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护士总结 > 【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集成融合思考】融合思维

【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集成融合思考】融合思维

来源:护士总结 时间:2019-10-24 07:58:17 点击:

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集成融合思考

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集成融合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的集成融合趋势,正对应日见迫蹙的大学 生就业形势。有鉴于此,本文特拈出新兴的创意产业,以此 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口与重要抓手。文章重点论述前景看 好的创意产业为创业教育提供的良好机遇;
着重指出创意产 业与创新教育的契合相关之处。对高校教育引入创意产业产 生的问题,也作出前瞻性的思考与回应。

摘 要:
创意产业;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集成融合 一、新一轮就业压力下创新创业教育的集成融合趋 向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理念创新源自海外,中国高 校倡导有年。这是对十七大确立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促 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发展新战略的积极实施;
也是因应知 识经济大潮,促使个体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在美国金 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今日,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更增一 重时代紧迫性,因为——近年来滚雪球般累积的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达到了历史新高。

步入新世纪,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 业困难与时俱增。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 了社会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 者。[1]虽经努力,2009年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与往年持平, [2]但毕业生人数与大学生失业人数这两项都刷新了国内记录。大学生就业问题积压积重既久,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 实体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就业问题深层次考量着大学院校的 教学质量,对高校教育成果发出了红色警报。

正是有见于此,近年来中国高校积极营建就业文化, 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引入中国始于 20世纪后期,[3]但其理论跃进则要到21世纪。伴随大学生 就业难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发 生现实的转向:一是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集成融合研 究;
[4]二是紧密联系当前的就业难题。由此,“以创新促 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逻辑链环环紧扣、步步深入。[5] 综览相关论文,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目前多停留于概 念厘析、理念倡导的思考层面,新兴产业内容尚未进入论列。

本文不揣浅陋,愿将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联,进行初 步的集成融合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理应捕捉产业发展新的增 长点,藉以推动高校调整教学活动,为社会培育相关人才, 这样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使学生拥有美好的就业前 景,进而优化高校的就业文化,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形 成良性互动。

二、勃兴的创意产业为创业教育带来崭新的发展契 机 创意产业,是20世纪末、新世纪初的新生事物。澳 大利亚1994年推出以建立“创意之国”为目标的文化政策, 1997年引起英国的关注,在派员赴澳考察后,英国建立了“创意产业促进组”。[6]P3同年,新建的布莱尔政府又成立了 “创意产业工作组”。翌年11月,该工作组提交《创意产业 路径文件》,[7]P38对创意产业作出明确界定,并设定了13 个产业门类[8]P23,标志着创意产业的兴起。

“创意产业”诞生后,迅速风靡世界。2004年,中 国理论界发起“创意中国行动”,实现了创意产业在中国的 产业自觉。[7]P57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 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8]P41“文化创意产业”的 提法,表明中国政府已将创意产业放在文化创新的高度进行 总体布局。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对创意产业进行政策倾斜,从 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加以全面扶持。

创意产业在中国的远景看好,当无疑义。就切近而 言,中国创意产业还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世界金融危机 在导致全球经济下挫的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大好的 发展时机。经济危机时代,社会心灵尤其渴望梳理与慰抚, 文化创意产业正可满足远较以往炽烈的社会精神需求。文化 韩流在20世纪末的崛起,适逢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这绝不是 时间的偶合,而是韩国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文化战略抉择。

此案例颇具说服力。

其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为中国创意产 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论是主题 的确定、展区的设计,还是会徽、吉祥物的推出,以及宣传战略与管理模式,都需要创意产业的加盟。据报道,2010年 上海世博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极大,单是多媒体设计人才缺 口就高达8万多人。[9]这从一个侧面提示了2010年上海世博 会为中国创意产业创造的难得机遇。

创意产业美好的远景近况,呼唤高等院校的支持与 加盟,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创意产业为大学生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创意产 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其 自身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作为高端产业,创意产 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福音。近年北京创意产业发展迅猛, 成为服务业中仅次于金融业的北京新兴支柱产业,[10]创造 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这并不仅限北京一地,中国经济发达 地区莫不如此。

2、创意产业为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创业途径。创意产 业的勃兴,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实现“农业经济—工业经济— 知识经济”的三级跳发展后,开始向创意经济迈进。创意经 济,说到底,是“知本经济”。一般而言,创意产业对资金 的需求量相对较少,鼓励大学生创业,投身创意产业不失为 一条可行之路。

3、创意产业急需高校提供人才的培训基地。在加强 对大学生创意创业教育的同时,高校还理应开发出对社会上 的创意产业人员进行“充电”培训的功能。创意产业突飞猛 进,创意从业人员在经历一阶段市场操练后,会产生“回炉修炼”的强烈意愿。能否满足这一需求,是社会对高校功能 的考验,也是高校就业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4、高校创意园为创业教育搭建实践新平台。高校理 应跻身创意产业领域,成为行业先锋。这方面,上海师范大 学美术学院设计工厂堪为表率。该美院将上海面包厂旧址设 计改造成为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和设计创意产业人才培育基 地。[11]高校型创意产业的发展,极有利于校园创业,营建 积极、健康、向上的就业文化。

三、创意产业对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积极意义 不仅因为就业压力的助推,更重要的是,创意产业 在深层次上与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有诸多的契合。创新教育, 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 格等创新素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教育活动,[3]属于 教育学范畴,而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二者相异显而易见。

但质而言之,创意产业可与创新教育联通无限。二者主要异 同有三:
1、核心内容二者源点一致。创新即创意,创意也就 是创新,二者表述虽然不同,但内涵方面基本可以划等号。

创新教育旨在通过系统教育活动,激发以致增强学生的创新 本领。创意产业则重在以创新创造为出发点,将其付诸产业 化生产。在创新创意方面,创新教育与创意产业并无轩轾, 二者有着共同的源点核心。

2、创意产业是对创新的延续。有别于创新教育以催化创新思维为旨归,创新思维之于创意产业只是起点,它必 须将其进行产业化运作,以推向市场为目标。易言之,创新 教育与创意产业可说是首尾相接,创意产业是对创新教育的 接力,是创新思维的延续,是对创新思维的物化,并以将其 商品化的方式来实现创意产业的最终价值。

3、创新教育可为产业发生器。创新教育实现了对传 统教育以传承知识为主的突破,转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旨归。

尽管创意产业并非因创新教育而起,但创新教育在高校教学 的推行,确为创意产业输入大批的创意人才,极有利于该产 业的持续发展。高校创意园的成功案例,更说明创新教育可 为创意产业的发生器。

以创意产业为抓手,充实提高大学院校的创新教育, 还具两大优势:一是创意产业涉及多学科,对高校全面推进 创新教育具有相当的适用性。二是借助创意产业有利于创新 教育的成果化,助推学生尽快为社会所认可。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必须辨正的错误倾向 高校教学引入创意产业内容,势在必行。当前,有 必要对于高校教育引入创意产业内容后可能产生的问题,作 出前瞻性思考。

1、创意产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尚待时日。目前, 创意经济在中国经济发达城市风起云涌,创意产业区园如雨 后春笋,创意从业人员逐年俱增。但客观而言,创意产业在 我国GDP总量的占有率还是相当有限,其对当地经济与就业率的推动相对滞后,[10]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之效。因此,高 校在经略创意产业之际,切忌挟带急功近利之想。

2、高校创意人才与创意产业需求存有差距。广告、 设计、传播、动漫等专业在中国高校设立有年,但是毕业生 专业能力欠佳,缺乏实践经验,形成创意产业需求与高校创 意人才的巨大落差,尤其是高端创意人才严重匮乏。高端创 意人才,应当是具备“A+B+C”能力(A=Art,艺术;
B=Business, 商业;
C=Computer,计算机)的高端创意人才与领军人物, 这为高校创新教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3、高校究竟如何教育培养创意人才至为关键。规范 化、制度化、应试化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社会需求的创意人 才,现有的师资力量能否胜任创新创意教学也有问题。为今 之计,高等院校必须正视现实,修正不足,注重从全社会乃 至海内外物色人才,组建创意师资队伍,不仅传授以创意产 业的专门知识,更要注重创新才能、市场知识,以及创业精 神的培育。

在积极作为的同时,对以下错误言行必须有所辨正:一 是防止学习的过度功利化,由此废弃对知识的系统掌握。高 校教学引入创意产业内容内含一定的功利性,但若将学习过 度的功利化,势必影响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片面的实用主义 学习观不利于健全知识结构的形成,即便是短期内有所斩获, 从长远来看,发展是缺乏后劲的。有志于创意产业者,尤其 不应忽略对多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二是切忌“一创搏天下”的简单思维,应辅之以创 业磨炼。坊间流传的创意产业宣介书籍颇有将此产业发展简 单化的倾向,总是突出创意的来之不易,而将创意推向产业 化的过程虚化处理。事实上,创意产业不仅仅是“一创搏天 下”,其产业化的进程同样充满艰辛、变数以及成败参半。

因此,在推行创意创新教育的同时,加强创业教育也是必修 课。

三是推行创意产业的教育但并非是以此为唯一的职 业归宿。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可能引发以创意 产业为择业目标的误解。其实不然,正如创业教育并不以每 个大学生成功创业为衡量标准,而是重在创新意识与创业精 神的培养,创意产业的教育也不要求大学生以此为唯一的职 业归宿。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希望大学毕业生具 备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12]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福音,作 为教育载体的创意产业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王振岩、吴友石. 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的研究[J]. 社科纵横,2008,8. [2] 新华社. 前七个月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七成,大 学生就业签约率与往年持平[N]. 解放日报,2009,8-26(2). [3] 吴泽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 南昌工 程学院学报,2007,5. [4] 李时椿、刘冠. 关于创业与创新的内涵、比较与集成融合研究[J]. 经济管理,2007,16. [5] 刘敢新、李华. 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分析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 何增强、花建. 创意都市——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 之路[C].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7年. [7]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C]. 北 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C]. 北 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9] 钮译. 多媒体产业出现井喷行业协会急孵创意“灵 魂”[N]. 文汇报,2007,7-26(10). [10] 吉玲. 文化创意产业能提供多少就业机会[J]. 新 前程,2009,2. [11]第一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设计工厂[EB OL].http://www.scic.gov.cn/show/park_01_14.htm, 2009/9/2. [12] 郑纯、凌辉剑. 加强就业文化建设提升就业竞争 力[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