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出售合同 > 【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模式取向

【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模式取向

来源:出售合同 时间:2019-11-20 08:29:06 点击:

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摘要:立足于实践视角培养卓越教师,是我国当前师范 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总方向。陇南师专小学教育专业基于 “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体现在六个方面:确立人 才培养目标;
建立政府、大学、小学协同培养新机制;
整合 优化师资队伍;
探索全程实践课程体系;
变革教学模式方 法;
改革考核评价标准。

关键词:实践取向;
卓越小学教师;
师范生;
培养模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精英人才的培养 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而在各领域精英人才的培养中,卓越 小学教师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一、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背景 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为了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 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各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人才, 2010年教育部启动在部分高校实施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 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四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计划项目。

2014年12月,陇南师专成为全国20所承担“卓越小学教师培 养改革项目”的院校之一。陇南师专具有80年的师范教育办 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师范教育办学经验,多年来,为陇南 及周边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

在“秉承师范传统,服务农村教育”的办学理念下,如何培养出具有浓烈的小学教育情怀、知识丰富、能力突出,能够 胜任当前小学各学科教学需求的卓越小学教师成为了我校 小学教育专业新的历史使命。按照《辞海》的解释,卓越指 “优秀突出”。按照《教育辞典》的解释,教师是指“学校 里承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培养 学生思想品德任务的人员。”“卓越小学教师”就是优秀突 出的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石中英认为,卓越教 师心中要有爱、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1]。柳海民、谢桂新 认为,卓越教师的理想规格:“一是专业精神朴实高尚;
二 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三是专业能力卓著出色。”[2]虽然 各位研究者对卓越教师的理解见仁见智,但他们对卓越教师 的界定有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卓越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 养;
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知识素养;
要有过硬的教 育教学技能等。综上所述,结合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我们认为卓越小学教师是指具有浓郁的小学教育情怀、 知识丰厚全面、教育教学技能突出、自我更新意识较强、能 胜任农村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能引领小学教师群体专 业迅速成长的小学教师。

二、“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内涵及价值 (一)“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内涵 “实践”的概念是源于哲学领域的,指人类的一切自觉 行为。“取向”是人们在具体的行为前所采取的对事物的态 度和倾向性。“实践取向”是指在小学教师培养中以“实践”为导向,注重教师职业的实践性特征,充分发挥当地实践基 地的各种资源在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 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2016年2号)强调,“举办教师 教育的院校要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如何让师 范生具有浓郁的小学教育情怀、丰厚全面的多学科知识、扎 实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除了科学、合理、开设相关理论课 程以外,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教育 现实问题、主动关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政策法规、学 习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初步建构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教育智慧。

“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就是对师范生在校学习的 全过程中始终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大学课堂、小学课堂 的实践活动,为养成学生的教育情怀,提升学生的从教技能 服务。

(二)“实践取向”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价值 1.有助于师范生养成专业情意师范生的专业情意是指 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与追求,具体体现为专业理想、专业 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等[3]。学生专业情意的培养, 重点应该放在“养”上。“现代教师发展理论认为,教师发 展不仅是理性的成长,而且还包含着情感的丰富与深化”[4]。

由于教师地位在社会行业的排名中还处于较低的位置,导致 很多师范生对这一职业存在盲目的否定,甚至厌恶。“实践 取向”的培养方式让优秀小学校长或教师走进大学讲坛讲述 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经验;
让师范生有机会深入小学,直面一线优秀的教师,了解他们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教学 成果,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做好一个小学老师也能够实现自 我的人生价值,从而憧憬自己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在 全程实践中,学生将逐渐对教师职业产生一种认同感,获得 一种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性。2.有助于师范生形成丰富 的教育实践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是典型的教师 教育类必修课程,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 规律,了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熟悉学科教学 的一般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价值性。但是,单纯的理论知识难 免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实践取向”的培养方式不 仅在课堂上挖掘学生已有的教育经验,而且让他们深入小学 课堂,参与小学开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 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了教育实践性知识。3.有助于师范生 提升专业技能我们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可以看做是一 门艺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体现在作为教师职业的人应该 具备的能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执行力。“实践取向”的培 养方式注重学生的三笔字、普通话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各 项特长,使他们能说会道、能唱会画。通过学生的见习、助 教、试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锻炼,学生的从教技能得到 大幅度的提高。4.有助于师范生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是反 思性实践者,如果教师不对自我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那就 是教书匠,只能成为“经师”而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师”。

“实践取向”的培养方式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收集分析相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各个实践性教育环节中,不断凝练出有 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调研、查阅文献,最后成为毕业论文 的第一手素材。

三、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落实于学校层面的对于未来人才规格的预 期设想,由于培养目标会贯穿于整个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中, 成为检测培养工作成败的标准,所以它是教师培养的出发点 和最后的归宿,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就成为重中之重 的环节。结合2015年我国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吸 取我校八十年办学的历史经验、考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基 础教育的需要等要素,我们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借助于学生 “见习―助教―试做―研习―实习(顶岗实习、支教实习) 的全程实践形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 能力全面,具有较强实践反思意识与较强教育科研、教育心 理和教育技术能力的能够胜任农村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 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二)建立政府、高校、小学协同培养新机制 我们认为,“卓越教师的造就是多主体、多因素合力的 结果”[5],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 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以提高实 践能力为重点、吸纳中小学全程参与培养过程、形成高校与 中小学(U―S)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6]。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充分利用当地的实践基地资源,建立了高校、 地方政府、小学协同培养机制。逐步形成“高校主导+地方 政府协助+基地学校配合”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中小 学教师+大学专业教师”双向沟通指导方式,培养适应当前 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当地农村小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三)整合优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培养 的效果,想要培养出实用性的“准教师”,那执教者必须是 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要有理论高度,还要有实践经 验的教师团队。为了整体优化师资队伍,我们建立了教师教 育师资队伍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由高校教师和小学教师组成。

相关学科的高校教师除了执教于大学课堂,他们还要在小学 承担相应的课程;
我们聘请小学教师、教研机构人员到高校 担任兼职教师,从事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这种深度的 合作方式使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 合。

(四)探索全程实践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课程方案,一个科 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该专业良性发展的前提。我校结合 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当地实践基地的现实,逐渐探索出一套全 程实践课程体系。我们的实践类课程主要体现在全程教育实 践和综合实践上。全程教育实践体现在大一第二学期见习两 周、大二第一学期助教两周、大二第二学期试做四周、大三 第一学期实习18周、大三第二学期毕业论文设计四周。综合实践是指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公益 活动、名师讲坛、经典阅读等活动。

(五)变革教学模式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 已有的教育经验作为课程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充 分展现自我,不断完善实践性知识;
组织大量的角色教育, 让学生在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建构实践性知识;
进行案例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聆听教育故事中发展实践性知识。总之,这 种凸显实践性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使课堂教学变得生 动有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评价标准 建立了“十项技能训练”及“十项能力考核标准”,这 十项技能分别是教师口语表达、三笔字、少儿歌曲演唱与伴 奏、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课件设计、班级管理、小学教育 问题研究与反思、儿童舞蹈编排、队列队形与口令、教学简 笔画。这十项技能考核分布在三年的双学期举行。学生能力 考核是学院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有组织安排、有实施方案、 有评价标准、有奖励机制的。在特定情况下,我们还将能力 考核工作和学生汇报演出活动结合进行,能力考核是学生的 的必修课程,学生必须过关。总之,新的时代呼唤更多卓越 教师脱颖而出,“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是 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是对我国未来教师 职业将成为让社会羡慕职业的正确引领与回应。参考文献:
[1]石中英.成为一名卓越的教师[J].中国教师, 2008(12):5-6. [2]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 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21. [3]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9. [4]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J].教育研究,2007(5):29-34. [5]刘益春.协同创新培养卓越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 2012(23):15-16.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 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04-21(0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