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总结 > 半年总结 > 女性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学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的启示

女性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学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的启示

来源:半年总结 时间:2019-11-19 09:51:08 点击:

女性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学的启示

女性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学的启示 【摘要】女性主义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争取男女两性 在各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力,西方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产 生了诸多女性主义的流派,也促进了教育领域内的女性主义 教育思想的发展。文章对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及其影响下的教 育思想进行简单总结,并尝试从六个角度分析了对成人教育 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下促进成人 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主义;
成人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8794�v2016�w05-0008-04 女性主义,也被称为女权主义、妇女解放、性别平权主 义等,世界范围内的女权运动、女性主义发展的根本宗旨都 是为了争取实现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拥有平等 的权力。人类历史上,“人权”的概念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但人权的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包括女权。女性主 义的思想基础来源丰富,最早有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马 克思主义思想,还有种族平等运动、后现代主义思想等等, 女性主义教育思想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呈现多元 化的状态。

一、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及与之对应的女性主义教育 思想 1.女性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thefirst-wave)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 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自由”、 “平等”的口号,但是曾经参与革命、为之奋斗的女性在战 后仍未得到和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从而引发了女性主义运 动的第一次爆发,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了女性 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她们要求获得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政 治、经济等权利。具有代表性的有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vMaryWollstonecraft�w的《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 道德问题的批评》�vAVindicationoftheRightsofWoman:
WithStricturesonPoliticalandMoralSub-jects�w、泰勒 �vHarrietHardyTaylorMill�w的《妇女的选举权》 �vEnfranchisementofWomen�w、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vJohnStuartMill�w的《妇女的屈从地位》 �vTheSubjectionofWomen�w、西蒙•波夫娃 �vSimonedeBeauvoir�w《第二性》�vTheSecondSex�w等 著作。该阶段女性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 �vliberalfeminism�w,自由主义崇尚理性,认为人生来是 自由平等的,都有推理能力,在受教育后应该具有同等的理 性,因此教育应强调人性,对男女应给予同质的对待。早期 自由主义重在对“父权制”①观念的批判,“父权制”下的 教育主张男女不同角色的培养,如卢梭指出,男女性别的差 异不仅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一个完善的市民社会所需要 的;
同时,在道德培养方面也有着天然的差别,女性受母亲的影响只需要做到服从与礼节,洛克也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同 的性别应不同对待。[1]他们认为教育应依性别差异而有 所区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对“父权制”在教育主张上的 批判,指向当时的教育系统改革,着眼于“平等的机会” �vequalopportunities�w、“社会化和性别刻板印象” �vsocializationandsexstereoty-ping�w以及“性别歧视” �vsexdiscrimination�w,力争消除性别压迫、追求女性与 男性的平等教育权。他们甚至提出了实践中的具体建议,一 方面从提高社会成员的意识入手,让大家充分认识教育中存 在的性别歧视,努力避免这种不平等现象;
另一方面制定相 关的法律、政策为女性的平等受教育权提供保障。自由主义 的女性主义对于女性追求自由与机会平等,政治、经济、社 会、教育等等的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可以看成是所有女 性主义流派的出发点、起点,后来的女性主义流派以它作为 改造、修正的对象。

2.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thesecond-wave) 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是 女性主义较早阶段在英美国家妇女要求参政等运动的延伸, 它伴随着美国黑人解放运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等 民主运动而生。“个人就是政治” �vThePersonalisPolitical�w被认为是女性主义运动第二 次浪潮中被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号,它把妇女的解放与社会改 造相结合,试图从社会中寻求女性被压迫的根源。美国《平等权利修正案》�vTheEqualRightsAmendment,简称ERA�w 早在1923年就被提出,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中复兴,最终 在最后期限的1982年以三州之差未获批准,第二次女性主义 运动走向低潮。具有代表性的是女权主义者贝蒂•弗蕾丹 �vBettyFriedan�w的《女性的奥秘》 �vTheFeminineMystique�w、凯特•米利特 �vKateMillet�w的《性的政治》�vSexualPolitics�w等。

相比较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者所关注的两性机会平等,第二 次女性主义运动更加强调女性的独特性,矛头直接指向造成 女性偏见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社会结构的根本性改变,它 不仅看到了女性和男性在表面的社会分工上的不同,更加深 入到了思维的深度,不仅局限于政治层面,更扩展到了文学、 宗教、法律、哲学等多个方面。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期 间产生出了诸多流派,如激进的女性主义 �vRad-icalFeminism�w、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 义�vMarxistandSocialistFeminism�w、黑人女性主义 �vBlackFeminism�w和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 �vPsycho-analyticFeminism�w等等。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以权力、统治和等级制为特征的“父权 制”�vpatriarchy�w,在两性差别的观点上,经历了从女 性处于劣势的归因向否定男性、肯定女性的生理状态的转变 过程,强调凸显女性独特的价值,将矛头指向男性群体,并 且提出了培养女性意识的主张,认为女性应该接受针对自身的教育或者再教育。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观在 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她们是以修正激进的女性主义的姿态 出现的,两者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倾 向于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是阶级歧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可以看成是马克思女性主义和激进的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 物,把原因总结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作用造成的现实后 果,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都认定妇女受压迫是 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黑人女性主义主要是 批判种族歧视、父权制社会对黑人女性的双重压迫,以及在 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别对待。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着重研 究女性受压迫如何影响着她们的生活和性别特征,它认为女 性受压迫的根源根植于她们的灵魂―――女性独特的养育 分工,女性寻求解放需要有一种源于“内在的”和社会的革 命。这一时期的教育受到该阶段女性主义思潮多种流派的影 响,对当时的主流知识提出挑战,研究课程和教学方法中带 有女性歧视的内容,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理 论和实践的研究。尽管该阶段女性主义理论流派林林总总, 但她们的主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批判性别歧视,争取消除 两性差异。较之之前的女性主义思想,她们在理论和实践上 都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但是依然没有走出两性二元对立的思 维模式。

3.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thethird-wave)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先后步入后工业时代,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职业以服务行业为主,理论知识 占据主导地位。第三次浪潮女性主义受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 响,发展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挑战关 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vGrandTheories�w,反对对性别、 阶级、种族做宏观分析,主张局部的、区域性的、有历史特 殊性的和特殊利益性质的理论和实践;
反对传统的根深蒂固 的二元论�vDualism�w,提倡多元整合的思维模式;
反对同 一性,关注并强调性别的文化差异,呼唤关注女性内在的千 差万别的经验;
反对男性霸权对于女性的压迫,致力于建构 女性话语,发出女性的声音,主张与男性全面合作,建立和 谐的伙伴关系,在差异中追求平等,在平等中彰显个性与独 立。后现代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琳达•奥尔科夫 �vLindaAlcoff�w、埃莱娜•西苏�vHeleneCixous�w、茱 莉亚•克里斯蒂娃�vJuliaKristeva�w和露丝•伊丽加莱 �vLuceIrigaray�w等。该阶段女性主义思潮主要表现为批 判的女性主义�vCriticalFeminism�w和后结构主义的女性 主义�vPost-structuralFeminism�w。批判的女性主义的理 论基础是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其基本理论可以概 括为多元民主、权力理论和社会性别。后结构主义的女性主 义则更强调创造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新途径,她们试图用“多 元性”、“差异性”等术语来阐述社会关系,重视“结构” 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她们认为,个体是通过主动参与各种 对话从而逐渐成长、成熟的,“正是冲突的话语形式中的语言使我们成为有意识的思考着的主体,赋予世界以意义,并 使之流播”。[2]她们推崇“反话语” �vreverse-dis-course�w的表达方式,倡导在教育语境中 女性的自我觉醒,同时关注女性的各种行为,重视赋予女性 利益以特殊的权利,并分析在各种对话中女性权利的运用与 保护、压迫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进行反抗。后现代女性 主义理论有两大派别,一是本质论,她们承认“男性”和“女 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范畴,继承、修正了传统女性主义的 理论,重新讨论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女性解放的可能性。

[3]本质论女性主义下的教育学对课堂中支配与被支配、 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做出挑战,认为每个人都处在权力关系 中并行使着权力,认为知识是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而这种 差异是建立在女性主体的、特殊的、自然发生的、有冲突性 的历史之上的;
另一派别是建构论,她们否认“男性”、“女 性”的观念,认为基于两性平等观的讨论本身就是男权思维 的体现和延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建 构论女性主义下的教育学倡导女性的思维方式―――包容、 合作、自然的内在关爱,试图全面改善教育境况。后现代女 性主义者认识到“女性身份”才是构成了女性成长、历史和 现实处境的独特之处,在她们的教育讨论中那些由于性别差 异而带来的个体、社会、历史和民族的独特性获得了充分的 表现,而这些才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4] 二、对成人教育学的启示当代社会处于一个复杂的历史转型时期,多元的社会文 化相互交锋、碰撞、整合,虽然女性主义各流派的思想各异, 都有其进步和局限所在,我们愿意摘取其进步的意义赋予成 人教育更好的发展。

1.从意识层面的角度―――对成人教育价值观的女性 主义改造 著名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指出,“教育是达到分享 社会意识的过程中的一种调节作用,而以这种社会意识为基 础的个人活动的适应是改造社会的唯一可靠的方法。”[5] 女性主义者认为,性别角色、两性文化都可以看成是社会意 识形态的反映,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反映和维护现 存的政治经济结构的,在政治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也必然在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在现代西方社会,资本主 义制度和“父权制”实则是一体两面,这种意识形态和文化 既是男女不平等的源泉,又把这种不平等合理化了。[6] 女性主义教育观体现了女性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审 视和批评其中的性别歧视因素,倡导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价 值观,建构新的成人教育教育观。将女性主义提倡的注重关 怀与情感、追求社会公正与平等的价值观补充到现有的成人 教育观中,建立女性主义成人教育观体系。创造一个使女性 可以说话、具有话语权的哲学空间,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解释加强女性对现实的改造。

2.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度―――接受并正确认识性别的自然差异 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应承认男女性别在客观上的差异性 和不可改变性,认可由此带来的男性教育和女性教育差异的 必然选择,基于此,首先应该培养成人�v尤指女性�w对自 己性别的愉悦认同,同时尊重对方性别的自然差异,女性教 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以承认这一自然差异为前提。从女性成长 的自然规律的角度,成年女性必然经历婚恋、生育及哺乳等 时期,这个时期的女性尤其容易丧失自我的独立性,产生更 加强烈的依赖男性的心理,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同阶段的男性 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膨胀,往往带来了男性成功比例较大 的现实结果。因此,成人教育应鼓励女性强化自身的独立意 识,摒弃自卑或受歧视的观念,形成女性自我发展的内在动 力。

3.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将性别意识纳入主流课程 课程是女性主义教育所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成人教 育领域亦是如此。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体现,无论是课程政策 或者内容的制定者还是执行者对于个体性别差异的认识往 往是欠缺的,往往容易导致造成一种男性话语霸权的局面, 因此,在课程中融入性别意识是反思和重构整个成人教育课 程的重要任务。首先,从课程政策方面看,通过增加决策领 导层中女性的比例来赋予女性群体更大的权力;
其次,从课 程的执行来看,通过平衡师资性别比例优化教学环境,更需 要加强成人师资的培养,增强他们在教学中的性别意识,更多地关注女性群体的特点、尊重她们的学习方式等。性别研 究课程可以包括女性解放的历史、女性现状的概述、女性对 于教育的参与、女性权益等等,更应该包含女性主义的方法 论和认识论,它不仅仅是以某种具体内容的形式而存在,还 可以存在于各个学科之间成为一种重要的、具有指导性的价 值观,性别课程发展的要求应当是以课程为媒介把性别意识 纳入到主流课程中去。

4.从成人经验的角度―――促进学习和积累 在成人教育学理论中,经验是一种学习资源,它随着成 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成熟而逐渐积累并不断丰富,是他们主动 学习所依赖的资源。事实上大量的女性是从传统的生活实践 的结果中接受教育的,就在这样世世代代自发和随机的过程 中,无数女性的生命活力逐渐萎缩,远未达到她们原可达到 的发展水平。[7]成人在社会和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每个人会因为性别角色、社会角色的不 同,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追求,成人教育 应该帮助不同领域内的女性做出合理的选择,帮助她们提高 认识、树立正确的心态。

5.从培养目标的角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标都是大写的人字,都是为了达到人 的完整实现,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无疑深化了这一理念。女 性主义哲学家塞拉•贝恩哈比卜�vSeylaBenhabib�w认为, “一个解放了的社会和充分发展的个人暗示着另外的社会和个人因此,未来的方案始于在我们的需要和愿望方面进行 一场革命”。女性主义本身是多元的,对于未来的蓝图的描 绘也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共同奋斗的最基本目标是女性和 所有被压迫者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6.从成人教育研究的角度―――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积 极寻求法律与政策的保障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中的, 沿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 凸显出不同的主题,如今,在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已写入 庄严的宪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支持和保障,但是随着 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女性教育依然不断涌现出许 多新的问题,成人教育研究者应不断加强女性教育所必需的 社会条件和保障机制的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寻求女性教育 和发展的新的法律与政策保障。女性主义的发展、各流派之 间的争辩本身呈现出了一种超文化的方法论,女性主义本身 至今没有统一的思想,而承认自身理论的局限性,接受各流 派思想的差异这一表现和姿态,较之于一味追求“平等”更 有利于女性解放,这种“圣杯”式的女性思维对成人教育学 的发展、对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无疑也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甘永涛.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女性主义教育 的三重视野[J].教育科学,2007,23(2):22. [2]克里斯威登(ChrisWeedon).女性主义与后结构主义[J].林树明, 译.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 1994―2010:68.(翻译来源于《女性主义实践和后结构主 义理论》 (FeministPracticeandPoststructur-alistTheory,1987) [3]张文军.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述评[J].比较教 育研究,2000,(2):8. [4]甘永涛,王新华.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来龙去 脉[J].比较教育学,2008,(3):20. [5]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 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4. [6]肖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M].北京: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60. [7]叶澜.女性教育研究深化之我见[J].中国妇运, 1995,(3):2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