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护士总结 >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 感人创业故事案例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 感人创业故事案例

来源:护士总结 时间:2019-08-03 15:37:58 点击: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 每个人都可能跌入低估,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达到多高的顶峰, 而是看他跌落谷底时候有多大反弹力,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最感人 的创业故事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1 51岁,任玉溪卷烟厂厂长;70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 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4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 8000吨,利 润超过3000万元。王石评论称,“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 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企业家太需要一个“励志故事”了 10月底,“褚橙”首次进京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远在美国的王石在微 博上留言:“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 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这条微博被转发了近4000条、评论超过1000条。随后,徐小平、梁冬、 杨锦麟、龚文祥、白云峰、龚曙光、何力、老狼等各界精英人士纷纷写下微博, 表达对褚时健的“敬佩与支持”。

围绕“褚橙”背后的“励志故事”,胡海卿认为,境遇不同的企业家们会 有不同的感悟,“正在困境中的,可能是一种感受;那些放弃实业、挣快钱的,是 另一种感觉。”他更希望这些企业家顾客能从褚时健那里明白:人生的波折是一种 常态,而企业家精神则是可以坚持的。

实实在在种橙子 今年10月,胡海卿和同事拜访褚时健。

昔日的“烟王”已是地道农民模样:头发花白,微驼着背,白色的圆领 衫松松垮垮,上面还沾有泥土。不过,讲到橙子,褚时健立即来了精神,“思路 变得很清晰,一点不像一位八十五岁的人。” 褚时健领着胡海卿来到占地2400亩的果园,眼前是一条不必迂回往复就可走遍整个橙园的小路。

用褚时健的话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不走回头路”。

2002年保外就医后,众多烟草企业高薪请褚时健出山当顾问,他一一 拒绝。

这个时候,褚时健一手创出的“红塔山”品牌价值达到460亿元,连续7 年排位中国烟草业第一品牌。此后10年,烟草行业更像是一部“利润机器”。2010 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简称“中烟”)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超高档的天价烟,支撑 了中国烟草的千亿利润。

巨额利润之下,中烟除了和神华合作,一只脚伸进煤炭行业外,还踏 进了房地产业。2012年,在兴业银行的增发新股认购书上,又出现了中烟的名字。

哪是热门行业,中烟的钱就往哪投。这样的“财富路径”,和褚时健二 次创业选择果品种植业,风格截然不一样。

2002年,褚时健投身冰糖橙这个行业时,云南的冰糖橙市场已经饱和。

但当他吃到来自澳洲的进口橙子时,就想创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时健的人说,这 就和当年他看到国外的着名香烟品牌万宝路时的反应一样,一个劲儿地想要创造 中国自己的高档香烟品牌。

“褚时健二次创业,进入冰糖橙这样一个市场几近饱和的行业,就是 想要证明在体制外也能成功。”胡海卿说,橙子的利润和烟草没法比,褚时健选 择将生命最后的事情定格农业,无疑经过深思熟虑,“他是在探索一种新农业模 式。” 褚时健和妻子在橙园搭了工棚,吃住都在这里。他要在这块贫瘠的土 地上种出极品橙子,把国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难重重。橙子刚挂果时,褚时健年年都会遇到不同问题, 果树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这个没什么爱好的老人,买来书店所有关 于果树种植的书,一本一本地看。

后来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无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时健睡不着, 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经常弄到凌晨三四点,最后得出结论,一定是肥料结构不对。

这种果子褚时健不敢卖到市场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时健和技 术人员改变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来了。据悦,这种用烟梗、鸡粪 等调制的有机肥,成本虽只有200多元,效果却赶得上1000元的化肥。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1左右,这 样的口感最适合中国人的习惯。”褚时健说。

“他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型企业家。”胡海卿评价说,褚时健学习能力强, 对技术要求严苛,实实在在提高产品品质,扎扎实实做东西,这都体现了一个企 业家的实业精神,“做企业就是要很实在,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虚拟幻觉的 企业家,走的根本是两条路子。” 实际上,这位企业家的形象非常“土”。经常戴着草帽,穿着拖鞋。然 而,当褚时健讲起为了寻找水源,一天爬几个山头时,正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的 胡海卿,被这位80多岁老人的吃苦劲儿打动,觉得“不可思议”。

2002年,王石途经云南,专程拜访褚时健,也曾有类似感觉。

那时,王石领导的万科,已连续三年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 司”。也就在这一年,他成功登顶非洲乞利马扎罗山和北美洲的麦金利山。

而彼时,褚时健的第一拨橙子树刚种下。橙子挂果要6年,而褚时健 当时已经75岁了。

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在那一刻触动了王石,“你想象一 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 挂果是 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 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 不会像他那 样勇敢。” 中国企业丢了经营之根 去年,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托人问褚时健对上市有无兴趣, 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潜力,有意运作“褚橙”上市。

他听了连连摆手。“没这个心情跟他们玩。再悦,投资公司都要在上市后拿走股民一笔钱。我85岁了,管不了几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钱,但亏了 股民,怕别人背后指指戳戳。” 胡海卿对此并不意外。他的印象里,褚时健是个很实在的人,“就想 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褚时健言谈间,流露出对上市的反感。

胡海卿推测,褚时健习惯了种好橙子,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路径,“他 认为钱搞钱不是一个很正的道儿,不想弄个褚橙的概念,然后去圈钱。” “毕竟到了他这个年龄,钱对他已经没什么概念。”中国企业联合会研 究部冯立果博士长期关注企业界动向。他注意到,与褚时健同时代的,或紧随其 后的企业家,正在走着相反的道路,他们要么过早陨落,要么逐渐放弃实业,转 型投身房地产、金融业,追求高利润,挣快钱。

冯立果参与撰写的《2012中国500强企业报告》揭示了这一趋势。入 围中国企业500强的170多家民企中,已有40多家进入金融领域。

以服装起家的雅戈尔,如今已是实业企业进军金融投资领域的佼佼者。

2009年,雅戈尔的品牌服装业务实现净利润7.05亿元,而公司的金融投资业务净 利润已达到12.45亿元。

冯立果悦,从经济规律讲,产融结合没有错,但它会消融企业家的实 业精神。这种担忧,在他去温州调研后加剧。

一个当地企业家跟冯立果讲起自己的故事,他和夫人分别拿1000万元 投资,企业家辛辛苦苦做企业,一年养活几百工人,年底盘点利润只有几十万, 而他的夫人出去炒楼、做风投,到年底收入翻倍。这位企业家非常感慨:“这种大 反差,怎么能实心实意做企业。” 在冯立果看来,干实业的一个必需要求就是要实心实意打造一个品牌 需要很长时间,产品开发也要好多年,“不能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不 能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这位经济学博士调查发现,温州很多企业家干脆放弃实业,转向炒房 产、炒农产品、做PE。很多温州的富二代怕吃苦,有的去搞字画、古董这类投 资,有的还去考公务员。“中国经济正处于激烈变化前夜,拜金主义盛行,很多经营者不择手 段拼命赚钱,认为人格理念修炼不着边际,但事实绝非如此。”与松下幸之助齐 名的日本经营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这样警示他的中国同行。

近几年,稻盛和夫在中国非常流行,他经常被请来中国演讲,许多网 友甚至企业家都为他建立了微博群,多个地方政府甚至邀请他担任经济发展顾问。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本是率先起来反思的国家。”日本产业经济研 究专家白益民悦,稻盛和夫等日本企业家在中国宣讲的东西,一点都不神秘,大 部 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内容,他们的经营成功,恰恰说明,过去多年,“中 国企业丢了自己的经营之根”,必须重新找回来,这比请几个日本企业家帮助拓 展日本 市场更有价值。

地基如果扎扎实实 一百年房子仍然会是好的 这个“经营之根”,在冯立果看来,就是踏踏实实做实业的精神。

“做实业是挣慢钱,但却是企业家精神的完整体现;炒楼、炒股是挣快 钱,属于短期投机行为,无关企业家精神。”冯立果说,在这点上,褚时健能够 花10 年去做“褚橙”这个牌子,正是体现了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稀缺的“挣慢钱” 的精神。“他们那一辈的老企业家不怕吃苦,是实实在在做企业。” 让人担忧的是,目前流行于中国的金融、风投等“时尚行业”,只是少 数人从事并且获利的行业。而实业领域不仅是国家力量强大之本,更是庞大的人 口赖以 生存、发展的基础。事实证明,即便把资本运作玩到极致的美国,最终, 也面临“99%反对1%”的民意汹涌。在参加“占领华尔街”运动时,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 主斯蒂格利茨就直斥华尔街的金融大鳄,“这是一个扭曲的经济。” 如今,85岁的褚时健从“烟王”变身“橙王”。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 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跟他种橙的110户农民,每年可以挣3 万到8万元。

在跟褚时健去果园的路上,胡海卿注意到一个细节:每当路上出现一 辆崭新的摩托车,老人都会很欣喜地花上几分钟向胡海卿讲,这是跟他种橙子的 谁家新买的摩托车。“现在,我们可以凭借经济增长实力积累一些钱,但国家要不断增强 实力,需要实实在在地积累。就像盖一栋房子,地基如果扎扎实实,三十年、五 十年、一百年,房子仍然会是好的;但不这样的话,二十年、三十年折旧,积累 慢慢就消失掉了。” 今年,云南丽江等地纷纷邀请褚时健合作,划出2000多亩地,让他带 领当地农户种橙子。

这时,老人脸上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情。“他带动了别人致富,而且 要尽可能实实在在地看到别人挣了钱,日子过得好。”胡海卿说。

这样的笑容,也正诠释了做实业的社会价值,和一位企业家的满足感。

可是他雀中国企业家的一面镜子。

最感人的创业故事:2 徐波是湖南到广州的打工仔,张勇光是他的朋友。2002年的一天,两 个人坐在一起商量,觉得长期这样打工下去不是个出路,同时看着周围很多老乡 因为做生意,不大不小多少都发了点儿财,两个人看着有点心动,就想自己也做 点生意,但是两个人都没有多少本钱,做什么好呢想来想去,徐波说,广州有很 多的湖南人,也有很多湘菜馆,但是馆子不是所有人都下得起的。像我们这样的 打工仔不必说,一天赚几个钱还不够吃饭,哪儿有钱下饭馆有些做生意的老乡虽 然手头宽裕一些,但是偶尔下下馆子没有问题,经常下馆子的话,可能也不太容 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多数时间还是得自己在家里做饭吃。湖南人的口味比 较特殊,做饭用的原材料也比较特殊,而且湖南人比较认死理,乡土观念较重, 而广州看不到专门经营湖南土特产的商店,如果我们做这一行,说不定会有钱赚。

两个人说干就干,马上进行市场调查,果然,除了在一些大小超市有 些湖南来的零星杂货外,广州的大街小巷真的是看不见一家专门经营湖南土特产 的商店。

调查的结果让两个人大为兴奋。不久,两个人合伙投资10来万元的湖 南杂货店在广州大道南方日报社附近正式登场亮相,商店取名为“湖南味道”。两 个人虽然钱不多,但为了不让人误认为自己是随时会飞掉的“野鸡小店”,痛下决心花1万块钱请广州书画界的名家李华白题写了“湖南味道”四个字的招牌。招牌 挂出来,厚重的墨迹果然让人肃然起敬。

在徐波和张勇光的店里,处处突出的都是“湖南味道”,所售货物都是 地道湘产自不必说,连员工都是非纯正湖南人不用。走进徐波和张勇光的店里, 触耳一片“湘音”。湖南人爱嚼槟榔,不停嚼着槟榔的老板看见顾客进来,会问你 要不要也来上一颗。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曲折,徐波和张勇光的小店从第一个月就 开始赢利,如今“湖南味道”在广州的湖南老乡中不说尽人皆知也差不多了。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