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创新创业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创新创业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1-20 08:20:06 点击: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 摘要:物联网技术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已得到了飞 速发展,其被视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专业,也是国家“十二五” 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专业。本论文以获得“全国优秀社团”、 “山东省优秀科技社团”称号的物联星空社团为载体,创新 性的提出了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以赛促教、研学 相长”教育模式。本论文在专业建设、社团管理、校企合作、 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系统性研究了实施思路与解决 办法,并积极开展相关实践,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物联网技术;
社团管理 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以 赛促教、研学相长”教育模式。物联网技术 (InternetofThings)是将信息和物理实体实现整合和互联 的新兴网络技术,它综合使用通信、RFID、嵌入式、传感器、 高性能计算等关键技术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连接起来, 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是信息技术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整合与综合应用[1][2]。物联网专业是国家新兴 战略性专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专业。物 联网在智能制造、工业监测、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环境保 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等多个领域 有广泛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将使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走到 世界的前列。物联网专业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无线传感网 络为延伸,注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研发,突出传感网技术与物联网应用融合的特色,着力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素质复合型 信息网络人才。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 强的物联网工程设计、实施、应用与技术支持和服务技能, 能够从事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维修与技术服务、物联网系统 集成及网关产品配置推广、物联网系统管理等工作,做到基 础知识与前沿技术、理论方法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物联网技 术专业是各类职业学院正在加紧建设的热门学科,在常规教 学模式上存在着一定雷同性,在建设水平与学科发展层次上, 略显不足。

一物联网技术专业现行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 能力的培养 在现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依据所选用的教材,制定教 学大纲、教学周历,开展教学过程[3]。由于课程中枯燥的 理论知识偏多,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教 师通过ppt进行讲授,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和 视频进行演示,例如围绕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通信工 程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力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但收效甚微,学生难以将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思考 与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实验、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智能仪器仪表类实验,由于各个实验相 对独立,且均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实验的 作用,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另外,在以往的实验中,学生 虽进入实验室,但不能独立的对设备进行操作,对实验的兴趣不高。同时,对于课程的考察方式为闭卷考试,期末总成 绩由20%的平日成绩和80%的考试成绩组成,这样使得学生过 分重视考试重点,而忽略了对课程主线的整体把握。

二以物联网方向的科技社团为载体打造学生创新创业 体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课程特点及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本 论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以赛促 教、研学相长”教育模式。通过以赛促教挖掘培养专业特长 学生,学研相长,以校企合作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物 联网科技创新计划,构建高水平学生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社 团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学生创业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创新创 业开展模式进行了详细研究,着力打造适合于职业学院创新 创业教育模式[4]。同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提升 物联网技术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打造特色专业与优势 专业。

(一)以企业管理水平要求科技社团建设及管理 建设一个具有物联网专业特色的科技社团组织,是一项 经过实践验证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物联网社团建设 对于相关社团成员的日常要求和管理是非常高的,为了保证 社团的高水平管理,按照企业管理的模式建设社团管理制度, 财务、设备管理制度及例会制度。物联网社团骨干成员每周 四下午必须要开例会,而且每次都有专职人员做会议记录, 会议的内容要求非常务实,会议内容为:每个人介绍本人所负责的社团日常管理工作完成情况、本人在所在技术方向的 学习情况和进度、相应项目组汇报所承担项目的完成情况, 必要情况下增加技术及项目实现讲解环节,之后是社长及指 导老师点评。社团档案的管理也非常严格,按照要求将社团 中有重要贡献的同学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其专业特长、相关 获奖、社团贡献等,让学生感受到在社团中的重要地位,并 且可以激励后继的社团成员。还有就是要记录每一个社团成 员的获奖成果包括证书,以及每次进行技术服务等重要活动 的照片及文档。

(二)以赛促教挖掘培养专业特长学生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特长,物联网专业设置了软件、硬 件两个专业方向,并为每个专业方向单片机、嵌入式、.Net 开发等课程整理了近百个练习项目及相关学习视频,包括项 目内容,设计方案,电路图,程序代码等。这些资源以项目 分组的模式,吸引学生自主选择并参与其中,能够很好的起 到引导学生入门的作用。学生的培养与特长挖掘是本着海尔 公司的一句企业文化来具体做的,即“我们专注于赛马,而 不是相马”――你说你强我们不是听你说的多好,我们要看 你拿出成绩,这样才能让社团成员充分进步。专业教师鼓励 和带领社团成员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技能大赛,以赛练兵, 在每个专业方向并培养了技术骨干多名。同时还成功推荐学 生就业,社团成员在企业成为了出色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 师、软件开发工程师、单片机开发工程师。(三)学研相长,以校企合作项目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为了全面促进参与人员的工作积 极性、创新性,提出了“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合作入股的 方式,极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在项目确立的过程中,依靠成 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保证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同时,在校 企合作立项论证过程中,创新性的加入了物联网技术领域的 知识产权保护调研工作。事实证明,通过加入国家发明专利 的前期调研,校企合作项目在产权保护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收 获,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超过15项,并已经顺利 通过预审,进入公示期。以“基于物联网与GIS技术的智能 农业管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为例,项目成果在农业管 理领域的智能化水平处于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具备向其他 领域覆盖渗透的扩展能力,市场前景极为广泛。项目研发过 程也积累了大量的创新性指导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与推广 能力。

(四)以物联网科技创新计划,构建高水平学生科研团 队建设 物联网技术专业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学生 科研团队,组织学生参加物联网相关的科研项目,并对已经 有研究基础的同学进行指导鼓励他们申报物联网科研创新 计划,在实际的项目中锻炼学生,让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同学 能够实现自己的想法。让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同学建立科研 团队,很大程度上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提升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技术专长的同学。科研团队按照学期为单位参加企业技 术服务,同时,教师积极为学生联系企业一线的开发及技术 服务等项目,增加学生对企业规则的了解,并且可以锻炼学 生实际动手能力。经过努力,科研团队累计承接过横向课题 的项目数项,企业网络综合布线项目多个,企业宣传册设计 一项等。

(五)提升社团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学生创业能力 物联星空社团成员参加多次企业技术服务,我们积极为 学生联系企业一线的开发包括技术服务等项目,增加学生对 企业规则的了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创业能力,社团重视学 生科研项目成果的孵化,致力于将成果应用到校园服务,促 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社团成员研发的“新生报到系统”, 累计服务学生近1.6万人次。系统从版本V1.0到V3.0日渐完 善,已经成为一个成熟型的服务平台,社团以该系统申报了 软件著作权,并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授权社团成员多次参加企 业技术服务,服务于企业一线的技术服务项目,累计承接了 科研院所的多个项目,并根据前期成果成功开展创业活动, 孵化学生科技企业一个,并获得学校的场地及政策扶持。

三结论 在以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过程 中,物联星空社团作为实践载体,累计获得“全国优秀社团” 称号三次、“山东省优秀科技社团”称号一次,青岛开发区 “优秀社团干部”称号两次,社团成员申报国家软件著作权两项,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奖60余次,并向众多高 新技术企业输送了多名出色的技术工程师,孵化出科技类创 业公司一个,并获得场地及政策扶持。以其“以赛促教、研 学相长”的构建模式,清晰的软硬件专业方向、独特的管理 模式、企业级的社团文化、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水平、诸多的 科研项目经验、丰富的大赛经历、可喜的各级荣誉、以及诸 多优秀毕业生案例,为学院科技型社团建设提供了大量经验, 这是在“校政企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培养学生创新 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及实践进行了一次有 意义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凯,高凡,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渔业管理 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6,29(5):33-34. [2]GaoShan,FanDehui,JiangKai.Designofintelligentagr iculturalmanagementsystembasedonInternetofthingstec hnology[J].AdvancedMaterialsReaserch,2014,1008-1009 . [3]高凡,林国英,姜凯,等。当代注塑模具设计课程 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88-88. [4]马丽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学模式改进 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10(29):174-17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