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黄色新闻的兴衰利弊与必然性论文(共3篇)】什么是必然性

【黄色新闻的兴衰利弊与必然性论文(共3篇)】什么是必然性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1-23 07:46:10 点击:

黄色新闻的兴衰利弊与必然性论文(共3篇)

黄色新闻的兴衰利弊与必然性论文(共3篇) 第1篇:美国“黄色新闻”兴衰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期美国新闻界出现的一股新闻思潮,它是大众 化报纸为了适应激烈市场竞争而迎合社会低层读者的情趣,专门刊登犯罪、凶杀、 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的新闻和漫面,并以极度夸张及捏造之势来渲 染新闻事件,以达到耸人听闻、扩大销售数量的一种新闻样式。美国新闻学者埃 默里评价,这种新闻是专门为了取悦读者的“一种没有灵魂的新闻”。

美国的黄色新闻浪潮,到1900年达到顶峰。据统计,当时美国三分之 一的大都市报刊都是黄色报纸。而其中最典型的、最著名的黄色报纸是约瑟夫· 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报》和威廉·郝斯特创办的《纽约新闻报》。两家报纸 掀起的黄色新闻浪潮不仅席卷美国,而且蔓延世界,法国、英国、日本以及其他 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黄色新闻。时至今日。黄色新闻浪潮虽已潮平浪静,但其 余波仍然荡漾。

一、美国黄色新闻兴盛的原因 探讨美国黄色新闻的兴盛,不能只谈论报业自身的演进规律,还要结 合美国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的原因。首先。西方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为黄色新 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1789年,美国颁布《人权法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保障美国公民的言论与新闻出版自由。在这一大法庇护下,美国新闻传播领域诞 生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思想日渐成为美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思想指南和法律规范。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即要求不受任何约 束的采访权、报道权和发表权,这一理论思想为美国的黄色新闻提供了滋生的土 壤。

其次,资本主义自由化市场竞争推动了美同新闻业走向恶性竞争。19 世纪末,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下,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商品化 现象严重泛滥,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商品,新闻当然也不例外。同别种商品一样, 谁家报纸能生产出最适合大多数人阅读需求的新闻,谁就能获取高额利润。于是。

报纸开始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战争、死亡等新闻,以迎合美国社会广大下层民众的阅读口味。

再者,美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为黄色新闻提供了读者群体。从19世纪下 半叶开始,美国大力普及国民教育,中小学教育及高等教育开始获得显著发展。

在人口集中的众多美国城市中,即使穷苦的下层人民与外来移民都有机会接触到 各种档次的初级教育。据记载,到1900年,普通美国人一生中平均受教育已达5 年。这些刚刚能够识文断字的大量美国社会下层民众就成了城市低俗新闻刊物的 主要读者群体。再加上19世纪末,排铸机、速印技术、铸版术、彩色印刷、电动 铸字机、照相排版术等陆续发明并应用,使报纸在制作印刷及排版技术方面也发 生了一次变革,从而为黄色新闻的采集传递提供了技术保障。

新闻编辑业务方面的改进。一是注重刊登通俗的社会新闻。19世纪下 半叶,在工业革命影响下,美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消费、消遣、娱乐、休 闲等越来越成为美国城市家庭生活的一种模式。一天劳累后的读者吃完并不丰盛 的晚餐,抽着烟斗,坐在安乐椅中,一份报纸在手,轻松娱乐一下。已成为美国 城市小家庭的一个普遍生活场景。在潜在的读者市场及金钱魔力的驱使下,新闻 报道的各个领域被富有进取心的美国报人打开了。在那个时代最合大多数美国读 者口味的是那些内容粗俗、满足猎奇心理的社会新闻,尤其以色情、凶杀、暴力、 战争、灾祸、逸闻趣事等新闻为甚。当时纽约著名的两家大报《纽约世界报》和 《纽约新闻报》便争相依靠刊登大量的两性、犯罪、殴斗、灾祸、凶杀、暴力等 新闻来吸引广大读者,为此,两家报纸不仅赚取了高额的利润,而且在19世纪末, 发行量都突破了百万份大关。二是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图片。继摄影术发明后的半 个世纪,1886年,美国人夫斯又发明了新的照相制版技术。利用这项新发明,印 刷工人可以把图片直接复制在专用轮转印刷机的滚筒上印刷。这一技术推广应用 后,纽约各报开始大量刊登各种图片,如政治漫画、犯罪新闻现场图解、火灾及 灾难的素描、人物画像及种种捕图等。由于丰富多彩的插图照片容易产生强烈的 感官刺激效果,特别适合那个时代美国移民粗俗的精神状态和猎奇的欣赏趣味。

于是,纽约各报除了在文字内容上竞相追求轰动性和刺激性外,在新闻图片的使 用上,一家比一家多。一张比一张醒目刺激。

二、美国黄色新闻存在的问题 关于黄色新闻的评价,美国新闻学者埃默里说:“黄色新闻从最坏情 况来讲,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它不仅没起到社会领袖的作用,反而为犯 罪和暴行开脱。”因为黄色新闻在报道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为了吸引读者,扩大报纸销售量,19世纪 末期,美同大众报纸十分注重运用强烈刺激感官的浅层次手法,夸大报道耸人听 闻的色情、暴力、战争、犯罪和天灾人祸等新闻,为此,报纸的版面常常充斥着 照片、犯罪、死亡、女人等话题。如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后,第一天出刊 的头版新闻就是:“暴风雨过后死人无数”、“是新娘但不是妻子”、“华尔街的恐 怖”、“血的洗礼”等。为此《纽约世界报》的头版曾有“血腥的头版”之称。而美 国“黄色新闻大王”威廉·郝斯特则自诩他的记者侦探队可同任何城市的刑警队媲 美,其追求耸人听闻的程度正如他向全体员工宣告的那样:“他要让世界为之发 惊、发愕、发呆,要让读者看过新闻后,能够发出‘哎呀’一声尖叫。”正是在这样 的新闻理念指引下,最终触发了美国黄色新闻的狂潮恶浪,即郝斯特利用报纸煽 风点火、推波助澜,挑起了1898年美西战争的事端。而郝斯特的那封著名回电:
“哈瓦纳。雷明顿,请留在古巴。你提供图片,我提供战争。”则作为黄色新闻的 罪证流传至今。关于这场战争。美国新闻学者埃默里评价说,美国战争期间狂热 的社会舆论与战争心态,是由《纽约新闻报》、《纽约世界报》、《纽约先驱报》 等报刊的报道及社论一手造成的。

滥用新闻图片。19世纪,摄影术和图片制版及印刷技术先后问世,这 既促成了美国报业的大发展。也为美国黄色报纸滥用新闻图片提供了技术条件。

普利策和郝斯特在各自创办的报纸上,一方面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来满 足广大中下层读者,另一方面大量刊登大幅的犯罪、色情照片及灾难新闻素描等。

如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为招揽读者就常常在报纸的头版刊登跳呼啦圈的舞 女:而郝斯特的《纽约新闻报》则常常刊登犯罪新闻图解,如:在一期报纸的头 版刊登一名女囚坐在电椅上被处死的瞬间惊耸照片及一起谋杀碎尸案中用来包 裹尸体碎块的油布照片。在此风气影响下,美国其他报纸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黄 色新闻的污染,如创刊于1924年的《纽约镜报》竟然把“报纸销量建筑在女人的 大腿上”视为报纸的获胜法宝。

三、对当代中国大众报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黄色新闻历史的研究,笔者认为从具体办报技巧来讲,如 大字号的标题在具体时间、具体适宜的环境中使用有着妙不可言的作用;
人情味 的写作风格、短小机智的特写文章、全方位的新闻报道面和对独家新闻的追求, 这对于我们当今的报业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但就办报思想而言,对于黄色新闻 应该持否定态度,因为大众化新闻的倾向并不一定全是低级的、败坏的,大众化 报纸在发展过程中,只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可避免报纸走向“黄色化”:一是要坚决杜绝假新闻及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一定 要保证第一手新闻资料的真实性,防止夸大其词;
二是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 职业道德教育,筑牢过滤“假货”、“黄货”的防线,最大限度地减少假新闻及耸人 听闻新闻的出笼:三是要慎用新闻图片。因为图片在当代报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所以,新闻编辑在选择新闻图片时,要对色情、凶杀、犯罪、女性等这类新 闻照片的使用持谨慎态度,始终以新闻媒体自身信誉为目标,坚决抵制滥用新闻 图片。

作者:蒋文姬 第2篇:黄色新闻的利弊 一、什么是“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或称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 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 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二、“黄色新闻”有关人物 普利策,全名:约瑟夫·普利策(JosephPulitzer,1847年4月10日—1919 年10月29日,享年72岁),匈牙利裔美国人。美国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1878 年,创办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报纸—《圣路易快邮报》,1882年收购《纽约世界 报》,奠定了美国报纸各项专栏等模式,1884年创办《星期日世界报》,刊登的 “黄孩子”是世界第一个彩色漫画,成为黄色报纸的起源,1887年创办《世界晚报》。

因此普利策是“黄色新闻”的始祖。

赫斯特,全名:威廉·兰道夫·赫斯特(WilliamRandolphHearst,1863 年4月29日—1951年8月14日,享年88岁),美国人。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美 国报业大王、企业家: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收购《纽约 日报》(原为普利策哥哥创办的《新闻晨报》,被收购后更名为《纽约日报》)。

三、“黄色新闻”的产生(黄色新闻大战) 黄色新闻的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 主人公“黄孩子”(Yellowkid)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当时赫斯特与普利策进行商业博弈,互相抢夺报业市场,因此赫斯特 的算盘先打在了普利策1884年创办的《星期日世界报》头上,他利用《旧金山考 察报》在《纽约世界报》大厦租用的办公室,一天之内高价挖走《星期日世界报》 所有员工,包括连环画“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使得《星期日世界报》全 体员工跳槽至赫斯特门下。普利策打算用更高的价格将他们重新请回到《星期日 世界报》进行正常工作,但赫斯特随之给出更高的价钱将《星期日世界报》全体 员工重新挖走,最终获得成功,将普利策的全部骨干挖走。赫斯特还请来在旧金 山的旧部部员,包括钱柏林和麦克尤恩等人,用同样的手段挖走达纳《太阳报》 的名记者朱利安·拉尔夫、理查德·哈定·戴维斯和爱德华·汤森。赫斯特通过一系 列相同的手法,虽斥巨资,但挖来了相当一部分的报业精英和签约名作者,使得 他的报业实力大大增强,对竞争对手造成了极大地损伤。

虽然普利策失去了很多精挑细选的精英部员,但他没有放弃反击,而 是展开了他对赫斯特的攻势。普利策先将赫斯特及其部属赶出《纽约世界报》大 厦,收回办公室;
然后向法院控告《纽约日报》侵犯《纽约世界报》版权;
最后, 普利策雇用一名画家乔治·B·卢克斯(GeorgeB.Luks)主持《星期日世界报》的“黄 孩子”专栏。因此纽约便上演了一场空前的报业战争。

普利策和赫斯特两人为争夺读者资源,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 展开一场有关“黄孩子”的系列竞赛:两家报业竞相刊登黄孩子大幅广告,两报报 业推销员到处张贴黄孩子的招贴画,戏院里上演了黄孩子的歌剧。在这一时期内, 普利策和赫斯特的“黄孩子”铺天盖地近乎覆盖了整个纽约。

不久之后,普利策对《纽约世界报》在美西战争中的煽情做法深表后 悔,备感内心谴责,并退出黄色新闻大战。但赫斯特并没有停止黄色新闻的运用, 反而将“黄色新闻”用得更加淋漓尽致。1901年,赫斯特因支持落选总统的共和党 领袖布莱恩,公然在《新闻报》上煽动刺杀总统麦金莱;
同年9月,麦金莱遇刺 身亡,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这份《新闻报》。赫斯特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 责,《新闻报》销量大跌。1906年,赫斯特不得不解散《新闻报》,创办《美国 人报》。

就随着《新闻报》的退出,黄色新闻开始逐渐衰落。风格庄重的报纸 如《纽约时报》等则迅速崛起,成为美国的主流大报。同时,新闻专业化产生了 分工,小型报开始逐渐形成独立流派,而“黄色新闻”便是其中的一种流派。

由上可知,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是以耸人听闻和极其煽情的内容著称: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 为基础;
在操作层面上,注重流言蜚语、丑闻、犯罪、灾难、性等问题的报道, 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四、“黄色新闻”的有利方面 (一)黄色新闻使严肃报纸与大众报纸有较明显区别 “黄色新闻”的受众目标非常明确的其受众定位非常明确,新闻报道观 念较之正当报纸和严肃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报纸的娱乐性、趣味性以及强烈 的煽情性,迎合了底层读者的阅读口味,是大众媒介娱乐型功能的一种预演和初 步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黄色新闻”在新闻业务上的改革进一步活跃了报纸的 版面,增加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增加读者群体的技术,挖掘潜在的读者,扩 大报纸业的发展,这一点为现代报纸所承袭。观念较之政党报纸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反映传媒—“讲述故事”的功能 因“黄色新闻”善用极度夸张、煽情、富感染力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 染新闻事件,所以“黄色新闻”符合好故事的所有条件,如“黄色新闻”的经典作品 《玛塔·海丽被枪决》〔国际新闻社巴黎1917年10月19日电〕,着重于人物动作、 人物心理、人物服装和气氛的描写,具有很强的故事叙述性。

(三)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避开报到新闻事件的角度和编辑方式,无论是“正常新闻”还”是“黄色 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记录新闻事件。因为“黄色新闻”注重的是细节描写、 气氛的渲染、夸张情形和捏造部分细节,所以“黄色新闻”虽不能完全正确地记录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起因、事件发生的过程、高潮和结果,但却能反映当时存在即 合理的社会现实, 五、“黄色新闻”的弊端 (一)报道新闻失真 “黄色新闻”经常用煽动性的词语以及捏造事件细节来吸引读者,使用 大字号煽动性标题、捏造访谈记录和新闻报道,采用易于引起歧异的标题和版式、 因此煽动性的词语、捏造事件细节、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凭空制造新闻事件,违反了新闻界“真实性”的原则,使报道失真,使事件被以讹传 讹,不仅背离了长久以来新闻界的道德准线,将社会公平置之度外,还损害了读 者的内心,使部分读者产生了思想上的错误偏转和造成了心灵上的扭曲。

(二)降低民众对政治经济的关注度 “黄色新闻”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方式进行宣传,注重流言蜚语、 丑闻、犯罪、灾难、性等问题的报道,这转移了普通民众对切身的政治、经济斗 争的注意力,削弱了他们对统治阶级压迫剥削的斗争意志;
而报道的内容流于肤 浅,减少了民众对于新闻事件的思考能力,标榜同情“受压迫者”,煽动民众的社 会运动(例如美西战争的产生、爆发于发展)。

综上所述,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任何事情存在即合理,“黄色新 闻”纵有其弊端,但也有其优点。我国现代报纸大量使用“黄色新闻”的写作手法 来报道新闻,在记录了真实事件的同时,并没有捏造事件细节、在报道中添加过 份的煽情性词语,特别是在报道大规模自然灾害的时候,报道往往胡会带有“黄 色新闻”的痕迹。因此,“黄色新闻”不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它应该是全面的、多 角度的。

作者:陈籽建 第3篇:从5W模式视角看黄色新闻出现的必然性 一、黄色新闻的由来 19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黄色新闻源于19世纪末两位著名的报人 约瑟夫·普利策和伦道夫·赫斯特之间的竞争。

1878年,普利策买下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他又合并了当 地的《邮报》,并改名为《邮讯报》,以煽情主义的报道手法大获成功。1883 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他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同时又采用煽情主 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因此《世界报》取得了巨大成功。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另一位著名报人赫斯特也进军纽约报业市场, 他于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每年亏损巨大的《纽约日报》,更名为《纽约新 闻报》,从此开始了同普利策《世界报》的激烈竞争。1889年,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 画组。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其中最成 功的案例就是理查德·奥特考尔描绘的《霍根小巷》漫画,描绘的是以霍根小巷 为背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廉租公寓里的故事。这个“黄孩子”便成为纽约 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世界报》赢得了不少读者。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赫斯特不惜重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 的全班人马,漫画家奥特考尔也跳槽来到了赫斯特的门下,为其画黄孩子漫画。

普利策为此另雇著名画家拉克斯到《世界报》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他同时向 法庭控告赫斯特侵犯版权,由此为争夺“黄孩子”版权的趣闻成了街头巷议的话题, 再加上两家报纸都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来渲染充满刺激性的新闻,人们便把这种新 闻同“黄孩子”漫画联系在一起,称它为黄色新闻。

二、用“5W模式”评析黄色新闻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 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 成了著名的“5W模式”,即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 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下面,我们 将通过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的分析,对黄色新闻予以解读。

1、传播者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把关人控制着传播内容。和冠欣 认为“控制分析包括两大项:一是控制主体即‘谁’,二是控制手段即‘说什么’。”[1] 每一家报纸都有自己的新闻框架,决定着报社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给受众,其中把 关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色新闻的内容主要包括犯罪、丑闻、色情等方面, 它的新闻框架决定了它选择这种方式来吸引读者,招徕顾客。黄色新闻的标题使 用大号字体进行强调和渲染,并经常选用夸张夺目的新闻图片,并刊登讽刺漫画 和肤浅的文章。像《世界报》和《新闻报》这样的大众报刊,选择低俗、刺激性 的新闻来吸引读者是由其把关人决定的,也是由报纸的编辑方针决定的。

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一书中,对黄色新闻作了这样评价:“黄 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 却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 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最糟糕的是,黄色新闻不仅起不到有效的领导作用,反而为罪恶、性 和暴力开脱。”确实,作为把关人,黄色新闻记者选择这类具有低俗新闻虽然迎 合了一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但却辜负了其作为大众传播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 使得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沦丧了。

2、传播内容 黄色新闻的主要表现手段包括:“一是使用大号字煽动性标题,对不 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二是滥用图片,有时是伪照片。三是用种种欺骗手 法迷惑读者。四是刊登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五是对被压迫者、弱者、 失败者表示虚伪同情,并倡导一些社会运动,反对平民所遭受的欺辱。”[2]黄色 新闻在煽情主义的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离婚、性的问题等,同时强调灾害 和体育新闻的报道。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开始出版定期的连环 画组。1893年彩色印刷机的配备使得这种报纸连环画的出版成为可能。其中最成 功的案例就是理查德·奥特考尔描绘的《霍根小巷》漫画。普利策大量刊登犯罪 新闻,源于他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思想。他认为煽情主义可以吸引读者,读者基 础扩大了,报纸的各项社会运动也就有了支持者。煽情新闻只是一种手段,社论 才是目的。他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的资产阶级“改 良家”。

3、受众研究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受众在黄色新闻面前就像射击场里应声而倒的 靶子,黄色新闻对受众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对美西战争的宣 传和鼓动中,黄色新闻显示出了它强大的舆论造势能力从而对社会大众进行了控 制和操纵。在美西战争打响之前,普利策和赫斯特就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宣传 和报道,为美国民众描绘西班牙殖民者对古巴人民的残酷统治,以及古巴人民奋 起反抗的英勇作为,以激起美国民众的愤怒和正义感;
“缅因号”的沉没,在没有 任何证据的前提下被美国黄色新闻断言是西班牙人所为。事件发生后第三天, 《纽约日报》用通栏标题写道:“全国战争狂热”,敦促政府立即开战。1898年4 月29日,美国总统麦金莱果然正式向西班牙宣战。

黄色新闻利用舆论的特点,通过煽动性的文字和刺激性的图片激发美 国民众对西班牙统治的不满,努力让“开战”看起来是多数人的合意,这种意见环 境带来的压力便形成了沉默的螺旋,造成反对战争的声音处于劣势,支持战争的 行为变得更加强大,反对的声音因此更加沉默。三、结语 黄色新闻源自于赫斯特和普利策的竞争,多年来因为其使用极度夸张 的手法来渲染新闻,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新闻而被人们诟病。虽 然黄色新闻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不能忽略它所诞生的年代背景,在 某种程度上来说黄色新闻是应运而生。1893年经济大萧条时期,报纸为吸引读者, 通俗化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所以报纸使用更大的标题、煽情的故事和图片以 及颜色的渲染使得报纸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能不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19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纽约是一个移民城市,许多移民不识字,或不懂英语,《世界 报》报道生动活泼,使用更加简洁、有趣的词汇,介绍了大多数移民都该了解的 英语词汇,同时该报对漫画、插图和标题格式的自由运用也都适应那些英语不熟 练读者的需要。再加上对新闻自由思想的推崇,黄色新闻记者被赋予更宽更广的 权利,当时的美国民众在思想上也更加开放,可以接受内涵丰富的新闻,因此黄 色新闻的广泛传播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作者;
王雪琪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