按照这个框架去组织语言,并以此为指导, 通过合理运用衔接手段,实现句子与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与段 落之间的连贯。

首先以13分的作文为例,该生在作文中运用了“it”(It is celebrated on August 15th of lunar calendar every year)和“they”(They can enjoy the food they make and appreciate the moon at night)两种人称代词,在衔接手 段方面属于语法手段。除此之外,文章没有出现更多样化的 衔接手段。在要点二和要点三的过度句时,该生运用了一个 短语作为衔接手段:As for us, we shall eat moon cakes with our family members. 此处的衔接明显属于误用,因 为根据要点三的写作要求,主题应该围绕“中秋节的庆祝活 动”。因此作为衔接成分,应该以“活动”为主题词,正确 的写法应该是“As for the activities”这样才能保证要 点二和要点三的顺利过渡。正是由于该生缺乏篇章意识,才导致在衔接手段运用时出现误用。

其次以18分的作文为例,该生在作文中除了运用了“it” 和“they”等语法衔接手段外,还运用了短语“as you know”, “what’s more”以及“非限制性定语从句(The Mid-autumn Festival, which is celebrated on August 15th of lunar calendar)等词汇衔接手段来实现句子内部的连贯。虽然和 13分的学生相比,该生在衔接手段的运用方面相对较为丰富。

然而,该生的衔接意识依然停留在“句子”层面。篇章意识 的缺乏导致段落与段落(即要点与要点之间)的衔接过去简 单。该生在要点一和要点二(We celebrate the festival in order to get united with our family)以及要点二和要 点三(We now usually eat moon cakes and enjoy teas) 的衔接手段上,均以人称代词“We”作为衔接手段。该生同 样缺乏篇章意识,才导致在段落的衔接手段运用时过于机械 化。

最后以21分的作文为例,该生在作文既运用了“it”和 “they”等语法衔接手段外,还运用了短语“as you know”, “what’s more”,“In addition to”,“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等词汇衔接手段来实现句子内部的连 贯。虽然该生和前面两位学生相比,衔接手段明显要丰富多 样。然而,该生在段落的衔接方面,依然由于缺乏篇章意识 而导致误用衔接词。在要点二和要点三的衔接手段上,该生用的是短语“What’s more”(What’s more, we Chinese have various ways to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该短语应该是用于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层面,而要点二和要点 三的分别属于不同的主题,因此属于误用。

4衔接手段的应用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发 通过分析高三学生的作文,可以发现高中学生在衔接手 段的运用方面存在“单一”、“模式化”甚至“误用”等问 题。而这种问题的出现正是由于语篇意识的缺乏所导致。为 了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语篇意识,让他们学会合理地运 用衔接手段,我们在今后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
4.1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淡化学生的语法错 误,相反,应鼓励学生树立写作的“全局观”即篇章意识。

学生在以“表达意义为主的写作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必然 会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部意义之间的联系。

4.2系统地学习语篇连贯知识。语篇不是一个语法单位, 而是一个语义单位。它是一些由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 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连接而成。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就 会摈弃以“句子”为核心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段落”甚至“篇章”为核心的写作理念。

4.3根据连贯理论分析写作样本。程晓棠(2002)以系 统功能语法中关于主位结构理论基础,分析了学生英语作文 在衔接和连贯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作文中连接成分使用错 误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对词语的意义把握偏差导致错用;

二是学生主观上想尽量多用连接词语,以加强句际衔接,但 结果是连接词语过分堆积,造成多余,不仅不能增强任何句 法和语义方面的衔接力,反而往往会增加冗余信息,甚至使 句际语义联系在逻辑上造成混乱。教师通过具体的作文样本 分析,就会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衔接手段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会进一步提升语篇连贯意识。

4.4注意母语负迁移对写作中词汇衔接的影响。母语迁 移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于二语学习所产 生的影响(Ellis, 1997)。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学习者在学 习过程中出现不同层次的语言错误,此时,母语对于二语学 习产生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对于词汇衔 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同现,最明显的是词语的搭配。

Halliday指出,“许多词项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具有 语篇衔接力,这样的衔接叫做搭配性衔接。”(Halliday & Hasan, 1976)因此搭配关系指的是词语共现的倾向。英文 中的搭配关系衔接比汉语中多。因为汉语属于意合语言,注重的是语义上的一致,所以汉语写作中只要能准确地表达语 义,就不必去拘泥于形式上是否使用了表示搭配的关系词;

而英语要强调语义上的逻辑关系,因此就要求在语言形式上 使用大量的表示搭配关系的词把上下文衔接起来,实现文本 层面上的凝聚。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与汉语的 衔接手段进行对比,使学生明晰两者的差别。同时,把英汉 互译、回译作为克服负迁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程晓棠,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连贯研究.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程晓棠,从主位结构看英语作文的衔接与连贯[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0. [4]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 篇章的框架. 北京: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5]de Beaugrande, R. & W. Dressler, Introduction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1981. [6]Ellis, R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7]Halliday, M.A.K. & Hason, R.,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6. [8]van Dijik. T. A., Text and Context. London:
Longman. 197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