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承包合同 >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的构建方式|什么是自组织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的构建方式|什么是自组织

来源:承包合同 时间:2019-10-13 07:52:45 点击: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的构建方式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的构建方式 0 引言 围绕师生共建科研团队这个中心,建立“开放式”团队 运行机制,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性, 已成为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从组织进化的角度将组织分为 自组织和他组织[1],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自组织” 的定义[2];
而对于布鲁斯·塔克曼提出的团队生命周期的 五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 期[3],其恰好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有序程度逐渐提高, 最终达到有序结构的过程。所以针对本科生,本文从自组织 理论视角下探索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及其今后 的发展方向。

1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特征及现状 1.1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主要特征 ⑴ 共同的学科研究目标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组织行为学的权威人士斯蒂芬 ·P·罗宾斯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 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4]。而师生共建型科 研团队,能更好地满足学科方向一致,研究目标明确,协调 合作融洽等特点,在实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行“开 放式”运行机制,借助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前瞻性深 的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

⑵ 知识与技能融合互补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学生加入教师的科 研团队,从团队的构建模式来看,教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 博的阅历,而学生更具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加之,教师 和学生之间彼此熟悉,关系融洽,益于协调,又有共同的科 研目标,通过对相同学科方向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深入研究, 达到相互互补的群体优势。

⑶ 学生知识的成长周期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存在成长的周期性。学生 自进校以来,随着学期年限的不断增加,所学知识的广博和 深入程度也经历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接触、高效直至成 熟的成长过程,这恰与团队的成长生命周期是相辅相成的。

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借助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反促进自己的 课堂学习,同时,通过渐进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推 动科技项目的深入研究,以此往复,直至达到双向成熟阶段。

1.2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着重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部分学校已开始加大对学生参与科技 相关活动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创业基 金等项目。但与博士、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真正加入教师的 科研团队,形成一个正式的群体,还是为数不多的;
所以, 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就是基于这种发展状况而提出的。2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建设过程 2.1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自创生过程 在没有特定外力干预的前提下,假设让对某个教师的某 个科研项目感兴趣的所有学生群集于一个环境下,让他们彼 此之间相互依存、竞争、合作、既竞争又合作、互动学习, 逐渐形成最初的弱连接团体。但是,在整个团队的组建过程 中,必须保持团队的开放性,具体是指原群体中的个体本身 可以发生新的变化,转变成新个体;
另外,原群体中的个体 也可以和该群体以外的个体进行相互学习,再与原群体中的 其他个体一起接受环境的选择。简言之,就是通过开放性从 环境中获得负熵来抵消群体内部产生的正熵。该科研团队经 过内外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一个运行稳定的有 机系统。

2.2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自生长过程 早期的系统理论家阿希贝提出自组织的两种含义:一是 组织从无到有;
二是组织的从差到好[5]。现实生活中,任 何一个科研团队从组建开始,都要经历一个自我成长、自我 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

首先,学生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掌握的知识也更全面、 更系统,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随研究的深入不断增强, 团队内部的这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会产生整体的涌现性, 形成“1+1>2”的效应。

其次,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要将正反馈和负反馈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其中,正反馈是指团队 建设过程中通过自我激励由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而负反馈是 指团队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通过自我抑制暂停生长的行为。

最后,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建设应远离平衡态。因为该 团队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的是群体成员的创造性,只有在不断 地打破旧模式,稳定新模式的动态变化中,才能保障科研成 果的顺利完成。

2.3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自适应过程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外部环 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充分发挥团队群体成 员之间、成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合理竞争和协同合作,及时 进行自我调整,形成稳定且有序的互动交换,维持团队对内、 外环境的自适应性。否则,一旦这种“有序”被打破,可能 整个团队面临被迫解体的危险。

3 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今后建设发展方向 在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 实际问题存在,如学校支持力度不大,把学生的学习环节主 要局限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对于本科生从科研角度培 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不够;
另外,本科生参与科学 研究的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深入,导致自身研 究素质不高、兴趣不浓。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从管 理机制和开放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将来的建设方向。

3.1 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组织管理机制主要从 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学校角度,应给予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政策方 面的支持,鼓励这种团队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包括科研 经费、硬件设施、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学校不仅 要了解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成长生命周期,还要在整个团 队成长过程中做到全程监管、宏观管理。

第二,从团队角度,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中每个成员自 身本就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抑 制的意识很强,因此,在团队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应更注重自 我管理。通过明确团队成员之间合理的分工,增强团队成员 的多样性,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联性,经过合理的竞争和 选择,使整个科研团队趋于成熟和稳定。

3.2 增强科研团队的开放性 为了不断提升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就应远 离平衡态,增强开放性。满足平衡状态下单纯的线性相互作 用是不可能产生整体涌现性的,只有以创新思维为根本,通 过科研团队成员之间、成员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足够开放, 才能从环境中不断地得到负熵,当得到的负熵大于自身增加 的熵时,才能保证自组织逐步走向有序和完善。同时,整体 涌现性的产生才能更有利地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更好地完 成科研项目和解决学术瓶颈。

4 结束语建设师生共建型科研团队是我国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这种新型的团队建设模式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 生获得的同方向学科知识和技能,以科研项目为纽带,通过 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非线性相关 作用产生整体整体涌现性,借助科研团队自身的建设、成长 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整个团队建设过程中,不仅 锻炼了学生的科研素养,竞争和协调意识,更为其今后步入 社会的团队协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下 师生共建科研团队的研究可以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 和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提供实际的参考依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Hermann Haken. Advanced Synergetics— Instability Hierarchies of Self-Organizing Systems and Device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1983. [2] 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 版社,2000. [3] 金辉,钱焱,邵俊.团队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研究进 展[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6.7:194-196 [4]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桂永浩.医学双语教学的 发展、模式及策略[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5]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6] 苏娜,陈士俊.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科研团队成长机 制研究[J].科技管 理研究,2009.2:231-23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