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看,尽管近几年来在课程建设方面作 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与工商管理教育蓬勃发展的现实相比,还存 在着不少问题。
1.现行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单一,结构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人 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一般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造成了 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使得学生既不能很好理解管理学的内涵,又不 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近几年来,在现有课程中更加强调培养“宽口径、厚 基础、重创新、强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是非常 必要的,但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弱化了对管理学骨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的学习,使 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
2.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工商管理类的教学需要实践的感悟,因 此管理类课程有一显著特点,即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但是在目前的工商 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的现象。一方面, 由于教材等诸多因素,教师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有一定距离,或者与实践结合不紧, 以至难以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学了一大堆理论、方法,却缺乏 运用它们的机会和能力,造成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碰到实际问题,往 往束手无策。
3.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脱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院校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 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比较典型的 课程有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工商管 理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此外,目前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教材都是 舶来品,即使是国内编写的,从理论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诚然, 我们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的、有益的理论和经验,但是中国与外国的社会历史文 化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很大差距,用传统的经济理论已很难解释中国当前 的经济现象,用一种固定的管理模式更难套用中国的客观实际。
4.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国民 经济各部门的管理人才,其教育必须体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的宗旨。
然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并非如此,程度不同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 工作能力的实践环节受到轻视和排挤,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也仅仅流于形 式。其结果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在人才市场上 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体现有组织、系统性、高起点、立意 新、整体性的特点,遵循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 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的要求,在课程体系设 计时遵循四个原则。
前瞻性原则。课程设置的前膾性就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未来的 社会需求应具有预测功能,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所设置的课程要能满足21世纪 工商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谁能准确把握社会政治经 济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编制、实施与评价方面的巨大潜力,谁 就有机会从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崭新课程 体系。
强化基础原則。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拓宽专业口 径,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强化三 个层面的基础:首先是支架性基础课程,如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和行为科学等;
其次是管理学的基本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等;再次是素质型基础课程,如法律、 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等方面的课程。
柔性化原则。柔性化原则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在主要课程设计、内容选 取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和多样化。柔性化决定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色。首先课程设置要有弹性,要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便 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要使课程体系具备适应社会需要随 时动态调整的功能。
市场导向原则。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课程 设计、内容选取等方面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实际的要求。市场导向原则要 求高校应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确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 质。
三、改进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议 1.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的优化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世界管理教育的发展趋 势,借鉴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成功做法,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 应确立知识、能力和人格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并按照系统的思 想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化设计,明确应涉及的学科群及学科子类,并进一步 细化为应开设的相关课程,最S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及开设的先后次序。
2科学配置理论课程结构体系,搭建能力素质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质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可设置“四层次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具体包 括..(1)通适教育课程。即公共基础课程,由学校统一开设。这部分课程,如思想 品德修养、哲学、法律基础、大学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为必修课, 其他如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美术、艺术等课程,宜设立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完一定的学分即可。(2)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即 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以便为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便于学生综 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工商管理专业的核 心课程。即必修课,是对工商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的规格要求,也是工商管理专业 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4)职业迁移模块选修课程。职业迁移模块选修课 程是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配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具体有旅游管理 模块课程、市场营销模块课程、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模块课程、金融模块课 程、国际商务模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课程等。
理论教学体系的设置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双学位和辅修专业等课程为依托,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选修课程,则以反映学科前沿的课程和学术讲座 为主,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训练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3.将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层 次、特色化、全方位、立体化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各高校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构建起多层 次、特色化、全方位、立体化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基 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的课程体系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实 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创业教学环节的教学环节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 教学的教学方式结合,充分保障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
4.压缩、精选专业必修课,增大选修课范围,增择课程的应用性与针 对性 为实施素质教育,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可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髙等院校课程设置先进经验,压缩必修课,增大选修课范围。通过 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适度放开专业方向选择权等措施,优化学生知识、 能力结构,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双 学位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创造条 件。
5.注重实验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过程必须突出实践性,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 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 面也有助于学校培养合格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将实 验教学及实践教学纳人整个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在课内实践方面,一 是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 己见,激发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举办工商企业现实问题系列讲座,聘请 知名度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经理等介绍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 实问题;三是在相关的课程中设立实验教学项目,开设专门的实战性课程,这一 新型的教学方法将为学员营造更加接近实际的商业环境,使其能在现实与理论的互动中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社会实践方面,一是社会调查,可事先由经验丰富的老师确定调研 目标和计划,然后让学生深人到工商企业进行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并能够 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二是专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工商企业的实际管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