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代理合同 > 视角差异 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

视角差异 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

来源:代理合同 时间:2019-11-19 10:09:23 点击:

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

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 摘要:中西方艺术间存在着差异,又有一定的融合之处,由于文化环 境不同以及社会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存在差异。中国藝术审美习惯于综合, 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惯于分析,加强中西方艺术差异性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艺术 文化的发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对造成中西方艺术 歌曲审美间差异的原因,做以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中西方艺术;
歌曲;
审美;
差异;
音乐美学 基于音乐美学角度,富有的思想与价值的歌曲,不仅是高雅艺术,也 是富有美学韵味的艺术。不同国家由于文化特征的差异,其歌曲艺术的表现形式 也不同,但表达情感是共通点。中西方音乐美学在思想内涵、演唱方法、思维模 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相同点 1.1重视创作形式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在创作形式方面存在着共同点,均重视改编民歌。

西方艺术歌曲是基于本国民歌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艺术歌曲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 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民族音乐的研究,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发展。在 民歌创作方面,西方以美声唱法为主,譬如《我的太阳》《友谊地久天长》等, 这些作品被广泛的流传。而我国本身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歌 演唱的形式较多,以民歌为主题的代表作包括《玛依拉》《在银色月光下》等, 是基于民歌进行改编的。

1.2重视织体调性的创作技巧 中西方艺术歌曲重视伴奏织体的创作技巧,因为伴奏织不仅能够使得 歌曲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同时能够烘托歌曲的气氛,展现和声的优美之处。西方 艺术歌曲多以浪漫的旋律为主,发挥伴奏织体与调性的作用,使得歌曲的艺术情 感更加的浓郁,代表作包括《菩提树》与《魔王》等。与此同时,中国的歌曲创 作者也重视旋律伴奏的创作,多采用民族调性的织体,进行歌曲写作,极具本民 族特色,代表作包括《茉莉花》与《教我如何不想他》等。

2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差异分析2.1美学思想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歌曲的美学思想存 在差异。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最早起源于西周,受礼乐思 想的影响较深。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影响较深,观点迥异的 音乐美学思想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 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思想的制约,使其处于保守发展状态。

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西方音乐美学在中世纪时期, 受宗教思想的禁锢,在近文明时期-20世纪期初,才得以发展。音乐成为专业学 科,是以“五线谱”的出现与应用为标志,伴随新美学思想的出现,使得西方音乐 艺术得以快速发展,西方美学思想呈现批判创新的发展态度,重视联系具体作品, 以解决作品中的审美问题。

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作曲家们的音乐视角与审美情感。

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作比较:这两首歌曲均是将玫瑰 花作为创作素材,其中《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以“淞沪会战”为创作背景,歌曲 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采用小提琴与钢琴作为伴奏,旋律以淡雅宁静为 主,弥漫着忧郁的情绪,而作品《野玫瑰》是歌德根据德国的一首民谣改编的, 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旋律较为明亮简洁,内透着欢快活泼。

2.2歌曲演绎方法上的差异 歌曲的演绎方法最能体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不同的演绎方式与方法, 则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西方艺术歌曲多为美声唱法,注重胸腔共鸣发声, 采取科学的发声方式,演唱时追求感情细腻,声音较为宏大,并利用声音来描绘 作品的意境。美声唱法咬字较为靠后,需要演唱者做到气息流畅,咬字圆润,善 于运用声音的穿透力,来展现歌曲作品的欢快情绪。中国艺术唱法融合了美声唱 法与戏曲唱法、民歌唱法等,歌词咬字的位置相对靠前,利用喉咙的上下移动, 来调整歌曲的声音,注重淡雅,追求高洁的艺术意境,这与我国民族歌曲的审美 相符,譬如:作品《玫瑰三愿》的演绎,注重旋律强弱的变化,歌曲的整体速度 较慢,演唱者不仅要表现出女性柔情的一面,还需要确保音色统一。

2.3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国音乐作品审美观念注重感性思维,不受固定思维观念的拘束,属于非逻辑性思维。中国歌曲作品讲究意境美,歌曲 追求的深远意境,能够给人遐想的空间,使个人的思想情感能够得以升华。而西 方音乐审美思维方式则重视科学与逻辑思维,在20世纪前,由于西方在包括心理 学、数学、生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思维方式,也朝向科学与逻辑思 维方向发展。在创作作品时,创作者重视调式和声的合理布局,以及伴奏织体技 巧的使用,其作品多崇尚理性思维,歌曲结构鲜明,且技法细致,多数艺术歌曲 作品中,大胆采用了调式和声。

第二,以歌曲作品为例分析。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 瑰》为例做对比分析:作品《玫瑰三愿》采取单二部曲式结构,共分为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使用的是E大调,这部分的旋律优美,但略一丝伤感,主要对绽放 的玫瑰其绚丽多彩的形象进行刻画,而另一部分,采用关系小调#c,进行调性调 整,旋律逐渐增强,将歌曲推向高潮来描述玫瑰花,同时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期许,使得歌曲耐人回味。而舒伯特的《野玫瑰》是采用调试和声,在转调与变 和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作品共由三段歌词组成,采用的是G大调,歌曲旋律 悠扬,富有逻辑性,歌曲将前4小节,作为创作主题动机,贯穿于歌曲的全部, 其曲调明亮且流畅,同时,使用临时升降记号来转换调性,旋律多采用四度与六 度跳进,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旋律较为简洁。至于歌曲的间奏与尾奏,多使用顿音 与装饰音,作为写作手法,营造活泼的气氛。

2.4创作方式上的差异 就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而言,中西方音乐审美艺术存在差异。中国音 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集体性与一体性,多数作品不是作曲家的个人行为,而是 凝聚了多人的共同创作思想,作曲家还需身兼作品歌唱者或演奏者的双重或多重 角色,与此同时,作品演奏或者歌唱过程具有即兴性。然而西方音乐作品创作具 有个体性,其一度与二度创作是分离的。而且西方歌曲作品主要是作曲家的个体 劳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作曲家不需要兼顾演奏家的职能,只需完成乐谱 创作即可;
再则,中国音乐作品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创作妙趣,作品较为含蓄 与婉转,而西方音乐作品则带有浓烈的宗教气息与道教色彩,作品表现形式较为 固定,作品具有神圣感。西方后期作品更多融合了生活气息,使得作品的表达更 加直白与强烈。

本文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对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做以了简要的论 述,试图强调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主要表现在美学思想差异、歌曲演绎方法 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创作方式差异等方面,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趣味的区别。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